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带着异能兴农家 >

第53章

带着异能兴农家-第53章

小说: 带着异能兴农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比让她一天到晚数落好。眼不见心不乱,最起码心里清静。”

    “进了那里就等于进了监号(监狱),一年到头锁着大门,人们完全与外界隔绝。我们看你去,也只能在一个小窗口上与你说话。”

    “你要不让我去,我……我就饿死在家里。”

    …………

    母女僵持了一中午,谁也没吃没喝。

    大奶奶和三奶奶,在宏远娘这边洗刷完中午吃饭用的家什,一块过来看望侄女梁艳秋。梁赵氏哭着把上午安桂花的话,以及梁艳秋要去敬节堂的事,一一诉说给两个妯娌。

    “你说这个小媳妇子,怎么这么不会说话?!”大奶奶听后义愤填膺。

    “她那张嘴,什么时候有过把门的?!三侄女甭把她的话放心里,这耳朵听,那耳朵冒。”三奶奶劝道。

    “大娘,三大娘,我真的想去那里做‘节妇’。”梁艳秋流着眼泪说:“苦就苦,那里的人一样的命儿,谁也不嫌弃谁。你们不让我去,我就只有死路一条。”

    一听这话,梁赵氏又哭了起来。

    正在这时候,宏远娘和梁晓乐进了门。

    梁赵氏哭着又把上午的事对宏远娘说了一遍。

    “光听说过敬节堂,不知里面怎么,都是什么样的人家的女孩子?”大奶奶问道,显然对敬节堂不了解。

    “我倒听说过,进那里的‘节妇’,多数是大户人家的妻女,规定必须是童婚丧偶,改过嫁的一般不予收容。”宏远娘说:“不过,有托人说情的,还要交付费用,方可收容。”

    “那里头有不少禁律,进去就等于进了监号,一点儿自由也没有。”梁赵氏哭着说:“按照里面的规矩,‘节妇’们如果在堂内去世了,由堂里向善堂领取薄板棺材予以安葬,亲属也可领回安葬,否则就埋于大东门外‘义冢’,这就是所谓的‘守节守到了头’了。”

    “这么说,进去就出不来了?!咱可不去!”大奶奶说。

    “在里头,唯一有盼头的是有子女的‘节妇’。她们的子女长大成人后,如果在外面混得好,可将母亲接出堂外生活,这就是所谓的‘守节守穿了头’。”宏远娘说:“然而,这对堂里多数‘节妇’而言,只能算是一种奢望。到了暮年,绝大多数只能用形单影只来形容。”

    “还是的,有希望出来的,是有子女,还得子女有出息的人。你一个女孩子,去了就出不来了。也是活受罪。”三奶奶说。

    “姑姑,”梁晓乐听得浑身起鸡皮疙瘩,情不自禁地拉起梁艳秋的手,望着梁艳秋说:“姑姑,不去,我给你找个好人家!”

    这话是梁晓乐内心的想法,受环境感染,一下说出了口,把自己也给说愣了。

    梁赵氏听了,不由破涕为笑,一把抱起梁晓乐,亲了亲她的小脸儿,说:“我的好孙女,你给姑姑说个什么样的好人家呀?”

    本是大人说的话,从一个未满三周岁的孩子口里,奶声奶气地说出来,着实让人发笑。大奶奶和三奶奶也笑了。

    梁晓乐自知自己失口,忙扎进梁赵氏的怀里,装作害羞的样子。

    “嗨,你还没回答奶奶呢?什么样的人家是好人家?”梁赵氏也是为了活跃气氛,哄女儿高兴,继续逗着梁晓乐。

    “没病的人家。”梁晓乐终于找到了开脱自己的词汇。

    “这孩子有心眼,会听话,知道怎么回事。”大奶奶称赞道。

    “人家乐乐说的也对,没病就是好,没病的人家就是好人家,这话说的多贴切。”三奶奶也夸奖说。

    一句失口就这么被掩盖过去了。梁晓乐感到十分庆幸,在心里告诫自己:今后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说话办事要符合这具小身体。

    梁艳秋也被梁晓乐这句“大人话”震惊了。去敬节堂本就是被安桂花气的,心里又何尝不愿意再找户好人家!埋藏在心底的愿望被一个孩子说出来,虽然很弱很小,就像溺水之人抓住了一根稻草,对拯救生命起不了任何作用。毕竟是一句暖心窝子的话,心里觉得安慰很多。看向梁晓乐的眼神就有了些光亮。

    梁晓乐如何不懂!从梁赵氏怀里挣脱出来,坐到梁艳秋的腿上,头靠着她的胸脯,双臂拥着她的身子,伏在怀里一动也不动。

    梁艳秋用双臂揽着梁晓乐的小身子,头微微低着倚住窗台,下吧抵着梁晓乐头顶,也一动不动。

    姑侄两个就像雕塑一样,静静地依偎在一起。

    “睡着了。姑侄两个都睡着了!”片刻之后,梁赵氏有些兴奋地说:“两三天了,三秋没有合眼哩。”说着眼里又涌上泪水。

    大奶奶见梁艳秋抵着头,关切地说:“也不能让她们这样睡呀,多累。三侄女醒了该说脖颈疼了。”

    “要不,我抱起乐乐,你让三妹躺好了,我再把乐乐放到她怀里。”宏远娘对梁赵氏说。

    梁赵氏点点头。

    于是,宏远娘轻轻抱起梁晓乐,梁赵氏慢慢把梁艳秋放平身子。然后把熟睡的梁晓乐放进她的怀里,给二人盖上被子,四个人悄悄退出屋门,到别的屋里说话去了。

    姑侄俩睡了大半下午,直到西边的太阳发出红光才醒来。

    梁艳秋打了一个舒身,对前来看望的梁赵氏说:“娘,今天下午这一觉,自出事一来,是我睡得唯一的一个好觉。我感觉揽着乐乐心里很踏实。”

    “要不咱不让乐乐走了,光在这里给你做伴儿?”梁赵氏高兴地说。只要女儿能吃饭睡觉,就能挺得过去。这比什么都重要。

    说着又对还赖着不起的梁晓乐说:“乐乐晚上给姑姑做伴,行不行?”

    梁晓乐闻听心里一激灵:睡在一个成年人身边,如何脱身进入空间?宏远娘那边正需要她帮忙呢!

第八十七章 田野观光() 
梁晓乐闻听让她给便宜姑姑梁艳秋作伴,不由心里一惊:睡在一个成年人身边,出入空间势必受影响。而宏远娘那边,每顿饭都有三、四十口人进餐,正是需要她帮忙的时候。答应吧,怕耽误了宏远娘那边;不答应吧,梁艳秋又确实正处在精神极度衰落之中。也许自己简单的一个作伴,就能挽救她的性命。

    想到这里,梁晓乐冲宏远奶奶笑了笑,说:“光晚上在这里,白天我去家里给哥哥姐姐们玩儿。”

    “好哇,”梁赵氏高兴地说:“吃了晚饭,你就跟爷爷一块儿来,吃了早饭,你就跟爷爷再一块儿回去。怎么样?”

    梁晓乐眨巴眨巴一双大眼睛,心里说:“早饭干粮(馒头和包子、窝头的总称。)不够时,也得从空间里往外拿。在这里吃早饭,怎么会看得到?就说:“让爷爷也去那里吃。”

    “你是说让你爷爷去你们家吃早饭?”梁赵氏翻译道。

    “嗯。”

    “为什么非让爷爷去你们那里吃早饭呢?”梁赵氏笑了起来。其实她很愿意梁龙勤去梁德福家去吃,家里少了一个大老爷们吃饭,要简单很多。只是梁龙勤认为那里人正多着,别再给二儿子一家增加负担了。

    “俺家里的饭好吃。”梁晓乐耸耸小鼻子,做了一个怪样儿。

    “可以。”梁赵氏抚摸了一下梁晓乐的脑袋:‘天明了就让爷爷抱你过去,行了吧?“

    “嗯。”

    一日三餐有了保障,再就是黎明前从空间里往外拿青菜了。

    “不知姑姑黎明时睡觉轻不轻,到时再说吧。”梁晓乐心里想着,看看庭院里已经没有了太阳地儿,非让梁赵氏把她送回家去不可。

    “今天在这里吃晚饭吧,奶奶给你做香饭儿。”梁赵氏极力挽留。

    “不嘛。就是回娘那里,吃了饭再回来。”梁晓乐撅着小嘴说。艳秋一脸不高兴,知道她是担心自己不回来。忙用右手小手指勾住梁艳秋的右手小手指,一边拉,一边说:“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拉完。对梁艳秋说:“这回你该相信了吧。”把满脸愁云的梁艳秋也给逗乐了:

    “你怎么这么多故事?”

    见梁赵氏还没有动身的迹象。梁晓乐眼珠一转,说:“奶奶和姑姑一块儿跟乐乐去吃饭,再一块儿回来。”

    “这倒是个好主意。”梁赵氏一听,心中暗想:何不借着这句话,让三姑娘也出门散散心,分散一下精力。于是。做通了梁艳秋的工作,告诉徐九菊一声,三个人一同去了宏远爹家。

    晚上睡觉的时候。梁晓乐可惨了:便宜姑姑梁艳秋,对梁晓乐霸道的无以复加。姑侄二人不但睡在一个被窝里,梁艳秋还要把梁晓乐搂在怀里。让梁晓乐枕着她的胳膊睡。

    这让实际年龄比她大十岁的梁晓乐很是不习惯。但为了安慰她,梁晓乐还是强忍住了。等梁艳秋睡熟了,梁晓乐悄悄离开她的怀抱,从被窝这头钻到被窝那头,和梁艳秋通脚睡。这样。也为黎明去空间取青菜创造了条件。

    梁艳秋醒来摸不着梁晓乐,急忙点燃起小油灯到处找。发现梁晓乐在另一头睡得很香甜,才把心放下来。

    梁晓乐却暗自庆幸自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乐乐怎么不愿和姑姑在一头睡觉觉?”梁艳秋问道。

    “被姑姑揽着睡不着,就上这边来了。”梁晓乐一副大人样。

    “那,往后咱俩就通脚睡。”梁艳秋笑着说。

    梁晓乐大功告成,一颗心才放回肚子里。

    ……………………

    宏远爹家的土木工程,在梁龙勤的帮助下,紧锣密鼓干到二月底,也完工了。r /》

    宏远爹这边盖了东西厢房、大门,垒起院墙,

    梁晓乐看着整洁的院子,厚重的红漆院门,宽大的四间东西厢房,心中暗想:将来让男孩子们住西厢房,玉云住北屋西里间,她住东厢房里间屋。虽然灶台垒在了东厢房外屋,做饭时可能烟一些,总算有了自己的蜗居。

    稳碾子磨的闲宅也盖了东西厢房和大门、垒了院墙。整个布局与宏远爹家这边基本一样,只是把宏远爹这边的牲口棚挪到了那边,有利于用牲口(毛驴)拉碾子拉磨。

    由于闰月的缘故,正房(北房)的地方空着,计划明年一开春就盖。

    土木工程完成以后,碾子磨也很快开张了。先是给自己碾米磨面轧糁子面子,拿到门市上去卖。有加工的,随到随加工。不愿意等的,还可以原粮换成品粮。

    加工费一斗两文钱。这在当时虽然是个先例,人们根据碾轧一斗粮食的功夫和人力,觉得很合理。一个人背过五升或是一斗粮食来,撂下一文或是两文钱,粮食就变成自己想要的成品粮了。省了人力省了时间,还解决了因抢碾子所发生的争吵。人们都觉得值,都说梁德福这是为村里百姓谋福利,来加工换面的特别多。

    碾子磨由梅银花主管。按加工费的百分之五十给她(门市上加工也按这个比例给),一年下来,少说也能挣三、四两银子。高兴得梅银花一天到晚张着嘴乐。

    进入三月以后,地里有了农话,人们开始锄麦子、平整土地准备播种。

    宏远爹家新买了二十五亩地,接管了梁玉云家四亩半,租了世荣奶奶五亩,自己有五亩半,四十亩地分散在村东、南、西三个方向。有些地块连宏远娘都不知道地界,别说长工辛庆同了。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宏远爹和宏远娘,领着长工辛庆同和他的妻子梅银花,到地里去熟悉地块。

    梁晓乐听说了,拽着宏远娘的手指不放松,说什么也要跟着去。

    宏远和辛洛听说了,也要跟着。三个男孩子去了两个,冯良存没了玩伴儿,自是也要去。

    玉云对自家的地有感情,也要领着弟弟一块去。

    于是,四个大人六个孩子,组成一个十人“观光”团,浩浩荡荡去了田野。

    田间道路纵横交错,有南北向和东西向的行车道,也有从田间踩出来的人行小道。宏远爹为了让辛庆同记住地块位置,出村后奔了正西,然后向南、向东、又向北,在田野的行车道上走了一个四方形。

    每走到自己的地块或租赁的地块,宏远爹就指着地两边的标记,介绍给辛庆同。梁晓乐也默默记在心里。这对她来说很重要,今后从空间里取水来浇或者使用异能,地块的边界必须弄清楚。这也是她吵着要来的主要目的。

    一圈下来,梁晓乐忽然有一种感受,觉得行程路线十分熟悉。仔细想了想,原来在空间里,小玉麒麟驮着她时,走的就是这样的路线。只不过空间里的田间小路平整,不像这里有两道很深的大车辙。

    梁晓乐几乎把宏远爹家的地块全记住了。知道了这个家里一共有七亩半小麦田:宏远爹家二亩半、与梁玉云家二亩。租赁的三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