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带着异能兴农家 >

第252章

带着异能兴农家-第252章

小说: 带着异能兴农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汤半仙看了看小金国的尸首,对张长江说:“孩子的魂魄确实离了体,并且已经被黑、白无常带到了阴间。不过,并不是没有救回的可能。”

    张长江一听儿子还有救,忙说:“你尽管吩咐,无论出多大的代价,我也要救回我的儿子。”

    “过阴寻魂。”汤半仙说:

    张长江闻听吓了一大跳。跟汤半仙接触的多了,张长江对灵异界的事多少也知道一些。他明白,“过阴”就是香官(巫婆神汉)的魂魄进到阴间做些法事。“寻魂”就是将人的灵魂从阴间里带出来。这种事情是由“阴司”所掌管,都是有定数的,也是上天安排好的。“阴司”是掌控着人的寿限和生死的冥神。如果轻易去改变的话,自己就会得到相应报应,修行会大减,也会影响到后人的命运。汤半仙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不惜逆天而行“过阴寻魂”,足可以证明他对自己的一片诚心。

    张长江感动的热泪盈眶。

    汤半仙“过阴寻魂”成功了,儿子张金国得救了。从此,两个人的感情更加深厚。

    当然,汤半仙巴结他,不排除依附权贵的因素。毕竟老爷子是受皇封的民族英雄,而当时又在外面执掌重任。

    老爷子张景峰告老回家后,也把汤半仙捧为座上宾,两个人经常在一起谈经论道。张景峰几次病危,都是汤半仙用法术给医治过来的。这次的风水阵,也是汤半仙授予弟子白大柱布的。张家的大人孩子,都把汤半仙看成了家里的保护神,大事小事都依靠他。(。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361章张家的保护神

第362章 汤半仙() 
第362章汤半仙

    如今,老爷子要去梁家屯村住养老院,明摆着是对汤半仙的不信任。不想因此事得罪汤半仙,给他们的交情蒙上阴影。

    可是,强行阻止又怕老爷子不高兴。

    张长江便想到了一个主意:把此事告诉汤半仙,让他给看看,老爷子是该去(梁家屯村)还是不该去。要是该去的话,自是没有口舌。要是不该去的话,让汤半仙说出理由来劝老爷子。

    张长江想罢,骑上快马,找了汤半仙去。

    汤半仙听清事实经过后,半天没有言语。

    这汤半仙也不是一般人物。

    汤半仙原名叫汤志云,从小就聪明伶俐。十三岁就加入武当派,拜在孙真人门下为徒,排行老三,开始修行道家道学。

    这汤志云本性聪颖,深得师傅喜爱,也因此得到不少师傅的真传。

    然而,他却有一个坏毛病:爱好喝酒,而且每喝必醉。只要一出山门,必是大醉而归。气的他师傅不知严惩了他多少回,但就是改不掉这个坏毛病。

    有一年,武当山不知从哪来了一条双头大蛇。残害百姓,搞的民不聊生。

    汤志云的师父算到这妖孽是煞星下凡。如不尽早除掉。不知会有多少百姓被害。于是便带领三个徒弟,师徒四人下山捉妖。

    师傅知道三徒弟爱喝酒,怕他因酒误事,临出发前左嘱咐右嘱咐,要汤志云万万不可饮酒。汤志云嘴上答应,可是心里却是痒痒的很,走的时候还是将一壶酒偷偷带在了身上。

    师父命他们三个徒弟分别守住南、北、西各一角。自己守在东边。打算师徒摆阵合力消灭掉那妖孽。

    很快,师徒四人便把双头大蛇引入了阵中。

    双头大蛇十分威猛,直接打杀,恐怕师徒四人将有性命之忧。师傅为了稳妥起见,便用阵法威力消弱它的气势,只要过了寅时,大蛇就能困死阵中。

    于是,师徒四人各自坚守自己的岗位,静等时刻。

    可就在距离寅时还有半个时辰的时候,汤志云酒瘾犯了。心想:还有一会儿工夫就到了,我偷偷地喝几口,解解酒瘾,师傅是不会知道的。于是就拿出酒壶偷偷喝了几口。

    谁知这一喝反倒把酒瘾全勾起来了,喝了这口还想喝下一口……没一会儿工夫,就把整整一壶酒全部饮尽。

    也是夜晚的缘故,漆黑一片,静谧无声,再加上喝了点酒儿,汤志云既然打起了瞌睡。

    也只因他这一睡,导致阵法大乱。双头大蛇是消灭了,可他的两位师兄也因此丧了性命——与双头大蛇同归于尽了。

    师傅痛失两位爱徒,悲愤交加;汤志云贪杯误事,悔恨不迭。后来后,在祖师爷张真人灵前跪了三天三夜,请求师父原谅。师父最后手臂一挥,说了句“你走吧。”汤志云心里也愧。就离开了武当山,从此再也没有踏入武当山半步……

    为了生存,汤志云四处游走,利用在武当山师傅那里学来的本事,给人占卜算命,看阴阳宅,破解妖魔鬼怪之类。

    汤志云虽然嗜酒如命,但也确实有本事。破解了几件大的灵异事件之后,被人们誉为“汤半仙”。

    张长江第一次遇到他的时候,他还在武当山上。所以自称“贫道”。离了武当山后,为了彻底摆脱那场羞耻,他再也不提修道之事,而是改称自己为“算命的”“观阴阳的”,遇见年轻人则自称“老夫”。

    而汤半仙最拿手也最擅长的,却是使用幻术——他拥有呼唤鬼怪的技术,式神在他手里,无所不能。

    据说,这也是接受了在武当山杀双头大蛇的教训。他经常喝的酩酊大醉,不免误事。于是,便苦修幻术,驾驭鬼怪,尤其钟情于式神。在他醉酒的时候,式神可以根据他的意念,为他做一切。

    式神是一种平时肉眼看不见的精灵。不算是上等的灵,是杂灵。灵异师用方术将杂灵作为式神,用以驱使。不过,根据灵异师的功力,被*纵的杂灵的档次,或为上等或为下等。

    而汤半仙操纵的杂灵已经是上等水平。

    汤半仙一生未娶,游兴过后,一个人独处一个院落,给人算命看事,驱鬼降魔,过着真正的“神棍”生活。

    在家中没人的时候,汤半仙也经常使用式神。如家中明明没有人在,窗户却能自动打开、关闭;即使没有人去开门关门,房门也能自行开关。来了客人,侍女或者童子,便应招出来端茶倒水。

    张长江来过几次后,便看出了这里的蹊跷,问汤半仙:“这些仆人都是式神吗?”网不跳字。

    “哪能呢?”汤半仙否认道。

    “可我每次来,看见的都是新面孔。仆人不会换的如此快吧?网不少字”

    “你要不相信,今晚就别走了,在这里试一试。”汤半仙笑眯眯地说。

    “试?”张长江迷惑不解。

    “金屋藏娇哇?!”

    张长江闹了个大红脸。

    汤半仙一看张长江被囧住了,忙端起酒杯解围:“来,喝酒!”

    “喝酒。”

    以酒盖脸儿,尴尬也就没了。

    然而,汤半仙惯用式神的事,还是被传的沸沸扬扬。

    一天,汤半仙到一个朋友家参加聚会,几个年轻小伙子挤过来跟他说话。大家很自然地便把话题集中在他的方术上。

    “听说式神在你手里无所不能,那么,你可以用这个方法杀人吗?”网不跳字。一个小伙子直截了当地问。

    “这是灵异界里的秘事,也好这样贸然打听吗?”网不跳字。汤半仙沉下脸来,以一种骇人的眼神,直视着提问的小伙子。

    小伙子知道自己问莽撞了,脸上流露出胆怯的神色。

    另一个小伙子心眼儿灵活,见话题既然已经挑开,不收场大家都尴尬,便说:“那么,杀死小虫子之类的,肯定是轻而易举的吧?网不少字!”

    “哦,没错。”汤半仙脸上掠过一丝自得的微笑。

    这时,庭院里恰好有几只麻雀在蹦蹦跳跳。

    “你能杀死其中的一只吗?”网不跳字。第二个小伙子指着庭院里的麻雀,继续追问。

    “可以。不过……”

    “有什么不妥吗?”网不跳字。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未免残忍。”

    “试一下身手嘛!”

    “是啊,试一下。”

    “就是,让大家见识一下。”

    “…………”

    人们纷纷起哄架鸭子。

    在这种情势下,若汤半仙借辞推托、不当场出手的话,其形象就会在人们的心目中大打折扣:“这家伙也不过如此,有名无实罢了!”

    汤半仙瞥一眼众人,说:“这可是你们逼着我杀生的呀?!”

    他随即念念有词,伸出右手,捡起桌子上的一张糖果纸,往庭院的空中一抛,念动咒语。

    糖果纸飞舞在空中,轻轻落在一只刚刚飞起的麻雀身上。

    就在糖果纸刚一接触麻雀的一刹那,麻雀一个倒栽葱摔到地上。它的身上还压着那张糖果纸,而在糖果纸的下面,是被压烂了的麻雀尸体。

    众人见此,皆大惊失色。

    汤半仙的名声也随之远扬。在恩楼镇一带,人们几乎把他捧为神灵。

    汤半仙自己也颇以此为乐。一方面正正经经,给人一丝不苟的印象;一方面又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做一些压制同行的勾当。在这一带,出了他亲授的弟子外,很少有香官儿站得住脚。有的香官儿在出马之前闹坛闹得实在凶,便去他那里拜他为师,让他给设坛,然后才能给人看事。

    ……………………………………

    此时的汤半仙六十来岁年纪。个子不高,体型精瘦,小眼睛,留着两撇八字胡,上身穿着一个黄色马甲,下身一条青布裤子。无论怎么看,都与他那远扬的名声不大相符。

    汤半仙听了张长江的叙说之后,半天没有言语。在心里回忆起他闻听和所知道的关于“小神童”的点点滴滴:

    离着他的驻地五十多里路的梁家屯村出了个“小神童”,他也有所耳闻。而他听得最多的,却是“小神童”的母亲——那个有“神气儿”的女人。

    当人们把“神布”神麦”“神饺子”、养老院、孤儿院,以及一亩地能收两千多斤粮食传的神乎其神的时候,他装作游玩儿去那里看了看。

    不过,结果让他大跌眼镜:那个女人根本就没有什么“神气儿”,甚至连最基本的法力都没有。纯粹一个农村普通妇女。

    她的女儿,也就是后来的“小神童”,他也看见过。那时候,她还不是什么“小神童”, 也没发现有什么异样!只是比一般孩子漂亮点儿,机灵点儿而已。

    对于普通妇女能获得“神布”“神麦”,他是这样理解的:保不住哪位神仙路过此地,见她心地善良,就资助了她一些“神布”(“神麦”),这在神仙手里,再平常不过了。只是这样的事不常发生,便被人们当成了她本身有“神气儿”。

    至于“神饺子”,那就更不足为道了,狐老仙儿干这个最拿手。说不定哪个狐老仙儿与她投缘发,把别处的饺子鼓捣了来,成就了她的名气。()(。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362章汤半仙

第363章 劝说() 
第363章劝说

    汤半仙继续回忆:

    人有了就爱张扬,“神布”“神麦”又是无本资源,她用来辅助一些老弱孤寡也是理所当然。这与灾荒年财主设粥棚救济难民,自己积德行善还落好名声一个道理。

    一亩地能收两千多斤粮食倒是有些费解。

    他去时正好是秋天,那妇女地里的庄稼,长得确实比一般农户好很多。当地人传说这是因为那妇女能与老天爷爷沟通,是老天爷爷特殊照顾的结果。

    他却不以为然:老天爷爷管五谷丰登不假,但老天爷爷管的可是整个天下,不可能把精力专注在一家一户上。这里面一定有别的隐情。

    是什么隐情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因为对农业这一块他一无所知。

    在他眼里,农业和灵异,风马牛不相及。

    回来以后,汤半仙心里有了底:原来这是一家以农业为主的积德行善的家庭。根本不具备神职人员的素质。

    对于“小神童”的出现,他觉得这不足为奇:有其母必有其女,母亲被传的神乎其神,那她的孩子,自然也就是“神”的“童子”了。

    没想到,让他极为瞧不起的农家的孩子,如今却涉足到自己的范围圈里来了,这就不能等闲视之了。

    “我觉得,老英雄不应该到那里去。”

    汤半仙沉思良久,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汤半仙看来,这件事必须阻止。因为人们都知道自己是张家的保护神,如今,被保护的对象要“跳槽”,说明自己法力不够,不能胜任自己的职责。

    一向自负的汤半仙,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个现实。

    “看老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