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回北魏 >

第72章

重回北魏-第72章

小说: 重回北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光与刘腾齐声应诺。这次拓跋慎要去的是齐朝的皇宫,安全问题当然不需担心,再加上拓跋慎这次是以使者之身去的,做的事正事,更没有带着奴仆同去的道理,所以陆光便没有多言。

    吩咐完陆刘二人后,拓跋慎到了堂中,与李彪,蒋少游二人来到馆外时,于忠已经挑了二十人齐聚在此,又将馆内的牛车赶了出来,准备充当车夫送拓跋慎等人去建康宫。

第118章 太极殿() 
于忠在等拓跋慎和李彪,蒋少游上车之后,分二十人为前后卫,由两个族中亲兵带领步行跟随,自己坐在车上驾驭牛车。

    因为以前于忠并没有驾驭过牛车的经验,再加上此时街衢之上人车充斥道路,故而前行缓慢,直到巳时正过片刻车队才堪堪到了司马门广场前。

    司马门内就是南朝宫城所在,里面是不能驾车骑马的。拓跋慎和李彪,蒋少游依次下车后,对于忠道:“此处酷热,卿可先回馆内,留下车牛并数人在此即可。”

    “殿下关怀,下官等愧不敢当。只是殿下去见齐主,下官怎敢安坐馆内,再者,不知殿下大约何时能出来,下官请留此门外,也好随时迎奉殿下回馆。”

    拓跋慎想了想,心里也没个谱。若是只上国书就出来,前后不需半个时辰即可,可是今日是南朝朝会之日,他们要开会到什么时候可没个准。有可能午时前就能出来,也有可能下午才能出来。

    “好吧!”拓跋慎点点头道

    将左手中的符节递给李彪(符节太长),蒋少游则拿着装在盒中的国书,三人往司马门走去。就这距离不过区区两百步远,就看见不少身穿公服之人在司马门进进出出,或形单影只,或三三两两,远远看见拓跋慎三人便议论几句,不过并没有一个上前问话什么的。

    这些人应该都是南朝省部曹职员吧!

    在司马门验过昨日刘绘送来的尚书省公文进了司马门之后,沿着正道穿过南止车门,往前就是建康宫的正门端门。因为蒋少游这次有秘密任务在身,所以一路上拓跋慎和李彪,蒋少游都慢慢踱步,一边观察宫阙和远处的楼台一边讨论其与平城宫台规制的异同之处。又用了不少时间才到端门前。端门内就是建康宫,虽然不能进入门内,但在门外就可以透过宫门看见近数百多米外的一座规格高大,坐落在一座分两层,数丈高台上的双檐大殿。

    这应该就是太极殿了!

    拓跋慎以眼色示意蒋少游,蒋少游微微点头。太极殿可是主菜,也是蒋少游此行的主要功课之一。他可不敢丝毫大意,虽然没有进去,看不清太极殿的全貌,但他还是结合以往得到的一些资料,在心里面勾勒起太极殿的型制。

    在端门外大约一刻钟后,便看见一个戴着纱冠的无须中年人小步跑来,行礼道:“可是北使当面?在下现任谒者令李诚,奉我主令来为诸位导行。”

    “正是,敢问贵主朝会是否已闭?”

    “朝会已闭,我主特遣李某来迎诸位前往太极殿。还请诸位随李某来”李谒令说着做个请的手势。

    “多谢李谒令!”

    拓跋慎与李彪,蒋少游一同进入端门,第一时间就观览太极殿的全貌。

    这座约有八丈左右的殿基高台的左右各有一个石质坡道,连接着高台上,坡道长度占了殿前广场南向一半长度,看起来大约有六十丈以上。从端门这里看去,这两座至少六十丈长度的石制坡道上足以并排走四辆马车。看起来应该是南朝皇帝车辇登台的御道。

    在太极殿的左右,还各有一座低一半多的高台的宫殿,只不过规模都小很多,看不到一般宫殿建筑常用的虹桥相接,应该就是太极殿的东西堂了。

    仔细看太极殿上,好像站满了人,几百米的距离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是在中间被拱卫着一个人倒是能看见。

    萧赜在群臣的簇拥下,站在太极殿上凭高远望,远远隐约看见一小两大的身影,左边的身影正是他熟知的李彪。

    皱眉眨了眨多年前就已经视力降低很多的双眼,萧赜回过头,脸色微微有些憔悴,对身侧的萧长懋,萧子良诸子和谢胐,王晏,萧鸾等人道:“我们也下去吧!”说完当下往台下走去,谢胐等人也纷纷紧跟上。

    “父皇陛下朝会至今逾两个时辰,是否先去休息,这里有儿臣代为主持即可。”萧长懋在后说道

    萧赜摇头道:“为父只是昨夜睡得晚了,这些年都是如此晚睡早起,早已习惯了,太子不用担忧。北使来朝,为父岂能因一时小困避而不见,岂非让人耻笑?”

    拓跋慎见头戴通天冠,身穿白纱衣的萧赜带着群臣向殿台下踱来,也加速走过去,也不再去多看太极殿。

    “外臣见过齐朝皇帝陛下!”拓跋慎与李彪等人在距离萧赜数丈外先施礼道

    “使臣远来辛苦。朕两月之前听说使臣将来建康,不由蹑足等候至今方见。使臣初至江左,昨夜可安寝否?”

    “岂敢劳陛下屈尊下问。外臣虽是初至建康,却多感内外士庶好客之心。一切尽如昔日子产宾至如归之言”

    “如此甚好!”

    拓跋慎从蒋少游手中接过木盒,双手奉上,说道:“外臣离京之时,敝国皇帝陛下亲授此国书,还请陛下御览。”

    萧赜示意萧长懋将木盒接过来后,也没有打开看,而是将拓跋慎一行引上太极殿。

    走进了才能清楚的看到,这两层殿台高度一样,每层各有四丈高,第一层高台台沿到第二层的殿阶约有两丈多的距离,两条登阶各在陛阶左右,登阶宽有三丈宽,直通太极殿上。

    萧长懋见拓跋慎频频看太极殿左右和陛阶,笑道:“殿下观此殿如何?贵朝可有能匹否?”

    “太极殿确是瑰丽雄壮,为本朝所不及,今初见不禁为其所倾。让太子殿下见笑了!”拓跋慎道

    萧赜在前说道:“此殿还是百年前太元年间重修,当时每日赴役者千五百人,数月乃成。殿中所用之木有合抱粗细,都是由荆益深山所伐,沿江浮至建康。每一木所耗财帛不下四十万钱。朕所修诸殿差之远甚。”

    拓跋慎抬头仔细看了看太极殿的廊檐彩绘,说道:“确是巧夺天工。”

    “朕近年以来前,听说魏朝屡屡兴建宫室,平城内外工役不绝,可是真情?”

    “确有此事。”

    拓跋慎的话音刚落,就听见左侧传来说话声:“我陛下登位九载,所新建只三殿,群臣尚谏阻不止。魏主兴役不绝,而无一二忠义谏诤吗?鸾听闻始皇帝时虚耗民力,而一夫袒右天下反。此事魏主不为前鉴吗?”

    拓跋慎朝左边看过去,是个中年长须,身体微胖,眼球突出,明显的双眼皮,双耳下垂之人。

    “敢问君何人?”

    拓跋慎感受到了浓浓的恶意,像这种故意找麻烦的事他在来之前就有了准备,没想到还没进太极殿就开始了。

    “这位是本朝尚书右仆射,西昌侯萧鸾。”萧赜停住脚步,回过身抚须笑道。

第119章 拒请(感谢书友青帝321舵主打赏)() 
对于萧鸾的刁难萧赜心中也算是乐见其成的。在他看来,一则可以找个乐子,二则可以看看这个能受命出使的十龄皇子有何异于常人之处,能担负两国和亲的重任。

    昨日萧长懋在回宫复命之时,萧赜问过萧长懋迎接之事,见萧长懋对拓跋慎评价很高,所以也对拓跋慎起了些兴趣,现在看见萧鸾发难,也就不去阻止。

    “原来是萧仆射当面”拓跋慎拱手道:“仆射之言乃不知情者妄言而已。”

    “萧某何所妄言之处?自北主治江北以来,大修殿宇,本朝建元之后,先起太和,安昌,思义诸殿多达七处,近年又起明堂,辟雍,圜丘。兴役之急几无一载之闲。如此苛急之政历来少有,何有妄言之处?北使既然说萧某妄言,必有以教我,还请赐教!”萧鸾还礼之后,正色道。

    “太和之建,起于我主初年,专奉本朝故太皇太后之所。我故太皇太后早年亲养显祖皇帝,高宗皇帝大惭,逆臣乙浑乱政,本朝太阿倒持,太后以宗庙有倾危之险,得宗室朝贤之助诛斩逆臣,其后还政于显祖皇帝。于本朝实有大勋,故此我主兴建太和殿以奉养太后。昔日东晋康帝皇后褚氏三度临朝,六扶人主,简文恭奉于崇德宫,其德行披于江左,士庶皆服。我故太后之德功甚于褚太后,兴一宫室有何过处?我听民间有百善孝为先之语,太和之兴,正应此也。萧君与我主远隔江河,难道连孝道二字也隔绝于耳了吗?”

    “至于安昌,思义诸殿,基阶不过五尺,论及规模,远不及贵朝盛伟,不过寻常土木之作,其上覆以陶瓦而已。方才贵朝皇帝陛下自言太极殿之工取荆益之木,浮一木不下四十万钱,其劳民伤财之甚堪称过矣!而本朝伐诸材木,白登之山近在咫尺,足以取用,从无闻四十万之木。我听说李公数次来江左,风闻建康士庶常以此见讥,谓本朝地大而气沮,无人主之像,所建宫室园囿差江左远甚。何以今日萧君言辞反复,而讽以亡秦之失?寻常人家多收了几石谷麦,都会想着加几片瓦,建一间房,何况我朝受命之天子?”

    “辟雍,明堂,圜丘之属,乃三代之垂制,历代尊之无废,此国家之大体,朝廷之轨仪。虽有小费,亦不敢因之偏废。此四者之建,本为文教导化百姓,固本兴业之基。本朝文武内外踊跃相谋,建成之日观者如堵,皆言国家之盛盛于往昔。更不闻何人有亡秦之叹。”

    “再者,我听说永嘉之末,中原士大夫去官离任,播于南土。初都建康之时,环水内外乃以竹篱为墙,以浮桥为道。及至十余年前,去篱墙而代之土墙。窃思之,土墙之于篱墙,何所助益之处?若有人掩至建康,一道土墙能有何用?建康城西有江水,北有玄武(湖),南有(秦)淮水,东有清溪。四面全据水势以自固,何须加一土墙?若以此观之,可谓劳民否?”

    “明堂,辟雍古之圣王所制,工役虽繁复,亦不算过度。以土墙代篱墙,也为称建康士庶之心,所耗之财不多,亦不为过甚。”萧赜没有等萧鸾接话,插口说道。

    他本来就是想看看拓跋慎如何应对的,可不是想在太极殿这里来一场辩论。现在既然已经听了拓跋慎的反驳之辞,也就不想再让这场辩论继续下去。

    毕竟他所修建凤华,寿昌,耀灵三殿都是为了享受所用,建设之时极尽精巧之能事,不免有破费之实。再辩论下去说不定就要把这事拿出来说了。

    。。。。。。。

    进了太极殿内,各分宾主坐下,萧赜将装着国书的木盒打开,看了起来,国书也不长,不一会儿就看完了。

    国书里面写的什么,拓跋慎和李彪都不知道,不过此次来这里,真正的目的——偷师的事当然不能明着说,表面上的目的就是为了南齐遣使到吐谷浑的事,所以国书中应该就是说这件事。

    萧赜将国书合起来,对着拓跋慎说道:“河南(南朝对吐谷浑的称呼)与本朝早在前朝时期就已经定下君臣之名,虽然此辈性本粗疏,不谙君臣大义,但君臣之分至今犹在。去岁休留茂承其父位,本朝因此遣使授其官爵,也是历代以来之旧事。此事北朝岂能不知?贵主书中所言,忧本朝欲邀河南进犯,此诚多虑了。”

    “昔日芮芮(南朝对柔然的称呼)于本朝建元元年八月以三十万众出云中,本朝虽得此情,亦未尝遣一兵济淮。今料河南之于平城,其远于芮芮甚矣!其军兵多寡亦差于芮芮多矣。本朝若有北伐之心,岂有弃三十万众,路无千里之芮芮,而取三千里外,十万众之河南?”

    拓跋慎心知萧赜这话明显是胡说八道,当年柔然进犯,正是萧道成遣使所邀,只不过其年四月萧道成篡位成功,忙于收拢人心,示人以宽政,所以才没有进犯。如今在萧赜说来,倒好像他还要感谢南齐一样。

    “吐谷浑辈力弱才浅,难堪本朝一击。本不足虑。然魏齐聚兵梁益,本为力敌,又中国以西,吐谷浑为第一强部,其举动之间使本朝或有西顾之忧,故而知南朝遣使,不能视之不见。今使至建康,便为使两国互通生息,了无疑阻之心。陛下既说无进犯本朝之心,使臣有一请,还请陛下考量一二。”

    “北使可讲来”萧赜答道

    “魏齐和亲久长,境上百姓得其惠良多,此诚不易。若陛下久后通使诸部,还请发书或遣使于我朝境上一知,也好使两国边境勿疑。如此,则可福延子孙。”

    萧赜微愣,疑惑道:“此北主之请否?亦或北使之请?”

    “为外臣所请。”拓跋慎拱手揖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