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青云路 >

第36章

青云路-第36章

小说: 青云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笑话!



随着他的脸色越来越难看,青云不得不停下了偷笑,直起身体往里间探头张望:“老板,可要帮忙吗?”上帝保佑老爷子动作利索些,这县太爷家的衙内可比不得别人好脾性,真要发了火,就怕老人家禁不起。



里间传来老板的声音:“不用。”颤悠悠的,叫人不禁为他担心起来。青云只得把头再往前伸了些,努力想要看得更清楚一点。



葛金莲在旁不屑地笑笑,掩口微嗔:“真是乡下丫头,粗俗得很。你这模样,也配做大户人家的千金?怕是自个儿往脸上贴金的吧?真是笑死人了!”



青云斜了她一眼,没理她。



葛金莲心下忿忿,很想再骂几句,但顾虑着周棣在场,怕他听了不喜,便忍住了气,羞答答地对他道:“奴家听爹说,公子最喜欢练字了,奴家也喜欢的,今日特地来这里买些纸笔字帖,回家好练。公子可否指点指点奴家,哪一本帖子最好?”



周棣的口气有些不耐烦:“我不知道葛姑娘的字如何,请恕我无法指点。”



“您只要随口说一个就好!”葛金莲忙道,“横竖我一个字也不认得,从哪一本开始练都行!”



周棣勉强笑了笑,没说话,只觉得自己的忍耐力已经快到极点了。



还好老板没多久就从里间出来了,手里拿着两个本子,慢慢踱回柜台前:“找到了,就是这两本,恐有些破损了,客人瞧瞧可要紧?”



周棣往他手上一看,果然两本字帖都是残本,一本的封面与扉页被虫蛀了一半,杨宗元的署名没了,但里面的内容还算齐全;另一本则是封面封底俱全,署名也有,中间却有几页散落了。他略一沉吟,心里已经想好了说辞,便接了过来:“老板结账吧。”



两个册子都是残本,老板本来就没打算卖的,最后只给了个很优惠的价格。周棣痛快地付了账,跟刘谢打了声招呼,转身就要走人。葛金莲如何甘心将人放走?忙追了上去:“周公子且慢走,等一等我!”又催老板快些打包结账。周棣走得更快了,两个小厮几乎追不上。



但他走得再快,也挤不出店门。店门前正有许多人围观,见他来了,正高兴能近距离观赏美男子呢,有意无意地就挡住了道路。周棣眉头一皱,两个小厮连忙上前拦人,为主人清出一条道来,其中一个大声嚷嚷:“赶紧让开!你们不要命了?我们大爷可是县太爷的公子!”



葛金莲在后面看得心急,见文房店老板还在慢腾腾地打包自己要买的东西,索性都心一横:“慢死了,我不要了,以后再不来你家光顾!”便拉着丫头追了上去。



这时人们已让出了一条路,周棣瞥见葛金莲又巴了上来,没好气地暗骂:“真是一场闹剧!”抬脚就走。葛金莲追得紧,她那丫头力气又大,竟为了给小主人抢道,硬是将周棣的一个小厮给撞开了。那小厮被撞到店门上,发出一阵巨响,很快就被拥挤的人群淹没过去。



周棣的离开带走了蜂拥的人群,店里只剩下老板、刘谢与青云三人,彼此面面相觑,一时寂静无声。过了一会儿,老板先动了,慢慢地将手里打包到一半的纸笔放回货架上,又拿着几个本子进了里间。



青云见店中只剩下刘谢与她二人,便扑嗤一声笑出声来,拍手道:“今儿可算开眼界了,怪道古人曾说,卫玠是叫人看死的,今日周公子也不输给他。”



刘谢含笑瞪她一眼:“你还胡说,方才你一直在偷笑,他定是恼了。你明知道葛家姑娘在店里,怎么不提醒一声?”



青云耸耸肩:“我怎么知道葛金莲会这样?再说了,方才那情形,我除了偷笑,还能做什么?我什么都没说呢,葛大小姐已经视我为眼中钉了,要是再帮周公子说两句话,挡了她的桃花运,她还不当场掐死我呀?!”说罢又皱了皱眉头,压低了声音:“这位周公子假得很,面上笑得和气,其实一脸的不耐烦,我都看出来了,他连老人家手脚慢一点儿,也容忍不了,怎会有人觉得他好?我觉得曹大哥比他强多了。”



刘谢忙道:“又胡说了,周少爷几时不耐烦来着?明明一直礼数周全。小曹大夫自然是好的,却没必要拿他两个相比。”



青云却摇摇头:“干爹别把人家大少爷想得太好了,方才他似乎生您的气呢,也不知是什么缘故。您多少提防着些,别吃了亏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又问:“好好的,您今儿怎么带他到这里来买字帖?”



刘谢便简单说了说原委,青云古怪地笑笑:“他原来真对书法有兴趣呢。您还记得他刚来那天说的话吗?瞧着吧,用不了两日,他就会向周大人开口,请求进淮王别院里观赏名家书法了。也不知淮王别院里有什么宝贝,侯府的人,周家的人,都一个个瞒着周大人,千方百计往里钻!”



店门外,被撞得额头上肿起老大一个包的小厮扶着墙边站了起来,面色有些古怪,侧耳听了听店内的动静,悄悄离开了。



(谢天谢地,网络总算好了……)



第三十八章搜索



更新时间2013…4…318:26:20字数:4524



周棣紧紧地捏着杯子,手指骨节都发白了:“她真是这样说的?!”



奉砚忙道:“小的绝无虚言,确实一字一句都是那刘主簿的干女儿亲口所说。小的也知道事关重大,不敢拖延,立时就回来向大爷回禀了。”



周棣眉间拧成了结,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是好。他自来了清河,一直谨言慎行,与他母亲的漠然不在乎相比,他更倾向于塑造一个完美无缺的衙内形象,以免有人对他的行为起疑心,进而影响到他在本地的计划。他自问做得很好,哪怕是面对不知所谓的葛金莲,也尽量微笑以对,无论是谁都挑不出错来。为何这刘主簿的干女儿,一个只匆匆见过他两面的小丫头,居然能看穿他微笑面容下的真实想法?更可怕的是,她居然预测到了他接下来会采取的行动!



事实上,这周棣是有些过于自负了。他今年不过十六七岁年纪,还是个少年人,出身世家,长得好,人也聪明,会读书,家人亲友对他的赞赏就多了。他父亲周康虽是世家出身,却自幼父祖皆亡,与寡母回乡过活,是凭着自己的苦读考科举出头的,人脉不丰,少了长辈引荐,就不怎么跟清流世家来往;而他母亲周太太又偏着娘家虞山侯府,时常带着他兄妹回侯府去,因此他交际的圈子偏向勋爵显贵,反而与那些出身士林名门的少年才俊们来往得少了。长辈们提起他,总是跟京中诸显贵之家的纨绔子弟比较,他自然成了优秀的典范。虞山侯本有两个亲孙子,却更宠爱他这个外孙,都是因为这个缘故。他心里有数,难免将自己看得高了,自以为同辈人中,无人能出己右,未来定会创下不亚于曾祖父与祖父的功勋!



他忘了自己不过是个少年人,即使比一般同龄人要聪明些,也稍嫌稚嫩,手段也太青涩。



青云却不同,她外表是个孩子壳儿,内里的芯子却是三十多岁的现代女性,从十几岁出来打工挣钱开始算起,她已经在社会上闯荡了十来年,什么人没见过?什么眼色没瞧过?即便她那点手段见识跟老江湖、老狐狸们不能比,跟个十来岁的青嫩少年还比不得吗?周棣神情间的微妙变化泄露了他的内心,她早已看在眼里,至于推测出他热衷于书法的目的,那是蒋友先等人的怪异行为先引起了她的怀疑。他初来乍到,大概也没想到自己会有个早早泄了底的猪队友吧?



总之,周棣对青云的底细一无所知,他此刻只觉得自己被人看穿了,更可怕的是,青云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干爹刘谢,而刘谢则是他父亲周康的得力下属,极有可能会把这件事上报,一旦父亲周康知道了,就意味着他的计划彻底失败了!



至于之后是费尽心思说服父亲瞒下此事,助外祖父虞山侯取得名单,还是放任父亲上报朝廷,眼睁睁看着外祖父一家获罪抄家——他根本用不着多想,就知道父亲会选择哪一条。



他不能看着事情发展到那一步,外祖父倒台了,母亲会受连累不说,就连父亲,也在朝中失了强援。他不是父亲那样清高得略嫌迂腐的人,深知朝中有人好做官的道理,别看父亲被贬,外祖父不曾伸出援手,如果没了外祖父撑着,父亲恐怕连留在官场上都难!周家从此没落,他还有什么前程可言?



周棣捏紧了茶杯,深吸一口气,将它重重放下,斩钉截铁地道:“给我派人监视刘谢,不许他单独和父亲说话!”



“是。”奉砚连忙应下,顿了顿,“大爷,是不是……”他扬手做了个往下砍的手势。



周棣迟疑了,他还没做过这种事,虽然外祖父的嘱托要紧,但似乎还没到杀人灭口的程度。他道:“不必,只要我们尽快将东西拿到手,他说什么都没有了证据。现在下手,只怕反会引来父亲怀疑。”



奉砚便应了。其实他也同样是个少年,不过是受了侯府管家们的教导,知道些高门大户的手段罢了,真叫他去杀人,他也要害怕的。



周棣又吩咐他另一件事:“派人去打听一下刘谢与他干女儿的情形,从父母家人,出身家世,到亲朋好友,性情经历……全都尽快打听清楚!总之,我要知道他们都有些什么倚仗,又有什么软肋!”必要时,可以将他们掌控在手中!



这事儿并不难办。刘谢在清河做了十年小吏,又是县令周康新近提拔的得力下属,他的家世生平在本地压根儿就不是秘密,只要在县衙里随便找两个吏员或差役问一声,也就知道了。



青云的情况也不难打听。托刘谢与曹玦明的福,她在清河县城还算是小有名气,再加上开客栈、盖房舍、建铺子等事,都有她的参与,流民们感念她的恩惠,对她相当尊敬,平日里常念叨着。如今西城门外大街已渐呈兴旺之相,那里的大片土地总共就只有三个地主,除去淮城来的大商人赵三爷,清河新贵王掌柜,就是青云这不满十一周岁的小姑娘了。这么点年纪,就拥有这么丰厚的家业,在清河一地绝对是独一份的!很多人都对此津津乐道。



因此,不到两天,关于这对干父女的情报就已经送到了周棣面前。他翻来覆去看了半日,心里微微松了口气。



刘谢似乎并没有在他父亲面前多嘴说什么,但为防万一,他还是暗示卢孟义想法子找了个借口,把刘谢以公干的名义调离了清河县城,至少要十天半月才能回来。



平日常与青云来往的那些人,也似乎没有听她说起什么,她最近两天没去过钟家,想来还不曾泄密。那么,只要他加快行动,尽快将名单拿到手,父亲应该不会有所察觉吧?事实上只要他拿到了名单,早早送出去,就算父亲真的知道什么,也不过是责骂几句罢了,关键是外祖父能平安!



周棣暗暗决定加快行动的步伐,务必要赶在风声泄露之前,将外祖父的心腹大患解决掉!



拿定了主意,他又重新看向手中的情报,微微皱起了眉头。



姜青云的表兄曹玦明……这名字似乎有些耳熟,若他没有记错的话,那是当今皇后从前十分信任的一个太医的儿子。那太医虽早死,皇后娘娘却极念旧情,对他妻儿很是照顾,听说他儿子小小年纪也学得一手好医术,若不是年纪太小,早进了太医院。皇后与楚王妃是亲姐妹,但后者对皇后此举却很是不以为然,常对女儿抱怨,说她对侄女兼亲姨甥女还没有对不相干的人好。妹妹周楠从轻云郡主处没少听说,回家时曾提过几回。



名字相同,年纪也对得上,又同样医术出众,这曹玦明定是他知道的那人无疑了。但曹玦明居然有姓姜的姻亲?这是巧合吗?



周棣心下狐疑,虽说情报显示曹玦明与姜青云是两姨表兄妹,但曹玦明同时也是皇后姜氏所信任的太医之子,到底他是凑巧跟另一户姜姓人家有亲,还是说这姜青云与河阳姜家有什么联系?



若姜青云是河阳姜家之女,那他就不能轻易对她做什么了。皇后娘娘与楚王妃的娘家,还出了不少官员,这种人家多笼络还来不及呢,怎能平白得罪了?



周棣纠结过后,不得不暂时放弃对青云的行动,专心于淮王别院一事上。大概是他近来苦练书法的行为感动了父亲,周康对儿子的好学懂事很是欣慰,心情极好,送了儿子不少好笔好墨,连心爱的一个名砚也给了他。周棣趁机说起自己已经将四本杨宗元的字贴都临摹过了,越写越喜欢,想多见见他的真迹。



周康完全没有起疑心,反而是主动回忆起亲友之中谁有杨宗元的墨宝,回忆了好几位,周棣都以离得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