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不做王的替身妃:凤头钗 >

第30章

不做王的替身妃:凤头钗-第30章

小说: 不做王的替身妃:凤头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此,一边的严初也大感意外,却恍惚明白了什么,接着上前恭喜一番。

    樊妤姝以为耳朵听错了,只觉得这会子头痛欲裂,用手使劲地揉了揉。完了完了,脑子糊涂了。她再次望向严初,希望他告诉自己,自个是耳朵幻听了,这不过是玩笑。

    后来,严初一想起这次的事,总会调侃她:你压根就舍不得我王兄,故意炫耀了大会儿口才,结果王兄是慧眼识人才,顺了你的意,擢升了你。

    ——

    今日下了朝,众臣子在低声议论着一件事,那便是顺安侯车马掉下山崖,摔残双腿的事情。

    那日严初故意隐瞒了重点,只轻描淡写受伤之事,却将顺安侯摔断双腿之事给掩盖了过去。至于深宫中的妤姝完全不知情。

    丹阳城外的一家酒楼雅间,樊无期和司马冯子越在那一起密会。

    “樊将军,主上这次做的还是不够啊,斩草要除根,可终究是还是念及女人啊。”冯子越立在窗前,薄唇冷笑,凤眼微挑,

第114章 他本非凡辈() 
“樊将军,主上这次做的还是不够啊,斩草要除根,可终究是还是念及女人啊。”冯子越立在窗前,薄唇冷笑,凤眼微挑,“不过,一个失明,又双腿致残,从此也只得在轮椅上度过一生的废人,也再不可能生什么波澜。”

    樊无期温和点头,却又若有所虑,“只怕司马大人看得未必远。民间有为了躲避兵役而断腿的,不过是两者较下求其利者。于他三公子来讲,只怕宁可残废也不想做囚徒。”

    冯子越思虑一番,忽有所悟,再次看向樊无期目光些许复杂。他呵呵笑了:“将军非但将才,更是军师。若当真如此,顺安侯绝非凡辈,不过,失了双腿,有了自由又有何用?!”

    “大人,您别忘了他本非凡辈。凤落沼泽终究还是凤,故而王上会一直不放心。”

    冯子越点头赞同,忽又转移了话题,“听闻樊美人升为王姬,光耀门楣,真是可喜可贺啊!日后,只怕多有仰仗樊将军啊。”

    “大人见外了。无期是大人一手提拔上来,你虽长无期数岁,却实乃恩师如父啊。”

    樊无期从来在他面前谦虚礼让,于此,那冯子越愈发神采飞扬,嘴角那抹笑意愈加邪肆。

    正此时,外面有人叩门,是他们的人。

    有人近前给子越附耳一番,随即子越眉眼喜悦。

    “无期,你说窦班这个老匹夫,百密总有一疏啊。上次围猎场刺客之事,让他逃过一劫,这次断没这么好的运气!”

    *

    御书房,楚王正在看着司马子越呈上来的折子,见王上的眉头蹙了起来,面色也阴了起来,底下的司马大人冯子越唇际渐渐勾了一抹得意,极其不易察觉,却仍是被楚煜余光看到了。

    片刻,他放下折子,只轻描淡写道:“这晋国人素来刁钻,如今晋国内讧聚朋党,各派急于拉拢,想要拉拢太尉,窦班也未必招架得住。这样吧,此事你暂且勿用调查,一切等过些时日再说。既是私下有交往,必然会有书信,甚或有来使。

    还有,那冬狩刺客一事有眉目了没?”

    于此,子越慌张请罪:“臣下尚无进展,还请王上宽些时日。”

    “孤看,你只顾着查自己的了,孤交代你的却不尽心尽力。”楚煜从座位上起来,沉靴一步步下阶,来到子越旁边。

    子越俯身不敢抬头看,蓦地一本折子兜头扔了下来。

    他慌忙拿起来展开查看,上面竟是太尉窦班搜罗的证据,言辞有所指,刺客绝非晋人所为,而是有人图谋不轨,又可借机寻他窦班的错处。

    楚煜心里明白,这冯子越与太尉窦班素有不合,二人各有些问题,目前虽说边境尚且安稳,然楚国需要二人齐心协力。然水至清则无鱼,他暂且只各自敲打一番。

    子越那双常常不可一世的凤眸,透出了些焦急,“王上圣明,这太尉大人意有所指,然臣以脑袋担保臣绝不会与此牵连。”

    楚煜呵呵大笑起来,“孤王也不希望你被牵涉其中,孤亦希望窦太尉的猜疑是错的,更希望你们二人都忠心耿耿,清正奉公,齐心协力。”

第115章 守江山不易() 
楚煜呵呵大笑起来,“孤王也不希望你被牵涉其中,孤亦希望窦太尉的猜疑是错的,更希望你们二人都忠心耿耿,清正奉公,齐心协力。”

    于此,那子越听出些眉目,只好生应了,表了决心。待出了御书房,还用袖子拭了汗。看来,这楚煜什么都明白,只怕是故意留着自己与那窦班,两边互有倾轧,才有利他坐稳江山呢。

    不远处的樊无期,见了那子越仓皇而出,只一边细细思忖,却故意不露面。

    *

    楚煜倚靠在王榻上,扶着额头,神情有些疲惫。

    这个冯子越,凤眼尖鼻,向来傲慢,与其兄长冯子勤差得远,可子勤为国捐躯,他不得不重用冯氏,如同窦氏人本有作乱之前科,他不得不让窦班做这个太尉一样。原以为樊成虎靠得住,现在看也有结党营私之行为。

    当年自己趁着平定内乱之机,一鼓作气,挥兵伐吴,力挽狂澜,才让这些贵族势力服服帖帖归附自己。眼下看似太平,这守江山却很不容易。

    且不说外有晋、齐视楚为敌,大楚自己也弊病颇多,内臣不能同心,吴卫残余尚不除。

    良久,他记起什么,唤了黄忠:“孤要去一趟韶华宫。”自前两日封了她王姬的身份,还没见她一次。

    “回王上,王姬现下不在韶华宫,听说与玉夫人一行去太后的常乐宫了。”

    ——

    下了几日的雪,今日堪堪见了半个上午的日头,因着常乐宫向来暖和,这树梢上的雪半融未融,远远看去,满树梨花,别有一番景象。

    园路上,是一群花红柳绿的后宫姬妾,多为今年获封的美人,各自并着两个宫婢,说说笑笑着从树下经过。

    妤姝一身水红色束腰苏锦襦裙,在经过那树下时不由地仰头打量一番。树上有几只喜鹊在那鸣叫,她驻足看得有趣。

    这时候,另一路向,三五个宫婢簇拥着一个衣着华丽的贵妇,凌云髻下一张略显苍白的粉面,容貌端雅,神情尊贵,却少了些许秀色。老远地,她就瞧见了树下立着一个身段轻盈窈窕的美人,身旁的婢女附耳说了一番。她正了正神色,端了端仪容继续前行。

    那树下的美人,就是两日前王上新晋的樊姬。

    妤姝在那走着神,忽听身旁人行礼:“玉夫人——”

    这才错愕地回首,眼前的贵妇,年约二十余,却不知为何一张毫无光华清淡的脸,层层叠叠华丽的装扮并不能遮掩她气质上的苍白。原来,这就是那个鲜少露面的玉夫人,王娶的第一个姬妾。玉夫人,高丞相之女高蕊,入宫四年余,并无生养。

    妤姝被身边的柳儿戳了一下,方才回了神。她上前行礼:“请夫人的安——”

    那玉夫人一张无华的面,顿生了亲近的笑意,她回了身迎了迎,“妹妹多礼了。我们姐妹一场今个都是给太后请安。”满面笑意,平添几许温和,反倒不似面上的冷淡,也无丝毫架子。

    她伸了手过来,将妤姝的手拿过来握在掌中,“初次见面,姐姐也无什么稀罕的物件。今见妹妹清丽佳人,着实喜欢的很。”

第116章 太后不善(1)() 
她伸了手过来,将妤姝的手拿过来握在掌中,“初次见面,姐姐也无什么稀罕的物件。今见妹妹清丽佳人,着实喜欢的很。”她微微笑着,伸手撸下自己的手镯,又拿过妤姝的手腕,“这个镯子,是西域国进贡的上等玉器。瞧瞧,这成色正合妹妹。”说着亲手将镯子为妤姝戴上。

    妤姝一时受宠若惊,这楚王后宫并无王后,玉夫人是唯一的一位夫人,又得太后的称赞,其位尊有目共睹。她真心感动。这么好的玉夫人,上天怎么能让她无子呢?

    二人言笑融融进了常乐宫的永昌殿。太后尚且不在,众美人都在那等候着,见她俩挽手进来,众人十分惊讶。

    玉夫人见几位从未获宠的美人此时不过是立在那儿,而坐着的皆是位高、获宠幸的。尽管如此,几位美人还交头接耳,低声说笑。唯有那一侧的座椅上,是美丽雍容的颜姬。

    今日,她看上去郁郁寡欢,一个人坐在那,并不与众人说话。看上去孤傲清冷了些许,相比玉夫人虽然面相单薄无华,却平易近人,看上去,颜姬输在贤惠和人缘上。

    妤姝见了,便想起她的身份,还有云卿。想来,她曾贵为吴国公主,哪怕亡了国,然到底内心深处存了一份孤高。又或者她因着云卿离开国都而伤感吧。

    于此,妤姝上前问候:“妤姝见过王姬。”

    惜颜略抬了眼,目光凉薄,复又收回了视线。“如今你我同为王姬,倒是客气了。”

    语气冷冷。一边的玉夫人却走了过来:“来,你们姐妹也别客气了。好歹樊姬要喊一句姐姐方才是礼。”

    妤姝便喊了句:“夫人说的是,是妤姝失礼了。妤姝给颜姐姐请安。”

    “不必了。颜姬尚且没有恭贺樊姬高升,你这声姐姐,我惜颜哪担得起。”说着,她起身优雅离去,留给妤姝一个冷漠的背影。

    于此,妤姝的脸有些挂不住,却也只腆着脸尴尬地笑了笑。一边的玉夫人反倒安慰道:“颜姬性子素来清高了些,但待下人十分仁爱。往日她倒也不如此,想来人都有些烦心事,你别往心上去。”

    妤姝点头称是,心里却很不是滋味。她晓得颜姬素日并非如此,想来因着云卿落崖之事,如今带着病身去了越地,颜姬身为云卿的姐姐自然担心,而她不喜自己也是因着一些误会吧。

    “太后老人家想来要出来了,大家都安心等待吧。”

    果不其然,里面有珠帘拨动,先出来两个年约三四十岁的姑姑,一身得体华贵的宫装,看发誓也知道是等级高的宫婢。

    “太后今日参佛有些累了,唤玉夫人、颜姬、樊姬入阁觐见,余等美人今日暂且回吧。太后赐各美人一串佛珠,素日多修身养性……”

    五六个美人听闻太后拒见,心里总有疑惑和不满,然终不敢多说一句,只得接了珠子,怏怏不乐而回。

    ……

    太后今日着了朴素的衣着,甚或发髻上也不过只别一柄玉簪,比素日更显沉静安详,她手里拿着佛珠在那闭目默念着。待春华将几位姬妾请入内堂,方才睁了眼。

第117章 太后不善(2)() 
太后今日着了朴素的衣着,甚或发髻上也不过只别一柄玉簪,比素日更显沉静安详,她手里拿着佛珠在那闭目默念着。待春华将几位姬妾请入内堂,方才睁了眼。

    三人恭敬行礼,太后和颜悦色:“都起来吧,难得今个出了日头,哀家抄了些经卷,让你们年轻人久等了。”

    妤姝见无人敢应,便也学着只低头听话。片刻,玉夫人答言:“太后老人家一向参佛读经,臣妾等自当以太后为榜样,勤于修身养性。”

    “玉丫头,你当属最以身作则的。其实,哀家倒羡慕年轻人说说笑笑玩乐,只是当明白这后宫中,以和为贵,素日多加修身,少了念头,自然相安无事。”

    太后之意是希望大家不要争宠,更不得互相倾轧。她目光早就触及那立在一边尚未让其入座的樊妤姝。

    新晋的樊姬,身段窈窕,只是立在那的感觉,不似惯常内宫女子的柔弱,反倒是芙蕖那丫头一般的腰身。楚太后年纪大,见多识广,自觉着看人还是有个准头。

    那樊妤姝像是有身手的女子,却不是芙蕖那样只比划两下。只是这樊府千金几时听说御剑不俗?

    身边的秋华附耳说了几句。太后脑海里想起前日侍女来报的消息。他虽足不出户,对樊妤姝的事情了如指掌。

    此女原本钟情顺安侯,却让楚煜上了心思留在身边,连严初都夸口称赞她。兄弟二人在这丫头的归属上还起了争执,最后却冷不丁地被楚煜晋升为王姬。

    早先时候,因着楚煜固执不肯大婚娶王后,而是要把王后的位子留给一个不可能出现的女子。那之后,母子俩关系第一次出现裂痕,她一气之下居于常乐宫,一干事宜也懒得去问。没料到这一不管,楚煜的后宫竟是三年无一出,故而今年她才提要遴选家人子充实内廷之事。于此,楚煜倒也应了自己这个母后。

    太后的视线投了过去,面上开始露出笑意:“这就是楚煜新封的樊姬?丫头,快些到哀家近前。”

    语气听上去亦十分喜欢。

    妤姝恭敬地上前,又行了大礼,说了祝福。太后上下打量着,目光中似有赞许,频频点头。

    玉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