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红楼之史有前例 >

第63章

红楼之史有前例-第63章

小说: 红楼之史有前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钦娌恍及~~

    家里氛围好,史仲竹身心愉悦,休息得也好,第二天一早,就递了牌子,准备求见太子殿下。

    “史侍讲来了。”行过礼,太子殿下,招呼史仲竹到。史仲竹的官位,还挂着原来圣人给安的侍读,当然,在圣人面前是侍读,在太子跟前就是侍讲了,都差不多。如今史仲竹年纪轻轻,可称封疆大吏,太子殿下这一声“侍讲”不过是拉进关系罢了。

    “太子殿下风采依旧,臣在外地也多有想念,从贵州带了些山野夷民的特产,献给殿下,图个野趣。”史仲竹见面先送礼。

    “耀昀客气了。”看史仲竹这么识时务,太子殿下的称呼也跟着亲近起来,马上变成叫字了。

    史仲竹态度亲近的客套了几句,很快就转向正题:“殿下,奉圣人之命,这改土归流的治夷之策,还得要请教您,不知您是如何打算的?”

    “该向耀昀请教才是,孤对夷民一事也不精通,不过父皇既然信任孤,孤就一定把事情办好,还请耀昀襄助。”

    史仲竹自然口称不敢,只向太子殿下要干货——只说吧,你想怎么做。

    太子绕了几圈,绕不过去了,直接道:“在孤看来,此策堪称国策,已然完美,如今不过是要人、要钱、要时间罢了,这人好办,每年在吏部等着授官的举人进士一大堆,各家也有准备出仕的子弟;这钱,耀昀必须给孤一个大致数据,国库紧张,孤也没办法;最重要的是这时间,耀昀,你看此策多久能见效用,十年和五十年的打算可不一样。”

    “殿下说的是,这银钱方面,如今贵州发现了金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知臣可否从金矿中取百分之一,用于贵州民生?”史仲竹提议。

    “这……”太子殿下迟疑,金矿这种大杀器,就是现在层层把守,圣人和太子都不放心,总觉得有人会贪污,现在史仲竹光明正大的要分一杯羹,太子也做不了主啊!“金矿事宜牵扯深远,复杂多变,孤要思虑清楚。”

    史仲竹明白这是要和圣人报告了才能决定,也不纠结于此,再说:“至于效用,只要无掣肘,推行过程顺利,十年能初见效果,五十年可成。”

    太子殿下微微皱眉,知道这个时间已经够短了,不再多说什么,又拿起史仲竹原先呈上来的折子,说些细节问题。这零零碎碎的最是磨时间,史仲竹一天都耗在里面了,等到宫门要下锁了,太子殿下才放他回府。

    史仲竹回进城来了,自己按品级重新修缮过的忠嘉侯府是门都没进,一直住在保龄候府,如今回也是回保龄候府。回家胡乱往嘴里塞了些东西,就往书房而去。

    书房里,史鼎、史伯松、史叔梅已经落座,就等他了,史仲竹进门,开口便是:“圣人果然圣体违和。”

    “你怎么确定的?”史叔梅马上问。

    “不是身体不好,怎会把改土归流这种开疆拓土的大事交给太子殿下来办。”

    “臣子做的事情,也是君王用人有方,太子殿下也是儿臣。”史叔梅说的是,最为最高领袖,任何事情他都是领到有功的。

    “不是,我今天去东宫觐见太子殿下,殿下脸上是傅了粉的。”

    “如今京中以白为美,殿下傅粉也算正常。”史叔梅道。

    “圣人身体有恙,太子这时候怎会有心情追求什么美不美的,若不是为了赶新潮,太子又为什么傅粉,只能是因为心中焦虑、日夜侍疾,面色不好,这才遮掩。”

    “哥,你确定?”史叔梅不敢确信。

    史仲竹拽过史叔梅,使劲儿捏了捏他的脸颊,道:“怎么,信不过你哥,我可是当过大夫的人啊,望闻问切,这点儿本事还是有的。”

    史叔梅揉着发红的脸颊,不服气道:“那你能确定圣人还有多少寿命不?”

    “放肆,祸从口出的规矩懂不懂!”不等史仲竹说话,史鼎把茶盏往重重一放,厉声喝到:“都让你娘给惯坏了,这是你能随便说的。”

    不要命了!你张口闭口就是圣人的性命,你的性命就能这样丢了。

    “爹,您别生气,都是我话敢话才到这里的,老五不是不懂事儿的人,就是在自家人面前才放松了些,在外面肯定不会,是吧,叔梅。”史仲竹一边求情,一边示意史叔梅认错。

    “爹,都怪儿子口风不紧,您别生气。”史叔梅惭愧到。

    “就是在家里也不可大意,现在书房是安全的,不代表整个府邸都没有探子,你这话传出去,又是一场风波,随时谨言慎行才是!”

    “谨遵爹爹教诲。”史家三兄弟,都站起来行礼应诺。

    史鼎摆摆手,道:“好了,都坐下吧,老五的话头不对,意思倒是我也想问的,若是圣人就这几年,咱们后续也该动起来了。”

    “爹,圣人的具体寿命我不敢保证,毕竟连面圣的时候,我也没能靠得太近,宫中御医太医都是能人,十年是跑不了的,这次改土归流,我已经在太子殿下手下做事,咱们家已经是两代君王恩宠在身,还能有什么后续?”史仲竹不解。

    “太子殿下还没有娶妻。”史伯松闲闲道。

    “啊!我怎么把这茬儿给忘了。”史仲竹惊叫,若是圣人身体真不好,选几个势力大的重臣之女来平衡后宫是非常有必要的,史家肯定在这个重臣的榜单上。

    “就是娶了正妻,还有侧妃呢。”史鼎补充到。

    “那妹妹怎们办,咱们快把他嫁出去吧。”史仲竹着急到。

    “等你想起来,黄花菜都凉了,你娘早就相看好人选了,只等这科春闱一过,就能对外放消息了,你以为我们两府适龄的姑娘都这么快出嫁是为了什么?”史鼎到。

    史仲竹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儿,说他对姐妹们关心吧,对这种婚嫁大事却总是等到事情都完了,才反应过来;说他漠不关心吧,在贵州那么远的地方都记着要给家里的姐妹带特产,就是对史湘云,心里有点儿疙瘩,送的礼却一点儿没少。史仲竹把这归结于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她们在嫁人的年纪里。

    “还有大姐儿,今年也十二了,该是时候相看人家了,可以先不出嫁,这人选却必须先定下来。”史伯松补充到,这个大姐儿说的是他的庶长女。

    史仲竹不得不承认,他果然老了,连下一辈都要考虑婚事了。

第80章 恩遇甚隆事() 
史仲竹回京的第三天,终于找到机会,回自己的忠嘉侯府看看,当初走的时候留了几家仆人看屋子,大事托付给郑氏管理,不知现在如何了。

    史仲竹被迎进来,四处看了看,房屋干净整洁,维护得很好,郑氏也给他说过,管得很严,绝对没有奴仆占用主家房屋的情况。听了留守仆人的汇报,包括魏贞娘嫁妆的经营情况,史仲竹很满意,给所有留守的人都发了三月月钱的红包,留守的仆人自然欢喜谢过。

    史仲竹来自家宅子的目的,也不单单是为了检视房屋,还要从他们中挑选几个能干机灵的小子,延年、去病、药师、南山几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日渐丰富,能力越来越强,再呆在自己身边就是浪费了,史仲竹打算从京城宅子的家生子里选五个左右后备人选,再从贵州那边带在身边的奴仆里选几个人培养,到时候好接先前四人的班。

    到了要用人的时候,才知道大家族的好处,人多啊!把花名册拿出来一看,上溯几代都查得清清楚楚,要是新发家的那种,只能去人市上买,那样买来的,身世不明不说,心也浮躁,对主家没有归属感。唉,此生二十几年,思维越来越本土化了。

    被挑中的几个小子,在家人的欢欣鼓舞下,跟着史仲竹回了保龄候府,他们要从现在开始适应跟在主子身边了。

    史仲竹接下来的几天,多到东宫去和太子商议推行细节,好在琐碎之事,太子的属臣,史仲竹有幕僚,在商议定了之后,史仲竹终于等来了圣人召见。

    “耀昀来了,坐吧。”待史仲竹行过礼后,圣人指着戴权搬来的绣墩道。史仲竹谢过了圣人,又小声谢过了大太监戴权,才落座。

    “改土归流一事,朕已交太子全权处理,耀昀,你是个能干的,朕也放心,如今只有一事,要叮嘱你。”

    “请圣人吩咐。”史仲竹立马站起来,躬身待命。

    “此策需耗时多少年,才能完成?”圣人语速缓慢的问到。

    这个问题史家人问过,太子也问过,现在听圣人发问,史仲竹明显感到一股强大的威势向自己扑来,史仲竹瞬间额头就汗湿了。史仲竹顶住压力,沉声道:“若无掣肘,推行过程顺利,十年可初见成效,五十年可大成。”

    和回禀太子的话没有什么分别,一项政策最重要的是深入人心,小孩子只要从小教育,灌输观念,他们就会认为他做接受的才是正确的。而今,时人成亲年纪小,十八年左右就是一代,收复夷民,总会发生冲突,抑或战争,年长的人会死去一部分,活下来的人都是接受朝廷领导,或者认命了的人,加上新生的孩子,史仲竹和家里人说的是实话,三十年就能办成了。

    可对领导说的和对家人说的,怎么能一样呢?圣人会放心史家一家独大吗?自己不会有政敌来拖后腿吗?推行过程中不会有突发情况吗?这些都难以预测,史仲竹必须给这些不可预测留下时间,五十年是最恰当的。

    “五十年?”圣人自言自语道。

    史仲竹突然放松下来,是圣人收回了威势,史仲竹突然顿悟,自己再怎么怀念先帝,再怎么看不上今上,都是没有意义的,圣人已经是圣人了,没点真本事,怎么能坐上这个位置。这种明明自己就不如别人,偏偏子啊心里瞧不上强者的行为,真是傻透了,你一个弱者,有什么资格鄙视强者。史仲竹现在庆幸自己情绪并不外露,圣人多半没有发现,不然怎么死都不知道。圣人要是知道这样一个下马威就能让史仲竹反应过来,不知是喜是怒。

    “是,五十年,已经是最理想的效果了。”史仲竹道。

    圣人沉吟良久,才说:“望见竹篱心独喜,翩然飞上翠琼簪。史仲竹,还记得自己写过的诗吗?”

    “史仲竹”这三个字一出,连先帝起的字都不叫了,史仲竹就知道圣人是来真的了,立马起身,跪在堂前,拜服应诺,“记得。”

    “先帝待你如子侄,朕对你委以重任,及至太子,对你也恩宠有加,你可心独喜,可想上琼簪?”

    “回圣人,臣是圣人之臣,是大越之臣,此生依附大越而活,一生野望,不过飞上琼簪罢了。”

    “记得你今日所说!”圣人厉声道,缓了缓,挥手叫他退下。

    史仲竹紧绷着身子,维持着仪态从养心殿退了出去,到了殿外腿软得差点踏空台阶。

    三天后,史仲竹接到了圣旨,赐尚方宝剑、密折专奏之权,贵州一省的政务军务均兼一身,可以从黎平的金矿中截取百分之五用于贵州民生,日后若由史仲竹勘探到新的金银矿照此办理,嫡长女得封县君,嫡长子得封忠嘉侯世子,魏贞娘得了宫中御赐诰命服饰、赏赐众多,连史鼎郑氏、史伯松李氏、史叔梅史季兰几个都有赏赐,史称“恩遇甚隆”。

    在这样隆重的恩宠面前,圣人和太子还是有所考虑的。

    时间倒回三天前,史仲竹软着腿退出养心殿,一个小内侍在史仲竹走后跑上前和戴权耳语几句,戴权和圣人低声回禀,圣人笑出声来:“这时候,才发觉他还是个年轻人,到底不稳重。”圣人非常得意自己吓住了他,问刚刚从小门里走出来的太子:“如何?此事交给史耀昀办吗?”

    “儿臣总想这史耀昀该是风光霁月的人物才是,怎么官场上打了两个滚儿,就口口声声说什么:若无掣肘,这是向父皇要权呢!”太子愤愤不平到,就像你喜欢了很久的白玉,抚摸一下都小心翼翼,就怕弄脏了,结果仔细一看,玉上有斑点,极其失望啊!

    圣人没有开解太子的意思,太子没在地方上做过事,不知道在开拓、混乱的时期权利不集中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史仲竹如果现在不把权柄牢牢抓住,日后被人摘了果子是小,被推出去做替罪羊才是大事。这些圣人都不会和太子分析,他一直觉得太子对史仲竹太过欣赏,这样的欣赏作为一国储君已经超出了界限。

    “天底下当官的,大同小异,意料之中的事情,何必动怒。这些都是小节,只要是耀昀能把事情办妥,这点权柄,朕还是舍得的。这件事既然交给你办,你的意见如何?”圣人问。

    “史耀昀虽让儿臣失望了,但本事还是有的,儿臣听父皇的。”太子嘴上说这听父皇的,实际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