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重口味心理学 >

第6章

重口味心理学-第6章

小说: 重口味心理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生那时的立场很明确:要美人不要江山!他选择离婚后与罗莎莉结婚,并且从此离开了心理学研究领域,转投广告业,两年后便在美国一家大广告公司任副总裁,收入远远高于他在大学时。

说了这么多,我们请出华生“现身说法”:

大家好,我是华生,虽然我并没有超越弗洛伊德,也是在受了巴甫洛夫等人的影响下才创立的“行为主义有限公司”,但是我跟你们说,一般人我还真不服!

来看看我的代表作吧。

1917年,我获得一笔100美元的资助,进行一项焦虑引发的实验,来研究婴儿的反射和本能。我把实验对象——9个月大的男婴称作小阿尔伯特。

在进行这个实验之前,我让小阿尔伯特暴露在各种刺激中,观察他的反应。小阿尔伯特刚开始很勇猛,老鼠、兔子什么的统统不怕,但当我用一个锤子敲打钢条发出噪音时,他却显得很不安。

此后,我等待了两个月,待到小阿尔伯特长到11个月大时,我又把他抱来了。这时,只要他和实验小白鼠一起玩耍,我就在他身后制造刚才说过的那种敲打发出的噪音。这种噪音和那只小白鼠同时出现多次后,小阿尔伯特即使不听到噪音看到小白鼠时也会感到非常不安。

至此,就完全勾起大家的回忆了,这个和什么很像?不就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原理嘛!

放在我这个实验中具体就是这个样子:

随后小阿尔伯特的恐惧状况发生了泛化。啥叫泛化?通俗一点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小阿尔伯特看到一件带毛的衣服时,也表现出了这种恐惧。于是我推断:小阿尔伯特的这种恐惧已经延伸到其他毛皮动物和毛皮物品之上,没错吧!

但是一些批评家当时就指出,说当小阿尔伯特只是对一件带毛的衣服产生恐惧,就把他的恐惧症衍生到一切毛皮物品上面,这个结论未免有点过宽了。对于这种说法我不想解释,因为每一位先驱者都不可能做到完美,要你们这群人是干吗的呢,就是来给我完善和丰满的。此外,还有一些人想复制或推翻我的结论,怎么样?几乎全都以失败告终。所以说嘛,一般人我还不服!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好了,我就说这些了,大家再见!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日本恐怖漫画大师伊藤润二的一部经典作品《漩涡》。

在那个故事里,男主角的爸爸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疯狂迷恋起漩涡状的图案,最后发展到无药可救无法自拔的地步:他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换成带漩涡图案的,满眼望去一阵眩晕。会一动不动盯着河里的漩涡,一盯就是一天。慢慢地身体也发生了变化,他的两只眼睛可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朝不同方向旋转。最后,男主角爸爸干脆订制了一个大木盆,把自己的整个身体卷成漩涡的形状塞在里面,死去了。

男主角和他母亲同时发现了父亲的尸体,但是作为内心脆弱的女性,妈妈显然承受不了这个打击,随后便开始产生对一切漩涡状东西的恐惧。一些常见的自不用说,其他的:在饭汤里搅拌起的漩涡,蜗牛背上的壳……

对了,还有指纹,母亲极度恐惧,干脆用剪刀把自己指肚上的皮肤一块一块地剪掉。看到这种情况,男主角必须把她送入医院治疗了。

但是在医院中还是存在很多漩涡状的图案会刺激到母亲的神经,让她再次癫狂,比如说点滴瓶中液体下降时产生的漩涡、女护士盘成漩涡状的发髻等等,还好这一切都及时被男主角控制住了。但该来的总是要来,母亲在出院前的最后一次会诊时,无意发现医生办公室墙上耳部解剖图中耳蜗的形状就是一个漩涡!于是,几天后一个绝望的夜晚,被恐惧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母亲,用一把长剪刀从自己的耳朵中穿了进去……

这部作品中对男主角母亲的刻画就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对特定对象的恐惧,可怕吧?

华生这个实验最大的意义,那就是他证明了可以从经典条件反射的角度来解释恐惧症!

只是,小阿尔伯特本人为这个实验做出了伟大的牺牲,也引发了后来很多人的争议:是否该用人来做类似的实验?

小阿尔伯特从这个实验过后,终生没有消除这个恐惧。因此,如果你在2012年的某个时候遇到一个90多岁叫小阿尔伯特的老头,并且害怕小的带毛的动物,你可以问问他是否认识华生……

借着华生这个实验,我们来介绍一下特定对象恐惧症的成因。

很久以来,大家一直认为绝大多数的恐惧症是由于经历了一件非同寻常的创伤性事件引起的。例如,你过去被狗咬过,你就会患上对狗的恐惧症。但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情况并不总是这样。创伤性事件是引起恐惧症的一个原因,但并不是全部。

还有两个原因:替代经历和被告知经历。

替代经历:

一个小男孩因为牙疼去看牙科。在治疗室外长椅上等待的时候,听到了屋里传出来的嗡嗡作响的电钻声和患者撕心裂肺的嚎叫,小男孩怀疑自己不是在医院,而是来到了阿鼻地狱,顿时吓得魂飞魄散,绵软的双腿好不容易支撑着爬出了医院,就此落下了害怕治牙的病根。

这个就是我们通过替代方式学会的恐惧。看到别人受伤的经历或是感到强烈的恐惧,都足以让旁观者产生恐惧心理。因为情绪是很容易传染的,你旁边的人高兴时,你也会开心;身旁的人要是感到害怕,你就会产生恐惧心理。

被告知的经历:

有的时候,再三被警告有潜在的危险时,也会使一些人产生恐惧症。比如,一名有严重恐蛇症的妇女,她一生中从来没有遇到过真蛇,但在她成长的过程中,被反复强调草丛中的蛇是危险的,所以为了提防蛇,人们提醒她穿上长筒靴,结果她即使在街道上行走的时候也穿着长筒靴。这种恐惧的获得就是被告知的。

综上所述,条件反射能形成恐惧,但条件反射如我们所知,需要在多次强化作用的基础上才能建立。那么如果只面对一次恐惧的刺激而再别无其他的话,建立条件反射所需要的多次刺激又从何谈起呢?

所以,只有害怕的经历本身这一因素是并不会产生恐惧的(如治牙、蛇)。

那是什么导致恐惧的产生?就是对还要面对一次这种恐怖事情的“担忧”!比如说,害怕以后再去治牙,或者害怕再遇到蛇。也正是这种“担忧”,可作为条件反射形成中所需要的反复刺激,促成了最后恐惧的条件反射的形成。

同时,人类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就是哪个对我不利我就远离哪个,所以就会出现人们对他们所恐惧的事情(或者事情可能发生的场合)表现出尽量的回避。

特定对象恐惧由此诞生!

关于其他门派的成因解释,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其实心理学中的一些名词都蛮有意思的,比如说习得性无助,就是习惯地感到无助。下面要讲到的关于特定对象恐惧症的治疗方法——系统脱敏疗法,听起来也很有意思,就是让人不再过敏了。

说,把系统脱敏疗法实施起来总共分几步?三步!

第一步:学会放松技巧。

这个是要教给患者的,让他们靠在沙发上,全身各部位处于舒适状态,双臂自然下垂或搁置在沙发扶手上,同时让他们想象自己正处于令人轻(。电子书)松的情境中,例如,静坐在湖边或者漫步在一片美丽的田野上,使他们达到一种安静平和的状态。

然后治疗师用轻、柔、愉快平稳的声调引导患者依次练习放松前臂、头面部、颈、肩、背、胸、腹及下肢,重点强调面部肌肉的放松。

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一般6~8次即可学会。要求患者在家中反复练习,直至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

第二步:建构恐惧等级。

这一步很关键。就是让求助者自己把引起他们恐惧的事件或情境按厉害程度排一个顺序,从最小恐惧的到最大恐惧的,让求助者给每个恐惧程度定一个分数,比如最小的是0分,最大的是100分。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恐惧等级表:0分代表完全无恙,100分代表高度恐惧。

然后把其中恐惧的程度依次划分层次。这里就要讲求各级差间的均匀,就跟楼梯一样,台阶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正因为这是需要患者自己制定的,所以在制订过程中就要求他们闭上眼睛想象回忆各种能让自己产生恐惧的画面,要具体清晰,并且能置身其中引起情绪的变化。当然,如果有实际的刺激物,就不用靠想象了。

第三步:系统脱敏。

治疗开始启动了!

首先让患者想象最低等级的刺激事件(有实物的用实物)或情境,当他们感受到焦虑恐惧时,令其停止想象,并全身放松。

每一次过程结束后,治疗师都要询问患者的感受,如果还是觉得不适,就需要再来一遍。反复次数不限,直到患者不再感到紧张恐惧为止,此时为一级脱敏。

接着让患者想象高一等级的刺激事件或情境……以此类推,方法照旧。

就好比一个人在爬楼梯,每上'文'一个'人'台阶'书'都是'屋'征服了一层困难。如果没有能力爬上高一级的台阶,那就停留在原地,征服眼前你所在的位置,摆平后再前行,直到最后登顶,也就是患者痊愈!

说完方法,我们这就要用一用。

大家爱吃海带吗?

海带是种强碱性的食物,不仅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抗癌,还因其具有很高的含碘量,能作为食疗来治疗和缓解女性乳腺囊肿。这里就给大家讲一个海带的故事:

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那一夜,一伙二十几岁出头的赤膊男子,神情肃杀地密守在一处狭小阴暗的藏身之地,用一件传说中的禁器炼制着一种来自海中的奇物……

其实就是大晚上的几个大学男生光着膀子在寝室里用电锅煮海带。

事情也就发生在此,男主角简称为带哥吧。没错,锅是他的,海带是他的,带头的也是他。但是谁能料到呢,煮到关键时刻,突然间,全楼断电了。是不是因为他超负荷用电的关系,这个不得而知,但做贼的就心虚,当其他寝室的人纷纷出来打听什么情况的时候,带哥这边慌作一团:这要被抓到,我非得背个处分!于是他紧忙跑到窗前,打开窗户散去香味,接着收拾餐具,最后打算好不容易煮的吃它两口再说,一转眼,发现电锅内空无一物。抬头再瞅其他几个人,都在一脸满足状地咂巴嘴。

有人看后搭腔了:“报告带哥,哥儿几个做事你绝对放心,赃物全销了,汤都没剩!”一听到这个,带哥是万千思绪涌上心头,内心痛惜不已:罢了罢了,只要不被抓住什么都好。而此时,门外的喧嚣也平静下来,看来学校方面并没有什么动静,这一次算是平安无事了。

记吃不记打啊,没过多久,情有独钟爱海带的带哥又组织了一次海带宴。你猜怎么着?无巧不成书啊,又断电了。只是这一次学校立刻出动了缴锅小分队,全楼大盘查。但您也别担心,带哥的室友们可是身怀两门绝技:一个是风卷,另一个是残云。这次怎么样?仍然是一滴汤都没剩!当然带哥又是悲摧地什么都没捞着。

一连两场海带风波过后,带哥是彻底被伤了,他开始出现难以名状的对海带的无比恐惧:不能听到海带,听到后浑身发抖;不能看到海带,看到后口吐白沫;不能闻到海带,闻到后魂飞魄散;更不能吃海带,否则整个人就变得像海带一样,深绿深绿……

带哥患上了特定对象恐惧中的“海带恐惧症”,最后严重到不得不停止所有课程,终日龟缩在寝室里惊恐他的海带,直到面临休学的窘境时才选择前来就医。

那我们就用系统脱敏疗法试着让带哥重获新生吧。

第一步:

带哥你放松去吧。

第二步:

带哥给出了他构建的恐惧等级,大家来看:

①吃海带(100分)

②闻海带(80分)

③看到海带(60分)

④听到海带(40分)

⑤想到海带(20分)

第三步:

治疗从想都不想海带开始,循序渐进。

如上面所划分的,先迈上第一个台阶:想海带。

带哥一想到海带,就变得很不适,恐惧,出汗,身体微微发抖等等。当这些症状出现一段时间后,让其停止想象,放松。彻底放松后,再重来一遍“想海带”,反复,直到何时带哥表示在想海带这个问题上我已经能扛住,就可以迈上第二个台阶了:听海带。

以此类推,会有反复或者倒退,那都没有关系。因为在心理咨询中有一种说法,叫做当你感到绝望到无可复加的地步时,恰恰是转机就要到来之际!

重口味心理室诊疗记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