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

第238章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第238章

小说: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年的劳作和风霜在她脸上刻下痕迹,皮肤老化了许多。

    杨氏干笑了笑,赶紧把林氏迎了进去,里头正摆着很多布匹,方才杨氏和冯氏正在整理。

    张沁儿看见冯氏坐在那里穿针引线,就笑着问:“三婶,那些蚕茧都卖了吧?价钱好不好?”

    一听这个,冯氏脸上就堆满了笑容,藏都不藏不住,杨氏抢着说:“价钱当然好了!今年江西好多地方都遭了蝗灾,桑树都被蝗虫啃的一干二净了,死了不少桑蚕,今年桑蚕茧的收成比起往年可下降了不少,现在正缺蚕茧呢!虽然乌桕蚕茧比不得桑蚕精细贵重,不过今年的价钱也顺势涨了好些。”

    冯氏点头说:“确实是这样,今年比去年多赚了十两银子!”

    十两银子对于庄户人家来说,这可是大钱了,难怪冯氏笑的开心,今年虽然自家养的不多,但是其中就有从其他人家收来的蚕茧,这些蚕茧都是按照去年的收购价钱买下来的,现在蚕茧涨价了,又从中小赚了一笔。

    “这也是运气好,我们村的蝗灾不严重,喂养乌桕蚕的又是乌桕树,不像桑树那样,容易被蝗虫啃食了。”手里有钱,心中有底,冯氏一改往日里的低调,今天笑的特别多。

    林氏又问了冯氏闺名,约定三人闲聊时直接叫彼此闺名,别一个郑夫人张婶子的叫了,又生疏又拗口的。

    闺名有一种莫名的亲和力,一开始杨氏和冯氏叫不习惯,声音也有些弱,但是叫了几次之后,仿佛三个人的关系就亲密了许多,对待彼此的态度也热络了许多。

    三个人年纪相仿,聊的话题也差不多,林氏先是问过她们两家今年的作物收成如何,冯氏就提起李氏大儿媳妇的事情。

    “上回你们住在我们乡下匆匆忙忙的走了,也不知道刘夫人的大儿媳妇现在怎么样了?可没有小产吧?”

    林氏就说:“没事,只是见红了而已,后头找大夫看过,喝些安胎药,在床上多躺躺就行。”

    李氏的大儿媳妇确实没事,但是这功劳可不是安胎药的,而是李氏回去之后,就让人把刘大少看中的歌妓卖的远远的,又狠狠的教训了刘大少一番,这才平息了儿媳妇的怨气,安安稳稳的养起胎来。

    碰上志趣相投的人聊天,时间是最容易过去的,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一个时辰了,在外头办事的张志仁都赶回来了。

    因为今天下午就得回乡下,杨氏很不好意思的把林氏送走,然后开始和冯氏张沁儿她们收拾起要带回去的东西来。

    “外头的粮食比起原先贵了三倍多了,这还没有入冬,入冬之后怕是还要贵些。”张志仁感慨着,他今天把临川主要的街道都走了走,又和相熟的人攀谈了一会,基本上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

    “只贵了三倍?这应该还是在知县的压制下才只涨了三倍的。”张沁儿说,如果知县大人不压制的话,就凭现在的市场环境,那些粮商们不趁机涨个五倍那是不会卖的!

    “嗯,就蝗灾那会儿,粮铺乱的很,一天一个价钱,有时候上午是一个价,下午又是一个价了,是知县大人出面,把这情况压制下去,虽然粮食贵了些,不过好歹不会再变价钱了,等苏浙那边的粮食到了,咱们就可以缓口气了,知县大人真是英明啊。”张志仁言语中带着对知县大人的歌颂了,这是读书人常常容易犯的毛病。

    杨氏想起自家提前买好的粮食,忽然有些可惜:“早知道如此,当初我们就应该多买些粮食,现在倒卖出去的话,没准可以赚多少呢。”

    张家的粮食是在蝗灾爆发之前买的,当时并不确定,只是提前做一个预防措施而已。

    张沁儿虽然也可惜没有抓住这个赚钱的机会,不会提前买了足够自家吃好些日子的粮食,这也算不错了。

    东西都收拾妥当了,张志仁也扛了一麻布袋的大米放在车里,大家才依次上了车,关上门,朝富足村走去。

第265章 :橡木桶() 
等富足村的人家收割稻子翻晒碾谷之后,又下了两场秋雨,一场秋雨一场凉,万物也开始萧条起来。

    反倒是水库和河流总算多了一些水,水井的水位也上升了不少,村里的媳妇们最是松了一口气,原先河水干的厉害,洗衣裳都得省着洗,得在井边拿水桶一桶桶的打水,多了好多事情,现在河里有水了,洗衣服就方便了很多。

    趁着中午太阳舒服,大家三三两两的抱着脏衣服在河边聚集,一边干活一边拉扯着闲话。

    男人们则开始砍竹子编竹筐,又到了一年一次上山捡山货的时候了,等竹筐编好,就三三两两相约着上山。

    张沁儿家依旧把话传了出去,要收购野葡萄、板栗、茶树籽、乌桕籽等山货,只要有人肯卖,她们就全部收了。

    虽然今年干旱,地里的收成不好,但是山里的情况还行,因为树林茂密,又藏有地下水源,水汽比较多,所以山里的山货大多长的还不错。

    今年上山捡山货简直是全村集体出发,地里收成不好,大家都把希望放在山货上,心里都想着,能捡多少就算多少,先捡板栗、橘子、枣子、山梨等吃的,再捡茶树籽和蘑菇,至于乌桕籽,大家都不急着捡,这东西能卖,却不能吃。

    不过也有人反其道而行,这些都是村里上了年纪,身体又不是特别好的老人以及岁数还小的孩子,他们都不适合爬到深山里去,所以就到乌桕林这边捡乌桕籽,地势不高,活也不累,等背下山就可以直接卖给张沁儿家,一天下来也有不少钱了。

    张沁儿和福儿在家坐镇,负责收购称秤给钱以及分类好。

    张志仁和杨氏则背着竹筐,拿着麻布袋往山里去捡茶树籽,至于板栗山梨之类能吃的,他们就不打算捡了,还是茶树籽好,只要捡的多,一年的油钱都可以省下来,炒菜又香又健康。

    这样忙忙碌碌的过了几日,山里的山货就被人捡的差不多了,渐渐的上山的人也越来越少,张乐儿就过来约张沁儿一块儿去她们的秘密宝地,把那些板栗和香榧给捡回来。

    她们的秘密宝地那里十分的隐秘,一般是绝对不会被人发现的,不过这次张沁儿把张志仁叫上,从深山里背香榧回来,人都得累的不行,必须找个体力好的。

    张志仁自然是肯的,不过他从来没有摘过香榧,所以一路上跟着张沁儿走,结果发现走了好久都还没有到,等到了香榧树下,饶是张志仁一个男子汉,都觉得累的慌了。

    他抬头打量着这株奇异的果树,欣赏着它独特的美,好半响才说:“这里这么远,也难为你们能够找到这里来!”

    “这要是不远的话,不早就被人摘光了?哪还能等我们呢!”张沁儿笑着爬上树,然后又教张志仁认果子,香榧果都是三年果,那些没熟的,就不能摘。

    张志仁其实一眼就看出哪些是熟了的,虽然他以前没有看过一年果和两年果,但是张沁儿摘回去过,他自然知道哪样的才是能摘的三年成熟果。

    秋日昼短夜长,路途漫长,不能耽搁时间,所以大家赶紧手脚利落的忙活起来,虽然只有一棵树,也让他们把带来的竹筐麻布袋都装的满满的了,张沁儿和张乐儿是女孩子,只背着一大筐,而张志仁背着一筐还拖着一麻布袋的,麻布袋下面用山里的藤蔓打结做成一个简易的拖车,这样拖着回去不会损伤麻布袋,人也轻松许多。

    等背着东西回到家,太阳已经落去,光线暗淡了许多,西边的云彩已然一片绚丽多彩,上弦月悄然浮在半空,只有一抹淡淡的印痕,镶嵌在墨蓝色的天穹上,和西边的云彩遥遥相对。

    接下来的两日,就开始酿造葡萄酒,今年酿酒的装备有所不同,不再是普通的陶器,而是张沁儿花钱让人特意打制的橡木桶子,其实酿葡萄酒最好是用橡木桶子,因为橡木是有多孔性,便于葡萄酒蒸发和氧化,又不至于变质,加上橡木所含的酚类会和葡萄酒发生反应,产生香味和甜味,所以用橡木桶盛放葡萄酒,会使葡萄酒发酵的更好,口感更香更纯。

    在前世时,张沁儿所喝的葡萄酒就都是橡木桶窖藏发酵的,那口感比用陶器发酵的实在要好的多。

    只不过之前家里条件一般,张沁儿也顾不上穷讲究,能够用陶器酿造出葡萄酒来已经不错了,今年家里宽裕了不少,张沁儿就开始讲究起来,这酿酒的木材不好找,必须要上好的橡木才行,找到木材又得打造出适合酿酒的木桶,可算是费了不少功夫。

    家里人对张沁儿时不时弄出来的稀奇东西已经感到麻木了,反正不是什么伤天害理又难寻的,他们都听之任之。

    这一次有了橡木桶,整个酿酒过程张沁儿都十分小心翼翼,她对今年的葡萄酒充满了期待,为了使葡萄架发酵的更好,今年的葡萄酒也不是随便放在杂物间,而是特意帮到地窖中去。

    地窖口不大,橡木桶又足足能够装二十斤酒去了,所以这搬来搬去的活还得张志仁亲自给做好,也亏的张志仁脾气好,这才没有说张沁儿。

    张乐儿也站在边上看热闹,她瞧着那密封的橡木桶,十分感兴趣:“这样酿造出来的葡萄酒真的会好喝一些?那得什么时候才有的喝?”

    “也不急着现在就喝,我打算酿造好之后只尝一些,其余的都等过年再喝。”葡萄酒的正常发酵需要一个月,一个月后她就下地窖看看发酵情况,但是并不会把酒启出来,而是继续让酒在橡木桶中慢慢发酵使口感越发醇厚清香。

    这些酒若是真的做的好了,也不是自家喝的,而是预备一些送给郑伯景还有知县大人以及晗生的老师何山长等人。

    前些年酿造出来的葡萄酒在这乡下是个稀奇的东西,但是酿造的粗糙,也没有拿这东西送达官贵人们,今年只盼着这橡木桶的功能强大,能够给普通的葡萄酒加分了。

第266章 :四川粮回() 
正当张沁儿把今年秋天雨后捡到的蘑菇孢子放进培养皿中培育菌丝,又和张志仁他们商议着榨糖具体事宜时,许多不曾回家的田家兄弟终于风尘仆仆的回来了。

    至从发生蝗灾之后,在衙门里干活的田家兄弟就忙的连觉都睡不好,不是在这个乡帮着治理蝗灾,就是在那个村帮着善后,前不久还去了一趟四川买粮,一去就是一个多月,今天才回到家。

    村里的人都好奇的很,也很想知道粮食买回来了没有,现在县城里又是个什么情况,蝗灾虽然损坏了庄稼,使得金秋歉收,但是乡下人都有存粮的习惯,不像城里人时不时就得去粮铺买粮食来吃,对于粮价上涨,这会儿乡下人还没有太多的感慨,唯一的感慨怕就是只恨自己手头的粮食只够勉强嚼口维持生计用,不然真恨不得拿去卖了。

    这会儿大家听了消息,都三三两两的围到田家打探消息来了。

    就连张志仁听了,也打算去看看情况,张沁儿也担心着郑成凯,不晓得他去苏浙可回来了没有,于是跟着张志仁一块儿去田家。

    等到了田家,就发现田家的院子里早已经围着好些人了,甚至多的让田老三没法干木匠活,只得回屋抱自家女儿玩去。

    张贞娘的女儿田可欣还差几天就要满月了,苗氏找张沁儿她们说过,说是洗三办的盛大,这满月就不必再那么盛大了,到时候请自家亲戚过来吃个饭,热闹热闹就行。

    毕竟现在粮食物价上涨,短短时间内大办两次,饶是田家也有些吃不消的。

    张志仁他们自然好说话,纷纷认可,而田家则感慨着可欣的两个大伯一直未归家,无法参加田家第一个孙女的满月酒。

    这会儿田老大和田老二恰好在满月的前几天回来了,可把田老头高兴的。

    一路风尘,旅途疲惫,田老大和田老二似乎都消瘦了许多,满脸的风霜,皮肤被风吹的都干干的,此时正满脸兴奋的对村里人说话:“我们兄弟去的是四川,别看四川那里山地多的很,又高又斗的,路实在难走,但是等进了四川,才晓得那真是一个好地方啊!那里的粮食多和地里的土一样!价钱也便宜的很,我们这回又买的多,更是压了一番价,便宜了好多。”

    四川盆地都有天府之国的称号,那里自然肥沃的很,只要没有自然灾害,那里百姓的日子最好过不成了。

    张沁儿抿嘴暗笑,不过也因为四川地势险峻,出路不变,可以许多东西无法及时运到外面来销售。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李白大诗人都发出这样的感慨了,可见那道路得多险峻。

    “我都想着以后不做衙役了,就专门到四川贩卖粮食去,保准赚钱,就是路途太远,又没有便利的路,一路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