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扩张之路 >

第1098章

扩张之路-第1098章

小说: 扩张之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美国人或许都能忍耐,可如果我们对菲律宾动手的话,情况恐怕就会有些不同了…”

    “所以,在短时间内,至少我们必须要拥有可以在东南亚地区与包括英国和美国在内所有西方国家交战的能力。说实在的,这么做的压力的确很大,不过万幸的是,我们有距离优势和地理优势,从某种角度上讲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本土作战,所以就算是同时对付英国和美国两个国家,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严绍的话讲的很直白,并没有太多的隐瞒,当然,这也是因为严绍觉得完全不需要隐瞒的缘故。因为早在许久以前严绍就和伊莱诺说的很清楚,那就是对于法国人在中南半岛所拥有的殖民地,自己是绝对会夺回来的,但是除此之外,自己却不打算侵犯到法国人的任何利益。

    理由也很简单,因为法国是欧洲诸国当中唯一有可能会与中国同盟的一个国家。并且法国人在东南亚地区的利益也不是特别的多。

    自然,如果可以的话,严绍还是希望能够尽可能的避免与法国人的武装冲突。

    其实严绍的策略很简单,就是在欧洲与法国人打理好关系,而在亚洲呢,则想办法与日本联合,至于东欧方面,尽管严绍并不是很喜欢苏俄,但也会相办法与苏俄和平相处——————至少是在战争期间,不要让这个国家给自己添麻烦。

    毕竟同时在两个战场进行战争,对于任何国家都是有压力的事情。当然,这到不是说严绍就没有信心了,毕竟后世的美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也同时进行过两个战场,一个是欧洲战场,一个就是亚洲战场。

    凭着自身强悍的工业实力以及较多的人口,再加上这两个地区的盟友的配合,作为生力军的美国人很容易的成为了这两个战场的主宰。唯一能够与美国人稍微抗衡一下的,也就只有展现了爆兵流强悍能力的苏俄人了。

    而中国的各方面条件,其实和美国人还有苏俄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首先,辽阔的领土面积和由此带来的丰富资源,再加上庞大的人口,这些都是一个国家进行大规模战争时,一个非常特殊的优势。

    目前中国唯一所欠缺的,恐怕也就只有工业而已。

    如果有了可以媲美美国的工业,再加上人口以及辽阔的国土和丰富的资源,那么中国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就绝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既然当年的美国人在条件不如中国的情况下,尚且能够进行两场战争,中国自然也能如此…

    只是,很多时候,如果能够避免同时进行两场战争,那么就最好能够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毕竟那样的话,始终还是有些吃力,更何况中国的敌人无论是哪一个,似乎都不是特别好对付的样子。

    至少在严绍看来,无论是美国人,还是独掌半个欧洲领土的俄国人,都不是什么好对付的对手。自然,也包括了目前依然是世界第一强国的英国人。(未完待续)

第九百三十二章 战略方向(一)() 
临近夏季,气候也变得越来越热了起来。

    这些年来,地方政府在重视发展城市基建,尤其是多建高楼的同时,到是也没有忘记注重一下城市的绿化工作。所以当国内的一些大中型城市开始不断刷新过去的天际线的时候,城市的绿化也被很好的兼顾了。

    甚至可以说,眼下许多城市的绿化情况明显要比国社政府成立之前还要好——————过去的城市基本上时不时的就可以看见一棵树,尤其是在一些院落里面,绿化情况自然比较好~

    自然,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会如此,也是因为严绍的腔调。

    毕竟这个时代的人,还很难意识到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当然,其实严绍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只不过严绍始终觉得一个只有钢筋和混凝土的城市,实在是太枯燥无味了。

    所以在地方城市进行规划的时候,严绍才会向城市建设部提议,将城市绿化也纳入规划当中。

    若是其他人提出这样的要求,那自然是被无视的那种,但是严绍却不同。所以城市建设部非常爽快的就接纳了严绍的要求,并且将已经进行了一部分的图纸予以推翻,并重新开始进行设计。

    自然,这些设计肯定是按照每个城市的特点来进行的,不过也因此。尽管不敢说现如今国内的每个城市都美轮美奂,但是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每座城市都有根据自己的特点而打造的风景亦或者是公园,许多城市甚至还有不止一座公园——————这在后世自然是很普通的,但是在这个还有一些城墙的年代,就显得比较困难了…

    也是因为这个关系,每逢周六周日的时候。总是会有许多的青年还有老人到这些地方去散步。尤其是随着气候逐渐变暖,人们纷纷脱去原本的衣服,换上了较为淡薄并且凉快的服装。尤其是t恤等等。自然,也有许多的青年更喜欢穿白色的衬衫。毕竟这种服饰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曾经占据过一段时间。

    至少对于思想还稍微比较保守的国人来说,白色的衬衫显然要更符合他们的习惯。不过也有许多的青年更喜欢相对时尚一些的t恤,严绍也是如此,只不过在许多的正式场合,毕竟没有办法穿着t恤去不是?

    现在唯一让严绍觉得可惜的,恐怕就是t恤这东西毕竟不是自己发明的,不然严绍到是很想借此机会,收一下专利费什么的——————对于严绍来说。尽管当年真正支持他事业的是墨西哥的石油,但是无论是最开始的稿费,亦或者是后期的专利费都是起到过极大作用的。

    ——————————————————————————

    在位于北京的某座火车站内,大批的军政官员正站在那里等候着。

    自然,即便是等候,也免不了一些交谈。只不过站在这里的都是些有身份的人,自然不可能粗着嗓门大声嚷嚷。所以彼此之间的交谈只能用窃窃私语来形容。

    只不过与那些穿着西服打着领带,西装笔挺的政府官员相比,在交谈的过程当中。那些站在站台上的军官们,脸上明显露出了期待的表情。并且在这些军官里面。即便是军衔最低的一个,也是少校,而最高的一个居然是中将。

    事实上这一时期。国防军内有将军军衔的军人数量还是比较多的。这主要是源自于国社政府成立之后,严绍对地方派系的招安。

    在政府刚刚成立的时候,对地方的控制还不是很强。只不过那个时候国社政府毕竟已经是击败了北洋,并且通过对北洋的吞并,彻底的成为了国内最强的一个团体。

    这种情况下,就算是那些地方派系再怎么不愿,除了臣服也没有第二个选择。只不过为了对地方派系进行安抚,严绍到是没有显得太过激进且急切,何况那些地方的实力派也不可能会平白无辜的放弃自己手中所掌握的一切。

    即便这些人曾经也是革命者。但是在享受到了权利的好处之后,变质已经成为必然。甚至可以这么说。在辛亥革命成功以后,没有变质的革命者已经很少了。

    至少辛亥革命成功后的各省都督。要么就是革命的变质者,要么就是一些继承自前清时期的旧官僚。就比如说唐继尧这样的人物,就是因为贪图权利,而选择了与前清时期的一些官吏合作,不然又怎么坐的上贵州都督的职位。

    想让这样的人平白无故的放弃自己的权利和地位,那几乎是想都别想的事情。至于动用武力直接平推?虽说并非是没可能,但是想要成功的话,没有个一年半载却是没可能的。而当时的国际形势根本就不可能给严绍一年半载的时间,毕竟那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很有可能会爆发,而只要战争发生,严绍就必须要想办法先解决山东青岛和日本人的问题。

    如此,妥协也就成了唯一且必然的选择。

    ——————————————————————————

    妥协肯定不可能是单方面的,那样就算严绍同意,政府内的其他人也不会同意。所以严绍给出的选择是两个,一个是选择从军,还有一个则是选择从政。简单些讲,前者就是将地方杂牌部队整编成一个步兵师,由当地的都督担任师长一职,但是从此往后,这个人便不可以做出任何干涉地方政事的事情。

    至于从政,就是当个省长啊什么的,自然,军队的事情也就不需要对方操心了。

    当时许多前清的官僚选择的都是从政,不过那些革命者却多是选择从军——————在经过了一年多的混乱时期后,即便没有人能说出‘枪杆子出政权’这样的真理来,相应的道理还是能感受的到的。

    而如果是想要担任师长一职的话,至少也是需要少将军衔的。再加上他们手下的那些旅长啊什么的,还有北洋的一些军人。等于一下子就多出了几十号将军出来。

    更何况后来国防军扩编,大批的部队需要指挥官,可想而知现如今的国防军里面究竟会有多少将领了。

    只不过那个中将。看样子却似乎只有30多岁的样子。

    能在30岁左右便能晋升为中将,这样的例子虽说并不是没有。但就算是在军官年龄都比较年轻的国防军里。也算是非常稀少的了。至于在其他国家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毕竟对于许多军人而言,哪怕只是最普通的准将,也算是他们一生中最大的追求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卡在了上校这个位置上,熬白了头都没能等到晋升准将的那一天。

    至少在国外是如此,至于国内方面却是因为扩军还有长时间经历战争的关系,有大批的年轻军人得以晋升。不过能早30多就达到中将程度的,却绝对是少数。并且在几个主要的大国里面。恐怕也就只有中国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

    就在站台上的那些人还在切切私语的时候,远处突然传来了火车所独有的鸣笛声。听到这个声音,站台上的众人顿时身子震了一下,而后向着声响传来的方向看了过去。

    不一会的功夫,就看到一辆列车正从远处开过来。

    “终于到了…”

    眼见列车已经越来越近,为首的那个中将的脸上不由的略微露出一丝兴奋的表情来。

    不只是他,站台上的其他军人也大多如此,甚至就连其他文官系的人也一样。

    随着列车的停靠,很快便可以看到一个穿着一身黑色军服的英武军人,在身后随从人员的簇拥下从车厢里走了出来。

    见到这人露面。站台上的其他人顿时忍不住簇拥了上去。

    “元帅!”

    与此同时,看着站台上的众人,尤其是为首的几个老部下。刚刚才从列车上下来的蔡锷嘴角也忍不住露出了一丝微笑。

    “很久不见了呢…”

    “是啊!”这么说着,为首的那个中将走到了蔡锷的身边,一脸尊敬的开口道。“自从叶卡捷琳堡战役结束后,我便从乌拉尔那边回来,在北京军区任职,至今差不多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没有见过元帅了呢…”

    “是啊…”听到这么说,蔡锷微微点头,露出一丝感慨。“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回到北京了…”说着蔡锷看向了周围,尽管只是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然而这一年多里,整座城市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暂且不提脚下崭新的火车站。单是火车站外,几个刷新了北京天际线的高层建筑。就已经颠覆了蔡锷对这座城市的记忆——————要知道在他走的时候,这些建筑可都还没有开工呢。

    事实上这次蔡锷之所以回来,是因为严绍需要确定一下未来几年当中国社政府的战略方向。除此之外,就是空军的成立问题等。

    这一次不仅仅只是驻守在乌拉尔的蔡锷,还有中东的吴佩孚和东北的冯国璋等,几乎都从各自的驻地赶回。

    “对了,现在都已经有谁到了?”在与站台上前来迎接的军政官员见了面之后,在老部下的簇拥下,蔡锷一边朝着火车站外面的方向走去,一边有些随意的问道。

    “基本上都已经到了…”听到蔡锷这么问,那个中将连忙回答道。“除了吴佩孚将军因为路途较远,暂时还未能返回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已经抵达了…”

    “这样…”蔡锷点了点头,到也没有在意。

    “对了,元帅,听说您乘车回来的时候遇到了点麻烦?”

    “是啊…”蔡锷摇头道。“那边的抵抗分子似乎是探听到了我会返回的消息,所以打算在途中安装炸药,顺便把我的列车给炸掉。”

    “这样…”听到蔡锷这么说,簇拥在他身边的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