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三国之公孙天下 >

第93章

重生三国之公孙天下-第93章

小说: 重生三国之公孙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那鸟事!”,半晌之后,性格急躁的张雷公忍受不了这种氛围,愤怒开口,“那周黑脸尚在营中,明日径自问便是,他突然前来,莫非真就叙旧不成?老子和那周黑脸可无旧可叙!”

    张燕与张白骑相视一眼,微微颔首,后又朝众人点头,“那就依雷公之见!”。张雷公哈哈大笑,面带得色,众人不禁莞尔,纷纷摇头。而后,众人又商议了一番具体对策,和可能面临的危机,在浓浓倦意中,各自休息。

    次日一早,周仓刚起床穿戴整齐,张燕亲兵便进入帐中,言及诸位将军有请。周仓心有计较,同亲卫一同前往主帐。

    “哈哈!元福贤弟,昨夜休息如何?”周仓刚进入帐中,张燕便满面笑容迎上,热切攀谈。

    “甚是安稳,随公子征战至今,尚未如此安稳过!”,周仓咧嘴大笑,但言语却让众人面色微微停顿,毕竟周仓所言公子,目前尚属众人敌对一方。

    “来来来!”,张燕快速调整好心情,管理好表情,将周仓迎入座位,众人也开始吃喝起来。

    “元福贤弟,愚兄有一疑问,不知当问不当问?”,酒过数巡之后,张燕见火候差不多了,便主动开口。

    “渠帅但问无妨,仓定知无不言!”,周仓一口饮尽盏中酒,豪爽道。

    “既然元福贤弟如此痛快,那愚兄也不藏着掖着了!”,张燕故作豪爽的夸赞道,“愚兄欲知,贤弟所来究竟为何,赵云、夏侯兰二位将军又究竟为何撤兵?”

第121章 张扬来到,让出晋阳() 
幽风自湛蓝的天空中穿过,向苍茫大地洒下一缕缕冰凉的气息,让本就萧条的天地之间,又多了一丝萧瑟。

    大帐之外,寒风朔朔,冷气如刀。但大帐之内,却温暖怡人,爆裂的篝火,在轻微的炸裂声中,将温暖传递整个大帐;浓烈的美酒,也让众人忘却了严寒。

    周仓听闻张燕所言,心中暗道夏侯小将军果然睿智,但面上却故意流露出原来如此的表情,“哈哈,我道为何?原来渠帅疑问为此也!”

    “此一问,就算渠帅不问,仓亦会言明!”

    众人愕然,未曾想周仓竟如此直接,故而也均未言语,等候周仓的下文。

    “赵云、夏侯兰二位小将军撤兵原因有三!”,周仓甚至三根手指。

    “愿闻其详!”,张燕面色闪过一丝隐晦的迫切。

    “第一,我幽州粮草有限,经不得大军久战,而如今赵云、夏侯兰二位小将军已经完成最初公子制定任务,留此无意,又耗费钱粮,不如早退!”

    “第二,公子无意与你等为敌,也无意征讨诸位,之前令二位小将军屯兵与此,不过是防诸位贸然出兵,打乱公子布局!”

    “第三,最为重要,公孙将军意欲投靠袁绍,而公子不愿,日前更因此事与公孙将军闹翻,被公孙将军下了兵权,如今已率领本部撤回幽州。公子不愿自己辛苦打下的城池如此轻易让与袁绍那厮,所以留诸位来对付袁绍,自然,就不会无故消耗诸位实力!”

    “公孙瓒那厮要投靠袁绍?”,张雷公大呼,“偌大幽州,莫非要拱手让与袁绍不成?袁绍那厮有何好处?沽名钓誉之辈!”。张燕、张白骑等人也面露疑问。

    周仓紧握手中杯盏,因用力过大,竟让杯盏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吱声响,“公孙将军认为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在河北更是根深蒂固,深得众世家支持,不愿与其相争,怕失去得之不易的幽州,故准备投靠袁绍,保全幽州之地!”

    “袁绍狼子野心,公孙将军既投靠,又如何能够保全幽州?”,张白骑轻叹一声,显然并不看好公孙瓒此举。

    “公孙将军意欲以刚攻取的冀州、并州之地,换囫囵幽州!此乃公孙将军最后底线,想那袁绍,得近乎两州之地,应不会得寸进尺,逼得公孙将军反弹!”

    “唉!公孙将军当真糊涂,手中握有如此大势力,何惧一区区袁绍?”,杨奇轻叹,面露遗憾。

    “不!”,张燕摇头,“公孙将军此举,看似怯懦,实则为明智之举!河北之地,世家众多,袁氏经营已久,不仅得众多世族大家支持,各地官吏之中,又多袁氏门生。公孙将军势力虽大,但根基不稳,若袁氏图取公孙将军,公孙将军必难以抵挡!既如此,不如早求安身之策,以并、冀两地换幽州太平,值!”。

    众人若有所思,周仓则心中暗暗钦佩,未曾想张燕竟也有如此见识,难怪能统领百万黑山贼。“渠帅高见!”。

    张燕未理会周仓吹捧,眼中浮现一丝阴霾,“公孙公子留我等,莫非想坐山观虎斗不成?”。

    周仓似未见张燕眼中阴霾,犹自道,“此就关乎仓此一行。”

    “此次仓来,非单为叙旧,更是为替夏侯兰小将军传话,为渠帅献上一计!”,张燕冷眼相对,周仓无所谓笑笑,继续道,“公子与我有言,袁绍非韩馥,其断不会容忍自己领地内有一股不受自己控制的势力!因此,虽然公孙将军决定投靠袁绍,但公子并不想袁绍好过,所以让仓给渠帅带话,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

    “公子意见,望渠帅能与冀州联手,出兵袭击袁绍后方,断其粮道,劫其粮草,并前后夹击袁军,让袁军不战自乱!但夏侯小将军又增一计,望将军在劫持袁军粮草之后,不必夹击,可直取渤海,袭取袁绍大后方,最好,能俘虏其家眷,以作要挟!”

    “你家公子当真好算计!”,张白骑亦面色复杂的看着周仓,“不费一兵一卒,却同时消耗我黑山与袁氏实力,又让我黑山成为袁氏眼中钉,无投袁可能!”

    “哈哈哈!”,周仓哈哈大笑,不以为然,“袁绍乃袁氏子弟,四世三公之后,眼高于顶,即使你等不与其为敌,莫非可投奔袁绍乎?怕不日便被袁绍枭首,上奏朝廷以邀功!”

    众人默然,此番道理,众人皆心知肚明,名门望族,又岂会瞧得起,容得下自己一干黄巾余孽。念及此处,众人看向周仓目光中,竟多了一丝艳羡,为何这周黑脸,有这等好命,跟了公孙续。

    “哈哈,言尽于此!仓尚需回幽州回禀公子,便失陪了!”,周仓拿起杯盏一饮而尽,朝众人告罪之后,哈哈大笑,扬长而去,只留下各怀心思的黑山众人。

    话分两头,再说黄忠处。

    自黄忠与王柔联合破城,占据晋阳之后,黄忠便不再进兵,开始整顿兵马,静候上党张扬的到来。同时,接连派出多路流星马,向攻取并州其余各郡的阎柔、阎志以及邹靖等人报信,通知众人暂停进军,先补充兵力,搜刮各郡县衙门以及豪门屠户的钱粮,休养生息。

    除黄忠外,阎柔、阎志以及邹靖等人一路也颇为顺利,到现在几乎已经尽下云中、雁门、朔方、定襄以及五原等并州北部郡县,接到黄忠流星马报信之后,立即停止进兵,开始补充兵力和搜刮钱粮。

    黄忠下晋阳后第三日,张扬方带杨丑以及新投于毒、眭固等人姗姗来迟。

    张扬先在城外十里下寨,而后带杨丑、眭固并千余人来到晋阳城外。

    “敢问城中可是黄忠黄汉升?张某特来拜访,还请露面答话!”,张扬等人在城外一字排开,张扬由杨丑守护,近得城池。

    “张太守稍候,黄将军稍后便到!”,城头上一小校答话,张扬也不着急,与杨丑、眭固二人在城外等候。

    “太守,久闻黄汉升有万夫不当之勇,更兼神射无双,稍后其人出城,太守务必要万分小心!”,杨丑在张扬身后提醒,张扬表示明白。

    片刻之后,黄忠并裴元绍、王柔二人,只带十余亲卫便亲自出城,面色淡然,似无防备般拍马向张扬行来,在五十余步外停下。黄忠于马上抱拳,“忠甲胄在身,恕不能向太守行礼,还望见谅!”

    “无妨!无妨!”,见黄忠竟先向自己问礼,张扬颇有种受宠若惊之感,慌忙回礼,“黄将军上将之资,莫高抬张某!”

    “不知太守所来为何?”,黄忠明知故问。

    “听闻黄将军一路攻城拔地,直奔上党而来,张某心中惶恐!张某自问,与幽州秋毫无犯,与公孙将军更是近日无怨,往日无仇,不知为何,黄将军欲犯我地界!”

    黄忠做吃惊状,不解道,“张太守何出此言?末将此来,乃是奉太尉之命,领兵前往长安,征讨董卓老贼,固我大汉江山,何来犯太守地界之说!”。

    张扬面上抽搐一下,未曾想黄忠一勇猛大将,竟然如此厚颜无耻,满口谎言,偏偏面上神情,真诚无辜,“既然黄将军为解救陛下,为何不驱兵径往长安去,反而于路之上,攻城略地,攻占并州诸郡?”

    黄忠做无奈状,长叹一声,“唉~!末将也不曾想,那董老贼在并州同党竟如此众多,沿途阻拦末将,末将无奈,只能兴兵攻城,先除共犯!”

    张扬此时恨不能破口大骂,你黄忠一武将,为何能如此厚颜无耻,颠倒黑白,明明攻城略地,却硬说成铲除董卓共犯。但慑于黄忠威势,张扬只能隐忍,努力平复心情,道,“既如此,将军为何不兴兵往长安讨伐董贼,反而停驻于晋阳,遥望我上党地界?”

    “太守误会!”,黄忠装出一脸无奈状,“末将在晋阳遇顽强抵抗,费尽力气方攻下晋阳,如今已经无力继续往长安去,正准备回兵幽州。两日前,末降已经上书太尉,相信近日便可收到回复!”

    张扬刚欲开口,黄忠便抢道,“今太守前来,正解了末将难处!末将本想直接弃城而去,但又担心董贼同党去而复返,今太守前来,正可接管晋阳,末将也好安心离去!”。

    张扬此时再也装不住心思,阴沉着脸对黄忠道,“黄将军莫不是欺张某无知乎?”。

    好不容易到手的城池,怎么可能会如此轻易的让出去?

    黄忠面上露出一丝惶恐,“末将怎敢欺瞒太守,既太守不信,末将这就回城撤兵,待末将撤出晋阳后,太守便可接管晋阳!”。言罢,也不等张扬回复,拍马回城。

    张扬冷眼看着黄忠离开,心中不断计较,黄忠所言,到底有几分可信。身后,杨丑、眭固上前,道,“太守,此人所言,断不可轻信,以防中了对方埋伏!”。

    张扬摆手,“无妨!我倒要看看,这黄忠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一个时辰后,派探子入城,探探黄忠究竟离开与否!”。二人应诺,带队回营。

    黄忠并非欺骗张扬,如今已经攻取晋阳,城中钱粮除去发放百姓部分外,其余尽数充入军中,豪门大户也被搜刮干净,如今留给张扬的,不过是一座穷城而已。而且这座穷城,他日也要被公孙瓒送与袁绍,要之无用。所以黄忠回晋阳后,便立即整兵拔寨,离开晋阳,一路往幽州去。

第122章 李历到来, 二张出兵() 
张杨从未觉得,时间竟然如此漫长。

    静坐在主帐之中,张杨心中闪过无数念头,黄忠所言到底是真是假?若是真,是为了击杀自己?还是别的?若是假,为何在浪费兵力攻取晋阳之后,又拱手相让?等等无数念头,在张杨脑海中一一闪过。

    “太守,探子某将已经派出去了,一会便会有消息传回!”,杨丑进帐,禀报了一句之后,见张杨心不在焉,便又悄悄退了出去。

    又过盏茶时间之后,杨丑兴冲冲进入帐中,兴奋道,“太守!太守!好消息!好消息啊!晋阳城中,黄忠真的撤兵了!”

    “真的撤了?”,张杨并未高兴,失神般喃喃道,“为何撤了?”

    “末将也不知,但真的撤了,城中已无一兵一卒,并且兵马已经撤出数十里!”,杨丑以为张杨询问自己,回答道。

    “走!进城看看,这黄忠,究竟有何图谋?”

    “喏!”,杨丑应诺,随后二人出帐点齐兵马,进入晋阳城。

    此时,晋阳城中,黄忠所部早已撤出多时,但由于刚发生过战争,并且现正处于两军交接之际,所有城中人心惶惶,无人敢出家门,城中街道之上,空空荡荡,两边店铺也大门紧锁。整个晋阳城中,若非偶尔有胆大之人悄悄于暗中查探情况,隐晦闪过几道身影,就如死城一般,毫无生机,暮气沉沉。

    “真的走了!”,张杨端坐于高头大马之上,看着空空荡荡的街道,感受不到城中一丝一毫的肃杀之气,不由喃喃,不敢相信黄忠竟真的如此轻易便让出晋阳。

    “派人前去探查城内情况!”,想不明白,张杨便不再细想,努力让自己排除杂念,朝亲卫下令,亲卫领命而去。

    张杨率众人往城主府而去,在沿途之中,张杨虽然努力想让自己排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