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二三十岁要懂的心理学诡计 >

第13章

二三十岁要懂的心理学诡计-第13章

小说: 二三十岁要懂的心理学诡计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2章 6找对自己位置,近“朱”远“墨”——酒与污水定律() 
第六章6找对自己位置,近“朱”远“墨”——酒与污水定律

    我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之类似,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这就是心理学中的酒与污水定律。

    “你应该强化正面,消除负面,抓住肯定,别跟中间人先生搅在一起!”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国歌手约翰尼?默寒尔这样唱道。虽然意思很简短,但它深刻地告诉我们,一定要找对自己的位置,近“朱”远“墨”。

    许多令人尊敬的哲学大师都表达过这样一种思想:“一旦你控制了你的意识与感情,你就控制了你的生活。”这样,外部环境就将减少对你的负面影响。

    nba伟大球星迈克尔?乔丹小时候很喜欢打篮球,但是因为个子矮,他并没有进入校队。于是,他就自暴自弃,与社会上的一些小混混成日待在一起,慢慢地,他和那些人学会了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进入委靡、堕落生活。

    后来,在哥哥积极的鼓励与帮助下,乔丹迷途知返,离开了那些所谓的朋友,终于使他事业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人作为社会的产物,是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的。当人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中,不管他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地,都会接触到“朱”与“墨”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物,也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你也许会问,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秉性,那些差异是如何形成的呢?人从母体出生时,天性是一样的,但每个人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受到的教育却是不一样的。随着年纪的增长,这些不同的差异导致每个人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决定了不同的人生道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如同一个大熔炉,会将形形色色的人同化其中。一个人处在进取、正气的环境中,他会受到身边人言行思维的影响,自觉地约束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不断进步;相反,一个人处在颓废、不思进取的环境中,他将会受到身边消极观念的影响,放任自己,随波逐流。

    曾经有名高中生叫江力,他住的院子里有个待业青年叫马旭,去年成了烤羊肉串的个体户,赚了不少钱。一天,马旭在卖肉串时与一个青年发生口角,江力走上去劝开了那位青年。马旭见江力替自己说了话,送了串羊肉串给他吃。后来,他俩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

    有时,马旭还不停地送给江力好吃的东西。时间长了,马旭慢慢就向江力灌输他的人生哲学:钱越多越好,人无外财不富。江力这个涉世不深的学生,渐渐地对金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他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又在马旭的“教导”下,不断地偷钱,走上了犯罪道路。

    我们常说:“挨金似金,挨玉似玉,挨着木匠会拉锯。”跟快乐的人在一起,就学会享受生活中的快乐;跟热心的人在一起,就会变得富有热心;跟有爱心的人在一起,也会产生爱心;跟成功的人在一起,也会去追求成功。这就像练习书法一样,手边备有许多真正的好碑好帖,时时观赏、练习,必能练出一手好字。

    假如你想找到一条容易成功的道路,那就从现在开始,去寻找那些表现杰出的人,观察他们的行动,倾听他们的言语,并尽量多和他们交往,向他们学习。你如果发现某人表现突出,你心里要立刻跳出这么一句话:“他是怎么做到的?”这时你也会产生追求卓越的希望,从你所见所闻的每件事里挖掘出成功的“金矿”。假如你现在想找一个积极的朋友,一时又难以找到,那你就在伟人的自传或中外名著里找一个好朋友,你虽然和书里的朋友没有见过面,但你可以在书里和他面对面地谈心、交流,从他们身上汲取营养,汲取智慧。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这样跟一群年轻人说:“远离那些要减少你成功的人。”他还说:“那些真正伟大的人会使自己觉得你也可以变得伟大。如果你要成功,少接触小人,多跟成功的人在一起。”

    所以,在这个纷繁芜杂的社会上,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遇到“墨”式的人物,要保持警惕与距离,若因某些原因必须来往时,采用敷衍的形式即可,不宜深交;遇到“朱”式的人物,要尽力地向他学习,与他交往,因为他很可能在你的人生旅途中助你一臂之力。

第43章 7智谋锦囊:想借100元,先提出借2000元——“反登门槛效应”的微妙() 
第六章7智谋锦囊:想借100元,先提出借2000元——“反登门槛效应”的微妙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人提出了一个大要求后再提出一个同类性质的小要求,这个小要求就有可能被人轻易地接受。这一现象与“进门槛”恰好相反,因而人们称其为“反登门槛效应”,也叫留面子技术,是在美国心理学家西阿弟尼等人1975年实验中得到印证的。

    他们要求第一组被试者做一件没有工资的工作,即当少年犯的顾问,每星期两个小时,至少做两年。毫无疑问,没有一个人答应这样的要求。当所有人都拒绝时,实验者马上问他们,是否同意做别的事情,只需要很少的时间,即带着少年犯到动物园游玩两个小时;对第二组被试者只提出了较小的要求,要求他们带那些少年犯到动物园游玩;对第三组被试者提出可以在两种要求中间选择一个。结果他们同意的百分率分别为50%、16。7%、25%。

    由此可见,运用这种留面子技术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事实上,这种技巧在小商品市场中司空见惯。那些小摊贩先漫天要价,然后再讨价还价,这时人们便以为他为此让步了,价格比较合理了,因此会接受他们的要求。

    利用这一效应,如果你想说服别人借给你100元,不妨先向他提出借2000元的要求。遭到拒绝后,待他向你解释原因时,你就可以说:“既然2000元很难拿出手,那借100元总可以吧。”这样,他往往会答应你这一较小的要求。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也可以利用这种留面子技术,达到劝说别人接受意见的目的。劝说别人,并不意味着只是一味进逼,适当地退让和承认对方意见的合理性,倒显得通情达理,使人易于接受劝告。如果妻子只是劝说丈夫每天少抽几支烟,丈夫可能无动于衷,妻子进而要求戒烟,不许屋里有烟味,丈夫很可能赶紧让步,答应每天只抽五支烟,妻子也就达到要求丈夫少抽烟的预期目的了。

    不过,在运用留面子技术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学会不露痕迹地使用留面子技术,在使用时一定要让对方处在无意识状态下。二是要学会合理的让步法。一般来说,让步越大,其效应越大。但是,一旦被人认为这种让步是虚假时,其信任程度就发生了变化,他对你的让步就不信任了,从而你不管提什么要求,他都会认为是高的。

第44章 1为什么乌龟能跑赢兔子——用好心理杠杆,撬起超常规的成功() 
第七章寓言借智,让年轻的你不当傻瓜

    ——二三十岁要懂得寓言中的心理诡计

    1为什么乌龟能跑赢兔子——用好心理杠杆,撬起超常规的成功

    当我们提到龟兔赛跑的故事的时候,我们可以津津乐道乌龟的执著不懈,兔子的骄傲轻敌。但是从不深思它在生活中隐射出的心灵智慧,更不会将这么简单的道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去。

    生活总是有很多缺憾,总是有很多优秀者和更多的平凡者,而我们可能就是这些并不优秀的更多平凡者中的一员。我们常常抱怨上天的不公,抱怨世态的冷暖,抱怨自己的平凡,抱怨失败总是与自己如影随形,但却从不愿深思像“兔子输给乌龟”这样的故事为什么会发生。

    乌龟和兔子打赌,看谁跑得快。长跑冠军兔子说:“老弟,就算我让你先跑,你也不是我的对手!何必白费精力呢?”乌龟不服:“还没比,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兔子瞅着乌龟那笨拙的四条腿轻蔑道:“那今天就让你输得心服口服,让你见识一下什么是博尔特的离弦之速。我让你先跑十分钟,看谁先到达远处那棵树下。”乌龟一步一步逶迤向前,兔子看在眼里,笑在心里。十分钟后才起跑,但没两步就远远地把乌龟甩在了后头,得意的兔子在半途中的大石头上边睡边等乌龟。没想到,梦醒的时候,乌龟早就爬到终点的那棵树下了。于是,奇迹往往就在这完全不可能的情况下发生了——乌龟赢了,兔子输了。

    一个优秀的长跑冠军——兔子,居然输给了一只完全没有跑步天赋的乌龟,何也?心理使然。兔子骄傲轻敌,放松了对对手的警惕,它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以为在任何领域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竞争胜出,抱着这种心态的人,其实一开始就输掉了一半。兔子跑得快但累得也快,扬扬得意中,麻痹大意地睡着了,它是真累了吗?恐怕是对乌龟这个对手的轻蔑更多一点,骄傲狂妄更多一点,它完全不把乌龟放在眼里,结果狂妄的苦果最后却由自己来吃。而乌龟,恰好抓住兔子这一心理弱势,不紧不慢,凭借自己优势的心理耐力,成了最后的大赢家。现代社会,当我们自恃在某方面有特长,在学习上遥遥领先,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在某个领域独领风骚而沾沾自喜,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时,最终只能导致自己在竞争中被瓦解的局面。因为当你放松警惕的时候,别人正在悄悄地赶超。

    要知道,任何一个人都是由优势和弱势构成的复合体。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骄傲,但是千万不要让它转换成自满,使自己在扬扬得意中迷失自我。对任何对手我们都不能麻痹大意,要尊重对手,善待对手,不刻意地贬低或者抬高对手,行事要内敛谨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45章 2盲目的仁慈,使农夫丧命于毒蛇之口——防人之心不可无() 
第七章2盲目的仁慈,使农夫丧命于毒蛇之口——防人之心不可无

    曾几何时,我们的善心落入了别人“恩将仇报”的陷阱,变成了社会“摇尾乞怜”的陪葬品。“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的善心却常常得不到善报,使得现代版的农夫和蛇的故事不断重演。究竟是我们不该以善心待人,还是我们的善心施错了对象呢?

    寒冷的冬天,一个农夫在农田里发现了一条冻僵的蛇了,他觉得它很可怜,便把它拾起来,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用暖热的身体温暖着它。蛇靠着农夫的体温,渐渐复苏了,又恢复了生机。等到它彻底苏醒过来,便立即恢复了本性,用尖利的毒牙狠狠地咬了农夫一口,使他受了致命的伤害。农夫临死的时候痛悔地说:“我可怜恶人,不辨好坏,结果害了自己,遭到这样的报应。”

    有人说,“怜悯恶人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行。”因为怜悯恶人有可能最后伤害自己或者伤害他人,本来想做好事结果却造成了更多、更大范围的伤寒,难怪是“不可饶恕的罪行”!善心反成了“恶行”,怜悯反成了“罪行”,似乎有点悲哀,世界当真颠倒黑白了吗?

    2009年8月的一个晚上,肖某接到大学时的同窗好友曹某打来的电话,对方称自己刚来此地,身上带的钱都用完了,无处借宿,希望肖某能帮帮忙。肖某考虑自己住的宾馆正好还有一张空床,就让曹某到自己住处来。

    次日一大早,肖某因有急事便早早出门了,留下方某一人在宾馆睡觉。下午,肖某回到宾馆时发现自己价值万元的笔记本电脑不见了,而曹某的电话也拨打不通了。肖某想起曹某身上没钱,可能偷自己电脑去当钱了。于是,他赶紧到曹某经常去的典当行,老板告诉他,上午,曹某确实拿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到他店典当,但是,由于曹某当时拿不出相关证据,被典当行的老板拒绝了。

    无奈之下,肖某只好先向有关部门报了案

    肖某好心收留朋友,结果所谓的“朋友”却反过来“咬”了他一口。善心似乎就这样被践踏和蹂躏了。其实不然,善行遭恶报的症结所在就是愚蠢的善行、盲目的仁慈和不分忠奸的善良,这样只能使自己走入迂腐的禁区。唐僧的盲目仁慈,相信白骨精是好人,结果被绑架差点丢了性命,还逼走了孙悟空,使自己陷入困境。东郭先生救走了狼,可狼却恩将仇报要吃掉东郭先生。当我们在唾弃和鄙夷那些不善类或者恶者时,有谁思考过那些“施善者”的愚蠢和“无知的善良”!

    拥有善良、正义之心是一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