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回北魏 >

第69章

重回北魏-第69章

小说: 重回北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因为萧子良的僚属宾客萧长懋并不全认识,所以其后由萧子良一一介绍其身侧的僚属宾客之后,拓跋慎才知道,只这十余人中,王谢之家就有六人之多,其余之人除了兰陵萧氏数人,还有入宋以后才列入高门的济阳江氏,庐江何氏,三吴四姓之中,有张氏,陆氏两家。南渡士族之中,还有一位让拓跋慎深感意外的河东柳氏之人,叫柳恽。

    也不知道这柳恽与几个月前叛逃的柳庆之有什么关系!

    拓跋慎知道这些在萧子良西邸做客和做官之人,不仅仅只是西邸开文会,搞文学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也是萧子良的政治班底。萧子良从萧赜即位以后第二年就入镇西州(为丹阳尹驻地)城,他的竟陵王政治团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组建的,多年以来萧子良的门下走卒众多,加上他与太子萧长懋的关系亲近,又是亲兄弟,依附于他的高门子弟也越来越多。这些人投附萧子良,一是萧子良亲贤好士,知名度高,可以拿萧子良刷刷知名度。二是走他的门路进入仕途。

    南朝高门子弟,尤其是王谢江褚何萧这些子弟,解褐做的多是都是诸如著作郎,尚书郎,秘书郎等门下省,集书省,秘书省之类的清贵之官,因为这些入仕职位比其他职位有更多的机会亲近皇帝,得到任用的机会也更多,所以竞争十分激烈,很多拿不到这些清贵官职的高门子弟不愿去做“前途不明”的起家官,宁愿先去做“名王”的僚属和宾客(刷名声),也不去“屈尊”做亲民官和兵家子。

    这些人和萧子良这种不甘寂寞的“名王”可以说是意气相投,双方趋之若鹜,自然很快就能打得火热。萧子良能打响名声和组建班底,宾客僚属也能当官入仕或与名流交往的机会以等待时机出仕。

    拓跋慎等萧长懋和萧子良介绍完这些僚属和宾客,四僧之后,也将李彪,郑道昭等人介绍了一遍,李彪数次来江左,萧子良当然认识,郑道昭,于忠,蒋少游初来,他们不认识,所以多是和李彪互表敬意,李彪也与范缜兄弟等几个认识的旧人多说了几句。

    至于刘文远,拓跋慎只是简单点了下姓名,并没有说他是刘昶的儿子,一是下意识不想刘文远与这些人有什么交集,二是刘文远毕竟是刘宋皇室子弟,其父又身负叛国之名,万一有人说些刁难人的话反倒横生枝节,眼下已经到了建康,凡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好。

    等与萧子良等人客气一会儿之后,拓跋慎正准备催一下萧长懋赶紧走时,便见萧子良身后有个中年人拱手开口道:“敢问北使,这位刘君可是昔日北叛的晋熙王(猪王刘彧为刘昶所改封的封号)刘昶妾生子?”

    拓跋慎没想到真有人会注意到刘文远这个小人物,不觉有些头疼。于是转头看过去,发现这个人他并不认识,伸手阻止住脸色通红,满含怒意的刘文远,说道:“敢问足下何人?”

    “好叫北使知道,仆高平郗悦之。”

    高平郗氏拓跋慎知道,其祖上郗鉴在东晋中前期在江北组织了一支流民军队南迁,渡江之后受到了东晋执政的王导优遇,成为王氏与庾氏争权时一大依仗,后来还与王氏结下亲事,其女婿便是大名鼎鼎的王羲之。其子郗愔及其孙郗超都是东晋的风云人物。入宋以后,郗氏虽然依然是能与皇族互联婚姻的名门,但是在政治上却已经极为衰弱,南朝高位者无一为郗氏。

    难怪方才萧子良介绍诸人的时候没有这个郗悦之,看来是郗氏衰弱的狠了吧!连萧子良的座上宾都没混上一个。

    这郗悦之好端端的怎么盯上刘文远了?

    拓跋慎道:“未知足下此问何意?”

    “昔日郗某家有一吴婢侍姑母配刘氏,后刘氏弃母妻北叛,独携吴婢奔逃。前时都下风传刘氏庶子将至,敢问那吴婢可是刘君生母?”

    拓跋慎当然知道郗悦之口中的“吴婢”指的就是刘文远的母亲,刘文远的母亲姓吴。不过这郗悦之与刘文远的母亲有何仇恨,竟当着建康士民面前如此侮辱她人。难道是把刘昶抛妻携妾之事迁怒到刘文远母亲的身上?

    刘文远此时也是眼睛赤红,紧捏拳头。他的母亲去世多年,他在家中时受到几个弟弟侮辱以后又不能报复,心里委屈之下只能私下跟母亲的神主哭诉,可以说母亲就是他的逆鳞,现在看见郗悦之当面侮辱他的母亲,心里面激动不已,刚想要冲上去动手时,忽觉右肩被人拍了一下,他转头看了一下,是于忠。刘文远从于忠眼中看出了警示之意,只能强忍怒火,松开了拳头。

    刘文远身为拓跋慎的“随从”,又是刘昶的长子,也不是能随意受人侮辱的。说句难听话,打狗还得看主人呢!

    “刘卿之母受本朝孺人之封,其事载于秘册。其父更本为江南宗王,名位尊贵莫比,论此也是郗氏故主,郗君累世与刘氏联姻,受刘氏之恩。未想今日轻薄至此,竟以婢称刘卿生母,非止于故主无礼,亦为轻视本朝。难道这是君家传世所教?若今日刘氏当国,郗君还敢如此轻狂无礼吗?孤曾经听说郗君姑母深受苛责,敢问郗君可有胆气去乌衣巷中申辩?”

    因为不想把谢氏也牵扯进来,所以最后拓跋慎没有点出谢氏的名头,虽然谢氏酷虐郗氏的事建康内外都知道。

    郗悦之听了拓跋慎的连番质问,又羞又恼。他方才跳出来找事,不是他真的对已经去世二十多年的姑母郗氏有多深的亲情,而是想当着建康士庶的面给拓跋慎等人一个下马威,拿拓跋慎等人搏名出位。如果他能在这里狠狠奚落一下北使,给朝廷壮壮声势,不说一定能受朝廷征辟,至少能让幽居深宫园囿的皇帝知道他郗悦之的名字。至于让建康内外知道他不惧虏国皇子的美名只能算是顺带的好处。如此一举数得的好事何乐不为?

    别说他此举本来就是居心不良,就算是出于真心,他也不敢有去乌衣巷找谢家讨说法的想法。

    郗悦之眼见周围不少人看着他,明显都等着他的下文,想想这场冲突是他挑起的,如果他就此低头,不要说出仕做官,恐怕还要成建康士庶口中的笑料。想到这里,郗悦之挥袂张口,正要说话,便觉有人拉着自己的衣袖,郗悦之回头看看,原来是他们郗氏外婿萧衍。

    萧衍微微摇头,示意郗悦之看向太子萧长懋那边。郗悦之抬头看看萧长懋,见萧长懋和萧子良都看着他脸色微沉,不禁心中一寒,赶紧低头向萧长懋拱手行礼,朝后退了两步。

    萧长懋见郗悦之不再犯浑,脸色才微微好转,转头看着拓跋慎等人笑道:“让殿下看笑话了,这郗悦之只因心念姑母为刘昶所弃,心中愤愤才出言冒犯,还请殿下不记小人之过,看在孤面上且暂息怒火。殿下一路舟车劳顿,还是先去宾馆安歇的好。孤也好去宫中复旨。”

    拓跋慎见萧长懋兄弟镇压了郗悦之,也不想再继续留在这里,至于郗悦之,他没当回事。建康内外能列在他关注名单上的不知凡几,区区一个白身算什么?

    “不敢,主人有命,客人岂敢不从!”

    萧长懋的胖脸上略显笑意,做了一个请的姿态请拓跋慎先上车,然后向着萧子良点点头,看了一下躲在人群中不敢抬头的郗悦之。

    萧子良知道萧长懋这是要他狠狠惩办这郗悦之一顿,是以也点头回应了一下。

    郗悦之是个什么人他也清楚,这人因为没什么特长,其祖上文武之学未得其一,所以他从没邀请这郗悦之来私宅做客。

    没什么才学也就算了,这种人建康多得是。只是郗悦之因为一时私欲差点在大庭广众之下挑起他们萧家一直想回避的话题这件事就不可原谅了。

    现在是萧氏当国,不是刘氏。郗悦之如此猖狂,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嘛!刘氏当国,他自是不敢。

    这天下取之不易,想要维持下去更难。

第114章 天渊池上() 
建康宫华林园天渊池

    华林之名本为芳林,最初为东汉宫苑。汉末董卓造乱,洛阳为火焚,芳林园也遭到破坏。曹魏定都洛阳以后,重开芳林园,其后齐王芳即位,改名华林园,西晋禅代之后因之。司马氏迁都建康之后,所营造之宫殿园囿多依洛阳故宫之名,建康宫华林园之名便由此而来。因为华林园是历代沿袭宫苑,所以南北两国都有自己的华林园。

    而与华林园标配的,就是天渊池。建康的天渊池,本名为天泉池,为孙吴宝鼎年间沟通玄武湖(前名秣陵湖,后湖,蒋陵湖)引水所建,司马氏迁吴以后,沿袭洛阳旧制改其名为天渊池。

    建康的天渊池因为是晋,宋,齐三朝皇帝游宴之地,所以百余年来经过不时的修建楼阁亭台,到了永明年间池边楼阁亭台规模颇为宏大,池侧楼阁林立,绿树成荫。而萧赜自从怠政以来,也经常在此召集群臣于此,或泛舟池上,或于亭台之间吟诗作文,饮酒聚宴。

    今岁至入夏以来,萧赜数次半夜带着全装武卫,盛装宫女从天渊池发舟行至玄武湖中,再前往幕府山,钟山行猎,直到天明时才回宫休憩。白昼无事时就留在华林园中消遣时日。

    萧赜午时请王晏,谢胐二人共宴之后,在西斋中休息片刻又重新回到华林园中。因为正午前后正是一日之中日烈之时,所以萧赜决定到天渊池上临水泛舟避暑。

    御舟行至天渊池中心水域后,划桨的宦者们收起船桨,任御舟随风自行。一百多位位身着锦绣,腰佩香囊,头饰鲜华,面容姣好的宫女,有的手持管箫琴瑟等诸多乐器,有的身着长披舞袖,手持着小小的镂空香粉珠,从副舟之上陆续转移到御舟上,排着队在舟室外参拜皇帝,口呼“万岁!”,然后由其中管事的女乐官奉持着乐曲名册趋进舟中跪请皇帝萧赜挑选乐曲好让乐女演奏。

    华林园中是行乐消遣之所,不是朝廷仪轨之地,所以听的都是些休闲艳曲,其中不乏民间乐曲,甚至偶尔还会有秦淮水的新声出现于舟中。至于雅乐则不是这个地方该奏的。

    萧赜接过名册,一目数行的浏览起来,不禁眉头微皱,微微摇头。这些乐曲他听了都不知道多少遍,已经毫无新意,他本人又有些选择困难症,是以翻来覆去看了好一会儿依然不能选定。女乐官见皇帝萧赜皱眉摇头,知道皇帝又犯难了,心里面害怕皇帝责问她教习新乐之事,不由也微微低头敛睫起来。

    “前时荆,江采风使访求民间佳声二十余,朕命彼发于卿等习练,今日此册上缘何还是些旧曲?”

    “禀陛下,自得陛下旨意,臣妾已连日教习女乐新声,只是荆江曲乐与都下相异,是以尚未精熟,还请陛下宽延数日。”

    萧赜听了女乐官的回奏,心中知道她说的在理,他在前宋时与荆江间做过官,荆江之音与吴中之异他也明白,因此微微颔首,将乐册递给黄门令邵胜之,对着王晏,谢胐笑道:“朕久不能选,今日二卿可为朕择之。”

    王晏,谢胐起身拱手后接过乐册看起来,他们久随萧赜身侧,像现在这种情况遇上的也不少,所以都表现的很自然随意。

    王晏与谢胐年龄相差近十岁,所以喜好的乐曲风格有些歧异,两人各自选了几首之后互相商议几句不能决定,于是讨了纸笔写下曲名请萧赜来决定。

    萧赜接过纸,稍稍看后,取了床几上的笔圈了三首乐曲,道:“谢卿自少年解褐除授以来,辗转于三吴扬州之境,喜好北歌吴音。朕与王卿昔日出仕都去过江,郢之地任职,今日便依朕三人居官之所而择吧!二曲江郢,一曲吴音。”

    王谢二人自然没什么异议,于是各自行礼毕后回座。

    女乐官得了萧赜圈好的纸张,拜谢之后退出舟外,对着女乐舞婢们轻轻抚掌示意之后,舞婢们将手中的镂空小香珠含入口中,女乐们各持乐器跟随着女乐官缓步进入舟室中。

    女乐师带着女乐舞婢再次叩拜,得到邵胜之授意起身后,女乐们分为左右各自退到两边,只留下舞婢留在原处。女乐官则移步到一边的红漆小鼓前,手捏指花,看着舞婢们,颇有节奏轻叩着鼓面。

    在几声轻快的“咚咚”声中,天渊池上传出整齐的乐曲声。舞婢们一同乘曲起舞,她们的身影穿梭在廊柱之间,衣袂飘舞,笑颜相对,口中的幽幽异香合着池面清风回荡在舟室之中久久不散,整个舟室之中顿时恍若人间天堂。

    萧赜端坐正中,看着一边的王晏,谢胐观赏着舞婢的舞蹈,时而合着节拍抚掌,时而闭目摇头抚掌。显然,他们正沉迷在这凡俗之人想都不敢想的人间天堂之中,不觉捻须轻笑起来。

    这种享受对萧赜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