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钢铁时代 >

第689章

钢铁时代-第689章

小说: 钢铁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人淹没过来。再加上迁移和通化等种种措施,完全不必考虑。

    从这个意义上面说,在此之前,真的要是万不得已的前提下,或许启封国内油田都比开采中东来的好。虽然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本土的石油跟外界的,这是两码事,一个关系到战略层面的安全,有了本土石油作为基础,就如同美国那样,可以在世界上石油都耗尽的前提下,单独供应美国使用数十年,这一点不得不说美国人有眼光。

    如非必要,杨元钊也不想把大庆拿出来,这时候,传来了德国准备攻占巴库的消息,中国当然是高兴了,当然是全力支持。巴库的攻占,给了中国新的选择,一个可以开采到50年之后,可以提供数以亿吨石油的世界级大油田,能够提供多少的石油,到时候,中德之间的交易之中,除了输出劳动力之外,就又多了一个石油交易,这样会更加的平衡,对于德国的支持也就更大,战争就可以更加深入的打下去。

    中国要想崛起,参加战争是最好的手段,可是现在,还不是时候,越多一天的时间准备,越晚一天参加战争,就多给中国积蓄一部分的力量,中国已经在领土方面获得了足够的好处,参加战争的目的,除了占据更大的话语权之外,就是增加中国的影响力了。

    一直都关注着中东欧局势的杨元钊,当然清楚,石油的重要作用,接下来在战争之中的主力兵种,无论是海军的战舰的,陆军的装甲力量,还是空军的飞机,少了石油,一个都开启不了的,比这些国家更快进入到机械化时代的中国,很清楚这些东西的重要性,一旦中国把獠牙真正的实力给亮出来的话,肯定会引起众人的追赶,到时候石油类的涨幅,一定会相当的可观。

    中国目前不缺钱,石油这样的战略性资源的,必须要储备一定的程度,从来到西北开始,到有了资金之后,中国一直都在收集各种的石油和裂解物,内燃机船,汽车工业开始兴起之后,柴油,汽油这些不同的裂解物,开始进入到了视野之中,石油在某种程度上面,成为了重要的资源之后,价格也有了不小的涨幅,可是在怎么的大,跟后世每桶100美元,甚至更高的高架比起来,还真的不算什么,几美元一桶而已,就这样,在大油田之中,也是被称为黑色黄金的存在的。

    洛克菲勒,摩根,美国西部大油田,不知道创造了多少财富神话,他们借助着石油这个新兴的产品,取代了原来的钢铁,称为了美国新的宠儿。

    从后世走来的杨元钊很清楚石油的重要性,在中东无法开采的前提下,只能够尽可能的购买,再怎么努力的购买,整个世界出产的石油是有一定的定数的,这些产油国等闲也不过增加石油的产量,因为增加产量,代表着更大的投入,小国和俄罗斯没有钱。美国来说是没有这个必要,在工业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资金不缺乏的情况之下,美国针对着国内的资源态度,从原来的积极开发,变成了有序开发,刻意的压低了资源开采的力度,这些东西,属于是不可再生的及矿产,一旦开采完毕,就再也没有了。

    杨元钊的出现,中国进入到了机械化的时代,并且全面的开发了陆军,海军和空军,一旦进入到了作战的状态之中,对于石油的需求,简直是无限,在历史上一战,日使用石油1。2万桶的高度,中国早在数年前就已经达到了,目前中国一共拥有使用石油裂解物的机动车800万台,轮船5700万吨级,飞机12000架,只要全力开动,使用原油的数量是1。2万桶的无数倍。

    中国激增的石油使用量,刚开始让周围生产石油的国家欣喜,可是当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增加就比较困难,特别是战争开启之后,更加不可能有。

    中国早就未雨绸缪,1909年就开始准备,以所有可能的手段进口石油,可是每年的储备的石油,不过是20万吨左右,到现在,微微有些提升,总储量也没有超过250万吨,这个数字,对于普通的国家来说,绝对够用了,按照历史上一战的石油使用量,可能能用2年多,可是对于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在的数百万辆,而且还在不停的增加的前提下,还真的是不够用,更别说,还有陆海空军的吞有猛兽,现在海空军没有动用,一旦海空军动用,对于石油的需求量简直是永无止境的,按照保守的估计,一旦外购断绝,250万吨的石油,最多只能够支撑120天左右,这还是没有高轻度的作战,没有大规模的动用海空军的前提下。

    资源和战略的安全,这是两个重要的问题,如果这个安全控制在别人手中,中国庞大的军备,近乎无敌陆海空军,就变成沙滩上的堡垒,如同镜中花,水中月一般,一旦海浪打过来,就会没有了。

    石油安全成为了中国的重中之重,国内也组织了地质学家进行考察,可是在海象为主流的这个时代,中国不具备出产石油的条件,看着地质学家这么的搜索,杨元钊心中有些犹豫,其实在发现了中国可能存在的石油危机的时候,杨元钊就有一种想法,想要开启大庆油田,之前的国内只是在积累技术的时候,把延安油田给开采了,可是则个油田是一个小油田,即便是全面额开发的时候,也很难支撑整个中国的使用,只有大庆这个中国最大的油田开发出来,才能够满足需要。

    中国国内的石油,真的不多,拿后世的例子来说,世界第一大油田,沙特加瓦尔油田,总储量107亿吨,中国加上海上的油气资源,甚至包括了一些不值得开采的,也不过是60亿吨,完全不是一个水平线上的。

    不过大庆油田,却是少有的高储量油田,一旦开发出来,可以保证每年4000万吨以上的产量,这在世界上,也算是数得住的,对于提前进入到机械化时代的中国来说,只有大庆油田开发了之后,中国才能够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会中,保证自身的石油安全,庞大的装甲部队,空军,舰队,不至于因为石油的不足而趴窝,影响整体的战斗力。(。)

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油井灭火() 
在1914年开始,中国就对大量的矿山进行了建设,油田更是重中之重,大庆是第一个开发的,接下来,还有中原,胜利,克拉玛依,中国在材料学上面的出色,让钻探再也不是最大的困难,一体机合成的东西之中,幸运的获得了一个最佳的钻探探头的材料,使用这种材料,不但价格较低,质量也是极佳,最大的钻探深度可以超过4000米,最经济的也可以达到2500米,足够大庆油田1300…1700米的深度。

    事实上,杨元钊的神奇,在很多的领域都展现出来,特别是这一次,在国内越来越高涨的石油用途,跟国外,美国俄罗斯等主要的产油国,开始限制中国的进口,甚至不卖给中国的前提下,中国的外来途径,只有南美洲,从1914年7月开始,原油储备不再增加,甚至有微微减少的危险,不过巴库的占据一切都不是问题了。

    德国对俄罗斯的战略,从来都没有瞒住中国,中国也借助着双方的特殊关系,很早就得到了德国的战报,虽然没有明说,可是也在无时无刻的谋夺着巴库,只是在德国占据了巴库之后坐享其成,用金钱收购巴库的石油,只是最初的目的,巴库在俄罗斯的经营之下,产量已经是世界瞩目了,可在中国看来,这还不够的,俄罗斯在科技上面的水平有限,在油田上面投入的资金也有限,两个有限,造成了巴库的产量远不能让中国满意。

    德国的强势,中国当然知道,巴库是被德国占据的,本来也不那么容易被中国染指。这里距离中国太远了,是德国势在必行要拿下土地,要插手进入。必须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果贸然的插手进去。不但不会有什么效果,反而会引起德国的反弹这样反倒是事倍功半。

    中国同德国合作之后,一直都关注着这个度的问题,哪怕是再怎么的垂涎巴库,在明面上也是小心谨慎,不过现在,德国战局巴库的时候,俄罗斯死挡住不退。甚至在灭亡的时候,引燃了的几个油田。

    作为巴库的实际控制者,俄罗斯人很清楚,巴库有多少产量高的油田,时间关系点燃了10个油田,却都是产量最大的10个油田,这十个油田的产量,加起来,几乎占据了整个巴库三分之一,这样的份额。绝对称之为巨大的。

    如果说之前,中国对于巴库没有多少机会的话,现在。伴随着俄罗斯人点燃油田,机会终于到来了,在这个时代,对于石油大火还没有扑灭的方法,虽然看起来燃烧了10个油井,对于德国而言,对于这些燃烧的油井没有什么感觉,只是一个财产而已,在努力了没有办法之后。就不再管他了,反正这个火。又不会一直燃烧下去,燃烧的时间长了。总会熄灭的。

    可是当中国从各个渠道之中传来消息,石油是易燃品,一旦燃烧就很难熄灭,只要不进行灭火,很难熄灭。

    德国有些不相信,之前是没有想到,求助了几个石油方面的专家之后,就紧张了起来,10个点燃的油田,最小的日产1200吨,最大的日产4800吨,平均下来的日产量在2。9万吨左右,这可不是小数目,一年千万吨,换算成钱,可是超过3亿美元,一想到这么庞大资金,白白的燃烧掉,几年没办法利用,德国就肉疼不已。

    在这个基础上面,中国提出了可以帮忙灭火,并且提出了在研究的前提下,可以让巴库的产量少则提成40%,多则提升的3倍,这样的说法立刻吸引了德国的,巴库是一个世界级的大油田,可是一年有一千万吨无法生产,他的价值本身就有些降低了,中国人提出的,可以灭火,就代表着每年给德国增加3亿美元的收入,更别说提升产量,哪怕达到最低的底线,40%的程度,这个产量也是千万等级的,至于3倍,德国只是把它当成是虚张声势的,3000万吨的产量,提升3倍,不就是一亿吨以上么,这可是每年的产量,换算成美元,好几十亿,这笔钱,绝对会让德国疯狂。

    经过简单磋商,德国原则上同意了中国的介入,唯一有些疑惑的就是,中国到底有没有这个能力。

    中国在石油领域一直都很重视,哪怕没有开发大规模油田,可是以延安油田为基础,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毕竟,未来整个世纪,石油会成为关系到世界发展的能源,在某种意义上面,比煤炭重要的多,这种情况之下,不计成本的投入,加上一些提点,让中国在石油科技上面非常高。

    除了钻探的深度,新式双头钻井的开发,甚至连石油最偏门的石油灭火,中国也有涉猎,为了研究这个,中国特别拿出来好容易获得的石油储备,实验整个石油灭火,一共花费了10万吨的石油储备,几乎占据了整个中国几年以来储备石油二十四分之一,这样的代价,让中国造就了一只出色的石油灭火队伍。本来,中国国内,对于这么大的代价造就一个可能永远都使用不了的石油灭火队,颇有微词,但是谁想到,却成为了中国跟德国谈判的砝码,杨元钊的先见之明,似乎更加的神奇了。

    这不是杨元钊的先见之明,杨元钊可以预见到一战的爆发,是因为他熟知历史,可是历史上,德国根本就没有攻陷巴库的,也就不可能有点燃油井历史,不知道历史,就别说改变历史了,杨元钊之所以这么做,纯粹是伊拉克战争之后的石油大火,无数油井的熊熊燃烧,不但造成了海量的损失,也造成了波斯湾一代的生态危机,几乎整个世界的灭火队都去尝试了。

    正是这个记忆犹新,让杨元钊选择,在国内的石油没有开采的时候,选择了弄这么一个油井灭火队出来,后世的经验,一体机的材料,加上不计成本的投入的,成就了这个油井灭火队的强大,并且在这一次巴库使用上了。

    经过了短暂的磋商之后,双方达成了共识,石油大火可以由中国来对付,一口井也是一笔财富,白白的少,无法扑灭,永远的燃烧下去,跟生产,这是两个概念,整个合作计划的基础,就在于灭火方面,只有灭火完成了之后,才会有接下来合作计划。接下来的合作计划更加的庞大,巴库的扩大生产和技术改造,在是有灭火之后,也会交给了中国。

    中国在达成协议之后,立刻让国内的石油灭火队出马,这个时候,每早一天的灭火,就代表着早一天的获得收益的,按照跟德国的约定,其他油田的产量3成,会用于跟中国的交易,而灭火的油田,最少有6成,至于剩下新开辟的油田和增加的产量,则需要细细商谈,原则上,按照4:6分成的方法,德国6成,中国4成,而在德国的6成之中,也有4成可以用来跟中国交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