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带着异能兴农家 >

第315章

带着异能兴农家-第315章

小说: 带着异能兴农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月以后,大太太闹起口来,吃不对付就吐,而且专爱吃带酸味儿的东西。让几个有名的中医郎中把脉,都说是怀孕了,而且还是个男胎。

    乌知县对这确信不疑:民间有“酸儿辣女”(注1)之说,就凭大太太停经一个月,而且还爱吃酸味儿食物推断,不是男婴那才怪了呢?

    乌知县四十岁上得准子,高兴的了不得。想起梁晓乐在新婚之夜“调包”之事,对自己的强抢逼婚不但没有怪罪,还亲自向神灵祈祷送子于自己。加之后来的向要饭儿的要来银子,向“剌脸的”要来木头,以及协助断赖银案,对梁晓乐佩服的是五体投地,对梁晓乐的话,更是言听计从。为了尽快实现梁晓乐许诺的“双儿双女”,乌知县彻底改掉了过去工作拖拉,得过且过和搜刮民财的恶习。口碑很快在民众中竖立起来。

    大太太结婚二十年怀头胎,更是欣喜,睡里梦里都是笑。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在家吃斋念佛,出门遇庙烧香,见寺磕头,到处做善事。

    乌知县夫妇俩的变化,着实让梁晓乐高兴。她没想到自己一个为“弃妇”打抱不平的举措,却挽回了他们的感情,激发了他们的人性。看来,只要一个人的人性未灭,给以适当的鼓励和引导,就算犯过一些错误,也能使其改邪归正。

    梁晓乐对乌知县夫妇,尤其是乌知县,产生了好感。便想在米湖县城开设“果品粮油门市部”,卖梁家屯总店里的货物。进一步利用乌知县的关系,发展自己的事业。

    当梁晓乐把自己的想法对辛洛和梁玉云一说,辛洛举双手赞成:

    “乐乐,这个想法很好。县城人多,客流量大,买卖一定兴盛。”

    梁玉云却有不同的看法:“乐乐,就我们三个人,这里才刚刚发展起来,买卖不错,洛哥一天到晚到处丈量土地,签订租赁合同。再要到县城发展,我们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说着望了梁晓一眼:“反正不管在哪里,我们三个再也不能分离开了。”

    梁晓乐闻听笑的“哏哏”的。搂着梁玉云的脖子说:“云姐姐,你是担心我的安全吧。你也不想想,在如虎狼窝的县衙,我都安全回来了。别说社会上的一些小会会儿们了。”

    “那也不行。”梁玉云见梁晓乐有出去独创的意思,忙制止道:“你知道那一晚上我是怎么过来的吗?我一宿没合眼儿!第二天一早,就让你哥哥去打听了。你要是一个人去县城,非把我熬成神经病不可?!”

    梁晓乐:“那,咱们三个一块儿去。”

    梁玉云:“这里这一大摊子如何办?”

    三个人商量来商量去,决定采取李巧巧和路新铭在花雨镇的办法:买丫鬟、仆人,雇管家、长工,拣着忠诚可靠的,让其管理门市。营业员一律雇当地人。并且,哪里只要有门市,哪里就有家。三个人走一同走,回一同回,多会儿也不破伙儿。

    梁晓乐还声明:为了避免是非,自己从此改穿男装。

    “发展的这样快,干脆我把乌由县里的同学拉几个来吧!”辛洛说。

    梁晓乐闻听眼睛一亮,高兴地说:“要是能拉同学来,就更好了。我们正是缺人手的时候。有多少人,我们就发展多大规模的事业。”

    辛洛笑笑说:“你呀,乐乐,多少人在你手里也闲不住?!”

    “那是。我们现在正是创业的时候,要分秒必争、人尽其才嘛!”梁晓乐俏皮地说:“等我们钱富裕了,就给你捐个员外官职来做。”

    辛洛忙摆手,道:“哎呀,乐乐,你饶了我吧。我只想配合你,多做买卖、多租赁土地,发展实打实的产业。要那种有其名无其实的闲职干什么?!”

    梁晓乐:“有了员外的头衔,你就可以参与地方绅士们的聚会,结识更多的人,向更多的人宣传我们的租地政策,租赁更多的土地呀?!说不准哪会儿有个实职缺儿,让你去顶替哩?!”

    “美得你吧!”辛洛自嘲地笑笑:“想这些不着边际的事干什么?我们还是从脚下开始,走我们自己的路吧!”

    三个年轻人,说干就干。很快在柳辛庄附近买了丫鬟、仆人,雇了管家、长工。在米湖县城也买了一处宅院,和柳辛庄一样,买了丫鬟和仆人、管家;还在临街的热闹地段,买了三间门脸儿,开了个“果品粮油门市部”,卖梁家屯总店里的货物。仍由辛洛当经理,梁晓乐当帮手,营业员一律雇用米湖县城里的人们。

    由于柳辛庄和县城都有家,家里有丫鬟、仆人照应着,三个人一块儿来,一块儿走,来去自由。

    梁晓乐在县城开门市,本意是想拉近与乌知县夫妇的距离,好利用乌知县,租赁到更多的土地。

    哪知门市开了不长时间,就门庭若市。人们一致反映这里的货物品质好,价钱公道。都把买到梁晓乐门市里的货物感到荣幸。

    梁晓乐心里高兴,除了加紧从梁家屯往这里送货物外,少不得从空间里直接往外取,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还一鼓作气在各条街道上开了分店,从营业员中拣老成持重的过去管理。

    一时间,米湖县城的老百姓,都能买到梁晓乐的空间食品。

    ………………………………………………………………………………

    (注1 :民间有“孕妇怀男孩儿喜欢吃酸味儿食物,怀女孩儿喜欢吃辣味儿食物的说法。)

第454章 为民分忧() 
梁晓乐在米湖县城的买卖蒸蒸日上,与乌知县的关系,也一层层进展。离得近了,乌知县断不了把梁晓乐邀到县衙,让她推算案情,帮助破案,以提高自己的破案能力和准确度。

    梁晓乐更是乐此不彼。因为她发现,通过与官场和涉案人员的接触,自己的人际关系宽广了很多。尤其是官场人员,对自己见缝插针宣传租赁土地的好处,往往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杠杆儿作用,不租赁则罢,一租赁就是一个村甚至几个村庄。这更加激励了梁晓乐接近和帮助乌知县的信心。每次帮助破案,能用异能的用异能,不能用异能的就调动前世知识,让案件做到准确无误,绝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

    在梁晓乐的帮助下,几个大案办下来,乌知县开始对梁晓乐刮目相看了。只要有案子,没有不让梁晓乐参与的。

    米湖县城有家私人旅舍。旅舍掌柜姓汪,为人和气,旅舍生意倒也可以。

    一天,一个商人携带黄金十斤,到京城去作买卖,寄居在汪掌柜的旅舍里。商人每次外出,都细心地锁好房门,自己掌管钥匙。

    这天商人外出回来,见房门锁的和往常一样。进屋一看,黄金却全部不见了。商人想,除了房主人汪掌柜以外,别人是进不了房间的。于是到县衙去告发房主汪掌柜愉窃之罪。

    乌知县立即将房主汪掌柜拘来审问。略施刑讯,房主汪掌柜便全部招认。乌知县将房主投入监牢,又继续追查赃物。

    可汪掌柜只交代自己偷窃,却怎么也说不出赃物藏在何处?!

    乌知县本以为此案简单,便没去惊动梁晓乐,想自己结起来。谁想“窃贼”抓到,却搜不到赃物。这案子也不能算了不是?!

    乌知县没办法,又邀来了梁晓乐。 /》

    梁晓乐听了案情介绍以后,心中暗想:房主进入自家的客房,也是情理中之事,但破案却不能这样顺理成章。房主人可能偷窃,但也不能排除另有窃贼。

    于是便对乌知县说:“我想再亲自问问那个商人,如何?”

    乌知县说:“贤妹随便。”于是,传来了商人。

    梁晓乐问:“你的钥匙常放在什么地方?”

    商人答道:“为防被盗,总是随身携带。”

    梁晓乐问:“你时常和谁在一起睡觉呢?”

    商人答道:“没有。”

    梁晓乐又问:“你曾同别人一起喝过酒吗?”

    商人答道:“前些天曾和一个和尚,两次欢宴畅饮。但和尚没有近我身边,也未曾进我住房。”

    梁晓乐:“你可曾在外面睡过觉吗?”

    商人:“第二次与和尚饮酒喝醉了,在和尚的屋中睡了片刻午觉!”

    梁晓乐点点头。让商人下去了。然后对乌知县说:“衙役们是不是对房主人动了酷刑?”

    乌知县:“例行公事,一进门先打二十大板。然后再升堂询问。”

    梁晓乐:“你在询问的过程中,衙役势必持杖站立两旁,高喊‘威武”二字?“

    乌知县点点头。

    梁晓乐:“这就是了。房主人乃善良之辈,从没有经历过官司。没上过大堂。二十大板已经让他吃不消,再看到持杖的衙役,听到震耳的呼喊,自知一场严刑拷打躲不过去,便自诬盗金之罪。但他并非真正的窃贼。而真正的窃贼却是那个和商人一同喝酒的和尚!你可速派人去传讯,保准人脏具获。 /》    乌知县虽然将信将疑。还是当即派衙役去传讯那个和尚。不承想和尚已经携金逃跑。所幸梁晓乐及时发现,逃的还不太远,衙役们很快追上了他。缴回了商人失去的黄金。

    事后,乌知县问梁晓乐:“贤妹,你怎么知道窃贼是那个和尚的呢?”

    梁晓乐:“你想啊,商人所接触并一起喝酒的,只有那个和尚。而且还和和尚一同睡过觉。也就是说。能以接触商人钥匙的,只有那个和尚。能以进入商人房间的。也就是房主人和那个和尚二人。房主人如果不是窃贼,那就一定是和尚了。”

    乌知县听后想了想说:“贤妹,你断案如此神速,为兄实在是自愧不如。为兄很想好好地向你学习学习。”

    梁晓乐笑笑说:“仁兄过谦了。我不过在你破案的基础上发挥了一点儿。我们现在一起研讨案例,取长补短,不是很好嘛?何来学习之说?”!”

    乌知县:“我案案向你请教,时间久了,怕衙役和师爷们有微词。再说,我在公堂上审案时,常常不知所措。每到这时我就想,要是贤妹在身旁该有多好哇!由此我想,不如你幻化成我的模样,代我坐堂审案。我则在暗处观察,学习你的断案技巧。这样,神不知鬼不觉,我的政绩上去了,断案水平也提高了。比现在这样明着请教强的多。”

    乌知县说完,又不好意思的补充道:“不满贤妹,我已经在任八年多了,政绩一直平平。上次你帮我审清了皮三桂赖沈明礼银子的案子后,沈明礼给我送了一块匾。这事上面知道了,对我进行了通报表扬。如果政绩再进一步显赫的话,还有望提升知州。我的能力你也看到了,指望着我自己是办不到的。假如这一步你帮我实现了的话,为兄将半份家财划归于你。”

    梁晓乐闻听心中暗想:如果能代他执一段儿时间的政,那是再好不过了。那样,自己就可以借用他的形体,向地主富户以及乡绅们,大肆宣传租赁土地的好处,让辛洛租赁下更多的土地。自己还可以利用这个职权,为辛洛捐个员外郎。这样,他就能参与本县的一些高层集会,认识更多的人,这对发展事业很有好处。

    梁晓乐心中这么一想,便不坚辞,假意推脱了一阵,在乌知县的坚持下,同意了他的要求。

    于是,乌知县脱下官服递给梁晓乐,自己则打扮成一个新来的衙役,混迹于县衙之内。

    梁晓乐点化了一个与乌知县一模一样的式神,让其穿戴起乌知县的官服。由于每天案件不固定,无法灌输固定模式。梁晓乐只好给它灌输了一点儿基本动作和口头语言,自己则闪身到空间里,驾着“气泡”飘飞在假“乌知县”的身边,遇见什么情况,自己再在空间里传音指挥。

    一切都就绪后,“乌知县”走马上任了。

    一天清晨,梁晓乐身穿男装,在米湖县城的大街小巷转悠。一来锻炼身体,二来也为了熟悉一下米湖县城的街道。

    梁晓乐正走着,忽见路旁有一对中年男女坐在地上恸哭,觉得奇怪,便走过去相问。

    原来,这是一对中年夫妇。两口子以卖粥为生。这天早晨五更头上,两口子抬着粥缸子、碗架去摆摊儿卖粥。不巧,被一块大石头绊倒,摔烂了粥缸子和卖粥用的碗。小本营生,这一下,去了半个家当,两口子就坐在地上哭起来。

    梁晓乐听了中年夫妇的叙说,看了看看泼得满地的粥和碎缸,又问了问卖粥的家境,有心扔下点儿银子资助于他们。转而又一想:何不利用这个机会,为乌知县树立口碑?!

    于是,梁晓乐走到僻静处,闪身进了空间。把式神“乌知县”支到现场,让其询问了一下情况后,便对卖粥的两口子说:“这样办吧,你俩把这块石头抬到衙门里去,老爷我要审问这块石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