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谋败 >

第17章

谋败-第17章

小说: 谋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瑞:十几年后我整理文集,重读此文,有些惭愧,加了个附注说〃一时误听人言,说二公(指徐阶和高拱)心事俱未的确。〃但毕竟高拱因此去职,我确实难辞其咎,我承认有官官相护的因素。

王熙凤:刚才两位谈到中国官场清官的规矩,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但这个话题已经超越了今天的讨论范畴。我们还得接上前面的话题,宋江的问题究竟是什么问题?究竟是领导体制,还是领导风格问题?抑或是其他问题?

赵普:我觉得,应该是决策体制问题,宋江面临的问题是所有中国企业领导人都面临的问题。这要从中国的管理思想入手进行分析,中国讲究人情世故,西方人强调的是制度,在中国的很多制度里都有〃其他事项〃这一条,西方人的制度就是1234……没有其他这一说,他们只做制度规定的事情,而中国人最喜欢的就是做制度没有规定的事情。这就是海大人和宋江不同的决策方式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第46节:第三章世故人情,缺乏监督(10)

王熙凤:海大人能否概括自己的决策方式?

海瑞:〃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屈刁顽。事在争产业,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以救弊也。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以存体也。〃我还是用这样的精神来执行法律。

王熙凤:请赵先生概括一下宋江的决策方式?

赵普:中国的管理者通常〃徇私舞弊〃,用感情代替法规条例,而且寻找各种借口使不符合法规的决策符合法规,就是海大人说的强奸民意,也是宋江决策方式的核心。

王熙凤:那么,企业家究竟应该怎么决策?

海瑞:每一个人都是矛盾的集合体,果断与莽撞,自信与自负,沉稳与迟滞,坚定与固执,顽强与顽固,如此等等,所有与决策有关的充满矛盾的个性,都集中交织在一个人身上,没有任何人能非常和谐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对于领导者来说,如何把握个性中这些相互矛盾的东西,就不是领导者个人的问题,而关系到整个团队的命运,领导者最需要的并不是完美的性格和卓越的工作能力,而是宽广的胸怀,非凡的气度,以及最重要的自知之明,他应该知道想干什么,缺乏什么,需要什么,最不能容忍的又是什么,我觉得,领导者首先应该非常客观地认识自己的思维特征或者个性特点。

王熙凤:那么,按照两位的意思,领导者应该怎样决策?

赵普:科学的决策一般决定于两部分,即企业家本人的智能系统(思维模式、知识层次、性格特征)和企业内在的决策机构(智囊机构、情报机构、决策机构)等,两者协调,才可能产生科学的决策结果。

海瑞:建立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组织机构。从决策学的角度看,既然整个决策过程不仅仅取决于企业家本人的智能系统,那么,作为决策过程的硬性机构……企业的决策组织(智囊机构、情报机构、决策机构),在整体的决策过程中,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领导者本人来说,决策具有相得益彰或者取长补短的作用,从企业决策的结果来看,所有成功的决策并非无懈可击,所有失败的决策也未必就一无是处,对于成熟的企业家来讲,决策的过程远比决策的结果更重要,失败的过程可能产生正确的结果,但这种正确的结果常常因为失败的过程而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盲目性,科学的决策过程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失败的结果,但只有这种失败,才真正称得上〃成功的母亲〃。

王熙凤:请二位简单总结一下今天的话题。

赵普: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有姻亲或者裙带,他们既无具体的职务,也无明确的职责。但是他们都能接近或影响总经理的决策,使得企业家失去对企业的控制,窒息了企业的生机和活力。这是一种先天不足的企业,从成立的那天开始,就进入〃亚健康〃的状态。日后,随着企业的发展,〃亚健康〃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病态。发展下去,就是企业内部机制老化,任人唯亲,论资排辈、家族高层矛盾重重,不求上进,内部员工人心涣散,人浮于事,结果轻而易举地被对手各个击破。总的来说是由于肌体内部产生了病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久疾而终,是为病死。

海瑞:根据企业的个性选择合适的企业家。士光敏夫(日本东芝公司的创始人)说〃没有不会沉的船,没有不会垮的企业〃,如同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一样,世界上有各种类型的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有资金充裕准备投建的新企业,也有业绩平平需要二次创业的老企业,有债务缠身亟须力挽狂澜的困境企业,也有春风得意需要稳健经营的顺境企业,不同阶段不同类型需要采取不同措施的企业,需要的自然是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的企业家,同时也需要不同类型的决策组织。所以,从企业家个性出发,建立与企业家个性相得益彰的经营决策机构和监控机制,是目前绝大多数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王熙凤:今天的讨论到此结束,多谢二位!

第47节:第四章怀贤嫉能,诡诈欺骗(1)

▲小链接

赵普(922…992),字则平。其祖为幽州蓟(今北京西南)人。《宋史·赵普传》记载其〃沈厚寡言〃,后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宋初任枢密使,乾德二年(公元964)起任宰相。太祖采纳其建议,选拔各地精兵充禁军,削弱地方武力;实行更戍法,经常变换军队防地,使兵将分离;解除石守信等兵权,防止大将夺取帝位。赵普少时为吏,读书不多,没有学术,也不喜欢读书。后来当了宰相,宋太祖经常劝他读书。赵普自此〃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筐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一《论语》载:赵普对宋太宗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论语》),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后人从此引出〃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太宗时又两次为相,淳化三年因病辞职,后封魏国公。

海瑞(1514…1587),字汝贤,海南琼山县人。40岁中举,最初在福建做官,后升任浙江省淳安县知县、嘉州通判等职,1564年,海瑞升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入朝为官,在任期间,大胆革除弊端,惩办权奸,为民请命,平反冤案,深得民心,但也得罪了不少权贵。当时明世宗酒色朝政,只想寻找长生不老药,而朝廷上下无人敢谏。海瑞视死如归,自备棺木,上奏一本《治安疏》,结果锒铛入狱,世宗死后,海瑞获释,官复原职。1569年出任右佥都御史,钦差总督粮道巡抚应天十府。他秉公执法,打击贪官污吏,使骄奢淫逸之风大为收敛。但不久受到奸佞排挤,被罢官还乡为民,在琼山老家闲居15年。72岁时,海瑞被明神宗起用,到南京为官。海瑞以〃直言敢谏〃称著于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和政治实干家。《明史》记海瑞〃秉刚劲之性,憨直自遂,盖可希风汉汲黯、宋包拯,苦节自励,诚为人所难能〃。1587年,海瑞在南京去世。海瑞一生刚直不阿,秉公无私,是杰出的政治家、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死后财物只有俸银八两、旧袍数件,但却留下了〃南包公〃、〃海青天〃的美名。

第四章怀贤嫉能,诡诈欺骗

★企业权力制衡方面的谋略败局★

晚唐集团是被两个人拖死的,一个是李林甫,另一个是杨国忠。李林甫最大的特色是谦逊,不但能力出众,更重要的是他善解人意,能交会道,这个对一条流浪狗都和蔼可亲的人什么时候都温文尔雅、平易近人,但却是天下最阴险的人。杨国忠是靠裙带关系走上领导岗位的,但却没有人否认他也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忠心耿耿,不管是李林甫还是杨国忠,都没有想过有一天会〃篡党夺权〃,成为晚唐集团的第一把手。但是,就是这种能力超群,对企业忠心耿耿的人才,却成为晚唐集团最可怕的〃掘墓人〃。

这些人确实很厉害,他们一上台就建立自己的领导班底,企业所有的官僚体系都与他们有关……或结党营私、徇私舞弊,或推诿扯皮、拖沓敷衍,他们对企业缺乏最基本的责任心,严重侵害企业的肌体,企业就是在这种利益的争夺中缺失了集团管理职能,导致企业集团整体运营效率的降低,最终被拖死。

李林甫出神入化的政治权术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空元年》为李林甫作个人小传:〃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这就是著名的成语〃口蜜腹剑〃的由来,从中国成语发展史看,李林甫是〃口蜜腹剑〃的缔造者、创始人,他以〃舍身求法〃和革命的大无畏精神丰富了中国成语史。

从表面看,李林甫同志完全具备一个好人的基本素质,位极人臣,却没有架子,对待同事总是平易近人、和颜悦色,对待工作也比较负责,尽管没有〃夏天般的火热〃,但至少还过得去。具有范仲淹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但是,凡事总要盖棺才能论定,所谓〃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经过多年的考察,我们发现,这李林甫竟然是天下第一号骗子,大大的狡猾。这个对一条流浪狗都和蔼可亲的家伙,见人总是笑眯眯的,但笑容里总寒光闪烁,嘴里总说些动听的〃善解人意〃的话,背后却〃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第48节:第四章怀贤嫉能,诡诈欺骗(2)

他的政治权术不仅登峰造极,而且炉火纯青了。不仅一般人为之心惊,即便老奸巨猾者也望而生畏。他要决心扳倒的政敌,不管是清高孤傲的饱学才士、老成持重的敦厚长者、骄横跋扈的边塞节度使,还是金贵如太子亲王,玄宗身边炙手可热的近侍、六亲不认的酷吏、唯利是图的小人、极尽奸险的佞臣,几乎没有一个逃得出他的算计。最要命的是,这些人即使被他弄得焦头烂额,身家性命有时候都送掉了,却不知道是他在暗地使劲,因为他越是想整倒某人,就越是结交示好,极尽恭维阿顺之能事,所谓〃口有蜜,腹有剑〃,绝非虚言。为了适应政治斗争的需要,李林甫在家中特设了一个专用的办公室,形如弯月,号称〃月堂〃。每当想要排斥陷害某位大臣,就住进〃月堂〃,绞尽脑汁,想着害人的法子,如果他欣喜若狂地从堂中走出来,则肯定是有个政敌将要〃家碎矣〃。

李适之是唐太宗的曾孙,算是唐王朝第三代高干子弟,以精明强干著称,史书上说他:〃昼决公务,庭无留事〃,但他具有世家弟子的共同的通病……好酒。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提到的〃八仙〃之一〃左相〃就是李适之,他喝酒的样子,杜甫先生在诗中描写得很传神:

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

衔杯乐圣称避贤。

这就是说,李适之每天在喝酒方面的花销达到一万块钱,非但如此,他老人家还喜欢收集各种酒具。《逢原记》记载,李适之收藏的酒器九品:蓬莱盏、海川螺、舞仙、瓠子卮、幔卷荷、金蕉叶、玉蟾儿、醉刘伶、东溟样。酒器名字都怪里怪气,让人不知所云。就这种人,不知为什么就做了丞相,还和李林甫斗起法来。有一次,在闲聊瞎扯中,李林甫故意透露出消息,说:〃陕西的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就可大大增加企业的财富,可皇上还不知道这事儿。〃李适之这时候正寻找自己升迁之路,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几乎笑出声来,心说:嘿嘿,可有了在唐玄宗跟前表现的机会了。

在一次高层干部会议上,晚唐集团讨论是否建立新生产基地的问题,李适之刚喝完酒,心情高兴得眼睛都睁不开,一听讨论这个问题,连忙端起茶杯,抿了口菊花茶,还清清嗓子,咳嗽了一声,满脸严肃地说道:〃我们应该进行西部大开发。〃

〃嗯,为什么?〃李隆基扭头问道。

李适之一看唐玄宗重视自己的谈话,非常高兴,他故作镇静地说道:〃原因很简单,西部大开发蕴藏着商机,而且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华山一带储藏大量黄金,一旦开采出来,嘿嘿嘿,可以为集团增加多少收入啊!〃

玄宗一听有黄金可以开采,高兴得好像光棍儿找了新媳妇,想不到李适之还能提出这么个合理化建议,但这事情得和李林甫通个气,便立即让人找来李林甫。

李林甫一听这话,连连跺脚叹息:〃哎呀呀,老李怎么能提出这种话?这件事情我早就知道,华山是陛下本命王气所在之所,万万不可穿凿,一旦开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