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红楼之史有前例 >

第4章

红楼之史有前例-第4章

小说: 红楼之史有前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鼐也劝慰到,“二哥,父亲也不想见你太过哀痛。“

    “我不哀痛。“史鼎木木的回答。史鼎是看不见自己的脸色,白得似那宣纸,躺在床上的史侯爷,面色都比他好。

    史鼎疲惫的挥挥手,“准备后事吧。“转身往屋外走去,脊背微微佝偻,屋里的人逆光看着他的背影,像要消失在那光影里似的。

    晚间,守灵。

    史鼎和史鼐分好了一人一天,好保证体力,体体面面把后事办下来。

    史鼎怔怔的望着铜盆里跳动的火苗,机械的往里面添纸,一张,又一张。

    史娘郑氏,拿着赶工出来的白色棉布大衣,轻轻搭在他肩上,“针线上忙不过来,只赶了这个,爷先披着,别冻着了。“

    史鼎也不看她,只握着她的手,默默往下用力,郑氏顺着力道,跪在史鼎旁边。

    静默半响。

    “我其实不得父亲欢喜,”史鼎突然出声。“嗯。”

    “我记得父亲小时候还教导过我骑射。”“嗯。”

    “但后来就没有了,为了礼法规矩,父亲就待我疏远了,我就得像个没父亲的孩子,自己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不!没有父亲的孩子都比我强,他们没有人会逼他上进,却不给一点助力;也不会有人告诉他你辛苦得来的一切都要献给大哥,没有人……”

    史娘郑氏开始还简单应着,只是史鼎越说越快,郑氏也涨不到插嘴的机会,其实她也不需要说什么。郑氏知道自己的丈夫只是想发泄些什么,这些话不是说给自己听的,是说给躺在棺木里的史侯爷听的,是说给他自己听的。

    “我重没想过他会死,我重没想过他会死!”史鼎的生硬低沉沙哑,暗得恨。“有时太艰难了,我也恨恨的想他死了也好,可我只是想想,我不想的,我……”史鼎越说越混乱,不知改怎样表达。

    “我知道,我知道。”郑氏虚搂着史鼎,把他的头靠在自己的肩上。

    渐渐的,郑氏肩头的布料湿了,没有一点声音。郑氏有一下没一下的抚摸这史鼎的脊背,任湿润的布料越来越多,静静的看着铜盆里跳动的火苗,没有说话。

    之后便是按部就班的丧礼仪式,无可赘述。

    史鼎呈上去的奏折很快批复下来,顺利袭了保龄候的爵位;史鼐也同样顺利袭了忠靖候,并收到赐下的侯府,只等孝期过后,便搬过去。

    一家子,关门守孝。

    在史鼎一家平静守孝的时候,朝堂却波涛汹涌。

    幽禁的太子,咬破手指在中衣上写了《罪人书》,字字血泪,情深,感叹自幼父子天伦之乐,忏悔愧对父皇疼爱,还整理了一份名单,都是东宫旧人,都是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挑拨着天家父子,打着皇子夺储的幌子,行党争之实。“儿为其误矣!”

    圣人看了,泣不成声。

    圣人探望幽禁的太子,却发现庭院花木枯萎,景色破败,明显已多日未打扫。天子骄子的太子,自己最骄傲、最疼爱的儿子胡须满脸,瘦骨嶙峋。

    再听着太子说,前几日,花木就无缘无故的枯萎了,想来这是上天的预兆,自己怕是没有多少日子了。在这最后的日子里,他不远父皇再为他伤心了,只愿自己去了,能让父亲开怀一点,自己也就没什么可求的了。

    圣人哪里听得这些,这是自己手把手教出来的太子啊,太子啊,自己寄托了传承希望,自己盼星星盼月亮才得来的嫡子,是自己疼爱了三十年的的儿子啊!当初怎么就被大臣三言两语、火上浇油的劝谏迷了眼,下了这样的命令。

    党争!党争!

    这些大臣手握重权,羽翼众多,是想干什么?架空皇帝!下一步又要做什么?是要举旗造反了!

    圣人想通了这些关卡,仿佛看到自己的晚年,也只能在这样破败的院子里度过余生,自己的子孙也要这样卑微的活着。也许活着的机会都没有,都成了新朝的垫脚石。

    大臣们不知道圣人都脑补了些什么,只知道,圣人把幽禁的太子接到了乾清宫,宣了御医,吩咐好好调养太子的身子;晚间听闻父子共卧,因为太子屡梦危噩、数次惊醒,只有圣人在身边时,才能勉强睡着。第二天一早,圣人父子又去了奉先殿祭奠了太子圣母、陛下元后。

    次日早朝,有大臣对废太子居于乾清宫提出异议,想让圣人对次给个说法。

    圣人顺应臣下之请,把这个说法写在圣旨上,颁给了这个大臣。

    “窥伺宫禁,越矩妄言,其心不纯。”这是圣人给的说法,“又查事涉贪鄙、无能、纵奴行凶”等一系列罪名,落得个本人斩首,全家流放的下场。

    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众大臣都识趣的表示沉默。

    太子就这般妾身不明的在乾清宫住了两个月。逢一的大朝会上,圣人扔下一个炸弹,把众人都给炸傻了。

第7章 复立皇太子() 
立政殿纵深宽长,大朝会正殿中所立接三品以上大臣,三品以下、五品以上偏殿侍立,其他人就没有屋顶遮天,站在立政殿前的广场上。

    平日里就是大朝会,也不会这么安静。别以为上朝是多么严肃的一件事,其实男人嘴碎起来比八婆还八婆。大朝会也不是正经能商议大事的地方,所以平日都商讨些“意义重大”却又无伤大雅的“大事”。

    今天,圣人不走寻常路,没有让大臣“有事起奏,无事退朝”。直接一纸诏书冻结了整个朝会,比他平日里苦口婆心劝大臣冷静克制有用多了。

    高公公端着内监特有的尖细声音,宣读诏书。

    “朕屡次巡幸游猎,留太子办理朝政,举朝称善。”

    老子平时到处玩的时候,我儿子就把国家大事办的妥妥当当的,你们如果没失忆也就记得,当初是怎么夸我儿子的。

    “及朕去岁幸猎宫,忽传太子素行变易,自此朕心眷爱稍衰。回京后,置数人于法。因时外间窃议,太子之不孝,及所行不法者,日有所闻。朕特命拘系之。”

    好嘛,等到去年老子出门打个猎的功夫,就听说我儿子不乖,很不乖,你们这些嘴碎的八婆到处瞎传我儿子的坏话,有影儿的没影儿的,我也被你们说怕了,所以让我儿子闭门思过。

    “近日太后及皇后,皆以太子被冤见梦;且执太子之日,天色忽昏,朕进京前一日,大风旋绕驾前,朕详加体察,太子日表英奇,天资粹美,亦未尝乱预国政。前此狂疾,皆由小人魇魅所致,以至本性汩没耳。”

    这几天,我梦到老娘和老婆,都说孙子/儿子冤枉。我仔细一想,我儿子平时那么乖,怎么可能变坏呢?我又仔细查探,发现真相只有一个——陷害!有小人陷害我萌萌哒的好儿子。

    “每念前事,不释于心。因召至左右,加意调治,今已痊可矣。特奏请太后释之,诚朕之福,亦诸臣之福也。”

    一想到有王八蛋敢陷害我的乖儿子,我这心肝就哇哇得疼。不过你们也不用太担心,我早就洞悉这样浅显的阴谋。我已经把乖儿子接到身边,就近照顾,可喜可贺,我儿子好了。我老娘托梦给我,老娘也夸我做得对,这真是太棒了!

    “谓太子曰:古放太甲,卒成令主。汝其勉之。尔部详察应行典礼,选择吉期具奏。”

    我已经和儿子说好了,他还是当他的太子,礼部等有关部门赶紧准备,选个好日子,我儿子要风风光光的当太子。其他的大道理,我也不和你们说了,反正说了你们也不懂,你们乖乖把我儿子的就职仪式搞好就行了。

    高公公圣旨宣完,众大臣张口结舌的蠢样子,让圣人看了回西洋景。趁众人一下子都没有回过神来,圣人道,“即无异议,且退朝。”

    妈蛋,退什么朝,老子一肚子的意见!有大臣马上出列上奏,可惜高公公眼疾手快,不,眼疾嘴快,“退朝!”人家天天练的绝技,没有扩音器,声音可以传到整个大殿。显然大臣平日不练功,用时很捉急,只能眼睁睁得看着圣人甩袖子退场。

    众大臣面面相觑,最后三五成群的散了。

    众人在立政殿前也不好明目张胆的说小话,等回了家再做打算,当天京城的交通在傍晚时特别拥堵。

    李老大人,三朝老臣,翰林院掌院,天下清流之首。当然李掌院三朝老臣的生涯中,前两朝混的不是很好,刚入官场的时候,就是个愣头青,还以为天下大同呢,所以只能在翰林院熬日子。

    时机往往是给有准备的人,李大人在翰林院的日子里,没有自暴自弃,专心研究学问,在学术上取得了耀眼的成绩,终成一代大儒,代表当时全国最高学术成就。在先帝那一轮的皇位争霸赛中,李大人慧眼识英才,把女儿许给当今圣人做侧妃,当圣人还是先帝庶长子的时候。

    李大人抓住机会,终于成了李掌院,走上了人生赢家的道路。女儿作为潜邸旧人,获封淑妃,又生了个受圣人喜爱的儿子,三皇子,端王。李掌院一家水涨船高,对今后的生活更有信心了。

    李掌院知道,今后一家子的前途都挂在了外孙端王的身上,所以对端王的事分外卖力。端王娶妻的时候,尽管万分看不上武将粗鄙,但还是殷殷嘱咐外孙,好好待端王妃。端王自己争气,加上一家好助攻的加持,终于“文武双全”的站在了朝堂上。

    端王再牛,他也是臣子,李掌院并不满足于当亲王的外公。所以李掌院多年谋划,终于等到了太子被废。

    可惜,没等李掌院再把外孙推上太子之位,圣人就来了这么一招。

    礼部侍郎石大人脾气急,按捺不住问领头人李掌院,“老翁,此事如何是好?”

    “什么如何是好?”李掌院不徐不疾的问。

    “太子复立……”

    “好了,为人臣者,忠君为要。”李掌院先教导跟班,然后淡然告诉一干人等“静观其变”,尽显老臣持重姿态。其他人也略放心,先回了。

    李掌院回到家里,关上书房门,再也装不了淡定,脸色扭曲砸了一屋子的瓷器。“竖子!”“小人!”边砸边骂,半响才平静下来。开了书房的门,吩咐仆人,“老夫人养的猫把书房都糟蹋了一遍,你们还不去收拾了。”

    尽管李掌院私下焦急得头发大把大把掉,但当端王外孙向他问计时,李掌院胸有成竹的说:“观诸史书,绝无前例。太子能立便能废,王爷,我们上回也做成了,不过再来一回罢了,我们有的是时间。”

    端王稍安。

    安抚了端王,李掌院联系了端王妃的父亲,周将军。周将军出身武将世家,武功卓著,封汉乡侯。此时爵位还是实封,这意味着周将军不仅每年领“乡侯”的死俸禄,他还有“汉乡”的二千户税收收入,就是可惜汉乡只是个小地方。也是,如今开国日久,皇子皇孙、武将文臣封地越来越广,尽管圣人十分吝啬爵位,国家财政还是越来越紧张。

    话说回来,周将军既有开拓进取的野心,就不会满足于“汉乡”这个小地方,若是成了国丈,“汉乡”自然就成了“汉郡”。所以,周将军对自己女婿的前程也是记挂在心,这不,李掌院一请,周将军也心领神会,带上女眷过府赏花。

    女眷在花园里赏花,李掌院和周将军,分别带着自己最得意的儿子,在书房喝了一天的茶水。

    周将军满意的带着家眷回去了。做这同样事情的人不再少数,甄贵妃所出的四皇子显王、静妃所出的七皇子荣王,都做这类似的事情。

    皇宫,圣人坐在御座上,听堂下一个面目平凡的老太监回禀。此时,天色已暗,圣人却没有让点灯,阳光透过窗棂,大殿被光影分割得明明暗暗。圣人听着老太监的回报,忽的把手上的奏折一摔。

    “结党营私,觊觎皇位。好极了,真是好极了。”

第8章 规划新生活() 
朝堂风雨如晦,史家却安宁如昔。

    史仲竹虚岁5岁,在功课上很突出。因着守孝,史伯松也从学堂里回来,在家里学习。史鼎如今也被名正言顺的称一声“史侯爷”,新鲜出炉的史鼎史侯爷便在家里教习两个儿子的功课。

    史鼎对两个儿子的未来规划虽各有侧重,但同样疼爱。史仲竹现在骨头开始成型,筋脉却没有僵硬,正是习武的好时候。所以史仲竹的功课就改成了上午习文,下午学武,他大哥史伯松也是如此。

    新任侯夫人郑氏,趁这这段时间,以祈福名义打发了不少不规矩的下人,又重点整理了家里的田庄商铺等产业,对自己的嫁妆也进行了梳理。丈夫疼爱、子女孝顺,一家子都省心,唯一能叫郑氏烦忧的就是史湘云了。

    史湘云是长房唯一的女儿,病弱大伯生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