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人性七论 >

第6章

人性七论-第6章

小说: 人性七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题,而只是趣味不同而已,这就如同一人喜欢喝啤酒、而另一人喜欢喝苹果酒一样。 当然,整个价值判断的客观问题在道德哲学中是根本性的,因而也是不断争论的主题。 因此我们应当询问柏拉图是否提供了足够的理由使我们相信,在道德和政治方面是有客观标准的。 由于他对这一结论并没有给予直接的论证,因而这必定是对其理论所提出最根本的疑点之一。即使存在这种客观标准,柏拉图的理论也还需要证明:有某些合理的方法可以弄清这些标准是什么(对哲学家——统治者的教育应当传授这种方法)。

    然而,如果受过教育的人真的在道德和政治的根本问题上看法分歧,那又该怎么办?我们很清楚,他们是经常有分歧意见的。 有没有某种合理的方法可以表明哪种看法是正确的?柏拉图几乎没有表明存在着

…… 47

    人性七论14

    这种解决分歧意见的方法。 当他谈到哲学家最终获得了善“形”

    的洞察力时(这种洞察力就像耀眼的阳光那样照亮了他们)

    ,他自己在某些地方看来几乎已超越了理性的范围(508-9)。然而,如果不同的哲学家声称按照这种洞察力看到的事物不同,那么情况又会怎样?

    有没有办法证明谁是谁非?

    或者说,只可能存在一种相反观点互相冲突的状态?当某人认为他自己对某一种重要问题获得了最终真理时,他很容易变得不能容忍意见不同的人,甚至觉得他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意见不同的人身上也是有理由的(正如宗教争端的历史所显示的一样)。

    柏拉图认为,哲学家能够认识如何统治社会的绝对真理,因而也有理由行使绝对权力。 这一观点同苏格拉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者总是了解有多少事物自己还不懂,并且认为他自己之所以只比不动脑筋的人高出一筹,只是因为他了解自己的无知,而他们不了解这一点而已。柏拉图的个人人性论有许多值得怀疑之处。 灵魂是非物质的吗?是永恒的、不可毁灭的吗?从哪种意义上(如果有的活)可以说灵魂分成几部分?把灵魂分为理性、意志和情欲这三部分,是否就足够了呢?我只想对这后一个问题再谈一点看法。 这种三分法在好几种人性论中都流行,也许柏拉图的三分法是第一个接近真理的方法,把人性中某些可能互相冲突的因素区分开来。但是这种方法很不严格,很不彻底,即使我们用现代词汇把这些部分重新称为理智、人格和情欲也是如此。 譬如,感情就可以涉及到所有这三部分。我认为,对柏拉图的理想社会的蓝图,有两个主要点是需要批判的。 第一点是他关于完人——哲学家国王——应当

…… 48

    24人性七论

    拥有绝对权力的这一必要条件。 然而是否真的可以保证教育过程(不管如何精心设计、如何忠实执行)能造就出这种绝对的完人?柏拉图认为,哲学如此热爱真理以至他们绝不会滥用自己的权力。 这种观点看来是一种天真的乐观。 难道我们不需要建立某种政治制度,来防止可能发生滥用权力的情况吗?既然所有人都在某一方面有缺陷,那么,以可能存在完人这一思想为基础而设计的蓝图,难道不是不现实的吗?

    任何一种现实的政治制度都是同现存的人打交道,不是同我们所希望的人打交道的。 柏拉图看来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是“谁有资格行使绝对权力?”

    然而我们难道不应提出“我们怎样才能保证谁也不会拥有绝对权力”这样的问题吗?柏拉图轻率地把民主加以否定,显然是他想到了雅典式的民主。 在那种民主制度下,每个公民在重大决定上都有一票。 这无论对于大国还是小国,如果不是办不到的话,也是十分麻烦的。 然而,现代议会民主的基本思想——即在规定的时间内政府必须重新选举产生——提供了一种解除统治者的保证机制,这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是完全没有谈到的。 这种民主也许是低效率的,在许多方面是有缺陷的;但是代之以没有解职保证的绝对权力,不是更糟糕吗?

    需要批判的第二点是,柏拉图似乎更为关心的是整个国家的和谐与稳定,而不是这个国家人民的幸福。 我们已经在一个地方指出了他的这一意思(420)

    ;他在第519-520页中说:我们立法的客体不是任何一个特定阶层的福利,而是整个社会的福利。 它用规劝或武力团结全体公民,使他们共同

…… 49

    人性七论34

    分享每个人奉献给社会的利益;它培养这种态度的目的,不是为了使每个人都自我满足,而是让每个人都成为统一整体中的一环。这段说话既可作善意的解释,也可作恶意的解释。 我们通常都赞成“社会精神”

    ,赞成每个人都对整个社会的幸福贡献点什么,赞成对全体人民实施某些法律(如反对谋杀和盗窃)。但是柏拉图的蓝图所设想的,似乎不止这些,他将三个阶层严格区分,并坚信国家的和谐与稳定,要求每个人都完成分配给自己的职责,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统治者必须统治,哪怕他并不真心想这么做。同样,辅助人员必须辅助,工人必须工作。 这就是柏拉图所说的国家“公正”

    ,它同我们对这个词的理解完全不同。 我们指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全体人民公平分配等等。 如果某位工人不满足于当一名工人而对政治毫无发言权,那么我想柏拉图恐怕要强迫他呆在自己的岗位上了。而且这样做对统治者和辅助人员也毫无益处,因为他们也不允许有自己的私有财产(416)或家庭生活(457)。看来柏拉图为了建立起一个符合自己理想的稳定国家,的确打算拒绝接受一些普遍认为对个人幸福必不可少的条件。 然而,如果一个稳定的社会不为这个社会里个人的利益服务,那么建立这样的社会又有何意义呢?稳定和效率是宝贵的,但它们并不是社会幸福的唯一标准,甚至连最重要的标准都不是。由此看来,柏拉图的给予明智的精英以无限权力的实际政治纲领应当受到严厉批判。 他在哲学方面的形论也应遭到许多哲学家的反对。 但是他认为人的理性能够通过教育获得

…… 50

    44人性七论

    知识,认为这种知识不仅对个人的成功而且对社会的明智管理和改革都是有益的。 他的这些总体思想今天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接受。 也许我们还没有认识到,我们接受的遗产中有多少应当归功于希腊经典思想家在这些和其他方面的贡献。在本章里,我只集中讨论了柏拉图的一篇对话。 读者应当牢记,柏拉图还写了许多其他著作,它们并不都同《理想国》同一腔调,其中有些(许多学者认为)表达了他的导师苏格拉底的不那么形而上学、更加纯伦理性的哲学。

    进一步阅读的建议E基础读本:《理想国》(Republic,有许多译本和版本)。

    H。D。P。李(H。D。P。Le)的译本已收入企鹅丛书,伦敦,1955年。这个译本根据问题对文章进行了划分,便于阅读。柏拉图的其他对话也收录于同一系列内。 在美国方面,可参看F。M。康福(Cornford)的翻译(附引言及注释)

    ,牛津大学出版社平装本,纽约,1951年。L。史帝文森(Stevenson)的《人性研究》(TheStudyofHumanNature)中也介绍了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有关论点,以及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和卢克莱修(Lucretius)的有关观点。对于柏拉图哲学的一般性介绍,见G。C。 菲尔德(Field)的《柏拉图哲学》(ThePhilosophyofPlato)

    ,牛津大学出版社,1969年第2版。 本书有详尽参考书目。 更详细的研究可读朱莉娅。 安娜斯(JuliaAnas)的《柏拉图哲学入门》(AnIntroductiontoPlato‘sRepublic)

    ,牛津大学出

…… 51

    人性七论54

    版社,1981年。对柏拉图政治纲领的敌对攻击,见R。P。 波普尔(Poper)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TheOpenSocietyandItsEnemies)

    第1卷,伦敦劳特利奇和基根。 保罗(Routledge&KeganPaul)出版社第4次修订版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University)

    出版社1966年版。读者读了这本书即可理解我对柏拉图许多批评的依据。

…… 52

    G上帝的拯救

    GODSHSALVATION

    CHRISTIANITY。 基督教

…… 53

    人性七论74

    4

    基督教:上帝的拯救

    我在开头的章节里曾指出,基督教包含宇宙论、人性论、诊断和处方;此外我还提到了一些标准的反对意见。当然,基督教教义在其两千年的历史上已发生了变化,有了发展,而当前也许是特别混乱的时期,因为在对于什么是主要教义的问题上存在着广泛的分歧。 就是在三大主要派别之中(罗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

    ,也还存在着更多的支派和分歧。 尽管大家都承认自己是从《新旧约全书》派生出来的,并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从基督教的使徒信条和声明中派生出来,但在从何种意义上讲这些起源是权威可信的这一问题上,也存在着分歧。 一些派别强调的是《圣经》的经文,另一些派别强调教会机构的传统,还有些派别则强调信徒个人的宗教经历。很明显,把基督教同本书谈到的其他理论一样作为一种“理论”来对待是有些困难的,因为《圣经》不是只由某一位作者写的经文,因而以《圣经》为基础的宗教传统也就五花八门,极其纷繁。 然而它们应当有一些最基本的共同主张。 所

…… 54

    84人性七论

    以我在本章中将要弄清楚这些主张是什么,并且指出这些主张所面对的一些主要困难

    宇宙论E且让我们先看看基督教关于宇宙本质最基本的主张,即上帝存在的主张。 按照这种说法,所存在的究竟是何种上帝呢?

    肯定不是那种真的“高高在上”

    、存在于某一时空的上帝。当俄国太空人报告他们在太空旅行中并未见到上帝时,这当然不能用作否定基督教的物证。 基督教的上帝肯定不应是宇宙其他物体中的一个:他不占据某一空间,也不持续于某段时间。他也不像某些作家〔如斯宾诺莎(Spinoza)

    〕所说那样,同整个宇宙这个万物总和连为一体。 这是泛神论,不是基督教。 传统上,基督教的上帝是超越宇宙而又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的——尽管在某种意义上讲,他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但他是处于时空万物构成的世界之外的(见《圣经》的《诗篇》(Psalm)

    ,第90章第2节;《罗马书》(Romans)

    ,第1章第20节)。

    一些当代神学家似乎打算否认这一点,把上帝解释为主宰一切的最高权力,即一切事物的场所,或解释为最终与我们有关的东西。 然而,这种解释似乎又同传统的无神论极为一致!我们甚至还听到有人把自己称作“基督教无神论者”。看来,在努力使基督教适应现代思想时,这些教义实际上是在否定它们力图捍卫的东西。由此看来,上帝超越宇宙而存在这一点对基督教来说是无关重要的。 但是这种主张在哲学方面却存在着实实在在的

…… 55

    人性七论94

    困难。 人们曾经广泛地认为,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上帝的存在。 但是休谟(Hume)和康德(Kant)在18世纪对这些论点进行了毁灭性的批判。 某些基督徒(主要是罗马天主教徒)仍在继续声称他们能够证明上帝的存在,但其论点的有效性理所当然地遭到不信教人士的猛烈批驳。 许多基督徒现在同意,仅通过推论是无法证实或否定上帝之存在的,信仰上帝是个信仰问题,而并非论证问题。那么即使如此,人们在信仰上帝时究竟在信仰甚么呢?

    当代关于有无意义的和是否可以验证的这场重要辩论,就是从这个问题开始的。 假如上帝是超越宇宙的,那么他当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采取任何科学方法也无法观察到他。 但他又不是像数学的数字和其他研究对象那样仅是抽象的事物,因为他应当是热爱我们的一个“人”。那么,如果认识论的观察或纯逻辑性的推理都不能证实或否定上帝的存在,信仰上帝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