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九灵玄变 >

第47章

九灵玄变-第47章

小说: 九灵玄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吵吵嚷嚷声由此传出。

    不时有人口里喊着“神仙啊,神仙再世,凤雏转世。”喜气洋洋地狂奔而去,也有人跪在人堆外不停地叩拜。

    方程神识所至,发现众人围着的一位面相清瘦白发白须的老人,道家打扮,端坐如仙,给众人看相呢。

    他身后银杏树枝上挂着的一块幡旗,赫然写着“庞氏神算”。身前,除了算卦的用具,还摆放着一个青铜钵,其塞满了众人孝敬的钱币,居然一打打的,也装得下。

    青铜钵年代久远,幽光闪动,肚腹空间无穷无尽的样子,装进的钱币成打,却只露出些边边角角。

    看来是个神物。

    老者有些来历,细察着他看相的举止动作,方程神识里涌现出似曾相识的感觉。

    老者身上隐隐有昆仑脉像。

    九灵有着同样感觉。

    方程就闪在一旁,端坐银杏裸露出地面的根****上,避开众人噪吵,隐身不语,静观起来。

    此时,目的地已到,任务尚不明。

    观景与观人同样怡人神情,一份好心情比什么都重要啊。说不定任务就隐藏在其中,很看会热闹再说。

    方程打量老者的清奇,健康异常,问卦之人,趋之若骛。

    不由生出联想,世人生活困难时,梦想顿顿吃大鱼大肉,大补能够强身壮体。

    生活富足后,吃多了大鱼大肉,身体出现问题,研究来研究去,发现还是粗茶淡饭好,求神问仙,以求保命长寿。

    此时此地,方程意识到心情比什么都重要。

    保持好心情,是世上最好的一付良药。

    神清气爽,粗茶淡饭,宜简宜闲,宜顺宜缓。

    唯有如此,随心所欲,长寿就有基础。

    随心所欲,不为物喜,不为物悲,不为利动,不为欲妄,万物随心,万事如意。

    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岂能不松龄鹤寿?

    老者看相,非同凡人,不计较细微。

    只要人在对面坐了,闭眼思想所求所困之事,他就自有分寸,不须求卦之人一言半语。

    功德自愿,意欲修缮庞氏凤雏之祠。

    求封者没有一人说不准的。人人都是欢喜而去,掏尽口袋里的钞票方罢,不论多少。

    “这道人,神算啊。”

    九灵不懂其中奥妙,对老者道行感叹不已。

    方程倒是懂得,自己认真些,也能做到如此吧?

    不过需要练习一套说词。用神识前前后后围着看相之人转悠一段,哪有不准之说。

    用神识来玩这种小把戏,岂不是高射炮打蚊子,有些大材小用。

    再者,动用神识测算人生命相,是昆仑道规中严禁的,可以指点凡人,以此糊口度日,便于专心修练。

    凡是灵界根生的,是不允许泄露天机的,如果泄露了必遭天谴。

    灵界根生神识,知晓一人前生今世数个轮回的事事非非的,更能帮助其逢凶化吉的。

    这有逆天改命之嫌,易遭天谴,划不来,也犯不着。

    方程之所以这么有耐心静观老者相面,是因为神秘的青铜钵吸引了他。

    青铜钵灵心与老者是一体的。

    银杏树上也有着古怪,他才选择了它的地表根端坐着,感受其中的古怪。

    每当老者相面之时,青铜钵就会灵能波动,银杏树也有灵能响应。

    每每老者复述求卦人所求之事,求卦之人敬献钱款时,都会出现明显的灵能波动。

    细观青铜钵,年代久远,恐怕要追诉到青铜时代。

    那时演易初兴,器物承载着通天彻地的功能,大都是寻得上天殒落之石,练化成器。

    加上数千年的修行者衣钵传承,青铜钵蕴藏灵能无限,神力无穷。

    神识搜寻下,银杏是庞统下葬后,其后人栽种。

    树冠遮荫大约近一亩地,方程隐身栖息的根,是主根。

    透过树冠射下的阳光,照射得懒洋洋的,他静心休整。

    神识悄悄深入身下银杏的主根,借此搜寻异像。

    灵能波动原来全是银杏根系传导,青铜钵与老者都接通银杏的主根,树冠之上还有只雀鸟,是局中灵禽。

    神识探明,心里有底,方程更加不急不躁。

    他在等长成宽的指令,长成宽故意卖关子,耐性比他还大。这次一定要比过长成宽。

    他隐约觉得老者就是任务里的对手,却是任由他们继续作为,自己隐身不管,只顾不问。

    这样的任务,比得就是耐性与韧劲。

    方程下定决心,修练一下自己的凡心,让它更具冷静与理性,不再凭感觉行事,感情用事。

    这个机会,正好是磨练的大好时机。

    端坐如佛,方程竟然浮游空中,悄然升至银杏的树冠之上。

    树冠之上,太阳光芒直射,却是微风徐徐,把热量及时消散,感觉不到炎热。

    方程静察不语。

    任由银杏与老者、鸟雀、青铜钵的灵能波动,自己收敛一切灵能,随波逐流起来。

    远处的路上,还的源源不断地人流前来庞统墓地,显然是相过面的人口口相传,众人知道了神人所在,追逐而来。

    人人都想世事早知道,活个明白,却是少有灵根深厚人能够悟得透演易之术。

    世间的易术,大部分是半通,掺杂了些旁门左道,坑蒙拐骗者居多。

    偶有悟透得其微妙一二的,早自富隐居,或被巨富豪门奉为上宾家师,不再为衣食所忧,根本犯不着曝晒街头路边,走街串巷,只谋得个裹腹宿人屋檐下。

    最简单的道理,他们真正悟透了演易之术,自然先为自己解除后顾之忧,谁还用暴露街头巷尾?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略懂些易术,岂会甘心为他人算得明白,却把自己算得糊涂。

    方程悟道凡世,理解了道家的清冷,修养心性,勘破世事,方能持正。

    突然,老者借出恭之机,端青铜钵隐遁不见。

第67章 隔空传音() 
第七十三章隔空传音

    方程神识马上反应,即时出击,追寻着青铜钵的气息而去,不再隐匿,灵能充涌,神识大展。

    先寻见再说吧。

    凭空消遁,在凡世间道人身上也常见。

    方程知道青铜钵有些古怪,上面纹符就透出很大的古怪。老者托钵遁迹,定是发现了什么。

    老者的突然消遁,让求卦人更加感到神秘莫测与焦躁不安。

    求卦人群越聚越多,急与求卦与怕求不上卦,各种心理影响下,求卦队伍开始出现杂乱迹象。

    有人需要去出恭,却怕被人抢了排号去,强忍着。有的急三火四去解决问题后,回来找不到原来的位次,争吵不休。有的干脆转身随地大小便。

    排列的队伍越来越长,老者久不现身,队伍只增不减,好事者嚷嚷着,闹得人心浮气躁。

    因为心气浮躁,就有人按捺不住,开始发生口角,甚至动起手来。

    方程驱动神识窜出树冠遮荫之处,寻青铜钵气息追寻,一出百里地。

    总是经过较长时间的修练与提升,神识功力自是不一般。一会,追寻到青铜钵。

    青铜钵正悠然浮游云层上,保持着飞快的速度,方程神识调整至与其同速,却没有发现老者。

    凌空之中,神识搜寻数十里周边,皆无踪影、讯息。

    细观青铜钵,其中一人极其小巧。

    小人躺在钵内,悠然自得,其乐融融,跷着二郎腿,一只脚摇动,打着不知节奏的拍子。

    定睛一看,小人就是道人。

    道人的白发白须不见了,变化成面相嫩滑的小儿。衣物依旧是原来打扮,道袍上的北斗七星图案显得非常精致,闪动着亮光。

    青铜钵,在方程的前世今生记忆里是极其罕见的。青铜物件存世的恐怕屈指可数。

    青铜易腐,青铜钵没有腐烂分毫,幽光依旧,肯定是经过精心保管和打理的。

    保管要用油封,置放干燥之处,通风见光。

    打理就要经常相伴,日日擦拭,保持干爽,与之肌肤相亲,养出包浆来,自然青光幽幽闪烁。

    其中的讲究,修道之人最为注意。青铜钵跟随道人,也少不了香火的供养与日月精华的润滋。

    他们最讲究的,就是天地人合一,人器物合一。

    当器物与人合为一体时,互相激发提升的灵能和智慧,不只是一加一,有着几何级数的倍增。

    方程正观察着,发现道人的面相瞬息由孩童样变化成白发白须,身形也恢得到原状,独立钵中。

    他朝着远处的空中,做了个揖,朗声说道:“圣君来此,有何谕示?”道貌岸然,仰视空中,显得十分恭敬。

    空中一朵泛黄的白云,慢慢幻化出一个道人形状。

    一道拂尘的踪影,横空挥洒一下,一道罡风刮过,居然是把青铜钵敲击出声。

    “锵——”

    青铜钵的巨响,荡起一波波的灵能,在空中涌动开来,形成一阵阵的罡风,把方程凌空而峙的身形刮得后退开去。

    空中挥动拂尘道人发出浑厚有力的话语:“在此课卦,天机勿泄。寻见目标,即刻罢手。切记,万事不可争强,灵根不可外露。”

    言毕声息,云彩也消匿不见了。

    终于见识到修行高深道人的超魂灵法术,方程知道这是隔空借魂传音之术。

    云彩就是道人借的魂魄所凝,显出的身形是个假像,就如同凡世间常见的海市蜃楼一般。

    道理简单,也有规律可循,但是修练到此等境地,却极其不易。

    修练此术,须自控至极,把心神净化至出世脱尘之境。修练功力深厚,非常人所能达到。

    能应用这种法术的,上亿人修行,得悟其道的能有百人之数,得道能够操演法术的能达数十人之多。

    操练成隔空借魂传音法术的,不过一掌之数罢了。

    方程一直隐匿着身形与气息,真正见识了这种法术。

    云彩里看似虚幻,却隐着万千的实质物质,灵能凝结其中,才具有了传音之效。

    修道者显然是将自身的灵能,利用神识运化至如高远的空中,借魂凝成云彩,传音完毕自然是舍不得浪费掉,还要收回再用的。

    这种灵能虽然浑浊,却是完全靠修行,从大自然之中夺得,修练成自己肉身所蕴积、神识所操控的一种能量。

    肉身有了这种灵能,存活的时间就会超出常人许多,如果避世生存,修行在山中的话,甚至可以数世为人。

    这就是凡世间说的仙人,也是尘世人最渴求的仙境。

    世人皆想求得成仙,却享受着世俗贪欲,没有经过仙人抛却世间一切的痛苦修练,如何求得仙体?又如何求得数世为人?

    此修道之人值得探究,方程就驱动神识,继续追寻储存着灵能魂魄的云彩。

    身后,老者乘着青铜钵,返回课卦之处,继续相面去了。

    天色渐黑,人群排列的队伍也就越来越短。

    老者算得卦数一日千余,还真有些神人之为。

    方程追寻云彩,千里之外,到了武当山。

    云彩消失在这道教圣地武当山中,山中道观林立,修道之人不可计数。

    怕跟丢了,方程紧追云彩,不离分毫,直至云彩消失在武当山紫霄宫后面。

    后面,是一处陡峭绝壁。

    神识追查下去,寸步不离。发现绝崖峭壁上岩缝中长出一棵小树。

    那块云彩钻入树后,不见踪影。透过小树枝叶,发现一处神秘所在,一个不起眼的小洞穴。

    什么道人会在此修行呢?

    洞穴凡人不能入,容不下正常身形。

    九灵用神识丈量一下,嗅了一下,就知晓八九分了。这是狐类所居之处。

    狐类羡慕人类,修行时渴望修成人形。

    修成人类,它们就需要千年以上的道行,再修练会道家应用的法术,可需要数千载。

    因此,它们为达到修行目的,一般鼓欢隐居在人类修行者身侧隐蔽处。

    这才是真正的苦修。它们比起人类来,其间不知要辛苦多少倍。

    这种追求,人类之中少有,即使有也纯是凤毛麟角。

    方程有些惺惺相惜,冒出不想追究它究竟何意了。

    可是既已至此,不能功亏一篑。

    既是狐类修行者,就让九灵狐去探究一二,满足好奇心。同类,应该容易交流沟通。

    唤出九灵狐,如此这般地交代一番。

    方程最终再三叮嘱九灵狐,如果不是邪修恶道,尽量不要骚扰。成就如此,实属不易,且行且珍惜。

    九灵狐此时身形显现的越发漂亮了,本来就是个爱美的家伙。此刻,主人又要让它去探查同类的洞穴。

    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