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人类理解论 >

第58章

人类理解论-第58章

小说: 人类理解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各种目的、对象、习俗和环境,形成了独立的复杂观念,它们就成了许多混杂的情状(我们已经说过这一层)

    ,而且它们大部分亦往往得到相当的名称。我们如果假设感激之心是指人们敏于承认、敏于答报所受的恩惠而言;多妻主义是指一个人有两个以上的妻而言;则我们在心中形成这些意念时,便发生了两个确定的混杂情状底观念。不过关于我们底行动,我们只有各种确定的行动观念是不够的,只知道某些观念底集合体有某些名称是不够的。我们除此以外,还有更重大的一层关顾,我们还更该知道,这样组成的各种行动,在道德方面,是善的或是恶的。

    5道德的善或恶——我们已经说过(第2卷,第20章,第2段;又第21章,第42段)。善和恶只是快乐或痛苦,或是能致快乐或痛苦的东西。因此,所谓道德上的善恶,就是。。。。。。

    指我们底自愿行动是否契合于某种能致苦乐的法律而言。它们如果契合于这些法律,则这个法律可以借立法者底意志和

…… 391

    第二十八章 别的一些关系373

    权力使我们得到好事,反之则便得到恶报。这种善或恶,乐或苦是看我们遵守法则与否,由立法者底命令所给我们的,因此,我们便叫它们为奖赏同刑罚。。。。。

    6道德的规则——人们在判断行动底邪正时所依的这些道德的规则,似乎可以分为三种,而且它们底束缚力(就是赏罚)亦可以分为三种。我们如要给人底自由行动立一个。。

    规则,则势不能不强加一种善或恶,以决定他底意志,因此,我们只要假设一种法律,同时就得假设那条法律附有一种赏罚。一个有智慧的主体如果没有能力来以善或恶,赏他人之服从他底规则或罚他人之违背他底规则,则他虽立一条规则,那亦并不能限制他人底行动。因为善和恶并非那种行动底自然的结果。因为善或恶如果是自然的利益或不利,则它们可以自动发生作用,并无需乎法律。我如果不错误的话,则我可以说,这就是一切法律底真正本性。

    7各种法律——在我看来,人们判断行为的邪正时所常依据的那些法律,可以分为三种:一为神法(。。divine

    law)

    、二为民法(舆论法(。。civil

    law)

    、三为。。。the

    law

    of

    opinion

    or

    reputation)。

    借着人们同第一种法律底关系,我们可以判断他们底行动是罪恶还是职责;借着第二种法律,我们可以判断自己底行动是犯法的还是无罪的;借着第三种法律,他们可以判断自己底行动是德行还是坏行。

    8神法是罪孽和职责底尺度——第一种神法就是指上帝给人类行动所建立的那些法律而言。这种法律有时是为自然底光亮所发布的,有时是为默示底呼声所发布的。我想人人都不会野蛮不文,竟然否认,上帝已经给了人们一种规则

…… 392

    473第 二 卷

    来约束他们底行动。

    “他”确乎有权力这样行事;我们都是他所造的。他有慈悲和智慧来指导我们底行动向着最好的方向进行,他并且有权力以来世永久而无限的赏罚,强制其规则底实行;因为任何人亦不能使我们逃出他底手掌以外。这就是试验道德邪正的唯一真正的试金石,而且人们所以能判断他们底行动在道德上是大善,还是大恶,亦就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底行动同这个法律相比。那就是说,他们要看看,那些行动是罪恶还是职责,是能使他们从全能者手中得到幸福,还是得到苦难。

    9民法是犯罪和无罪底尺度——第二,所谓民法就是国。。

    家所制定的规则,用以支配人民行动的。人们亦可以依据这种规则,来比较他们底行动,并且判断它们犯罪与否。这种法律是人人所不忽略的,因为强制实行这种法律的那些赏罚是如影随形的,是在权力所有者底掌握以内的。因为国家有能力来保护服从其法律的那些人底生命、自由和财产,并且能剥夺破坏其法律的那些人底生命、自由和财产——就是说能刑罚那些犯法的行动。

    哲学的法律是德性或坏行底尺度——第三就是所谓舆论。。

    法。所谓德行或坏行就其普通含义来讲,是指那些本性为是。

    或为非的各种行为而言。我们如果那样正确地应用它们,则它们在那种范围内,便契合于上述的神法。但是不论人们底假设合理与否,而我们依然看到,“德行”和“坏行”这两个名词在应用于特殊的各种例证时,它们所指的那些行动只是各国家所赞美的,或各社会所讥毁的那些行动。我们亦正不必惊异,人们到处要叫他们所称赞的那些行动为德行,并且

…… 393

    第二十八章 别的一些关系573

    要叫他们所惩责的那些行动为坏行,因为他们如以为自身所鄙弃的行动是合理的,以为他们所不加罚的那些行动是错误的,他们就不免自相矛盾了。因此,嘉赏或不悦、称赞或惩责。电子书,就是决定一般所谓德行或环行的一种尺度。这些称、讥、毁、誉,借着人类底秘密的同意,在各种人类社会中、种族中、团体中,便建立起一种尺度来,使人们按照当地的判断、格言和风尚,来毁誉各种行动。因为人们在联合成为政治团体以后,虽然自行恬退,把自己底一切力量让公家来处理,而且在法律所许可的范围以外,不准向其同胞来利用自己底暴力,可是他们仍然有能力来称讥、来毁誉与他们相处的那些人们底行动。因此,他们借这种赞赏和不悦,便在人类中建立起所谓德行和坏行来。

    1任何人一加思考就会看到德行和坏行通常是以毁誉为公共尺度的,因为他会明白,在此国所认为坏行的,在彼国或者会被认为是德行(或至少亦不是坏行)

    ,可是不论么什地方,德行和称赞、坏行和惩责,总是相称的。不论什么地方,德性总被人认为是可称赞的,而且只有能得公共赞美的那些行动,才能被称为德行。德性和称赞是十分相关的,因此,人们往往以同一名称称它们。维琪儿(Virgil)说:“称赞就是它(德性)底奖品”

    (sunt

    sua

    prmia

    laudi)。西N塞罗(Cicero)亦说,“自然中最可宝贵的莫如忠实、称赞、尊严和光荣。

    (而且他说,忠实、称赞、尊严和光荣亦正是同一事物底各种名称)。“〔Nihil

    habet

    natura

    prstantius

    Nquàmhone——statom,quàmIaudem,quàmdiguitatm,quàmdecus。

    (塔斯库兰论难,第2卷)

    〕这虽是异教哲学家

…… 394

    673第 二 卷

    底言语,可是他们委实知道他们底德行意念和坏行意念是由什么成立的。人类底脾胃、教育、风尚、格言和利益,因有种种不同,所以此地所称赞的,在彼处或者不免于受责难,因此,社会如不同,则德行和坏行或者会易地而处。不过在大体说来,它们大部分到处仍是一律的。因为要以重视和名誉来鼓励于已有益的事,要从责难和藐视来锉抑于已有害的事,那是最自然不过的,因此,我们正不必惊异,在任何地方,重视和轻视、德行和坏行,大部分都和上帝法律所立的那个不变的是非规则相应合。因为只有服从上帝所定的法律,才能直接明显地来获得,来助进人类底普遍幸福,而且要忽略这些法律,亦会招来极大的不幸和纷扰。因此,人们如果还有知识,还有理性,还要顾虑他们时常关切的自己底利益,则他们所称赞的、所责难的,往往是真值得称赞,真值得责难的,而且他们在这方面,并不至于有了普遍的错误。人们纵然在实行上违反了这个规则,他们底称赞亦不会错误了。人们纵然败坏不堪,而在他人犯了他们所犯的那些过错时,亦不至于不会加以鄙弃。因此,纵然风俗败坏了自然法底真正界线,德行和坏行底规则,亦不至于消灭了。因此,甚至于受了灵感的圣徒亦敢求诉于社会的名誉,说:“有好名誉的就是可爱的、能得人称赞的、就是有德性的。”

    (“新约全书”

    ,腓立比书4章,8节)

    12奖励和不信任就是强制实行这个法律的两种力量——人们或者以为我在这里已经忘掉自己底法律意念,因为我认人类判断德行和坏行时所依据的那种法律,只是无力创造法律的一些私人底同意,尤其因为那些人并没有强行法律

…… 395

    第二十八章 别的一些关系773

    的那种能力——这正是法律底必需条件。不过我想,人如果以为奖赞和贬抑不足以成为很强的动机,不足以使人适应同他们往来的那些人底规则和意见,则他似乎很不熟习人类底天性或历史。他如果一留心观察,就会看到,人类大部分纵不以这种风尚法为规制自己行为的唯一法律,亦以它为主要的法律。因此,有些人们虽在其侪辈间保持令誉,可是并不稍留心于上帝底法律或官吏底法律。破坏了上帝底法律,虽然会遭到刑罚,可是有些人,或者大多数,并不认真反省这回事;至于那些能反省的人,则许多人在破坏那种法律时,总想着将来可以缓和、将来可以补偿那种破坏。至于破坏国法后所应得的刑罚,则人们往往希望或者可以幸免。不过人如想同其侪辈来往,而且欲取好于他们,则在他触犯了他们底风尚和意见以后,并不能逃掉他们底刑罚,并不能逃掉他们底责难和厌恶。万人中亦没有一人会挺着项、厚着颜,在受了交游底不断的憎恶和鄙弃以后,仍有勇气往下过活。一个人如果在其特殊的社会内,受着不断的鄙视和非议,则他如果能安心在其中生活,那就是一个奇怪而不寻常的人了。孤寂是许多人所追求的,而且他们亦竟会安于这种生活。但是任何人只要对于自己还有人底思想或感觉。则他一定不会尽管忍受惯熟的朋友们底厌恶和非难,而安心过活下去。这种担子是太重的,人类并不能负担得起。一个人如果一面又爱朋友,一面又不在意伴侣底鄙弃和轻视,则他可以说是醇乎其醇的矛盾。

    13这三种法律就是判断道德善恶的规则——这三种法律——第一为上帝底法律、第二为政治社会底法律、第三为

…… 396

    873第 二 卷

    风尚底法律或私人惩责底法律——就是人们往常用以度量自己底行动的。他们在判断自己道德的邪正时、在称自己底行动为善为坏时,就是以这三种法律中之一为其尺度的。

    14所谓道德就是各种行动和这些规则的关系——我们按照这些规则之一(就如试金石似的)

    ,来考察我们底自愿行动、来考验它们底善恶,并且要给它们以相当的名称(这些名称就是我们给它们所定价值底记号)。

    不论这种规则是由国家底风尚来的,或是由立法者底意志来的,人心总容易看到任何行动同这个规则的关系,并且可以判断,那种行动是否与那种规则相契合。

    因此,它就得到善底观念和恶底观念。

    所谓善就是说一种行动同那个规则相契合的、所谓恶就是说一种行动同那种规则不契合的。因此,善恶就被人叫做道德上的邪正。

    这个规则不是别的,只是一些简单观念底集合体,所谓与规则相契合,就是说,我们要规制自己底行动,使属于行动的各种简单观念,与法律所需要的各种简单观念相应。

    因此,我们就看到,道德的存在和意念是建立在,并且归结于感觉和反省所传来的那些观念的。我们如果一思考谋杀这一。。

    个名词所代表的那个复杂观念,并且把它分拆开,观察它底一切特殊情节,我们就会看到,那些情节亦只是感觉和反省传来的一些观念底集合体。第一点,我们借着反省自己底心理作用,可以得到“意志”

    、“考虑”

    、“预谋害人”或“欲人之祸”等等观念;还可以得到“生命”

    、“知觉”

    、“自动”等等观念。第二点,我们借着感觉,可以得到由“人”传来的那些简单而明显的各种观念底集合体,并且观念到我们借某种行动把他人底知觉和运动消灭了。这些简单的观念是包含

…… 397

    第二十八章 别的一些关系973

    在“谋杀”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