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三国之公孙天下 >

第76章

重生三国之公孙天下-第76章

小说: 重生三国之公孙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渍欢稀

    受战争影响,百姓们家园被毁,民不聊生,纷纷思取另谋生路。而此时,丐帮、暗灵以及夜鹫便开始在民间大肆宣扬之前“百万奔幽千里徙行”之事,又言及幽州富庶,太尉仁慈,于是各州郡百姓,纷纷携家带口,投奔幽州而去。

    此时,众诸侯尚未意识到百姓的重要性,只顾彼此之间攻城略地。只有益州、荆州安宁富庶,百姓们免受战火影响,同时,未来的枭雄刘备与曹操,也开始暗中截留百姓,积累人口。

    公孙续回到幽州之后,第一时间去见了已经安全返回的荀爽、蔡邕,拜见了师傅和这位自己未来的老岳父。对于公孙续的所作所为,荀爽十分高兴,不断称赞公孙续。而蔡邕,也对公孙续满意至极,次日便与侯老太守、刘君商议过后,将公孙续与蔡琰之间的婚事定了下来。

    侯老太守、刘君共同来到镇北将军府,将事情与公孙瓒、侯夫人说了,对蔡琰满意至极的侯夫人顿时大喜,便对公孙续进行催婚,令公孙续苦笑不得,最终,在公孙续好说歹说之下,订婚立即进行,但将婚期拖到了十六周岁,这也是侯夫人和蔡邕所能够接受的极致了。

    汉朝订婚,并不是一件需要大肆庆贺的事情,遵循周礼的蔡邕更是力求一切从简,公孙续当然求之不得,十四岁便订婚,对于后世穿越来,二十六七还没有女朋友的公孙续来说,实在是一件总觉得很荒谬的事情。

    于是,公孙家在与蔡邕商议过后,象征性送了些定亲礼,便算将这门亲事定下。定下亲事之后,蔡邕在涿郡办置了一间宅院,将蔡琰从公孙府中接了出来,毕竟如今再一直住在公孙府中,已经不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情了。而后,蔡邕和荀爽又应侯老太守和陈寔之约,在幽州设学。

    又多了两尊大儒,公孙续自然欣喜,有此等大儒在,幽州的影响力必然会再次更上一层楼,尤其是如今陈家、荀家这两大世家已经站在了公孙家这一面,这针对于公孙续降低世家大族对幽州的影响至关重要。

    同时,暂时安定下来的公孙续,也开始正式着手筹办一些其他的事情,尝试着去进一步提升自己和公孙家在民间的威望,打压世家对幽州的影响力。于是,定亲之后的投入,又一头扎入到幽州的兴改大业之中。

第98章 学院分级,教育设定() 
投入到幽州发展大计安排之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对突然暴增的一百二十万百姓的安置,公孙续在与荀彧、陈群以及戏志才商议过后,将所有民众尽数留在幽州,分散分布在人口较少的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以及辽西诸郡,在各地进行开荒屯田。

    政策依旧与当初的辽东相似,第一年,由政府补贴种子粮食,但由于幽州的土地比辽东要好上不少,所以只免第一年的税收,但即使如此,也让百姓们对公孙续感恩戴德。毕竟,公孙续给众人带来了生的希望以及开启了良好生活的开端。

    第二件事情,由于人口的增加,公孙续开始筹划自己之前所设想的两件事情,分别是建设学院与兴建医馆,这两件事情不仅是为了确保幽州、辽东百姓的良好生活,更重要的是,为了不断提高自己以及公孙家族在民间的声望。尤其是兴办学院,是打破世家垄断学子,寒门难出英才的僵局,降低世家对幽州影响力的最佳方式。

    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不能过于急迫,引发世家的反弹。否则,反而得不偿失。

    另外,通过兴建学院,还可以选取民间的人才为己用,让幽州的人才不会出现断层情况,同时,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对学生进行忠于公孙续,忠于公孙家族思想的灌输,让这些学生能够从心底忠诚于公孙家。

    而兴建医馆,一来是为了替百姓治病,尤其是对这个时代威胁最大的瘟疫进行控制,避免出现人口大萧条的情况,二来,是为了体现出公孙续以及公孙家族一心为民的良好形象,让百姓能够从心拥护公孙家,如此,便可确保公孙家基业的稳固。

    于是,为了第一件事情,公孙续找来了荀彧、陈纪、陈群、郭嘉、戏志才、田畴、田豫以及辽东的王烈、管宁、邴原三人。众人在镇北将军府坐定,上首陈寔、荀爽、蔡邕、侯老太守、卢植以及刘君六人坐定,饮茶聊天,看着席下十一人。这十一人,或为六人后辈,或为六人学生,见六人在席上悠闲饮茶聊天,除公孙续外,都有点拘束。

    公孙续示意田豫给众人斟茶,自己先拿起一杯,饮了一口,对着有些紧张的荀彧、陈群、戏志才以及田畴等年轻谋士笑道,“大家不必拘谨,自然一些!”。

    荀彧苦笑一声,也饮了一口茶,“公子说倒是轻松,这些人,都是海内大儒,或为长辈,或为恩师,我等如何敢放肆?”。

    “公子这茶真心不错,如早有这茶,嘉也不至于养成酗酒之习,徒受这戒酒之苦!”,郭嘉也饮了一口茶,众人之中,属郭嘉最为淡定。戏志才见郭嘉如此淡然,不由笑了一声,“奉孝当真好淡然!”。

    “哈哈,你等小辈自由交谈便是,我等冢中枯骨,不过是被续儿生拉硬拽而来,不碍你们论事,不必拘束!”,陈寔备份最高,率先开口道,近几年,因为修炼五禽戏,外加上跟随华佗学习养生之道,心态超然的陈寔,竟然隐隐之间有返老还童之感,着实神奇。“元方,你也算是长辈,有何拘束?”。

    “父亲教训的是!”,陈纪诺诺,偷偷横了公孙续一眼,如今,陈氏因为公孙继的出生,已经变得和公孙家更为密切,而从不摆公子架子,谦卑恭顺的公孙续,更是得到了所有陈家人的喜爱,都将其实为自家晚辈,一点点也没有了最初的拘束。

    公孙续装作没看见,直接对众人开口道,“今日召集大家前来,主要是商议一下设置学院的事情!”,众人皆正襟危坐,静静听公孙续所言,这是一个大事情,一个会影响到整个时代的格局和关系世家是否反弹的大事情,必须慎重。

    “如今我幽州、辽东已经有近千万民众,其中混杂着汉族、乌桓、鲜卑、三韩、百济、扶余以及高句丽等十几个民族,这些民族由于语言、文化、传统以及风俗的不同,交流和相处起来很是艰难,所以我决定在民间开办学院,对民众进行普及教育,统一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

    “我初步决定,在乡间,设立乡学;县城设立县学;郡城设立郡城学院,最后,在涿郡设立幽州大学。各级学院之间,自乡学开始,优者进县学,县学优者进郡城,最后郡城优者进幽州大学。凡民间幼儿,满八岁,即可进入乡学就学,满三年而上,以此类推!”

    “如此,是否会引起世家大族的不满?”,陈群问道,毕竟世家大族一直看不起寒门子弟,如今与寒门子弟一起入学,难免会心有不满,而若得罪世家大族,在这东汉末年,难以立足。

    陈氏、荀氏虽然也是当世大族,但也无法与天下世家对抗,这无疑于以卵击石。

    “舅父之忧虑,续儿已考虑在先!”,公孙续摆摆手,这等大事,他岂会不详细斟酌,“世家何来?还不是自寒门而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能者,光宗耀祖,无能者,顺其自然!”。

    “续儿此话说的好!”,陈寔正色道,众人皆沉默不言,因为陈寔,就算是半个寒门出身,而后成就了如今大族陈氏。

    “再说,对于世家大族,我另有安排,如此时节,我还不会轻易去得罪世家大族!”

    “除以上学院之外,每郡之中,设立一贵族学院,凡世家大族后辈子弟,年满六岁者,便可入学,为六年制,六年后,优者进大学,劣者淘汰!”,众人心中了然,暗中称赞公孙续此举甚妙。

    如今世族大家之中,也是这种选拔方式,对于优秀的族人,重点培养,对于一些资质稍差的族人,则逐渐推到边缘,成为家族的附属。所以公孙续此举,不过是将世族大家的内部选拔机制,拿到台面上来。同时,贵族学院的存在,也是给了士卒子弟更好的资源,若如此依旧不能脱颖而出,则怨不得他人了。

    另外,这种方式虽然打破了世家对于知识的垄断,但毕竟层层选拔机制在,最终能够进入大学的,也寥寥无几,尚在世家所能够接受的范围内。最主要的是,公孙续是在幽州施行,这两地,公孙家的力量足够强大,世家若不满,也不敢明目张胆反抗,时间久了,自然也就习惯了。

    而辽东,多异族,无世家,这一套机制的施行,自然更是畅通无阻。

    “另外,自县学开始,所有学生进行文武分科,有文才者,习文,有将才者,习武!”。

    “如此一来,既不得罪世家大族,又确保寒门人才晋升之路,公子高明!”,郭嘉由衷赞叹道,他也算是半个寒门,甚至寒门难出贵子的艰难,所以对公孙续的这一套举措,还是非常赞同的。

    公孙续微微一笑,“幽州大学内,分文武两院,共设总院长一名,副院长两名,文武两院,也如此设置,这总院院长一职,由曾祖父担任,副院长由荀师与外公担任,文院院长,由蔡大家担任,副院长由祖父担任,另外一人,我心中已经有人选,待我将其请来之后,再说此事?”。

    “何人?”,陈寔好奇,问道。

    “曾祖认为,郑玄大家如何?”。

    “康成?好!好!此人最好,也不消续儿你操心,我与慈铭、伯喈联名去书康成,再由子干以师兄弟之情相邀,相信康成必不会推辞!”。

    公孙续大喜,连声道谢。

    “武院院长,由卢师公担任,副院长由续二位恩师,童渊师傅和王越师傅担任!”,众人皆点头,皆无异议。“在正副院长之下,再设正副书记各一人,负责学院日常事务,总院正书记由元方外公担任,副书记为季方外公;文院正书记由文若师兄担任,长文舅父任副书记;武院正书记由志才担任,副书记由奉孝担任!”

    “另在辽东设一幽州大学分学院,院长由彦方公担任,副院长由幼安、根矩二位担任,正书记由孝先担任,副书记由子泰担任,至于文院其他职务,由彦方公回辽东研究之后,上报祖父,由祖父批复;武院,院长由柳毅暂代,其他职务,等有合适人选之后,再论其职!不过,另有一点需注意,辽东武院之中,要设立一海军学院,至于人选,我亦有注意,待敲定之后,再送往辽东!而其他乡学、县学以及郡学人选,就有长文舅父与文若师兄多多费心,但又合适人选,不必上报,可直接上任,而教师,则只能劳烦曾祖、外公、师傅、师公以及蔡大家了!”。

    “如此作为,十年之后,我幽州当人才不断,贤士不绝!公子当真不凡,我等不及多矣,彧虽与公子相处日短,但也每每为公子超凡智慧而折服,幽州有公子,当真天幸也!”,见公孙续侃侃而谈,荀彧不由出言感叹。

    而公孙续则暗道,若你也是从两千年后穿越而来,怕是比我还要牛千百倍啊!

    “这是学校建设的事情,另外,再商讨一下学院教育的事情!”,众人愕然,未曾想如此缜密的制度体系,竟然还没完。

    “学院教育,分为两点,第一点,为学识教育,此点相信不用多言,大家自然清楚。最重要的,是第二点!”,众人皆竖耳倾听。

    “第二点,我将其称之为洗脑教育!”。

    “洗脑教育?”,众人皆面露疑惑。

    “自乡学开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就需要不断的对学生进行忠于公孙家的思想教育,教育内容可以是向学生讲述我公孙家制定此一套教育体系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所有心有抱负之人能够有晋升之门,告诉学生,是我公孙家,给了他们这种机会!”

    “可以是感恩教育,告诉学生,是我公孙家,在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厮杀之后,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之后,才有了今日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若没有我公孙家,他们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可以是忠君教育,告诉他们,他们是幽州百姓,是我公孙家子民,我公孙家给他们这次鱼跃龙门的机会,所以希望他们在学有所成之后,能够忠君报国,上对得起天地仁心,下对得起黎民百姓!”

    “不管是什么教育,主要目的就是一点,让他们感恩我公孙家,忠于我公孙家,否则,不必在学院学习!”

    “如今,辽东研究院正在研究造纸术技术,若成功,我将会刊印一份详细的教育内容,并在各级学院中,单设一科目,名为思想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