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青云路 >

第214章

青云路-第214章

小说: 青云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城外传回来的消息,却让他十分意外。



一直以来都在城外庵堂里清修的关蕴菁,不知几时失踪了,在庵堂里的,不过是她的替身而已。



ps:胃痛……又犯了……



六十二章骗局



关蕴菁离开庵堂,是在皇帝手下的人到达的前两日。



说来也是那回关经历遣了人去接“族侄女”,人没接到,流言却四起导致的。关蕴菁自己心虚,怕见了关家人,三两句话就叫人看出底细来,也顾不上礼数不礼数的,一味将人拒之门外,待听得齐郡王妃那边派人传了城中的流言过来,她才开始后悔。



其实她所冒充的关家女儿,早在襁褓之中就与族人失散,别说这些从未见过她的族人,即使是蒋二奶奶死而复生,也认不出她来。她当初就不该拒绝见关经历夫妻,只需编上一番说辞,搪塞过去就好。如今后悔也迟了,关家人早就对她的身世起了疑心,想要再哄骗过去,就没那么容易了。



接着齐郡王妃那边的人又给她捎了信来,说关家向外人质疑她的身份,简直就是认定她是冒充的一样,别说她确实是假的,哪怕是真的,也不会承认了,以免她的坏名声影响了关家女儿们的闺誉。齐郡王妃的意思是,原没预料到会有关家人进京揭穿真相,但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就只能给她另寻一个身份了。幸好世上姓关的人也多,大不了给她改一个家族就是,只要把眼下的难关暂时应付过去,等将来大事成功,谁还在乎她姓关姓罗?



关蕴菁却不是这么想的。她顶着人家关家女儿的身份十几年,先前出门走动,与人交往,甚至是传播与清江王的“绯闻”时,也是用的这个身份,早把那假身世说了无数遍,连齐郡王妃收养她,也归到蒋二奶奶托孤上头。若她不是那个关家的女儿。那从前的说辞可就通通站不住脚了!



但如果以权势压人,硬说自己是关家女,事情也未必能成。别说关经历夫妻肯不肯承认,一旦他们认了,她就真的成了关家女,即使有齐郡王妃撑腰,关氏一族也能拿捏她的婚事。



关蕴菁虽不是受正宗世家闺秀教育长大的,但基本的教养是有的。她知道关家这种地方上常见的世家望族,对规矩礼教十分看重,家里的女孩子从来没有过再嫁的。男孩子也从不敢作奸犯科。若她真的成了关家女,关经历就有资格将她接回去,然后送回族中。说不定哪一日就被族人暗中处死了,那她岂不是冤枉?



无奈齐郡王妃不相信关经历一个芝麻绿豆官儿敢跟齐郡王府作对,并没有接她回王府的意思,生怕侯府那边要提婚事。关蕴菁疑心生暗鬼,总觉得自己住的小院门外有生面孔的人探头探脑的。不知是不是关家派来抓她。一时害怕之下,她便命自己的丫环穿上她的衣裳,充当她的替身待在庵中,自己却带了心腹婆子暗中逃走了。



她们并没有逃远,只是在庵堂山下的小镇上赁了个小院住着,等待齐郡王府来人。谁知齐郡王府的人没等到。却有御卫打扮的人将那个充作替身的丫头抓走了。关蕴菁身边的婆子每日都要上山两回去问可有王府来的信,正好撞见那丫头哭哭啼啼地被带离庵堂,忙不迭逃了。赶下山告诉关蕴菁,主仆俩都吓破了胆。



关蕴菁心知事情有了麻烦,想要回京城齐郡王府去找齐郡王妃,又怕官兵已经包围了王府,她回去就是自投罗网。再三考虑过后,她决定去找罗家的死士们。



罗家死士眼下自藏身于齐郡王妃蒋氏一个放出去的陪房的庄子里。关蕴菁早从齐郡王妃处知道了地址,不过她从前跟他们没有过太多的接触,每次都是蒋氏派人给那些死士传达命令的,当然吩咐事情的时候她也在场。但她并不害怕,因为她觉得自己是罗家遗孤,那些死士就等于是她的仆从,罗家覆灭了,这些仆从也忠诚依旧,可见是信得过的。若是齐郡王妃真的出事了,她就只能靠着这些仆从的保护逃走了。就算齐郡王妃没有出事,她也可以支使这些仆从去打听消息,或是把关经历一家人给铲除掉,以免给她带来麻烦。



以往她只能通过蒋氏去指挥这些死士,如今头一次抛开蒋氏去接触他们,关蕴菁觉得有些激动。



等见到面了,那些死士虽然很意外她会找上门,但也很是恭敬地接待了她,安排她在庄子里暂时住了下来,屋子是最好的,还到附近镇上买了质量最好的成衣给她换上,又安排了丰盛的饭菜。她心里很满意,便召见了死士首领,将她所知道的情况说了说,要他派人进京城里打听齐郡王府的情况。



死士首领派人去了,齐郡王府外表看不出有什么异样,他们还想从秘密渠道联系上齐郡王妃,可惜没能成功与她说上话,但也远远地瞧见她安然无恙地在屋里走动着。



想来齐郡王妃没出事,那上门抓走关蕴菁替身的,很有可能是关家找来的人。虽然不知道事情缘由,但只要有齐郡王妃护着,关蕴菁是不会有什么危险的。死士首领要关蕴菁回王府去。



关蕴菁却不愿意,她逃走是瞒着齐郡王妃的,后者知道实情后一定会生气。横竖她为了避开侯府那边的婚事,总是要在王府以外的地方暂住的,那还不如就在这庄子上住着,至少安全。



她原以为那些死士们忠于罗家,是不会违抗她的意思的,谁知那死士首领却皱着眉头说:“姑娘别任性,眼下是要紧时候,您何苦为了一点小事儿就与王妃生气呢?若是当真惹恼了她,岂不是让公子为难?”



“公子?”关蕴菁怔了怔,“什么公子?”



“您说什么呢?当然是您的亲兄弟,罗六公子啊!”



罗六公子?关蕴菁愣住了,她记得她这一辈的罗家子孙只有五人,全都死在十几年前那场大变中,哪里还有什么罗六公子?



“你说什么胡话呢?!”关蕴菁尖声质问,“我哪里还有兄弟活着?!”



这回轮到那死士首领愣住了,随即板起脸,肃然问道:“姑娘没有兄弟么?双生兄弟!当初姑娘的生母。怀的是龙凤双胎。王妃将姑娘留在身边抚养,却担心齐王爷会生出斩草除根之心,便秘密将公子送到了别处。我们罗家,如今就只剩下公子这根独苗了,若不是为了他,这些年我们兄弟也不会甘心为王妃驱使。我每年都能见公子一面,虽然说不上什么话,但看着公子一年一年长大,心里也十分欣慰。怎么姑娘反而说不知道有这个兄弟呢?”



关蕴菁睁大了眼,脸上满是不可置信:“不可能……不可能!我娘就只生了我一个。表姑母也从来没说过我还有兄弟!”如果她有亲兄弟,那齐王妃为什么从来没告诉过她?!



死士首领皱着眉头看她,心里也想不明白齐郡王妃向关蕴菁隐瞒此事的用意。不过事情既然已经说穿了,后悔也无济于事,他开始劝关蕴菁:“姑娘还是先回王府去吧,王妃想必会有安排。现在不是姑娘闹脾气的时候,从前您不知道有公子。也就罢了,如今既然知道了,也当多为这个兄弟着想。将来只要公子登上九五至尊的宝座,姑娘就贵为一国公主,为了那一日,便是受些气又如何?”



关蕴菁冷笑了:“什么话?!表姑母怎么可能会送我的兄弟登上皇帝宝座?她让我嫁给清江王。等生下子嗣,就把皇帝一家子都除掉,让我的儿子登基为帝。那时要为罗家翻案就易如反掌了。她好好地做着宗室王妃,为何要将娘家表侄儿送上皇位,到时候她又算什么?!”



死士首领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若姑娘所言属实,那她又何必将您与清江王的儿子送上皇位宝座?她自己有儿子,又是近支宗室。不如让她儿子做皇帝更好?!”



这话才说出口,两人的脸色同时变了变。都有些惊疑不定。



死士首领想到,如果不是齐郡王妃告诉他们,罗家还有子嗣存世,他们恐怕早就离开京城过自己的日子去了,绝不会帮她做那么多事,也会讨回被齐郡王贪下的罗家财产。齐郡王府其实没有太大的势力,能利用的钱财和人手,多是罗家留下来的。如果关蕴菁所言属实,她根本就没有双生兄弟,莫非是齐郡王妃故意撒谎?目的是要让他们为她所用?那他这些年来所见过的“罗六公子”又是谁?



而关蕴菁则想到,她从前只以为齐郡王妃对罗家这个外族的执念胜过一切,又想得到实权,所以才会那么积极地帮罗家遗孤的忙,要把她与清江王生下的儿子送上皇帝宝座。但齐郡王妃对罗家死士撒下这么大的谎,还瞒着她,到底是打什么主意?世上真的会有抛开拥有近支宗室身份的亲生儿子,为娘家表侄女和表外甥所生的孩子谋夺皇位的人吗?她是不是也被利用了?



死士首领先一步做出了决定,他必须要把事情查清楚,如果真是齐郡王妃骗了他们,那他宁可带走关蕴菁这个罗家遗孤,过隐姓埋名的日子,也不愿再为齐郡王妃办事了。



他派了人去找那个“罗六公子”,同时联络当年曾经参与过接生的稳婆、丫环,想要先搞清楚,当年罗家逃走的那个丫环,到底生的是一个女儿,还是一对龙凤胎。



而此时在宫里,皇帝看完底下人送上来的关蕴菁丫环的口供后,皱起了眉头。关蕴菁既然是罗家女,又秘密逃走,很可能已经跟罗家余孽会合了。只可惜他手下的人只查到那些死士们之前居住过的地方,对他们眼下的去处,却只有一点隐约的线索。



青云便劝他:“别管那些死士了,还是赶紧把齐郡王妃给控制起来吧。光是她窝藏罗家余孽这一点,罪名就足够处死她了。还有齐郡王,只怕也是个知情人。早些把他们抓起来,那些死士就是没头的苍蝇,迟早会落网的!”



皇帝想了想,便点了点头,吩咐心腹太监:“去把古太嫔请来,朕有话要问她。”



古太嫔是齐郡王之母,齐郡王是孝子,想要把这个孝子干脆利落地拿下,利用他的生母是最简单的方法。



古太嫔来得很快,太后刚进门坐下,她就到了。听完皇帝的话以后,她的脸色变得很是苍白,但态度却十分镇定:“回禀皇上,我生的儿子,我心里清楚,他断没有这个胆子去谋逆,也没那本事。倒有可能是蒋氏花言巧语哄住了他,让他生出几分妄想来,不参与,却想着将来事成之后,可以得现成的好处。”



她说得如此坦承,皇帝与太后也不好多加责怪,太后柔声道:“太皇太嫔,既然你认定齐郡王不曾参与谋逆,那皇上若要处置你媳妇……”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古太嫔斩钉截铁地道,“不但蒋氏必须诛除,就连她生的儿子,也留不得了!”



太后吃了一惊,没想到她如此杀伐果断,竟连亲孙子都不顾了。



皇帝则微微一笑:“既如此,还请太皇太嫔派个稳妥的人,把王叔请进宫来吧。要如何诛杀那乱臣贼子,还要他出力呢。”



第六十三章决断



古太嫔身边得用的一个嬷嬷在太后宫中的冯德安陪伴下,前往齐郡王府传旨去了。理由是:古太嫔今日忽然思念儿子,想要召他进宫见一见,母子俩说说贴心话。



除了皇帝、太后与古太嫔以及他们身边的亲信,没有人知道这次召见的真相。只是青云有些不放心,生怕那个嬷嬷会私下给齐郡王通风报信,让他有机会逃走。她私下提醒了皇帝,但皇帝听了以后却不大在乎。



他说:“这短短的时间内,他便是逃走了,又能如何?他前脚一逃,朕后脚就能下旨通告天下,说他有谋逆之心,被发现后畏罪自尽了,再把他的家财产业充公,妻子儿女尽数投入大牢,奴仆处死或发卖。他的根基尽毁,即便保住了性命,也做不出什么大事来,了不起,就是隐姓埋名做个老百姓,苟延残喘,又或是沦落到落草为寇的地步。但朕瞧齐王叔平日为人,是个聪明绝顶的,他享用了几十年的富贵尊荣,会甘心去过那等日子?”



青云想想,觉得这话也有道理,再看古太嫔的神色,就知道皇帝是说中他们母子二人心里的想法了,也镇定了许多。



事实证明,青云的猜疑不是没有道理的,但皇帝的想法也没错。



虽然那嬷嬷在冯德安的眼皮子底下向齐郡王传达了古太嫔的意思,完全没有多余的举动,但齐郡王从她随行的生面孔宫侍身上察觉到几分异状,面上虽不露,却笑眯眯地借口说近日为古太嫔寻到了十分珍贵的檀香木佛像,要去取来,一并送进宫去,讨母亲欢心,说完就要离开。是那嬷嬷主动上前一步。与他耳语几句,才阻止了他的行动。



齐郡王心念电转间,就已经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