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奋战者 >

第107章

奋战者-第107章

小说: 奋战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达村乐意接受,到了酒店,发现只有陈剑锋一个人,笑着说:“我们两个人吃什么饭呢?叫上国伟和徐海山吧。”

    “行啊。我打国伟,你打海山主任电话。”

    “海山现在不是主任,这次调整为安东镇党高官了。和你那个建文同学搭把手的。”吴达村纠正着剑锋的话。

    “哦,荣升了。那我顺便叫建文吗?”

    “可以啊。”

    海山、国伟、建文接踵而至,建文还带着李兰新,陈剑锋看了,对着建文悄悄的说:“看来你出门都喜欢带着兰新了?注意点影响,别老实孤男寡女在一起,别人看到,会说三道四的。现在可是镇长了,监督你的眼睛很多啊。”

    “呵呵,吃饭,没个彩色的,感觉没有味道啊。反正兰新现在孤家寡人,也没什么可怕的。”建文笑嘻嘻的说。

    兰新看了,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便走到剑锋身边,说:“大男人,窃窃私语,不像话,肯定又在说我坏话了吧?”

    “没有啊。”建文说。

    王小凤看到来的都是有一定级别的客人,问着剑锋,说:“我也陪着你们一起吃饭吧?”

    “好吧,单单一个李兰新是女的,你就跟她作伴吧。”陈剑锋对着王小凤莞尔一笑。

    “晚上你请客吗?”小凤问着剑锋。

    “是的,我请客。你帮我去点几个比较好的下酒菜了。”

    “恩。”小凤离开包厢,前去点菜。

    “吴局,上次听你说的那条港城快速通道,设计了吗?”剑锋问着吴村达。

    “已经请省城专业人士在设计了,从道路的走向看,肯定要经过你们那边山庄的,到时候要支持好政府的征迁。”吴达村笑着对剑锋说。

    “那是必须的,如果没有这条大道延伸到我们山庄,那我们山庄虽然再好,也是一片废墟。”剑锋开心的说。

    “你那山庄,如果有这条大道通过,前景无限啊。”吴达村说。

    ”那是,快速通道如果真的从那边经过,我倒是想把山庄开发成一个旅游景点,我们安绥县的旅游业渐渐在兴起。“陈剑锋展望着自己的山庄的未来,信心百倍。

    “很有道理,现在安绥县处处都在开发,休闲的地方越来越少,尤其靠近县城的地方,逐渐被征用,一旦到了周末,上班族想出去附近找个放松的地方,很难啊。”吴达村听剑锋的话,表示支持。

    “如果按照你说的,这条大通道一旦修成,那从县城到我山庄,开车用不了十时分了?”

    “是的。到你山庄距离,差不多是6公里。陈剑锋山庄有什么计划?”

    “初步是计划开发成一个可以垂钓、采摘、吃住为一体的小庄园,满足孩子们到那边游玩的心愿。我在想,现在经济发展了,家家户户都有车,县城的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上完班就呆在家里过周末了。我觉得这个前景应该不错的。”

    “应该不错,现在很多地方开始在创建农村旅游,原始的东西反而变得值钱了,我们安绥县也准备向上级申请资金,开发几个美丽乡村。”坐在一边的徐海山听到他们在议论美丽乡村旅游之事,也跟着一起闲聊。

    “哥,到时候也算我一份,我也参与你们投资。可以吗?”陈国伟听着他们在议论,显得也很感兴趣。

    “可以啊。过几天,等坤川北京回来,我们三个人坐下来,再好好研究一下。”有钱一起赚,是陈剑锋一个惯有的理念,唯有那样,才能把事业做大做强。

    如果做事业,只靠单打独斗,你很难成功的,像是河里的小鱼,很容易被庞大的鱼群给你收拾了。

    王小凤已经安排好酒菜,众位吃饭喝酒的目标,自然注视着两位新提拔的领导:徐海山和蓝建文。

    比蓝建文年纪略小一点的徐海山对着蓝建文说:“你我和陈校长都是兄弟关系,以后我们在安东镇工作的时候,希望能够互相帮衬。我们干一杯!”

    “行啊。”蓝建文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徐海山虽然比自己年轻一点,但人家是镇党高官,略高自己,算为地方长官了。

    王小凤老家是安东镇的,自然也不能怠慢两位当地的领导,李兰新更是神清气爽,不甘示弱,频频举杯,酒桌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吴达村看了,笑着对剑锋说:“这酒桌就是这么奇怪,没有女人一起参与喝酒,显得太寂静,有了两位美女在了,气氛就不同。”

    陈剑锋微笑着说:“女人,是酒桌中的润滑剂吧。确实没有她们,很难有激情。”

    陈剑锋原本想说:正常家庭的女人,哪会随意和你一起喝酒。就像是王小凤和李兰新两个人,一个离婚,一个死了老公,日子固然显得寂寞,精神也是空虚,有了这样酒场,自然开怀畅饮。

    两位美女与众位喝完之后,众位自然反而敬着她们,酒到一定程度,李兰新又开始抽上烟了,看来,凡事还真的是,有一必有二。

    蓝建文亲自给她点上,李兰新竟然还学做陈剑锋,也会吐烟圈,陈剑锋碍于人多,就不再说她了。

    第二天,陈剑锋拿着打印好的报告,找到了朱先哲,向他汇报。

    “不错,就按照这个报告,我们下午开个股室以上的会议,先进行研究,如果没有异议,在向县政府递送。”朱先哲看了报告后,对着陈剑锋说。

    “行。朱局,我这个校长一职,什么时候可以换人呢?这两头跑,我还真的吃不消。”

    “我以前不也是那样吗?”

    “你那是全心全意在工作,我这不是还有自己的小事业吗?幼儿园,小山小水的。我现在年纪也不小了,山庄开发的计划,准备启动了,今后可能还要在那里花很多的时间和经历的。”

    “恩,这个我理解。但目前,安靖中学校长一职,竞争还是很厉害的,领导还在斟酌,我们也不能一直影响他们,你暂时克服吧。”

第206章 205下乡调研() 
陈剑锋的报告,在安绥县教育局引起了一定反响,与会人员,觉得报告写得合理,会后形成正式报告,由朱先哲亲自拿去送给分管领导研究。

    陈剑锋按照计划,针对小学部合并之事,进行下乡调研,四天时间,几乎走遍了整个安绥县的每一个乡镇场,最后一站,前往安东镇,林兰新得知消息后,到他办公室前来问候:“陈副,可否让我一起去吗?我顺便去检查幼儿园工作。”

    “行啊。叫上刘春兰一起吧。”陈剑锋下乡,一般都带着四十多岁担任中教股长的刘春兰。

    下午三个人一起,由刘春兰开车,前往安东镇去。

    “陈副,我们要不要跟建文说一声呢?”李兰新在车上,问着陈剑锋。

    “可以啊,到安东镇来,没有告诉他,回去可能会被他骂了。”陈剑锋坐在小车的后座上,对着坐在副驾驶座上的李兰新说。

    “那我打他电话。”李兰新说着就兴致勃勃的打了蓝建文电话,告诉他三个人一起到安东镇,让他不要离开,在镇政府等候着。

    从安绥县城到安东镇,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很快就进入了安东镇辖区。

    “一晃眼,十多年没有到过安东镇,镇容镇貌还是发生不少变化啊。”陈剑锋望着两边高楼林立,人来人往的街道,感慨的说。

    “我们经常来,好像感受不到。陈副,你有多久没有到安东镇了?”刘春兰看着剑锋说。

    “差不多十八年吧,记得以前这边都是废墟,没有想到现在都被充分利用起来。刘股长,我们先去安东中学学校。”陈剑锋交代着刘春兰。

    安东小学在安东镇最西边,县城下来的小车,直接可以先到达这个所在地,由于是暑假,学校接到通知的杨校长和几位中层领导,早已恭候在办公楼。

    “陈副好。”三十多岁的年轻校长,站在校门口迎接着他们。

    “各位好,打扰你们暑假休息时间了。”陈剑锋下了车,握着杨校长的手。

    “哪里啊,你能来,我们很开心的。走,到办公楼去。”杨校长把陈剑锋他们引领到办公室。

    “校长小学部办公室不错啊。”陈剑锋看着宽敞的办公室说,里面摆着一张老板桌,桌子前面是会客用的沙发,显得干净整洁。

    杨校长听到陈剑锋那样说,脸上稍微变红,说:“这是前任校长留下的办公桌,我打算把它换掉,换小一点的办公桌。”

    “呵呵,那倒没有必要。现在上面提倡节约办学,既然以前买了,为了应付检查,你现在把它换了,那岂不是更花钱吗?”陈剑锋其实并没有批评他的意思,检查到的校长办公室,大都是摆放着巨大的老板桌,这是前几年时兴的一种办公桌,诸多校长,喜欢与社会上的企业老板比较,私下都买上了这样的桌子。

    “恩,我也是觉得,舍不得啊。还这么新,更换了,确实浪费。”杨校长听到剑锋那样说,心里安定了许多。

    “今天来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一下你们这边乡下小学学生情况。校长乡下小学班级数和学生数多吗?”陈剑锋问着他们。

    “现在各个行政村都有一个小学,一个年级一个班,由于计划生育,农村的孩子越来越少,家长经济略好的,都把孩子送到镇里面来,也哟送到民办小学去,所以,现在有些班级的学生,只有十多个。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安排足额的教师。”

    “哦,如果把那些学生数少的学校,拆并掉,你估计家长会怎么样反应?”

    “如果拆并到距离远的话,家长估计会上访的。如果拆并到距离近,教学资源好的学校,那家长肯定会支持了。”

    “远和近的概念是多少?”陈剑锋又问着他。

    “一两公里吧,超过两公里,那就算远了。”

    “哦。。。。。。两公里内的行政村小学部多吗?”

    “在我们安东镇,应该不少于五所吧。”杨校长泡着茶说。

    “恩,知道了。我们到学校看看。”陈剑锋说着就站了起来,由杨校长领队,参观了安东镇一些彼此比较靠近的小学。

    “陈副,晚上我们安东小学请你们吃个饭。”参观完后,杨校长盛情邀请着。

    “不用了,我一会准到到安东中学去。你们去忙吧。”陈剑锋告别了安东小学,跟着刘春兰和李兰新,一起到他工作过的安东中学去。

    走进校园,发现改变很大,原先的一些旧的教学楼,已经全部更新,操场也跟原来不同,已经更换上塑胶跑到,安东中学的校门改变了方向,直接面对新建的大马路,显得大气,远比贵州师大的校门壮观。

    年纪稍大的老师,大都认识陈剑锋,遇到他,纷纷点头示意,安东中学住校的教师比较多,源于以前在校内修建一部分商品房。年轻的余校长,看着陈剑锋的到来,本来彼此都认识,自然显得从容,将陈剑锋他们带上办公楼二楼校长室。

    宾主坐定后,陈剑锋忙于了解安东中学办学情况,便问着余校长:“现在安东中学的师资配备情况怎么样?现有的教师数和学生数如何?”

    余校长递着烟给陈剑锋,说:“我们安东中学现在教师有212人,学生数2600多人,平时陆陆续续的转学到其它学校去,主要都是转学到厦大附中去,加上这几年这边社会环境差,很多家长不放心,学生流失显得更加严重。至于学科嘛,存在的问题,还是我们向上级报告的里面,初中地理跟生物,高中化学跟历史,这些学科都比较不足。”

    “哦,这边除了学生流失之外,教师会不会流失呢?”陈剑锋进而问着他。

    “这几年教师流失也很厉害,要么到厦大附中去应聘,要么到泉州一带民办校去应聘,也有部分的教师,跑到安绥县城民办校去。有些学科是有剩余,比如像英语,语文。”

    陈剑锋认真记录着:“学校教学设备呢?有存在着不足的现象吗?”

    他知道,上次安东中学二级达标校没有过关,很多原因,跟办学一些设备也有关系,当然,人才是主体,安东镇的社会环境,导致了安东中学优生流失,这也是一个不可抗拒的现象。

    “教学设备还是实验室的问题,有些实验室,都是空的。”余校长汇报着说。

    陈剑锋想到自己以前到教育局争抢实验设备的时候,笑了,说:“像这种仪器设备,不足的话,要提前打报告,不能等到仪器到了教育局,才想着要。”

    “是啊。”余校长有点为难的说,现在人家陈剑锋既是安靖中学校长,又是教育局副局长,自然不好意思再提以前的仪器设备被他们安靖中学拿去那么多的事了。

    对安东中学有关情况了解后,请余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