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红楼之史有前例 >

第78章

红楼之史有前例-第78章

小说: 红楼之史有前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遗训,都是人之将死,才看清楚的,你们日后……咳咳……”

    “别,别,躺下就再也爬不起来了,让我说……府里的爵位松哥儿早就拿稳了,我也不操心,竹哥儿向来是有本事的,柏哥儿稳重,就你……楠哥儿,一心想上战场,奈何天下承平,史家也没有重掌兵权的机会。我给你留了几本兵书、几副盔甲武器,留个念想,楠哥儿,你还在壮年,哪知日后就没有机会呢,就是你不行,你还有儿子,还有孙子呢。”

    “你们也别说我偏心楠哥儿,都有呢,都有呢,”史鼎拍了拍郑氏的手,“你拿给他们看。”

    郑氏再也压抑不住悲声,放声大哭,几个兄弟涕泪横流,史孝楠更是捶胸顿足,几个小辈,孙子、外孙子、重孙更是哭声震天。

    史鼎抓住扶着他的史鼐,道:“对不住三弟了,担子就甩给你了,你看着他们,哥总说要护着你,现在不成了,哥先去底下探探路。”

    史鼐牙关微颤,张了张口,又不知说什么,说什么都不能表达此时内心的悲痛,只能点头,不住的答:“嗯,嗯。”

    史鼎拿眼看了看站在史鼐身后的李氏,李氏会意的点头,她会照顾好她的丈夫的。

    史鼎艰难转头,看着郑氏道:“别怕,别怕,莫急,莫急,好好享福,等我攒好了家业,再来接你。”

    “嗯,我等你,别让我等太久。”郑氏在他耳边轻身道。

    史鼎交代的差不多了,目光望着头顶繁复的松鹤南山纹样帐子,回想自己的一生,少时的委屈和奋斗,袭爵建功的欣喜与茫然,朝堂打滚时的艰难与成就,还有自己的弟弟、妻子、儿女,都好,都好,可惜……

    “可惜老五没赶回来啊……”史鼎轻轻叹了口气,史伯松还想解释什么,但见史鼎的手落下去,猛得挣大眼睛不敢置信,屋里的人都被惊得止住了哭声。

    史鼐去试探鼻息,史仲竹上手摸颈动脉,半响,沉默又被撕心裂肺的哭声打破。

    “乘鹤期忽至,谈笑返仙峰。保龄候老大人,薨!”

    听着满府小厮报丧的声音渐渐远去,史仲竹总觉得这样的场面似曾相识。是啊,当年他的爷爷,老保龄候就是这样去的,小厮们报丧的台词都没换一换。世人还记得这个保龄候与上个保龄候的不同吗?谁还记得抚掌大笑的史鼎,谁还记得豪爽威武的史鼎,谁还记得?

    亲戚或余悲,他人且已歌,只有自己,只有自己记得那个不同的保龄候。

    史仲竹满心伤痛,跪倒在床边,哭得不能自已。

    史伯松身为现任保龄候,这种时候,自然要担起重任,安排史鼎的后事,灵堂、祭奠、香烛、经幡,管事的被指使的团团转。

    史叔梅终于在头七的时候赶到了,胡子拉碴,满面风尘。史仲竹平日里最疼这个小弟弟,现在却冲过去抱着他捶打:“你怎么才来,你怎么才来,爹临了还在念着你,还在念着你啊,啊!”边说边哭。

    史叔梅抱着史仲竹,嚎啕大哭,断断续续的哭喊:“二哥,二哥,……我错了,……爹,爹……”

    两兄弟抱头痛哭,守在灵堂上的都是自己人,致哀的人早早就来过了,逢七的日子,也只是高僧名道超度的日子,灵堂上嗡嗡声一片。

    史仲竹已经连续在灵堂上守了七天了,前两天还熬了通宵,这几天,一天就眯两个时辰,多了躺在床上也是睡不着,不是去陪伤心卧病的郑氏,就是帮着接待吊唁宾客。多数时候,史仲竹还是默默得跪在灵前,思绪纷纷。

    史仲竹以为自己不在意的,开始的时候,他把这里当成是一场攻略游戏,后来慢慢融入,史鼎是自己的父亲、师长、朋友,感情在史鼎一次又一次的维护、包容中加深,史仲竹渐渐认同了自己的身份,融入这个世界。现在,他的领路人就要抛弃他了吗?

    史鼎去世的消息,史伯松早就用族长的名义通知了京城所属的史家族人,这边和史鼎一家血脉较近,多有人要守孝。金陵那边的族人也派人通知了,血脉早一疏远,挂着同一个祖宗的名义,其实早就分成了京城、金陵两拨,形同分宗,金陵那边也派人过来祭奠。

    史家官场上在守孝范围内族人,也纷纷递了守制的折子,转回京城。

    圣人命礼部治丧,亲赐了冥器,各家王公贵族,路祭的也不知多少。

    史仲竹浑浑噩噩的跟着流程,四十九天之后,把史鼎安放在家庙中受香火,到时候,送会金陵祖坟安葬。

    史仲竹如行尸走肉一般含混的时候,一个消息,把他震清醒了。

    “耀昀,快,御医说,娘不好了。”魏贞娘拖着史仲竹就往外跑,经过这么磨人的丧礼仪式,珍珠早就病了,托给嬷嬷照管。

    史仲竹来到郑氏床前,死死拉住郑氏的手道:“娘,你也要抛下我们了吗,啊,娘,你睁眼看看,看看大哥,看看我,你不是说老五这个孩子不听话,你定要给侄儿侄女相看人家的嘛!娘,你看看啊!”

    “你们都是好孩子,我放心的,我要去找你们爹了,他攒好家业,等着我呢。”

    同样的场景,同样的心情,郑氏又这么离世而去。史仲竹忍不住想,史鼎去了,郑氏伤心过度去了,史伯松也伤心过度,自己也伤心过度,整个史家的人都伤心过度去了,外人看了,会赞扬史家人情谊深厚,还是看一场玩笑热闹。

    史仲竹不禁有些思绪漂移,不能接受郑氏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第99章 夫妻相处道() 
守孝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白事磨人,经过史鼎和郑氏两次丧仪,血脉亲近的人大多都病了,守孝清闲,正好,养养身体。

    孝期的规矩,这些年经过演变,越来越松了,史仲竹和魏贞娘忙完丧礼,病了小一月,家事都交给史安和他媳妇打理,也多亏柳氏悉心照顾,妥善安排,史仲竹夫妻俩才能好的这么快。

    魏贞娘常在病床上,拉着柳氏的手道:“安国公家的好家教,这么好的媳妇,我日后只把你当闺女看。”

    史安乐得婆媳和睦,不用他在中间为难,他还没成婚时,可是听说了不少婆媳斗法的故事,当时真是吓出一身冷汗。

    守孝期间要断绝娱乐和交际,史仲竹也不想留在忠嘉侯府这么空荡荡的宅子里,居家搬迁到了百花园。虽说没有城里繁华,但风景优美,最得小珍珠的喜爱,史安和柳氏暂时没有孩子,对小珍珠是爱在心头。

    亲人的接连去世,史仲竹对这个纷繁俗世已经厌倦不已,“心远地自偏”的境界还达不到,只有跑到百花园和灵山来躲清净

    平日里,史仲竹一大家子都住在百花园,天气好的时候,史仲竹会在灵山半坡上的幽篁馆待两天,抚琴作画,烹茶写字,来了这么些年,史仲竹已经习惯了这样风雅的爱好,当然,他还有比较接地气的喜好——做手工。

    这天,连同史仲竹在内,一家七口,早上从灵山南坡爬上来,赏了半天的风景,才从山顶下来,到达幽篁馆。柳氏人虽年轻,却锻炼的少,半路上就是史安半拉半报的,到了幽篁馆,柳氏做儿媳妇的,公公婆婆都身强体壮,她也不敢休息,刚落座,就要强撑着身子去安排中午的饭食。

    魏贞娘笑着劝住:“我去吧,一家人,不讲究这些,安安,扶着你媳妇慢慢走两圈,现在可不能坐。”

    魏贞娘说完就往屋里去了,史仲竹他们现在是在幽篁馆外的院子里休息,史安正躺在竹椅上,听话,忙扶柳氏起来。

    看柳氏不解的样子,史安小声解释道:“刚刚剧烈大量运动过,不能立马坐下休息,好歹让身子适应适应,慢走两圈最好。”

    柳氏心中惴惴,公公还在安坐,做儿媳妇儿的不伺候着怎么行,柳氏和史仲竹相处不多,还有些放不开。

    史仲竹也明白,展颜一笑道:“儿媳妇可是眼红我们几个大老爷们坐着,我们和你可不同,常年习武,这点路程又算什么,你看珍珠都没事,常年爬山的。”

    柳氏听得出史仲竹一片好意,就慢慢在院子里转圈,等他们小夫妻转完回来的时候,竹桌上已经摆好了茶水点心,魏贞娘和珍珠看着史仲竹做竹制玩具,史平和史宁,半躺在摇椅上,凑得挺近,嘀嘀咕咕不知道说什么。

    柳氏回来微微施礼,魏贞娘示意他们坐下。魏贞娘和珍珠都聚精会神的看着史仲雕刻,一时没有人说话,气氛有些沉默。柳氏自觉作为儿媳妇,还是要承担起活跃气氛的重任,拿起桌上初具形态的笔筒道:“爹爹手艺不俗,这笔筒上的雕花精巧极了,只不知爹爹手上做的是什么?”

    说起来,柳氏对直接称呼史仲竹“爹爹”都是过了好久才适应,他最先想的称呼是“老爷”,再亲近不过“公爹”,这于“爹爹”,就是她亲爹她也少这么称呼,一个称呼,柳氏也察觉出了史家人关系亲密。当初嫁人的时候,她娘就千叮咛万嘱咐的说,史家人关系好,倒是对公婆、小叔小姑要更敬重,家人的分量在史安心里很重。吓得柳氏刚嫁过来的时候战战兢兢,幸好刚嫁过来,史安就外任了,柳氏也慢慢放松下来,这次守孝,还是柳氏第一次真正长期参与史家的聚居生活。

    “哦,小玩意儿,奔马风铃。你瞧,我这每个竹片都打算刻成奔马,用线串起来,在雕一个顶盘,就成了风铃,珍珠是属马的,刚好合适。”史仲竹拿着已经雕好的成品解释道。

    “爹爹巧思,一片慈父之心。”柳氏道。

    “这有什么,这种风铃还是给婴儿玩的,珍珠年纪有些大了。”史仲竹随口道,这样的风铃,史仲竹最开始的设想是挂在摇篮上头,用声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用的,奈何珍珠出生的时候,恰逢云南局势紧张,史仲竹哪儿有心情做这些。

    史仲竹还在遗憾,柳氏却诚惶诚恐的站起来请罪道:“儿媳有错,进门三年无出,请公爹责罚。”

    “啊?”史仲竹不在状态的疑问出声:“我还以为你们在避孕呢。”

    李氏吓得站不住直接跪倒道:“儿媳岂敢,儿媳岂敢。”一边说一边拉史安的衣服下摆。

    史仲竹这才反应过来,放下手里的东西,神色严肃。史安在一旁也被媳妇这突如其来的动作给搞懵了,连连劝慰,扶她起来。柳氏看了看公公婆婆和丈夫的脸色,才犹豫的站起来。这边动静这么大,史平和史宁自然也围坐过来。

    史仲竹道:“我早就觉得你们夫妻相处有些问题,只是想着你们还年轻,多磨合磨合也是有的,没想到事情已经严重到这个地步了。”史仲竹看史安要开口解释,抬手止住他说话,继续道:

    “刚才,我们爬山,儿媳妇走不动,证明她平时是不锻炼的,身子骨比较差。安安,我平时是怎么教你的,夫妻一体,你这几年外任,是不是忙着政事,没有好好关心妻子,不然怎么连她的身体状况都不关心,你应该早就督促儿媳妇好好锻炼的。”

    “就是因为看见儿媳妇身体较差,我才想着,你们是不是在避孕,毕竟父母身体健康,才能生出健康的儿女。可现在看来,儿媳妇自己一个人在着急孩子,你们之间都没有好好沟通过这些问题吗?”

    柳氏看公爹直接问责丈夫,没有怪罪她,心里微松一口气,但想着这也不是丈夫的错,女人家生不出孩子来,哪儿能怪丈夫。

    史安坐直身子,神色严肃,他知道他爹最看中家庭的,解释道:“是儿子的错,新任地方官,平日里内院都是她在打理,我也没有过多询问,平时柳氏身子可很健康,也就没发现。”

    史仲竹听到她称呼自己的妻子为“柳氏”,就觉得问题很大了好不好,问道:“你怎么会不知道,你们平时从来不出去游玩吗?”史仲竹不解,新婚小夫妻,又没有父母约束,不是会三天两头的往外的吗?

    “儿子忙于政事……”

    “胡说八道!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公事就真有那么忙?”史仲竹喝到。

    柳氏虽搞不清重点,不知道史仲竹在生气什么,还是为丈夫辩解道:“有,有,有出去游玩,每年佛诞,都去寺里烧香了的。”

    “那你们拜佛怎么去的?”史仲竹问。

    “坐轿。”“骑马。”两人答道。

    史仲竹真是让这两人给气的,拜佛还不是自己亲自走上山的,这虔诚吗?怪不得史安一直没有发现柳氏身子较差呢。史安是怎么做丈夫的,都不关心自己的妻子,史仲竹不满意了。

    “那儿媳妇这么着急要孩子,你知道吗?”史仲竹问。

    “儿子不知,平日里没有说到过这些,儿子一直都记着爹说的,孩子顺其自然,生儿生女在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