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唐 >

第181章

回唐-第181章

小说: 回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适之跟李林甫几乎已成死敌,这些年两人在朝堂之上明争暗斗,恨不得把对方置于死地,这时候如果李适之去告之李林甫,估计李林甫还以为李适之有什么阴谋呢。李适之如果是君子,那李林甫就是真小人了,李林甫那里会轻易相信李适之的话。李清也知道李适之不会这样做,不然自己肯定不会在李适之面前说这些话。

    其实,李清心中有着挽救李适之的心思,同时还想着拉拢李适之为自己做事。毕竟李适之的能力很好,兼之才学出众,这时候可是说是文学方面的泰斗人物,对李清以后的计划会有很大的帮助。

    “这两年,随着圣上年事已高,朝堂动荡加剧,想必李县公也知道是什么原因,这时候如果还存什么幻想,怕是会招致更大的报复。”

    李清接着说道。

    “难道李侯就不怕李林甫攻击报复?”

    李清笑了下,说道:

    “我不过一小小侯爵,并没有太大的实职,对李林甫构不成威胁,更何况,我本无意官场,自然跟李林甫交集不多,又有何怕?”

    至少现在来说,如果李清对李林甫造不成太大的实质性的威胁的话,李林甫也不会分心去对付李清。这时候的李林甫正想着怎么把韦坚、皇甫惟明、李适之等人给搞垮,如何会冒着得罪长公主府的危险去对付李清。当然背后有些小动作肯定有的,此前李屿的“华山金矿”的消息就是明证。

    这时候的李适之早就明白李清不可能是李林甫派过来劝说自己的,但是不知道李清过来府上说这些话的用意到底是什么。

    “李侯何以教我?”

    李适之凝视这李清说道。

    “父亲……”

    站在一旁的李霅见李适之被李清说动,心中大急,出言阻止。

    李适之止住李霅,沉声问道:

    “李侯这次过来并不是想着要李某辞去太子少保这么简单吧,有话请明言。”

    李清正了正身子,望向李适之,开头说道:

    “我正有事情想说与李县公听,不知道李县公能不能下得了决心?”

第266章 道门佛门,后续前言() 
“父亲,依照李清所言,怎么着都是便宜了那李林甫。”

    李霅看着脸带愁容的李适之说道。

    “再说吧,这位小侯爷是高估了李林甫,也低估了我啊。”

    李适之看着渐渐融入黑暗夜色中的马车,叹了口气,说道。

    “不过……”

    李霅接着说。

    李适之止住李霅的话,回身就要回府,说道:

    “从今以后,闭府不再见客。”

    “看来高某人是来巧了,不然以后再见到李县公就难了。”

    一个声音从黑暗中传过来。

    李适之顿在那里,缓缓回身,看到高力士从不远处的夜色中走过来,身旁跟着两位身着劲装的随从。

    李霅看了看李适之一眼,询问怎么办?本来没有一人的宴请到最后的时候李清才赶过来,接着说了一大堆不便为外人言的话就离开了,而高力士却随后不请而至,这中间肯定有什么原因了。

    李适之扭过身来,上前一步拱手说道:

    “高郡公这么晚了怎么过来了?”

    “我也不想来啊。”

    高力士缓缓说道,看了一眼李适之和李霅,接着问:

    “李侯来过了?”

    李适之顿了一下,点了点头,说道:

    “是,不过已经离开,高郡公来的不巧。”

    “没关系,我这次来是跟李县公说几句话。”

    高力士边说边往里走,李适之和李霅忙跟了上去。管家李安看了一眼府门前漆黑的大街,连忙把府门给关上了。

    轮轴声响,马车沉默地驶过一条条的街巷,有时外面会传来人声和灯光,有时巷道黑暗,四周便化为一片寂静。李清坐在马车上偶尔皱起眉头,闭目沉思着。

    白天忙碌了一晚,刚刚从长乐坊回来,李清这次被叫去李含光那里是商议佛门高僧今日入京的事情。

    十五日这一天,从万里之外的天竺赶回大唐的不空和尚终于同诸位弟子一起进了长安城。大兴善寺的主持并佛门诸位高僧前去灞桥迎接,随后在众人的簇拥下去了兴善寺。

    长安城中百姓已经早早得到了不空入京的消息。当不空和尚从明德门进入长安城的时候,大街之上佛教信众万人空巷,不亚于此前春闱时候的状元游街和前几日陈希烈的拜相规格。当然,这有佛门宣传的效果,同样的也可以看出佛门在长安城的信仰程度。

    随着道门经典道经的不断出版和《长安时报》对道教的宣传,长安城中信仰道教的百姓开始多了起来,然而从总体的教徒规模来看,这时候最多也就是跟佛教不相伯仲了。

    长安城的佛教徒关心的自然是能否见到这位传说中得道的高僧,而人群之中的诸位道门中人忧心的却是不空身后那些一卷卷的经书。

    不空和尚进入长安城之后,在大兴善寺稍作停留,随后就跟着宫中的宣旨的宦官一同去了皇宫。李隆基在延英殿接见了不空和尚,当时两人具体的谈话现在还不得而知,然而李清知道不空在随后是被封为国师的,并且在李隆基的授意下开始翻译带回来的经书,从而在长安城掀起了一股更大规模的译经风潮,佛教也得到了急速的发展,特别是密宗佛教在大唐范围内得以广泛传播。

    不空和尚从宫中出来回到大兴善寺,直接闭门谢客,除了佛门的几位宗师之外,就连长安城中几位信仰佛教的王公贵族都被拒之门外。看样子不空是在跟佛门诸位宗师商议对策。

    道门商议的结果还是按照原来的计划进行,刊印道经的行动依旧继续,这一步要远远走在了佛门前面,而另外对于道教新教义也开始了更大规模的宣传,李含光等诸位道门宗师已经选好了道场,将从十六日开始在曲江池南的一处闲置的道观中开始讲道。

    随着不空和尚的入京,道门开设道场、估计佛门也会举办法会,届时是否还会引起大规模的佛道之间的争辩李清并不清楚。只希望自己之前所作的事情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这新近改进的道教教义能够在其中起到作用。

    这些都不是李清能够左右得了的,事情自然会有李含光等道门宗师负责,李清不必太过操心。《长安时报》那里的进展也一切顺利,道经的印刷已经全面展开了,除了一切免费的宣传的册子,新改进的道经卖的也不错。而另外一件事,《数学要义》的销售令李清有些欣喜,先期印刷的在面世数日之内即销售一空,随后加印了两千册,不过看样子还会加印。

    《数学要义》被分成了数卷,卖的最好的当然还是相对浅显的前几卷,甚至于有些私塾把最为简单的一卷当作了教材开始教授学生,而国子监等学院也开始商议是不是把《数学要义》作为算学教授的课本。

    《数学要义》的出版使得之前那些算学书籍变得有些鸡肋了起来,被《数学要义》纠正了的那些算书更是被直接弃用掉了。

    长安城中开始流传李清算学宗师的名头,有时候见到那些年轻的学子,称呼李清的都是宗师之谓,这倒令李清有些不太适应了。

    李含光等道门宗师开始开坛讲道,势必会吸引很多人前往,而这其中也有很多的读书人。届时定然会形成一个短时间内宗师、学徒云集的场景。李清也想趁着这次开设道场的机会,在旁边开辟专门的学堂讲授算学。

    这时候的唐朝除了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崇文馆等学校之外,已经出现了私人承办的学院。不过能够办起私人学院的一般都是得高望重、学识渊博的人物。

    李清一开始就计划着办一所学院,除了普及算学之外,李清也希望这个本来不应该出现的学院能够给这时候的大唐带来不一样的东西。

    有诸位宗师坐镇,李清也挂着一个算学宗师的名头,大约还是能够吸引人前去的,李清心中暗想,看来还是需要有人帮助自己啊。

    李清前两日去往李适之府上的时候也有这个意思,李适之的才华自不用讲,作为“饮中八仙”之一的李适之在学术方面的号召力还是有的。

    同时李清也希望李适之放弃在朝堂上的觊觎,帮助自己办理学院,从而避开李林甫的迫害。

    这件事情要一步一步的进行,急是急不来的。李清摇了下头,创办学院的第一件事就需要争得李隆基的同意,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下去。

    李清正在心中计划,马车停了下来,昆仑在外面说道:

    “小郎君,侯府到了。”

第267章 父子对话() 
马车缓缓驶进侯府,昆仑在前院停了车,对马车中正在思考的李清说道:

    “小郎君,到家了。”

    李清睁开眼,起身掀帘下了马车,早有府上的仆人过来把马车赶走。

    李清下来才看到站在前院门口的管家李琦,笑着点了点头。不过心中觉得有些奇怪,平常时候李琦虽然也会在自己回来的时候等着,但是今天看样子好像是刻意的在等候了。

    李琦这些年一直跟着李仁济,算得上是家中的老人,从洛阳到蜀中,又从蜀中跟来长安。因此侯府之中的事物也就顺理成章的交给了李琦打理,成为了侯府的管家。

    李琦上前给李清请安,李清点点头,边走边笑着问道:

    “今天家中可好?”

    “回小郎君,一切安好,只是……”

    李琦有些吞吞吐吐。李清微皱了一下眉毛,问道:

    “难道出什么事情了?”

    “郎君的身子骨已经不如以前了,昨晚上着了凉,今天病倒了。”

    李清的脚步猛的站住了,转头忙问:

    “情况怎么样,可曾请过大夫?”

    “已经请过了,是城东的李大夫,大夫看过说没有什么大碍,已经开了药方。”

    李琦回答道。

    “今早上我出去的时候不是还好好的吗,怎么说病就病了?”

    李清皱眉问道。

    “早上的时候郎君就已经有些不舒服,不过怕小郎君担心,没有说。”

    “父亲休息了没有?”

    “刚才我去请安的时候还没有。”

    “好,我过去看看。”

    李清点头说道,迈步往李仁济住的院子走去,李琦在身后忙跟上。

    李仁济自从蜀中来到长安,长途奔波,兼之已经上了年纪,身体确实大不如以前了。来到长安以后,平日里四周逛逛,待在家里也是照看一下李瑞的儿女,生意上的事情基本上不用李仁济费心。

    家中的生意这些年基本上是李瑞在负责打理,因为规模不大,再有一直跟随着的家里仆人帮衬,生意倒也四平八稳。来长安的这段时间,李仁济算是难得的享受几天清福。

    自从李清提出棉布工艺的改进之后,李府上下才重新变得忙碌起来,李瑞全力负责棉布的事情,家中的蜀锦等布匹生意李仁济帮忙照理。然自从不久之前棉花种植的事情提上日程,李瑞去了洛阳,长安这里的生意算是落在了李仁济一个人身上。

    李清平日里忙着处理《长安时报》和道门典籍等事务,兼之还有官职在身,家中的生意是从来没有触碰过的。李瑞这一走,李仁济处理长安城中的生意难免要劳心费神一些,这几日去赴了几次宴会,晚上回来的时候竟然着了凉,浑身无力,躺倒了。

    李清走到李仁济居住的院子,房间里面亮着灯,隐约还能听到说话的声音,看来还没有休息。李清进了房门,悄悄地走到里间房门口,门口的丫鬟见到李清,想着见礼,被李清给制止了。

    李仁济半躺在软榻上,背靠着枕头,正在跟崔氏说着话。

    崔氏见李清进来,忙起身跟李清打招呼。李清笑着给崔氏见礼,崔氏回礼。虽然从辈分来说,崔氏是李仁济的妾室,比李清要大了一辈,但是现在李清的身份是侯爵,崔氏平日里跟李清倒是客客气气,不敢摆出长辈的样子。

    李清走过去,坐在李仁济身旁,说道:

    “父亲早晨不舒服怎么不跟我说一声,我也好去请个御医过来给父亲看看。”

    “没什么大碍,何必劳烦宫里的御医,李神医已经看过了,吃了药,现在已经好多了。”

    李仁济笑着说道,看着李清的身着,知道李清是刚回来急着直接就过来了这里,接着说道:

    “不用担心,家里的事情有李琦等人帮着处理,我还能熬得住。你只管做你的事去。”

    李清看着身形消瘦的李仁济,拍了拍榻沿,轻声说道:

    “没事,我坐一会儿,陪陪父亲。”

    说实话,李清跟李仁济和李瑞等人的关系变得像亲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