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红楼之史有前例 >

第6章

红楼之史有前例-第6章

小说: 红楼之史有前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你说的好有道理,我尽无言以对!】史仲竹默了。很快,史仲竹又打起精神,当不了武林高手,还可以当个特种兵之类的嘛,他走的时候正是流行这个梗,大小银幕上全是作战服,大街小巷全是满脸油彩的肌肉男,据说那几年招兵都容易多了。

    “董师傅,那你教我的功夫都有什么用?”

    “普通人能跳六尺,你能跳一丈,练好了两丈,平常三五人近不了身。”董师傅解释到,说白了功夫再好,也怕菜刀啊。

    “那你们军中有没有两军对垒,于万人中取敌将头颅的?有没有万箭齐发却毫发无伤的?有没有……”

    董师傅抽了抽嘴角,拍拍史仲竹的肩膀,“二爷,你以后还是少看些话本吧。”语气中满满的同情,咱们侯爷不容易,有这么个脑子有病的儿子。

    史仲竹和董师傅闲扯了半天,终于明白了这个世界没有武林这个一说,“好汉”都是强盗,“游侠”等同于混混,也没办法笑傲江湖。

    史仲竹第一天习武的任务还是蹲马步,多少牛人的成功之路都是从蹲马步开始的啊!史仲竹没有一点抵触的蹲了一下午,继写字写得手抖之后,成功让腿也抖起来。

    史仲竹回房,心里还惦记着董师傅下午例举的几个名人,第二天上午功课完了,就找些道家的书来看,重点研究了几位名人事迹。发现称仙道神的人,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葛先翁曾受封关内侯、吕洞宾进士出身还当过县令,张天师不是没有做官,人家皇帝下了几次诏书,他都不去,这才创立了天师道,看来自己学道家功夫还是有希望的。

    心里有了打算,史仲竹是个敢想敢做的人,接下来的日子把老爹书房里和道家沾边的都看了一遍,再想要看新书,没办法,只好通过大丫鬟的家人,从外买书,和春芽、夏叶都说了,不拘银钱,只要和道家、道教有关的都要。

    人家史仲竹也不是没有目标的瞎搞,他有一个参照人选——张三丰。《太极张三丰》《一代宗师张三丰》《张三丰秘史》,哦,不,《少年张三丰》之类的谈情说爱剧情就不列举了。前世,武当少林天下武学魁首,史仲竹想的是当和尚秃头太难看,道士大袖飘飘比较符合自己的审美。

    史仲竹开始学习道家、道教相关,史鼎没有发现,毕竟人家功课还是保质保量完成了的,只是史仲竹通过大丫鬟买书,这就瞒不过亲娘郑氏了。

    史夫人郑氏语重心长的和丈夫谈了话,话里话外都是贾家那个考上了进士,却抛家弃子修道的贾敬。史鼎也引起了充分重视,第二天就和史仲竹亲切谈心。

    “竹哥儿,你近来可是在看道家的书?”

    “是啊,道家挺有意思的。”史仲竹想你可不要反对,我的目标是长命百岁!你要反对,我就说【父亲给我讲的《逍遥游》太有意思了,我情不自禁的想多看看道家的书】,内疚死你!

    “你年纪还小,可看得懂?”

    “自然是懂的,我把父亲书房里道家的书都看完了。”

    “哦,都看完了啊。”不要怪史鼎不知事,毕竟是武将,除了日常用的兵书、需要常常翻阅的礼法之类的,大书房里房单子送的,连黄历都有,书送进来了,史鼎从来没看过,所以不知道儿子居然已经把那么多书都看完了。

    史鼎小心翼翼的问,“那你以后准备修道了?”

    “干嘛修道,我不是还学《论语》《大学》吗?我要考进士的啊!”

    还好,还好,史鼎把一颗担忧的老心放下。

    “那竹哥儿不可沉迷,四书五经是正经。”史鼎叮嘱,“日后也不要让大丫鬟悄悄买书了。你日渐大了,身边总是丫头片子也不顶事,我给你配几个小厮,过两年外出上学、交际应酬,总是要用到的。”

    “谢父亲!”史仲竹没想到还能提前得了小厮,要知道他哥史伯松也是搬了自己的院子才有这待遇。“那父亲,我要不要搬到外院啊,小厮毕竟不方便。”史仲竹非常善解人意的提议。

    “想什么呢!”史鼎没好气的瞪他一眼,“你才多大点,自己住你娘哪里放心的下,给你配的小厮也就和你差不多大,来往内院,无需顾忌。”

    “别啊,爹,你给我配个小孩子有什么用,我派他到接上去买个书都担心他被拐卖了,您给我个十几岁的,我才好让他办事啊!”

    “你能有什么事?”

    “现在没有,以后也会有的。好不好嘛,爹啊”史仲竹使出撒娇*,“亲爹、好爹”的喊,嘴上抹了三层蜜,又是按肩,又是捶腿,围着史爹忙活了半天。

    史鼎十分享受儿子的殷勤,端了半响的架子,才“心不甘情不愿”的给他配了四个小厮,两个十多岁的年纪,正是得用的时候,两个和他年纪一样大,算是伴读。

    “是你自己要年岁大的小厮,自己和你娘说搬院子的事。”史·甩手掌柜·鼎施施然出了书房。

    史鼎史侯爷显然是小瞧了自己的儿子,撒娇*连铁血真汉子史侯爷都拿下了,区区一个爱子如命的亲娘郑氏不在话下。

    史仲竹又是一通撒娇,胡搅蛮缠的非要有自己的院子。郑氏没办法,拨了一个大丫鬟,名字叫秋果,到史仲竹的院子里揽个总。

    史仲竹是让各种宅斗宫斗问洗脑过的,忙说:“我已经有春芽、夏叶两个大丫鬟了,定额都满了。”

    郑氏假做吃惊道:“哟,你还想扣下我的秋果不成,她就去你院子里把个关,教导你那两个丫头,等春芽、夏叶能撑起来了,自然就回来了。你就是想要,你娘我还舍不得呢!”

    秋果在一旁接口,“奴婢也舍不得夫人,只是夫人身边能耐人多,奴婢把夫人的心尖尖伺候好了,也是尽忠呢!”

    “好伶俐的口齿,我可就更舍不得了。”

    史仲竹闹了回笑话,把头埋在郑氏怀里不出来,有惹得屋里人一阵大笑。好容易和郑氏诉完了离别之情,又听了零零总总一大堆注意事项,史仲竹才顺利要到了自己的院子,他给自己的院子起名秋节院,寓意“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自此,史仲竹在秋节院开始了半独立读书生涯。

第10章 众多爱好事() 
史家因守孝在家,避过了风浪最凶的时刻,不得不说,史老侯爷死得非常是时候。

    史伯松、史仲竹兄弟守孝的日子已经过了,史伯松又包袱款款去族学上学了。只要有余力的家族,哪家都是有个族学的,出名的族学能吸引外姓人来求学,这就是家族无形的资源、人脉了,君不见贾家的族学差成那样,也照样有人附学,寒门求学永远是个大难题,史仲竹万分庆幸他投胎技术过硬,要是投身贫家,他就要一边“种田”,一边读书了。

    史家的族学没有什么出名的大儒授课,也不像现在贾家的族学那般乌烟瘴气,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还是个能读书的地方。

    史伯松去上学了,把史鼎的精力又解放了一部分,然后史鼎就发现了自己儿子的新爱好:医术。

    史鼎真是操碎了一颗老心,这又是怎么了?

    史仲竹让新上任的小厮延年到处收集医书,人家书店听见小厮名字叫延年,还以为是哪家太医或者杏林人家要买书呢。说到这里,史鼎史亲爹就必须吐槽一下儿子取名字的审美:去病、延年、药师、南山,【我说儿啊,你是多怕死啊!】对与这种魔性的名字,史鼎也让儿子重新改过,好歹也是学四书五经的,实在不行书里随便取两个字,也比现在的好啊。可史仲竹铁了心不改,任谁说都不理,史爹想着正常范围内的丫头名字,对这样的区别对待,只能默默的放过了。

    要说史仲竹是真怕死吗?自然是真的!来了这么久也没个神仙妖怪游魂野鬼声明对这起恐怖事件负责,史仲竹是真怕啊,你说要是我正活得精彩的时候,跳出来个神鬼要带你走,搁谁身上都忍不了啊。

    这件事就相当与一个生命没保障的人,时刻担心着殒命,正常人还可以通过保养身体、避开危险来保护自己的小命,史仲竹这种情况,就是好好躺在床上睡觉,神鬼来了,你也没法啊,所以史仲竹对自己的小命是万分的珍惜,已经计划好了要修仙求道,保住性命了。

    回到正题,史鼎发现儿子不看道家学说,改到处收集医书,想难不成要弃文从医了?嗯,虽然非主流了点,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竹哥儿,你最近怎么又爱上看医书了,功课要抓紧才是。”史爹语重心长的说。

    “爹啊,我功课不是都完成了嘛。”史仲竹想,难道连自由时间做什么你都要管,然后耐心解释,“我看了道家的甚多书,发现很多真人仙师都是名医,抱朴子葛仙翁这样的大能就不用说了,药王孙思邈更是百岁高龄行医问诊,建安三神医之一的董奉董神医也是道教名人,太多的神医都是道家真人。我想着要深入研究道学,还是要从医学入手。”

    哦,史鼎明白了,搞了半天,你还是没有忘了你那道学爱好。又问,“董师傅说你每天在演武场瞎比划又是在做什么?”

    “什么瞎比划,我是在练五禽戏。”史仲竹抱怨,董师傅是什么眼神啊。

    “五禽戏,人家高寿老人练的五禽戏,你几岁,跟着凑什么热闹。”史鼎嘲笑到,也总算弄明白了,自己儿子一心扑在道家学说上,日后再听说他有什么奇怪的爱好,也不用担心了。

    待史仲竹年龄再长一点,又迷上了骑马,每天除了练字习文,其他时间都在马场,每天骑三个时辰,这么用功,把董师傅吓了一跳,忙和东家解释,不是自己安排这么重的课业,老天爷在上,自己就让每天骑一个时辰就是,心里还暗暗打算,就是不到一个时辰,看在学生是侯爷爱子的份上,他也不计较,谁知道这位二爷这么用功。

    史鼎史侯爷已经把自己练得处变不惊,想当初以为儿子想要求仙问道都挺过来了,不就是爱骑马,武将家的儿子,爱骑马不是应该的。再听说,自己儿子抢了马倌的活,天天给马喂草、洗澡,晚上还想搬到马圈里睡,再坚强的心脏也坚持不住了。睡马圈?传出去还以为你受虐待了!

    儿子住到外院就是算半个大人了,不好多管儿子事情的亲娘郑氏对史侯爷,发飙了,一顿粉拳伺候,末了,放下狠话,儿子真要搬到马圈去住,你也不用回来了,去马圈陪儿子吧。

    史鼎欲哭无泪,养儿子怎么这么艰难啊,再看柏哥儿,真是前所未有的顺眼。史鼎把史伯松叫到跟前,语气前所未有的和蔼,关心了功课关心身体,关心完身体还关心交友状况,最后大大夸奖了一番。要知道史鼎对长子的教育方针是做错了狠狠骂,上手打都是有的,做对了也要告诫他不许得意,自从长子能记事了,史鼎对儿子就贯彻着严父方针。如今把史伯松夸得一头雾水,史伯松可不知道自己弟弟又出幺蛾子了,想着既然父亲这么看中我,要更努力不负父亲期待,只能说,这真是一个美好的误会。

    幸好,到了晚上下人来报,史仲竹去马圈巡视了一番,决定回房睡觉。史鼎松了一口气,不用担心被赶下床了,然后恶狠狠的骂道:“睡马圈,都是闲的,明天起功课加重一倍。”

    话说,史仲竹怎么想起来去睡马圈,这就真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了。得从开始学骑马开始,有常识的都知道,骑马是很累人的,大腿内侧的皮肤经常被磨破,现在也不流行马裤之类的厚布料,所以史仲竹的马术真是用鲜血和泪水换来的。每天从马背上下来,两腿都不敢挨着,像只鸭子似的走路,史仲竹每天在被窝里流眼泪,把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都背了一遍,才激励着自己撑了下来,等大腿内侧已经磨了一层厚茧,不会在轻易磨破,马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史仲竹不是个满足这点小成绩的人,咳,主要是没有好马术怎么耍帅,为了更好的和马沟通,史仲竹开始给马喂草料,刷马、遛马的活儿抢着干,让马倌以为自己要被失业了。可只是这样不行,史仲竹觉得自己对马的熟悉程度不够,用大将军卫青就是与马同食同住的事迹(这是假的)激励自己,为了达到传说中“人马和一”“心灵相通”的境界,决定要睡马圈。

    苍天啊,自己的主子还真是想起一出是一出啊,几个大丫鬟轮番劝也没有劝住,史仲竹觉得小丫头哪儿懂自己的志向决心,几个小厮也跟着劝,主子去睡马圈,奴才能不去吗,为了不睡马圈,都使出了浑身本事,奈何史仲竹就是铁了心的睡马圈。丫鬟往郑氏这里求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