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古代汉语 >

第102章

古代汉语-第102章

小说: 古代汉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为(wèi),等於说帮助。
  '2'顾藉,爱惜。
  '3'推挽,等於说推举提拔。
  '4'卒,终於。穷裔(yì),僻远的边地。
  '5'台,指御史台。省,指尚书。在台省,指柳宗元在御史台任监察御史,在尚书礼部任员外郎时。
  '6'意为谨慎持重,指不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活动。
  '7'斥,贬斥。
  '8'以致於一定传到后世像今天这样。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1',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2'。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其得归葬也,费皆出观察使河东裴君行立'3'。行立有节概,重然诺'4',与子厚结交,子厚亦为之尽,竟赖其力。葬子厚於万年之墓者,舅弟卢遵'5'。遵,涿人'6',性谨慎,学问不厌。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7',庶几有始终者。
  '1'元和十四年,当公元819年。
  '2'万年,在今陕西长安县境内。
  '3'裴行立,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县)人,元和十二年为桂管观察使。
  '4'然、诺,都是应答的声音。重然诺,看重许下的诺言,就是讲信用的意思。
  '5'舅弟,表弟。
  '6'涿,今河北省涿县。
  '7'经纪,安排料理。
  铭曰: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因曾做过柳州刺史,所以后人又称为〃柳柳州〃。他当时参加了比较进步的王叔文集团,想改革时政。后来王叔文集团在旧官僚和宦官的联合进攻下失败了,於是被落后势力说成是小人集团,而柳宗元也就长期被某些人看成品德上有欠缺的人,这实在是对他的诬蔑。
  柳宗元积极地参加了韩愈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他在政治上较开明,加以遭到沉重的政治迫害,被贬到边远地区,这就使得他有机会深入社会,接触下层人民。他的很多作品都暴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反映了穷苦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柳文的艺术性也很高。说理散文结构严密,笔锋犀利,富於战斗性。寓言散文讽刺辛辣深刻。山水散文流畅清新。
  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子。较流行的有宋廖莹中编注的《柳河东集》和明蒋之翘辑注的《柳河东集》。
  愚溪诗序'1'
  灌水之阳有溪焉'2',东流入於潇水'3'。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4'。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5',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然'6',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1'这篇文章是愚溪诗的序言,诗已亡佚。文中流露出被埋没受屈辱的牢骚,以及不得不愚的愤懑情绪。愚溪,在今湖南省零陵县西南。
  '2'灌水,湘江的支流,在今广西省全州、灌阳一带。
  '3'潇水,也是湘江的支流,源出九疑山,在零陵县入湘江。灌水、潇水都在当时永州境内。
  '4'指遭贬为永州司马事。
  '5'《水经注·淄水》:〃……西北迳黄山东,又北历愚山。山东有愚公冢。时水又屈而迳杜山北,有愚公谷。〃《说苑·政理》:〃齐桓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按谷在今山东临淄县西。
  '6''(yín yín)然,争辩的样子。这几句是说当地的居民,有的主张叫它冉溪,有的主张叫它染溪,在那里争论不休。
  夫水,智者乐也'1';今是溪独见辱於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2',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3',蛟龙不屑'4',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於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5'。
  '1'乐(yào),喜爱。《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2'坻(chí),水中小洲。
  '3'邃(suì),深远。
  '4'不屑,等於说不屑居住。
  '5'愚,用如动词,愚之,叫它做愚。
  甯武子〃邦无道则愚〃'1',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2',睿而为愚者也'3'。皆不得为真愚。今余遭有道而违於理,悖於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余得专而名焉。
  '1'甯武子,名俞,谥武,春秋时卫国大夫。《论语·公冶长》:〃甯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指佯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论语·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退,颜回退。省,指孔子观察。私,指颜回的言论行为。发,指能把孔子所讲的道理加以发挥。)
  '3'睿(ruì),聪明。
  溪虽莫利於世,而善鉴万类'1'。清莹秀澈,锵鸣金石'2'。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余虽不合於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3',牢笼百态'4',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5',昏然而同归'6',超鸿蒙'7',混希夷'8',寂寥而莫我知也。於是作八愚诗于溪石上。
  '1'鉴,照。万类,即万物。
  '2'锵,金玉的响声。这是说水声像钟磬声。
  '3'漱(sòu),洗涤。
  '4'牢笼,包括。
  '5'不违,指不违於外物。
  '6'同归,指与外物同归於一体。
  '7'鸿蒙,自然之元气。超鸿蒙,等於说出世。
  '8'《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混希夷,指与自然混同,物我不分。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1'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2',乃幸见取'3'。仆自卜固无取'4';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5',况敢为吾子师乎?
  '1'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的孙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中进士。元和八年,他曾请求柳宗元做他的老师,这是柳宗元答覆他的信。这封信的前半论师道之衰,表示自己不敢担当老师的名义。后半着重阐述自己〃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体会。
  '2'柳宗元当时谪居永州,韦中立从长安来找他,所以说〃自京师来蛮夷间〃。
  '3'见取,被〔你〕取法,就是说韦中立要拜柳宗元为师。
  '4'自卜,自己估量。无取,没有可取之处。
  '5'众人,指普通的人。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1'。〃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2',因抗颜而为师'3'。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4',而增与为言辞'5'。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6',又挈挈而东'7'。如是者数矣。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8'。〃仆往闻庸蜀之南'9',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10',幸大雪逾岭'11',被南越中数州'12'。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13',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14'?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於群目'15',以召闹取怒乎?
  '1'见《孟子·离娄上》。
  '2'韩愈作《师说》,专论从师之道。
  '3'抗,举。抗颜,毫不客气的样子。
  '4'指目,手指而目视的意思。牵引,拉拉扯扯。这话是说,众人看到了韩愈,便指手画脚,递眼色,并互相拉扯示意,以表示对他的轻视。
  '5'这是说增添一些言辞来毁谤韩愈。
  '6'煮饭都来不及煮熟,表示匆匆忙忙。
  '7'挈挈(qiè qiè),孤独的样子。
  '8'见《楚辞·九章·怀沙》。原文作:〃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
  '9'往,从前。庸,古国名,在今湖北竹山县东南。庸蜀,这里泛指四川。
  '10'二年冬,指元和二年冬。
  '11'岭,指五岭。岭南一般是不下雪的。
  '12'被,覆盖。南越,泛指今广东广西一带。
  '13'苍黄,同仓皇,张皇失措的样子。累日,连日。
  '14'以,通已,太甚。病,有毛病,不妥。
  '15'炫(xuàn),通炫,显露自己。
  仆自谪过以来'1',益少志虑。居南中九年'2',增脚气病,渐不喜闹。岂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3',骚吾心?则固僵仆烦愦'4',愈不可过矣'5'!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6',独欠为人师耳!
  '1'谪过,指谪降,贬官。
  '2'南中,泛指南方。
  '3'呶呶(náo náo),喧闹不休。咈(fú),拂逆。
  '4'愦(kuì),心乱。
  '5'不可过,不能过下去。
  '6'望外,等於说意外。齿舌,等於说口舌。
  抑又闻之,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1',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2'。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既成礼,明日造朝'3',至外廷,荐笏言於卿士曰'4':〃某子冠毕'5'。〃应之者咸怃然'6'。京兆尹郑叔则'7',怫然曳笏却立'8',曰:〃何预我邪'9'?〃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10',何哉?独为所不为也。今之命师者大类此。
  '1'责,要求。
  '2'尤,最。
  '3'造朝,到朝廷去。
  '4'荐,插。笏(hù),古代臣子朝见皇帝时所拿的手版。荐笏,把笏插在衣带中。
  '5'某,孙昌胤自称。
  '6'怃(wǔ)然,莫名其妙的样子。
  '7'京兆尹,官名。汉以来,历代以京城所在州为京兆,京兆尹是其行政长官。唐时以雍州(今陕西长安县西北一带)为京兆。
  '8'怫然,不高兴的样子。曳,拖。曳笏,指一手拿着笏而垂下。却,后退。
  '9'等於说与我何干?
  '10'非,意动用法,以郑尹的话为非。快,意动用法,以孙子的行冠礼为快。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1'。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2'。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於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何如也'3'。今书来,言者皆大过'4'。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5'。
  '1'恢恢然,宽广的样子,这里指气魄宏大。
  '2'中,指心中。
  '3'(hào),喜欢。恶(wù),讨厌。
  '4'大过,太过分。
  '5'直,只不过。
  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1'。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2',务采色'3',夸声音'4',而以为能也。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吾子好道而可吾文'5',或者其於道不远矣。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6',惧其剽而不留也'7';未尝敢以怠心易之'8',惧其弛而不严也'9';未尝敢以昏气出之'10',惧其昧没而杂也'11';未尝敢以矜气作之'12',惧其偃蹇而骄也'13'。抑之欲其奥'14',扬之欲其明'15'。疏之欲其通'16',廉之欲其节'17'。激而发之欲其清'18',固而存之欲其重'19'。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20'。本之《书》以求其质'21';本之《诗》以求其恒'22';本之《礼》以求其宜'23';本之《春秋》以求其断'24';本之《易》以求其动'25'。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26';参之孟荀以畅其支'27';参之庄老以肆其端'28';参之《国语》以博其趣'29';参之《离骚》以致其幽'30';参之太史以著其洁'31'。此吾所以旁推交通'32',而以为之文也。
  '1'辞,文辞。工,巧。柳宗元早年喜欢写骈体文。这里是说他早年以为讲究文辞就能把文章写好。
  '2'炳炳,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