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和熹传 >

第10章

和熹传-第10章

小说: 和熹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邓府后,邓绥将李夏带去见了父亲。

    邓训字平叔,是开国功臣邓禹的第六个儿子。小的时候就有大志向,不喜文学。但是邓禹却是饱学之士,熟读诗书,因此他也沾了很多书卷气。长大后,邓训礼贤下士,真诚待人,没有贵贱之分,只要他看得上的人,他都待人如同老朋友一样,连朋友的孩子也是视为自己的儿子,如果朋友的儿子有错,他也会拿鞭子打他们。

    邓训见女儿带着一个高大的男子回来,而且如此凶悍,不由大吃一惊,但他毕竟担任护羌校尉,常与凶悍的羌人打交道,是以并不惊慌。

    待听到绥儿的讲述,才放下心来,对李夏道,“绥儿是我的幼女,却从小就有过人之能,若有你这样的能人相助左右,将来我也可放心了。既然绥儿以兄礼待你,我便认你为义子,望你能尽心守护她,把她当成自己的亲妹妹一样。”

    李夏跪倒磕头,“义父放心,我决不负你所托。”

    邓训把他扶起,细问他的来历,李夏便把自己如何奉命杀了都乡候刘畅,又奉命藏匿三月的事情说了。邓训听后大喜道,“我正在想是何人害死了都乡候刘畅,此人虽罪有应得,却可借此打压窦氏一族的势力。你来的正好,可去京中寻找清河王刘庆,将此事告知他。让他暗中取事。”

    李夏领命去寻找清河王,而此时的清河王刘庆正在司徒袁安府上。他身着布衣,却气度雍和,少年意气尚在,显得有几分骄矜。

    司徒袁安少时在洛阳客居,因其贤德而被孝廉,做过任阴平县长,城县令。他对属下要求极严,官民对他又敬又怕又敬爱。汉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政号严明,断狱公平。在职十余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章帝时任太仆,后升任司空,司徒。

    袁安此时已是花甲之年,颌下一缕长髯,梳得一丝不乱,嘴角和眼睑都有了细密的鱼鳞纹,只眉下的一双眸子炯炯有神。他身材微胖,正是这个年龄的老人应有的体态,显得随和而稳重。

    他认得清河王刘庆,当家人一禀告,他就命人将他带入了后堂。刘庆坐下后,袁安便关切地问道,“清河王不是被太后遣往封地了吗?怎么会乔装来此?”

    刘庆将头低下,半晌才道,“太后是将我遣回了封地,实际却想置我于死地,他暗中派人中途劫杀小王,手下的卫士拼死将我救出,小王受了重伤,被他人所救。能来见大人,也是九死一生啊!”

    袁安叹道,“太后始终是担心王爷会夺了皇位啊!”

    刘庆大笑道,“司徒可知小王与皇上手足情深,从未有过夺取皇位的想法。如今皇上虽已当政,却由太后掌权,身不由已。大人可知现在正有一个好机会,可救皇上于水火之中啊!”

    袁安道,“你指的是都乡候刘畅被杀一事吧?”

    “不错,大人,刘畅之死必与那窦宪有关,太后宠幸刘畅,对他这个当兄长的渐渐疏远,他不肯大权旁落,自是除之而后快。”

    袁安沉吟道,“话虽如此,却无证据说就是窦宪所为。他为太后的兄长,若是抵死不认,我们也无法可想。”

    刘庆冷笑道,“大人在朝中为官,应该刚正不阿,想那刘畅与太后苟且之时,司徒大人怎么不直言劝告,此时又意有退缩,想来也是怕丢了头顶的官帽吧!”

    袁安正色道,“王爷是怪当时老臣没有上本劝告吧,当时我与司空大人商议过,觉得太后之事虽是皇室之耻,却也无关朝政,乃是皇上的家事。再则,正因为此,太后也疏于朝政。”

    他轻捻须髯又道,“窦宪之流虽在朝中跋扈,却也与众臣各占一半,也不能完全把持朝政。而当时窦宪因为此事的影响,也懒得管朝中之事。宋由无能,邓彪又逢迎,朝中反而有几日平静。”

    刘庆脸上毫无表情,冷冰冰说道,“那大人此刻还想坐视不理吗?”

    袁安干咳了一声,微笑道,“王爷,老臣与司空任隗已有计议,王爷可想听听?”

第十三章 朝堂之争() 
第十三章朝堂之争

    司徒袁安府,彼时**正好,庭院内繁花正盛。那青绿的树叶都已然被风吹得泛起一层深绿的光泽,连带把那些山石青砖,都染上了一层光影一般的浮色。

    刘庆被带入了内堂,穿过院子时,看到池中的新荷已如手掌般大小,鲜翠欲滴,令人眼前一亮。荷花下水中几尾绯色金鱼,清波如洗,翠叶如盖,红鱼悠然,不仅驻足观看,忍不住心动。想起邓绥的秀颜,面上一红,快步跟上了袁安。

    袁安内堂十分整洁,桌上的红漆盘内,摆着时新的瓜果,满室清香。袁安关好了门,小声道,“王爷,尚书韩棱来找我,问我对此事的看法。我见他似有义愤,便出言试探。”

    刘庆看着袁安眼睛,手指轻轻的笃笃敲着几案,等着他的下文。

    “他道,朝中窦家党羽甚多,若是其他人所为,窦家必有反应,如今窦宪静而不动,想是此事,必是他的阴谋。”

    刘庆颔首道,“我也做此想。”

    “不错,我便对他道,韩大人有此怀疑也不无道理,只是窦家势大,谁敢去触这个霉素头。”

    刘庆微微一笑,心道,“好一个老滑头!”

    “果然,韩梭大怒道,食朝廷的俸禄,拿着国家的饷银,难道还是为窦家人做事的吗?若大人不管,我明日自去向太后说明。”

    “好,这一番表白,可以看出韩大人的真心为国!”刘庆点点赞许道。

    “不错,是以老臣对他说明了原由,他才平息了怒气。我们二人到了司空任隗府上,正好宋由的下属何敞也在。由于他是宋由的人,我们便加了小心,却不料此人也是刚直之人,同样对案件疑窦重重。”

    刘庆拍了一下案几道,“真是,你们忠于汉室之人聚首,此事可成!”

    袁安笑道,“王爷,太后已知那凶手是何人了,你可猜得出?”

    刘庆站起身,在室内走了几步,摇摇头道,“难道太后已知道是窦宪?”

    袁安摇头道,“非也,窦将军已告知太后,利候刘刚一直与都乡候刘畅不睦,此事必是他所为。”

    “哦?真是如此吗?”刘庆大为吃惊,心下却不相信。

    “是与不是,他即如此奏明,太后也不得不信。”袁安捻须道。

    “那么,矛头不又指向了刘氏子孙?如此一来,太后莫非又要对刘氏宗族大开杀戮了吗?”刘庆眉头紧皱,不由担心起来。

    袁安忧声道,“是啊,刘刚在丧礼过后,已经回到封地,太后便下诏派出侍御史和青州御史共同到齐国审理此案。可怜那刘刚成了替罪的羔羊!”他说完长叹了一声。

    刘庆拉住了他手道,“老司徒,若是刘刚所为,也就罢了,若不是他之所为,岂不是又要白白牺牲了一个刘氏子孙!”

    袁安拍拍他手道,“王爷莫急,我们几个计议已定,明天先由韩棱上奏太后,指出案中的疑点。我们几个把太尉宋由拉进来,让他也对这个案件感兴趣,此人目光短浅,又无才干,胆子又小。他是窦宪的人,若是他来出头,太后必相信他的话,我们再把真凶讲出来,那窦宪这次绝难逃脱!”

    刘庆大喜道,“司徒此计甚妙,由他们的人自己说出来的话,太后不信也得信了。”

    自刘畅死后,太后再未升朝,而对刘肇来说,这是第一次独立处理政务,不免显得几分紧张。

    崇德殿内,咳痰不闻,蔡伦侍立于幼帝身边,状态恭谨,他自重新回到幼帝身边,觉得自如了许多,尽心尽力,片刻不敢稍离。

    但是刘肇却不喜欢他跟随,总是有意无意的躲开他,带着黄隽到处跑,蔡伦为此狠狠地惩罚了黄隽,只道他带坏了皇帝,不肯好好读书,只是玩乐。今天特意让黄隽呆在宫中不出来,五日一次的早朝,他不放心小皇帝一个人处理政事。

    刘肇看着一众大臣道,“众卿,太后这几日病重,朕只得自己升殿,众卿有事可上奏与朕,能处理的,朕会着情处理,不能处理的,朕会留下,待奏请母后,再给众卿答复。”

    袁安出班奏道,“陛下,都乡候刘畅一案,现在已交辞曹办理,只是现在仍未有下落,请陛下加以督责。”

    辞曹一听,下跪报道,“臣已尽心,太后也已下旨着侍御史和青州御史共同到齐国审理此案。只是那刘刚拒不承认此事,还大哭说,他弟弟死了,不拿真正的凶手,却来审他这个兄长,是悖天之举!臣等日夜审问仍是无果,陛下明查,并非臣等失职。”

    刘肇刚要说话,尚书韩棱出班奏道,“陛下,辞曹这是推托之辞,但是臣有不同看法。”

    刘肇见状心中暗喜,便出言鼓励道,“韩卿家可直言,朕也想听听你的看法。”

    韩棱道,“陛下试想,刘刚被贬为利候,他想做齐王本就是不可能之事,是以他决不会做此想,更不会因为做齐王与刘畅产生矛盾。刘刚与刘畅不合之言,也是空穴来风,如果他二人有隙,为何刘畅受太后宠信之时,还与其兄关系甚密。”

    刘肇点头赞许,“此言有理,卿家可以接着说。”

    韩棱目光闪动,“刘畅的死对谁的好处最大,或者他的存在会对谁产生威胁,这才是关键。是以,臣以为,不应该舍近求远,那凶手恐怕是在朝中吧!陛下请免了刘刚的审问,可不要为朝中的奸臣所笑话。”

    窦笃听韩棱出言不逊,也出班奏道,“刘刚与刘畅不合,尽人皆知,你不要胡说八道!”

    韩棱冷笑道,“尽人皆知,是你知还是虎贲将军知道,还是众臣都知道,这可是不同吧!”

    窦笃道,“就便是我兄弟知道又如何!”

    韩棱微微一笑,“那就是你们兄弟二人有意栽赃陷害,这朝中的奸臣是谁怕是昭然若揭了吧!”

    一时殿中议论之声骤起,声音越来越大,窦宪有些沉不住气了,他知道这个草包弟弟又惹祸了,可是现在的局面也必须得收拾,他想那小皇帝畏惧自己,必会向着自己说话,因此清了清嗓子出班奏道,“陛下,臣有话说。”

    刘肇见事态扩大,知道众臣之中已有人把矛头指向窦氏一党,心中已有决定,于是故做恭敬之态道,“舅舅,有何话讲?”

    “陛下,这班臣子,有意诬陷臣等,说臣等是奸臣,请陛下明鉴,我窦氏一族为汉家立下汗马功劳,指责我们为奸臣者,必是大奸大恶之徒。”他声音洪亮,怒目瞪着韩棱。

    韩棱也直视他的目光,毫无惧意。“窦大将军,是黄门侍郎自认刘刚与刘畅不合一事,是你们窦氏兄弟自己知道,我等均无所闻,是以都乡候刘畅一案,应该重审。”

    刘肇不等窦宪再说话,急道,“朕准奏!”

    又道,“都乡候一案事关重大,可把刘刚押解回京,再着太尉宋由查清真相!司徒袁安,司空任隗协理查案。母后日日为此事忧心,以致病体不愈,各位要尽职尽责,不可稍有懈怠,以宽朕心!”

    “遵旨!”众臣答道。窦宪见和帝再不理自己,不由大怒,但是在朝堂之上,也不敢太过放肆,只得把一口怒气咽下,退入班中。

    他怎么也没有料到,韩棱会从中冒出来,将事情扩大到这种程度。

    他知道,之前由于刘刚属于外官,司徒和司空二人,不应参与地方刑事案件,所以心有余而力不足。

    可如今犯人进京,交由宋由审理,实际上就是把审案之权交给了三公,这个小皇帝也不简单啊!他这样一下旨,就明摆着让三司共同办案,现在他反而插不上手了。

    而宋由这个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事情的真相又不能让他知道。

    窦宪端起酒“啯”地咽了,狠狠地把酒爵扔在地上,大叫道,“窦成!”

    窦成见他怒气冲冲地回来,便知道有事发生,他不敢远离,正在门口徘徊,听到呼唤,便小跑着进来,跪倒在地,哆嗦着道,“将军有何吩咐?”

    “你去告诉何顺他们二人,把那个韩棱给我杀了!”他吼道。

    “将军,他们不是已经出外躲避了嘛!”窦成吓得声音都走了调。

    “什么?那就派别人,不管是任何人,我只要见到韩棱的脑袋!”窦宪的眼睛鬼火似的灼然生光。“我决会让那些惹恼我的人,和我一起见到太阳!”

    他抽出腰间的佩剑,用力地,狠狠地,向案角砍去。

第十四章 母子() 
第十四章母子

    嘉德殿内的芙蓉堂内,略显闷热,新换的窗纱薄如蝉翼,淡如轻烟,却阻挡不住盛夏天气的天临。和暖的风吹得轻纱微微鼓起,带着树叶的软软声音,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