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红楼之风景旧曾谙 >

第70章

红楼之风景旧曾谙-第70章

小说: 红楼之风景旧曾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象含糊两句,就寻隙告辞。章太夫人知道他心思早不在此处,只能叹一口气,说:“罢了,偏遇到你这么个冤家。”又向章回道:“回儿带了他去——你这个不着靠的表弟,我就交给你。”章回笑应了,又带着黄象行一遍礼,这才出得屋去。

    见他两个出去,屋中众人忍不住拿方才情形又是一通说笑,都说黄象在杂学上头钻研精深,只是痴劲太甚,不免有时就犯呆性。正说话间,前面又有黄幸等传过话来,只说今天天气不好,林姑娘远来,路途劳累,就不要拘泥礼数,前后院落地奔走,等明天天气好了再拜见这边的叔伯。章太夫人连声赞好,如此正是长辈知道体恤小辈的意思,让黛玉就照他几个的话做。黛玉忙起身,先谢了太夫人,又向王氏、崔氏、柴氏行礼,请三位伯母婶母代为致歉不恭。

    一时晚饭时辰已到,章太夫人招呼开席用饭。因向王氏妯娌道:“今日都是自家亲戚,都不必立规矩。厅上开两席,林丫头和姑娘们随我一席,你们几个陪望儿媳妇一席。昊儿媳妇有身子,也不用伺候,挨着你娘母子单独一桌子吃。”丫鬟媳妇忙依言调放席位、摆置座次。众人入座,用饭。饭后言谈闲说片刻,丫鬟才捧上茶来。众人吃过一轮,章太夫人道:“时辰也不早了,都各自回家去。好丫头,你和林丫头两个这回都跟着我睡——我院子里的东厢已经替你们收拾出来,虽说给你娘儿俩住紧着些个,但左右挨在身边,你就当迁就我老婆子一点念儿,可别嫌挤哈!再有,也不许跟你家望儿多嘴抱怨。古人说‘小别胜新婚’,这是有道理的。”

    一句话说得洪氏大笑:“姑妈说得我们也太不堪了。还当着满堂的侄女儿们,哪有这样的?我可不依!”

    章太夫人笑道:“你不依,就不依,只是还得按照我的屋子布置。”

    当下众人散去。章太夫人则亲自领着洪氏和黛玉往她们屋子里去,一样样带着看了陈设布置,又问合不合意,作哪些调整挪换,一边吩咐王氏留心记忆,按两人要的东西物件儿,随时开库房去取。洪氏笑道:“姑妈真是把我们当成客人待了,就家里还没有这样随心的呢!”虽这样,到底叫逼着随意换了两样,太夫人这才安心满意。

    一时就有健壮仆妇抬着箱子来。王氏见那箱子足有两尺见方、一尺余厚,并不是洪氏方才所要调换之物,后头跟着的一个丫鬟,更是自己独子黄象屋里的大丫鬟繁露,不由忙问:“这是什么?”繁露便答,是黄象吩咐送来给林黛玉,作今天相见时失礼的赔礼的。这边章太夫人听到,心里也好奇是什么,忙带了洪氏和黛玉一齐走过来看。

    那两个仆妇将箱子抬到屋中间大圆台子上放下,打开箱盖,众人就见其中是一只极大的紫砂托盘,托盘上头雕塑出一片农田庄院并山野河塘景象:其中水田、旱田、房舍院落俱全,旱地里有马,水田中有牛,院子里有猪、羊、鸡、狗,树梢上挂着顽猴松鼠,草丛中伏着老虎野兔,旁边山梁上更连出一片云雾,云雾中藏着一蛇化龙的景象。这些动物,大的如马、牛约五六寸,小的如鸡、兔不到两寸,堪堪可托在掌心,然而造型栩栩,极尽生动。但再定睛瞧去,就知那些牛、马、猪、羊、狗、兔之类皆可单独取出,且都肚腹饱满、做张嘴之形,身上亦各有一孔——竟是一整套十二生肖的砚滴。章太夫人讶然道:“怎么翻出这个来送人赔礼?亏他想得出来。不过,东西倒也有趣。”就问繁露黄象到底怎么说的。

    不想繁露笑道:“老太太容禀,这个,其实并不赖三少爷。今日三少爷和表少爷回房后,表少爷就教训三少爷说,只道歉而不赔礼,不算真心悔过。三少爷就问送什么东西赔礼。表少爷说,林姑娘书香闺秀,自然是与翰墨相关的东西才好,必得精致、贵重、与众不同、除一无二,如此才显得出道歉诚意。三少爷说,平日从来不在书画之类上头留意,难道为这个打劫老爷书房不成?且又要精致贵重,不失文雅……然后不知怎的,突然就想起这个来,命我们立即开了库房,翻出来送到这边,请林姑娘一定收下。”

    众人听这一篇话,想象黄象被章回教训,为琢磨赔礼满屋子乱转,随即灵机一动,立即指派人翻箱倒柜,寻出这套砚滴,兴冲冲送过来的一番景象,一时都忍不住笑起来。章太夫人笑得揉眼,道:“心意是不错。只是他自己一团孩子气,也拿表妹当小孩子哄,特特选了这个来,到底为的是翰墨书香,还是实在好玩?”

    王氏也又好气又好笑,只对黛玉说:“你表哥就是个古怪的,林姑娘就当纵他一回,胡乱收了这份赔礼,打发他去——我改天再给你送别的来。”

    林黛玉忙说不敢当,旁边洪氏道:“我看就依了你大伯母的话,只管安心收下。总都是你象表哥的一片诚心,又逗得我们都笑到这般开心,前头的事情多少就当抹过罢。”

    黛玉见她这样说,这才命青禾、紫鹃将东西收起。众人又简单叙说一回,方才各自安寝不提。

    作者有话要说:  砚滴,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往砚中注水的各种造型的文房小器物中,有单独的进水孔和出水孔,且水流细缓者谓之砚滴。砚滴做工都比较精美,材质除金属、玉石、玛瑙外,大多是陶瓷材料的。在造型设计上,也是穷其工巧,堪与后世出现的紫砂壶艺术相媲美。

    眉毛最喜欢和一直使用的砚滴,是紫砂材质的。做成一只悠游水中的水牛模样,水牛背上趴了个握着牧笛的小牧童,整体线条流畅,非常活泼可爱,大小正好托在掌心,从牛头到牛尾长度十二、三厘米吧。据说这是一套砚滴里面的一只,当年还有承盘、砚台和笔架,构成完整的田园山野,可惜都没能完整保存下来。想到这样的精致东西因为令人痛心的时代原因而毁坏,所以就yy了一套给林妹妹赏玩,也算是聊偿心愿吧。

第76章 第三十二回下() 
次日起来,林黛玉先到洪氏处,娘俩儿再一同省过章太夫人,又一起用早饭。这黛玉在荣国府时起坐行止都跟贾母,贾母是个再喜欢儿孙热闹不过的人,黛玉、宝玉两个不消说,迎春、探春、惜春这三个孙女儿辈总伴在身近,就史湘云、薛宝钗等也每常请来一起饮食玩耍;再有李纨、王熙凤两个左右侍奉,每日自早及晚,就一时片刻的冷清也是难得。然而这尚书府章太夫人处却安安静静,便崔氏、柴氏作两拨来请安问礼,也不过稍立一立就各自请去,并无更多相陪,教黛玉不免有些奇异。结果就听洪氏问:“到这会儿还未见大嫂子,难道这一早的就出门往忠献伯府去了?”

    章太夫人笑道:“这阵子都这样。虽说她哥哥嫂子已经南京家来,搭头不过一天两夜,那边大小事体,三件里面倒有两件是她经手的,就交班,也要交个四五日呢。何况她那哥哥又有点叻嘚,无论巨细,都不容易含糊打混过去。昨日接你,她已是躲了一天懒,今天怎么也不能了。但话说回来,到底是有了主事的人,她一日里去个小半日尽够了,再加上有你跟林丫头这样的招牌话头,你看着罢,一准吃昼饭前就赶家来的。你也不用一错眼就忙着寻她,我已经吩咐过,家里的事情依旧不必她劳烦,这些天只专心陪着你们逛,看这样可好?”

    洪氏道:“姑妈安排,还有什么不好的?且南京又不是头回来,也不定要她陪着才好到处逛。姑妈自己心疼媳妇,直说就是,不必扯上我。”说着就把头故意向旁一扭。

    章太夫人见状大笑,道:“你倒聪明,一下子就猜着我本心了。但既聪明,还不立即应了?偏一定要多说上这两三句话。想来是母亲跟前给惯的。林丫头以后可不要学你这婶母。”

    这黛玉正专心听她们说话,突然丢来这一句,脸上顿时就飞红了。旁边洪氏却只管笑,还说:“像我才好呢。家里从老太太下来,哪个人不欢喜?姑妈也喜欢的。”

    章太夫人忍俊不禁,手指着她晃了两晃,随即落下来直拍大腿。洪氏就笑着上前与她抚背。黛玉也从丫鬟手里要了茶递来。章太夫人连连点头,只说“好孩子”,就着她的手慢慢吃了两口,方问黛玉道:“林丫头听了一早上闲话,可觉得无趣了?都是我的不是。因我性子懒,早上尤其怕烦,向来是省了请安问礼这一宗的。且家里惯例要做早课晨读,你姐妹们平时也不在我这里吃早饭,我一时没想起来这宗,倒叫你干坐了这么大一会子。你也太小心,捱着无趣了也不说,这就是跟姨祖母外道了。”

    黛玉忙说并不曾闷着。章太夫人就跟洪氏道:“这丫头是顶知礼的,我又白问了一句,果然是老了。”拉了黛玉坐在身边,笑道:“玉儿再捱一会儿。南京这阵天气最热,再过两三刻钟,外面日头上来,这屋里便坐不住人。我们就往后面花园子边上敞厅里去。差不多你姊妹们就该放了学,都自会过去那边,再叫她们与你顽。”

    章太夫人因问黛玉读了什么书。黛玉答了,又问姊妹们念何书。章太夫人笑道:“不过是跟着父兄闲玩罢了。学里现正在讲《文选》,又有前四史,她几个觉着喜欢、有兴致的,就自己去听了,得一段是一段,难道真指望学些什么出来?倒是你父亲教你从经籍志看历代文章,才算一本正经的向学之道。可惜本朝虽较前朝开阔,到底还有拘泥,不然,十年、二十年后,一个女进士又有什么拿不出手?”

    洪氏在旁听了忙道:“女进士之类,我倒听回儿说过,说是有人新编了一出戏,讲的是一个女子因才学过人,扮了男装一路上京,竟考中了进士,还被委任做了参军,处事明决、惠民有方,结果十分得人尊敬。回儿又说,这一出是有缘故来头的,虽是戏文,实有三分真事。”

    章太夫人笑道:“你提醒我了——还真是有这么一个戏文,就是前朝人写的《春桃记》;而且也还当真就是依据这样的一个女子,便是前蜀的黄崇嘏,其人其事原收在《太平广记》里的。只是没有考进士这一节:一来其时蜀中未行科举事,二来原记里也说是当地的长官保荐才得的官。不成想后世人添油加酱,又有弄笔的敷衍戏文,扯出什么女扮男装考进士的话,这个实在就是给愚夫愚妇说来顽笑了——想那历朝各代,制度虽有不同,抡才大事上又岂有一个含糊的?不说进士,单止才踏着门的秀才,入场前也先有报名、保结,根梢节末无一不查,哪里是一个女子随便换身衣裳行头就混得过去的?也就是那些闹哄哄乱为王的处境里,才勉强能说得圆。所以写戏文的,也最爱用残唐五代。只是到底也就出了一个黄崇嘏,叫人得了故事根源。《春桃记》这本,算是把人物因果串得都不坏,只可惜没传得好,到如今七零八落,不成个文。现既说是新编,莫非回小子看的,是有人将它从头梳理补全了的?”

    洪氏笑道:“我只听故事新奇,旁的再没管。姑妈要知道,喊他过来问一声便是。”

    章太夫人道:“就问一句话,倒要劳动跑上二里地。怪热的天,我可替他娘老子心疼。且我已经定了,后日请一班小戏家来,趁着团聚,大家热闹。待过晌午,他班里就该有人来定曲目,到时顺道问了就是。林丫头看爱什么戏?不拘什么,都告诉我。若他们不擅,只管再叫别家。”

    三人正说间,就听外面脚步响,却是柴氏带了人过来。几下见了礼,就向章太夫人道:“园子里都收拾得了。怕禁不住用冰,我叫他们拿深井水将地上洗了两三遍。再备了各色簟子在那边,母亲要觉着寒热,随时换上就成。又有,方才园子里碰见跟象哥儿和回哥儿的人,说他兄弟两个在矮山那边鼓捣一个什么‘凉车’,说是用不多时便可弄好。老太太、叔太太、林姑娘过去稍待一会子,指定就能开动了。”又忍不住问:“母亲,那到底是个什么车?”

    章太夫人听了她话,就向洪氏笑道:“不必说,定又是象小子捣鬼。”一边告诉柴氏:“应该不是什么‘凉车’,多半就是翻车,是将水引到屋顶上,从专门按照织网形状埋的或铜、或陶、或琉璃的管子里头走,取的水的凉意。唐代人书上就记过这个法子。”

    柴氏道:“果然我又没见识了,竟不曾见过呢。”

    章太夫人笑道:“这个跟见识不相干。主要屋顶上布的管子难得,又容易坏损,所以真正用的人家不多。再有一个,这个用时水量必得充足,水流回环接续,才能凉意不绝。你前两年虽都也在家,偏生夏天雨水稀少,稍多一点水都往外面运河里头去了,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