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青云路 >

第237章

青云路-第237章

小说: 青云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云承认石明伦是个难得的好男人,却也没打算因此嫁给他,于是便道:“他再好也没用,我一看到他,就知道跟他没有缘份,就算勉强成就了婚姻,也不过觉得快乐的。母后就别再提他的事了。”



太后却不以为然:“你只见了他一面,心里又在生我的气,才会这般想,等你多见他几回,多知道一些他的好处,就不会这么想了。正好,端午时他会跟着石太太他们一道进宫,到时候你找个机会与他说说话。你与他本就相识,又长得好相貌。性情也好,他一定会喜欢你的!”



青云顿时满怀希望地看着她:“那要是他不喜欢我呢?反正我也不喜欢他,这门亲事就算了吧?”



“那怎么行?!”太后大惊小怪了,“他怎会不喜欢你?你是真正的金枝玉叶,相貌好,性子好。心地善良,能娶到你,对他的前程也有大大的好处,他凭什么挑剔你?我们不挑剔他就不错了!”



青云简直觉得头痛了:“母后,您这样根本就说不通嘛。我要跟他提前相处,是为了弄清楚跟他是否合得来,如果合不来。那就该早些将婚事作罢,以免日后成怨侣呀?如果我不喜欢他,他也不喜欢我,那为什么还要作亲呢?”



太后摆摆手:“你们只是相处得少了,觉得生疏,多处处,多处处就好了。”



青云有些暴躁,太后犯了死心眼。完全朝她不愿意的方向去了。照太后的说法,她跟石明伦合不来,就多相处一下。迟早能合得来的——那如果还是合不来呢?那就再多相处一下。反正太后不接受他们一辈子也合不来的说法就是了。



青云想起了皇帝弟弟,有些不死心地拿他作挡箭牌:“皇上没跟母后说什么吗?关于石明伦的事?”



太后对此倒不以为然:“皇上只是觉得明伦行事有些不当罢了,明伦还年轻。犯些小过错也是人之常情,等过几年练历得多了,也就好了。况且龚乐林也是先帝信任的臣子,明伦与龚乐林共事多年,见他家有难,便竭尽全力相助,不正意味着他是个重情重义之人么?这不是好事呀!”



青云捂着额头,只觉得两边太阳穴一跳一跳地发疼。太后一旦钻了牛角尖,可没那么容易拐过弯来。她该怎么办才好?



谢姑姑过来相请:“卢太嫔带着静安王前来请安,太后娘娘的意思是……”



太后忙道:“让他们往西边小花厅去,别在这里了,这边儿热,见外命妇还罢了,见宫里的人却不必。我先回房换件衣裳,你打发个人过去陪一陪吧。”又问青云:“你要不要过去瞧你弟弟?”



卢太嫔从来就没把青云放在眼里,她母子二人都不知道青云的身份,只当她是进宫打秋风的宗室女,当着太后的面,还有几分笑,背了太后却是爱理不理的。青云问明宝云不曾同来,也就没兴趣跟他们虚与委蛇了。



太后回了房,谢姑姑打发芙蕖去陪客,自个儿却跟着青云进了后者的房间。



青云看出她有话要说,忙起身迎她进来:“姑姑有什么事么?”



“县主,太后只是为你的婚事着急,你心里别怨她。”谢姑姑也不啰嗦,直接开门见山,“前些天南阳王妃进宫来时,提起宗室里有好些姑娘都找不到合适的人家,足有十多位超过十八岁的老姑娘,她们做长辈的看着心里着急,就想请太后出面,给这些宗室女儿们找人家。南阳王妃说得有理,太后推托不得,如今只能借口清江王的婚事未解决,暂时拖上些时日,迟早要答应下来的。到时候,京里差不多人家的子弟,但凡是平头正脸,性情为人算不上不堪的,可就要被人定了去了!太后是担心,县主也是这个年纪,若再不定下来,将来就只能将就别人挑剩下的了!”



南阳王正是宗人府宗令,南阳王妃出面说的事,太后确实不好推辞的。青云这一两年也常常听人说起宗室女难嫁的说法,今儿在小宅里,李嬷嬷提起平郡王府旁支三太太过府跟温郡王太妃说话,也提到前者的女儿年近二十也未能找到人家的事。青云可以理解太后的焦急,只是不能谅解她不顾自己的想法,强要自己接受她的安排嫁人。



谢姑姑听了青云的话,也有些明白了,便劝她:“太后一时想左了,县主若跟太后来硬的,只怕太后着恼,事情更不好办!太后其实只是为县主终身担忧罢了,若县主实在瞧不上石统领,不论是哪一家的子弟,也该先挑一个出来。只要有一个人让太后安心,太后自然不会再逼县主。只是有一点,县主别怪奴婢多嘴,奴婢跟在太后身边,这几年也陆陆续续见过一些高门大户家的子弟,真没几个能比得上石统领的。您与他又是旧识,瞧着也不象是厌恶他的模样,为何就是不肯答应婚事呢?”



谢姑姑没有等待青云的回答,就离开了,青云坐在屋里,却是千言万语在心中,偏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发了一会儿呆,她想起先前起的那个念头,觉得还是要试一试的好。若石明伦自己也不愿意,兴许两人合计一下,能想出办法来呢?



她现在虽然只是县主,但依皇帝的意思,似乎是打算将来给她加封回公主位份上的,等她成了公主,无论外界的人怎么想,她的丈夫都要遵守驸马的规矩,别说三品的实权武官,只怕连武职都做不成。石明伦身为军中年青一代武将中的佼佼者,志存高远,不可能心甘情愿地投置闲散。这门婚事对她而言是负担,对他来说,又何尝不是桎梏呢?说不定他比她还要热切地想要搅黄这门婚事呢!



青云心里存了事,也不打算在宫里过夜了,跟宫人说了声,连声招呼也没跟太后打,就急急忙忙地出了宫。回到小宅,她第一时间是叫了杏儿过来问:“李嬷嬷这会子是在屋里吗?”



杏儿却道:“嬷嬷这会子正有客呢。”



这倒有些出乎青云意料之外,不过不要紧,她可以等。她改而问杏儿:“先前叫你去做的事,你可办了?”



杏儿点点头:“奴婢试探过了,瞧李嬷嬷的意思,似乎是打算在县主这边养老的。她说,石家虽好,无奈石大爷并不是旧主,石家其他人又跟陈家没什么关系,她若过去了,未免尴尬,还不如留在县主的庄园上,好歹是先帝安排的。”



这么看来李嬷嬷还不算糊涂。青云心下一定,便交待杏儿:“等李嬷嬷的客人走了,你请她过来,就说我有事吩咐她,想让她往石家跑一趟。”



杏儿怔了怔:“石家?可李嬷嬷这会子见的客人,正是石家来的呀?”



第八十八章误会



青云大为意外,她刚刚在宫里见过石家母子,说来才不过个把时辰,石家这么快就派人来跟李嬷嬷接触?到底只是来人私自的行为,还是奉了谁的命令?如果是奉命而来,那背后之人是石太太还是石明伦呢?



青云忽然想起,虽然石太太向李嬷嬷透露了她有可能与石明伦订婚之事,但跟李嬷嬷有交情、找上门时能被李嬷嬷留下来招待的,肯定是石明伦身边的人。她这幢小宅子地方不大,李嬷嬷住在前院的偏厢里,屋子不算小,但仅有一间,什么床啊柜子啊,几乎所有家当都在那里了,若有外客来,李嬷嬷大概情愿到附近的茶馆酒楼去招待,可她却让客人进了自己的屋子,关系一定是比较亲近的。若真是石明伦派来,那就是才出宫回到家,就打发人过来了,不知有何目的?



青云耐下性子,等小丫头报说李嬷嬷的客人离开了,就立马让人请了她过来。



李嬷嬷似乎有些心神不宁,到了青云跟前,还有些怔忡之色,虽然行容举止间并没有露出异样,但青云正有心留意她的神态,自然看得出她的古怪之处。也不等她行礼,青云就直截了当地问:“听说嬷嬷刚刚有客人来?还是石家人?瞧嬷嬷如今的神情,莫非是发生了什么事?”



李嬷嬷吓了一跳,迟疑了一下,没有说话。但她也没有否认来的是石家人。



青云一见,心中又笃定了几分:“嬷嬷只管跟我说实话。石家来的这一位,莫非是石统领身边的人?”



李嬷嬷犹犹豫豫地说:“是……是石大爷的乳母,从前是在石大爷生母身边侍候的人,老奴在先帝潜邸当差时,她时常随了主母过来作客,因此与老奴相熟。”



果然,石太太对皇家赐婚明显是持赞成态度的,如果石明伦无意于此,想要做点什么,派出来的人一定得是绝对的心腹。乳母本身就可靠。加上又是生母陈氏身边的近人。又比一般的乳母更可靠些了。



青云双眼发亮,勉强按捺下心中的兴奋,问李嬷嬷:“石统领的乳母过来,是奉了石统领之命吧?她想让你帮忙做什么?”



李嬷嬷连忙道:“县主容禀。老奴已经知道错了。断不会再犯。老奴这个老姐妹来。也并不是要让老奴帮忙在县主面前为石大爷说好话,又或是私下传递东西,真的不是!”她都急了。石大爷让她做的事,跟这个完全相反好吗?偏她又不好说出来,万一惹恼了县主,让县主以为自己受到了石大爷的轻视,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青云再三追问,李嬷嬷的嘴巴还是闭得紧紧的,她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盯了李嬷嬷好一会儿,忽然猜到了对方的担心,不由得失笑:“嬷嬷,你不必害怕,其实我刚才在宫里见到石太太和石统领了。我知道太后有意要撮合我们,但我总觉得石统领好象对这门亲事不大情愿。正巧,我也不情愿。石统领是个好人,却未必是我的良配。如果他也不情愿的话,我也好跟他合计合计,说不定能想到办法打消了太后的念头呢?”



李嬷嬷睁大了眼,呆了一呆,方才有些苦涩地问:“县主……为何不情愿呢?石大爷家世虽不算显赫,却是陈皇后的亲外甥,自身也年轻有为,无论相貌才干,都是一等一的好。石家虽比不得那些王公贵族、高门大户,但那些人家的子弟,却远远比不上石大爷啊!”



青云淡淡地道:“他是很好没错,可并不适合我。嬷嬷细想,他这么年轻,就已经在边疆立下军功了,眼下虽然任职禁卫统领,但我观他为人,志存高远,必然想要回到边疆去挣军功的。眼下蛮族虽然暂时休兵,但等到他们缓过气来,肯定还要再跟我们朝廷打一场,到时候,如今那些手握大权的将军们年纪都大了,自然就是石统领这些年轻小将们出头的时候了。我如果嫁给了他,他要是在边境守上几年,我怎么办?一直守在家里傻等吗?”



李嬷嬷听得又是一呆,却觉得青云所虑也有道理。一般人家的女孩儿,若嫁给了年轻有为的武将们,总是要守上几年活寡的,运气好的,也就是三年五载,若运气不好,几十年也不是不可能。本朝规矩,但凡是出征在外的武将,家眷必定要留在京城的,这也是一种为质的意思,因此将军们的正妻往往要守在家中侍候公婆,教养儿女,反倒是通房小妾有机会随军在外,停留在边疆军营附近,等候夫主时不时的宠信。这种做法,往往导致庶妾的宠爱压过嫡妻,嫡子女不如庶子女得宠。若是自家县主嫁给了石大爷,说不定就要过上这种日子。



换了是别家,这公公婆婆还有可能看在孙子孙女的份上,帮儿媳妇说几句好话,问题是如今石老爷石太太都不是石大爷的亲生父母,县主娘家又只有一位老祖母,还是一心宠着嗣孙,不把孙女儿放在心上的,到时候县主该怎么办?



想到这里,李嬷嬷就心酸了:“县主想得是,是老奴糊涂了,居然忘了这一茬。”



青云见状,又口气一转:“嬷嬷别怪我只为自己着想,其实这门亲事对石统领来说,也不是十分理想。我在太后跟前得宠,石统领无论名声多好,军功多高,一旦娶了我,总会有嫉妒他的人说闲话,说他是靠着裙带关系才能上位的。那对他名声的伤害有多大呀!还有一件事,你大概不知道,太后十分疼爱我,常常私下跟我说,要认了我做女儿,册封我为公主呢!”



李嬷嬷惊得两只眼睛都瞪圆了:“县主此话当真?!”公主跟县主比,地位差太远了。而驸马跟县主仪宾比,待遇也是一个天,一个地的,仪宾还可以担任实职,驸马想要出头却是休想!



青云点点头:“如果是那样的话,我的丈夫将来就是驸马了!驸马要守什么规矩,嬷嬷是知道的。你能想象吗?石统领明明是朝中数一数二的青年将军,一旦娶了我,他就再也不能带兵啦!”



李嬷嬷脸都白了,双脚还有些发软。她想起了石明伦让乳母过来传给她的话。总算明白他为什么要反对这门亲事了。石太太可能只会想着这门亲事会增添石家的光彩。对她亲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