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世界金融五百年 >

第27章

世界金融五百年-第27章

小说: 世界金融五百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控制了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经济与金融的国际金融资本之间既有联合,也有竞争。当相互竞争时,就像日俄战争一样在第三国开战,第三国鸡飞蛋打,开战国却损失不大。当时控制俄国石油工业的金融财团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和创办诺贝尔奖的诺贝尔家族,与其平分秋色的则是美国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此外,还有几家较小的石油公司,分别是俄罗斯曼塔舍夫公司,控制了罗马尼亚石油、奥地利石油和英荷壳牌公司的德意志银行。

洛克菲勒想要打垮德意志银行的石油事业,于是在荷兰本土办了一个子公司,收购荷兰殖民地的石油资源来打击英荷壳牌石油。德意志银行则力图把罗马尼亚石油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还联合罗斯柴尔德家族与诺贝尔家族反对洛克菲勒。但斗争的结果是德意志银行完败。这时德意志银行要么放弃自己的石油事业,要么屈服。德意志银行选择屈服,同洛克菲勒签订不平等条约,规定德意志银行保证不做任何损害美国利益即洛克菲勒家族利益的事情,但同时又留了一条生路——只要德国政府通过国家石油垄断法,条约即失效。德意志银行总经理冯·格温纳通过自己的私人秘书施陶斯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鼓吹石油垄断的宣传攻势。一时间,德国的报刊上反对美国托拉斯“压迫”的“爱国主义”宣传甚嚣尘上。但是,由于德国各大银行之间的内部不团结和德国政府的软弱,垄断法案不了了之。德意志银行最终还是失败,但胜利的果实既不属于俄国也不属于罗马尼亚,仍然属于国际金融与工业寡头——洛克菲勒家族。

独立自主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依赖别人都是靠不住的。引进外资建设俄国经济上百年,可是,直到十月革命之前,俄国3/4的人都是贫穷的农民,再加上俄国政府为承担极为沉重的基本设施建设和国防投资费用,不得不一再征收高税来压缩个人消费,因此,俄国大量过剩的商品只有对外出口一条路,而俄国商品在欧洲没有任何竞争力,结果只能销售到中东、中亚与中国等落后地区。俄国人为此也专门设立了俄国—波斯银行和华俄道胜银行,通过金融手段来控制比它更落后的国家。

即便如此,直到1913年,俄国出口金额中的63%仍是来自于低附加值的农产品,另有11%来自于木材。俄国主要靠这两种产品的出口赚取外汇,购买美国的农业机械设备、德国的机床,并用来支付愈来愈沉重的外债利息。到20世纪初,俄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不像今天这样的纸币时代债权国最吃亏,当时的硬通货货币时代,外债就像一根绳索一样将一个国家越套越紧,甚至造成窒息死亡。为了不断吸收外资,俄国只能为国际资本提供远高于国际市场平均值的利率,结果,对外支付的利息日益超过贸易余额。

就连农林这两种初级产品的出口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出口创汇的需要了。即便在大饥荒的时候,农产品出口量也要增加。1891年秋,一场饥荒席卷了俄罗斯1/3的土地。伏尔加河流域拥有3600万人口的16个最富饶的地区饿殍遍地、十室九空,但当时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仍然宣称:“在俄罗斯没有饥荒,有的只是歉收。”那一年,俄国农产品出口量不减反增。

依靠外资终无法维持利润。到了20世纪初,俄国这种死循环的半殖民地经济终于陷入停滞困顿之中,沙皇政权摇摇欲坠。对于俄国来说,不是利用国际资本推动经济,而是成为被国际资本利用的掠夺对象和利润源泉。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上册·主要参考文献

'1'(美国)戴维·兰德斯。国富国穷。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2'(美国)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3'(美国)查尔斯·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4'(美国)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II。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美国)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III。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英国)约翰·乔恩。货币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7'西拉。国家、金融体制与经济现代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1'(美国)伦德堡。美国六十大家族。大连:大众书店,1947。

'12'(美国)迈尔斯。美国豪门巨富史。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

'14'(美国)帕尔默。现代世界史。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16'(美国)罗恩·彻诺。摩根财团。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17'(美国)查里斯·吉斯特。华尔街史。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18'张国辉。中国金融通史(第2卷)。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19'(美国)博伊尔。金钱的运作。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

'20'(英国)尼尔·弗格森。金钱关系。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21'(英国)尼尔·弗格森。货币崛起。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2'(美国)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崛起。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

'23'(以色列)马丁·万·克列威尔德。战争与后勤:从拿破仑到巴顿的后勤史。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

'24'(美国)查尔斯·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5'(美国)约翰·加尔布雷恩。货币简史。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26'(法国)费尔南·布罗代尔。15到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北京:三联书店,2002。

'27'(美国)霍华德·津恩。美国人民的历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8'(美国)理查德·罗伯茨。伦敦金融城。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9'(英国)白芝浩。伦巴第街:货币市场记述。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0'(英国)尼尔·弗格森。罗斯柴尔德家族。北京:中信版社,2009。

'31'(美国)查尔斯·马凯,(荷兰)约瑟夫·德·拉·维加。投机与骗局。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32'(美国)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3'(美国)金德尔伯格。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34'(美国)博迪。投资学精要。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5'(美国)博迪,莫顿。金融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6'(日本)伊藤诚,(希腊)考斯达斯·拉帕维查斯。货币金融政治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37'(美国)米什金。货币金融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8'(美国)安东尼·萨顿。货币炼金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9'(日本)大桥武夫。战略与谋略。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1985。

'40'(英国)迈克尔·霍华德。欧洲历史上的战争。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41'(美国)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42'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43'(法国)乔治·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4'(美国)威尔士。法国革命和君主制复辟。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45'丁名楠。帝国主义侵华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46'张捷。霸权博弈。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47'(德国)西美尔。货币哲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48'(美国)彻诺。银行业王朝的衰落:19…20世纪摩根、罗斯柴尔德、华伯格银行家族兴衰史。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9'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0'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1'冯邦彥。香港英资财团(1841…1996)。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8。

'52'韩毅。美国工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53'张跃发,刘养洁。民族国家与世界经济。北京:时事出版社,1999。

'54'(加拿大)霍尔斯蒂。和平与战争:1648…1989年的武装冲突与国际秩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5'(英国)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56'(英国)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57'(英国)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58'(英国)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59'庞宝庆。近代日本金融政策。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60'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61'(美国)亚历山大·格申克龙。经济落后的历史透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62'(日本)大桥武夫。战略与谋略。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1985。

'63'(美国)卡尔·瓦什。货币理论与政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64'(苏联)门德尔逊。经济危机和周期的理论与历史。北京:三联书店,1975。

'65'(美国)伯杰,(美国)多尔。国家的多样性和全球的资本主义。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

'66'李庆余。美国外交史:从独立战争至2004年。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

'67'(英国)丘吉尔。英语民族史。海口:南方出版社,2004。

下册·第一章 金融与两次世界大战

没有永远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

很少有人会想到19世纪的英国与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会联合起来形成协约国。这两个国家在中亚、远东、非洲地区都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没有直接开战就算老天保佑了。法国与意大利一直不和,1882年,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在维也纳结成三国同盟后,也很少有人会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意大利会中途叛变,投靠了英、法、俄协约国集团。

其实,国家与国家之间并无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利益的纽带中最为紧密的则是金融。首先看英法之间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英法之间金融联系极为紧密,权倾一时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更在其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扮演了两国中间联系人的角色。罗氏家族在英格兰银行与法兰西银行的黄金储备上起到了平衡作用,确保英法货币政策不会发生冲突。

1906~1907年,全球发生了大规模的货币危机与经济危机。危机是从美国开始的。当时美国已成为全球金融投机的聚集地。大量欧洲资本涌入纽约,仅1906年就有5亿美元的欧洲资本流入美国。这些以英国为主的欧洲资本采用短期信贷的方式间接参与投机活动。而哈里曼、摩根财团等金融寡头则在股票市场进行大规模投机活动,有意制造市场动荡以攫取暴利。他们先低价收购股票,再将股市行情哄抬上去,高价抛售大量股票赚取巨额利润。

投机的暴利又让规模更高的外国资金流入美国,结果,美国的工业与房地产投资规模急剧扩大,各种产品与原料的价格也随着水涨船高。投机者们为了赚取更多的钱,开始囤积居奇,甚至有意制造“煤荒”、“铁荒”等产品供不应求的假象。结果,库存的大量增加导致对货币的需求日益增长。最终,资金开始变得短缺了,欧洲资本大量抽回。1907年3月13日,美国股市暴跌。仅仅在这一天中,铁路股价就下跌了20%,纽约交易所全部市值下跌了20亿美元,当时美国的GDP才不过200亿美元。

美国的危机迅速蔓延到整个国际经济体系,英国成为欧洲各国中受害最深的国家,许多企业完全陷入停顿,失业人数骤增。货币危机导致信贷状况恶化,黄金、白银等贵金属自然成了各国银行追逐的目标。1906年11月,为了稳定金融,吸引美国的黄金流入,英格兰银行将利率提高到6%。但仍然有大量黄金被巴西、印度和持有大量英镑纸币储备的国家从伦敦提走。利率越高,贷款成本越高,企业经营的成本则越高,最终对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造成影响,此外,黄金储备越来越少,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与信用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不过在罗氏家族的帮助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