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盛世姝荣 >

第61章

盛世姝荣-第61章

小说: 盛世姝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微臣接旨。”

    楚大监将懿旨和手谕交予李为止,又道:“情况紧急,李司教,您这就出发吧!二十羽林卫我已尽数带到。这位……”他指了身后一名身形魁梧的羽林卫,“是曹冲,这队羽林卫的队正。去往汴州期间,曹队正等人,任您差遣。”

    “钦差大人。”曹冲抱拳,向李为止施了礼。

    李为止还礼。

    曹冲命人牵了两匹马上前,对李为止和撄宁道:“大人,卓司徒,请上马。路上我再与二位说说汴州的情况。”

    李为止应声点头,面色凝重看了撄宁一眼,又与楚大监施礼做辞,率先骑到了马背上。

    究竟生了何事竟紧急到连回去收拾几件换洗衣物的时间都不给?撄宁怀揣忐忑,也上了马,紧跟李为止和曹冲,齐齐与楚大监作别,直奔皇城门外。

    曹冲告诉他们,“汴州接连发生命案,死者包含汴州大小官员、贵族子弟、富商、名声斐然的教书先生,还有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物,且个个死得极其诡异,百姓之间以讹传讹,都说是鬼神作祟。与此同时,附近庄子上和山头的匪徒、城中盗匪,皆十分活跃,搅得汴州城内城外百姓不得安宁。”

    “我有一事不明。”李为止蹙眉道,“这查案破案之事,太后为何委命于我?我不过是仪鸾司一名小小司教,空有一身蛮力罢了。”

    “实不相瞒,”曹冲道,“太后还派了大理寺丞方大人前去汴州。一个时辰之前,他已微服出发。太后的意思是,让我们在明虚张声势,方大人在暗,是为办案主力。”

    “那为何我们要去的这样急?”撄宁忍不住问。

    “这正是我要说的。”曹冲礼貌地看了撄宁一眼,目光重又落在李为止身上,“汴州城外的土匪集结起来,煽动民众造反,反动之势,竟使得汴州有破城之危。我们连夜过去,是为平息此事。”

    “此去汴州,快马加鞭明日午间应该能到。既是如此,我们加紧赶路吧!”李为止说罢,两腿轻轻一蹬,骑着马儿跑到了最前面。

    撄宁不知在汴州等着自己的会是什么,此时此刻,也唯有硬着头皮上。

    所幸,有李司教在,她也没什么好怕的。

第123章:汴州() 
撄宁李为止才刚离开皇城,宫中太后便得到消息,说此二人在玲珑阁将刘九阴给伤了,惊得她脸色大变,又气又恼,险些把撄宁李为止二人给连夜召回来领罪。

    还是楚大监会和稀泥,满面轻松是笑,“太后,您也知道,贤王府这位与十三公子结下的梁子可不是一天两天,哪次碰面不是磕磕绊绊,打打闹闹?到底也没有真把对方怎么样不是?此次事出有因,十三公子也没往心里计较,您也就消消气罢!”

    “十三郎没往心里头计较?”刘姬倒觉得这事奇了。

    “十三公子跟那卓司徒,其实早在洛城的时候就认识,二人的关系也不错。”楚大监道,“年轻人之间开开玩笑,一方认真了,原本也正常。正是因为关系要好,十三公子才不计较吧!”

    “卓司徒……”刘姬嘀咕一句,“近来这卓司徒的名字,倒是响亮得很。”

    “还不是太后抬举她么?”楚大监脸上,端的笑容一成不变。“现在派他去汴州,这么好的差使,可是他这种身份轻易能得来的?”

    “你当这是个好差使?”刘姬瞥了他一眼,“汴州现在是凶险之地,能把这差使办好,哀家有重赏,办不好,丢了性命也未可知。这个孩子是个可造之才,就让他跟在阿止身边历练历练吧!能不能成大器,也要看他的命数。”

    “太后所言甚是。”

    撄宁李为止被太后派去汴州一事,很快不胫而走,传到了公主府,也传到了刘九阴那里。

    一经知道此事,自然谁都没有闲着,各有各的打算。

    撄宁李为止抵达汴州城,是在翌日上午,比预期早了一个半时辰。

    他们赶到时,提早得了消息的汴州知州周怀有早就率城中大小官员,在城门口迎接,为了太后派来的这位钦差大臣,摆出了好大的阵仗,满城皆知。

    撄宁跟在李为止身边,倒是威风了一回。

    然而,骑着马被人前呼后拥去往知州府衙下榻的路上,却是有一根短箭,直朝李为止侧后方飞驰而来!

    届时,汴州知州周怀有正与李为止说话,李为止的视线,未能顾及。

    感到箭矢划破空气分明就从耳边经过时,撄宁以星飞电急的速度凌空跃起,在箭矢与李为止的身体只差毫厘之际,一把抓住了箭尾,随即滚落在地。

    再有短箭射来,便再无射中的可能,不多时也就消停了。

    李为止跳下马,走至才刚站起来的撄宁身边,不无担忧问:“你没事吧?”

    撄宁捂着右侧的胳膊,摇了摇头,“没事。”

    李为止却是看到,她胳膊肘处的衣服磨坏了,里头隐隐渗出些许血迹。

    他想看看她伤得如何,但介于众目睽睽之下,他又不好做出这样的举动,遂转移视线,接过尚且还紧握在她手上的短箭,微皱了皱眉,随即收入怪中。

    撄宁惊觉有异,张口要问,汴州知州周怀有面色铁青,不无惶恐走了过来。

    “钦差大人,您受惊了!下官失职!”他惊魂未定,满头是汗。

    “无妨。”李为止并不怪罪他。

    周怀有心下才放松了些,抓紧让人追逐刺客,并加强了守卫。

    接下来,所有人都端了几分小心和谨慎,直至安全抵达知州衙门。

    却没有时间休息,一行人抵达之后,便在知州衙门的花厅摆出阵仗,听询汴州情势。

    李为止最为关心的,莫过于东城门外造反的义军。

    “许或是知道钦差大人要来,那些暴乱之徒,倒是消停了两天。”周怀有一脸凝重之色,“但不知他们下一次又要用什么诡谲的法子攻城……幸得钦差大人有上阵杀敌,指挥作战的经验,到时候,还请钦差大人亲上城楼,指点指点守城官兵。不过,下官冒昧地问一句,钦差大人此番,当真只带了二十位羽林卫吗?”

    李为止点了点头,“就这二十个。”

    周怀有听言,不禁有些失望,也有些担忧。

    虽说宫中羽林卫都是百里挑一的高手,但城外那些暴徒,又岂是这二十几人就能清缴干净的?朝廷,只怕是小看这次造反的义军了。

    “等他们生事了,我亲自去看看。”李为止宽慰道,“若有必要,我会向朝廷请奏派兵增援。”

    “好!这就好。”周怀有这才松了一口气。

    原本他就向朝廷递过奏则了,到头来只派了这几个人来,他实在觉得是朝廷大意了。现在有钦差大臣坐镇,必要之时由钦差大臣上奏,总不能还是他小题大做。

    “命案的情况,周大人也与我简单地说说看。”李为止道。

    “是这样的,自上月初七以来,一共出了十三起命案,死者……”

    “罢了。”李为止却又突然打断他,吩咐道:“将所有命案的卷宗,都送到我屋里,有什么问题,我再私下找你。我们星夜兼程赶来,至此滴米未进,想必大家都饿了。”

    “是是是……是下官疏忽了。”周怀有忙道,“下官已于府衙后苑收拾出一个空置的苑落。钦差大人,您这边请!下官这就引您过去。”

    说罢他又吩咐师爷安排膳房,将早已备好的饭菜送到一行人的住处——青松苑。

    苑中栽植了许多马尾松,正是夏季,葱葱郁郁长得茂盛,添了许多阴凉。空气里弥散着松叶特有的淡淡清香,实在叫人喜欢。

    落脚之后,李为止并不急着用膳,而是管苑中伺候的奴子要了一瓶创伤药,送到了撄宁屋里。

    撄宁没有关门,正坐在席案边撸着袖子看自己的胳膊肘。

    磨破的皮肉,透着血,混着泥沙,巧是那个位置,火辣辣地疼!她忍了很久了。

    李为止在门口,入目看到的却是那半截手臂,雪白如藕,比她晒出麦色的脸部、脖子,还有双手,白了不知多少,简直不该是一个人的。

    他突然想到去年冬天在战场的时候,她脸上的皮肤其实也很白,就跟她现在的半截手臂一样……她露在外面的皮肤,分明是被晒黑的。

    他不知道她为何这样不爱惜自己的皮肤。仪鸾司每一个人,其实都很爱惜自己的容貌,都想白白净净的,哪怕是夏天,也会像女儿家那样在脸上涂一层厚厚的凝脂。可她,好像从来不涂抹这些。就因为别人说她长得太女气,像个娘们儿吗?

    好在,她的皮肤一到冬天,就能自动地白回来。

    好在,皮肤黑一点,也很好。没人说她像个女孩儿,很好。

第124章:睡着() 
“李司教……”撄宁突然发现李为止立于门外,忙站起身,将衣袖抖搂下来,遮掩了胳膊肘的伤,迎了上去。

    李为止方才进屋,做得一副正儿八经的样子,将创伤药递给她,“给你。”

    撄宁接过,倒没有与之客气。

    “此次任务凶险,你要放机灵些。”李为止叮嘱道。

    “知道知道。”撄宁噙笑,不无得意道,“就像来时遇刺时一样机灵。”

    李为止无语云焉,看她的眼神,又无奈又想笑,却偏又要绷着脸,保持一位司教该有的正经。

    “上药吧。”说罢这句,他转过身便要离开。

    “李司教,”撄宁却正经下来,忙唤住他,“那些射杀您的短箭,可有问题?我看那些箭矢,都不是一般的箭矢,所用的弓弩,定也不寻常。您不是拿了一支?再给我看看吧。”

    李为止一听这话,略有犹豫。不过,他还是将那支短箭拿了出来。

    细小的箭身,三角扁形头,箭尾无羽,唯有一个小小的比箭身略大一些的圆环。

    撄宁拿在手中,带了一点神秘问李为止,“这种短箭,您还有印象吗?”

    李为止轻摇了摇头,目光直看撄宁那双熠熠生辉愈加兴奋的眸子。

    他就知道,她也猜到此箭的来历了。

    “在楚王墓,我们翻找弹药时,见过的。”撄宁终于说出这句话来,还道:“所以刺杀您的人,定然……”

    “不要轻易下定论。”李为止打断她,“公主,怎么会是要杀我的人?此事还有待查查清楚。”

    他怕的,就是她把矛头指向公主。

    撄宁则有些诧异,忙解释道:“我不是说公主……当然,公主也有这个嫌疑。但我更怀疑另一个人。”

    “谁?”

    “刘十三郎。”刘九阴在撄宁心中,再不存半分好感!他本是一个“祸害”,只要能让太后不痛快,他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撄宁怀疑他,并非毫无依据。

    “他?”李为止有些意外,意外之余,也不禁多想了一些,觉得不无可能。

    “刘十三郎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撄宁告诉他,“那时在楚王墓,他是看过那本武器的制作图册的。虽然只是极短的时间,也不能排除他记下一两种简单武器制造的可能。”

    “他有过目不忘之能?”李为止倒是不知。

    “嗯,要不怎么说他是天纵奇才?”撄宁上一世知道的事,自不好解释太多。她很快转移话题,“我还怀疑,城外那些暴徒也与他有关。”

    “何出此言?”

    “他不是一向喜欢给太后找麻烦吗?城外那些暴徒,本不过附近山上的土匪、地头蛇,能如此有组织地举起造反的大旗,若没有人在背后指挥,他们很快就散了。”撄宁目光如炬,对自己的猜测很有几分把握。

    “那时我们三个一起回皇城,他转道去的,正是汴州。”李为止也已开始怀疑,汴州近来发生的事与刘九阴有关。

    “没错。”撄宁应和道,“从时间上看,也相差不远。那时他在汴州,指不定见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又部署了什么计划。”

    “你先处理一下伤口。”李为止吩咐道,“吃过饭,到我屋里,一起看看汴州这十三起命案的卷宗。汴州命案,与那些暴徒造反,说不定也有关联。”

    “好!我吃好饭马上过去。”

    李为止离开后,撄宁给伤口上了药,又囫囵吃了两碗米饭,很快来到了李为止屋里。

    届时,李为止在桌边席地而坐,已然开始翻看卷宗了。

    “坐。”他示意撄宁坐到她对面,并将自己看过的一份卷宗递给了她,吩咐道:“你先看,看完我们再做探讨。”

    “是。”撄宁打起精神,端坐着,全神贯注于卷宗。

    这一份,死者乃是汴州最大书院——圣贤书院的教书先生,孔礼。

    孔礼已是五十不惑之年,满腹经纶,教义有道,人称“汴州孔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