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红楼之风景旧曾谙 >

第65章

红楼之风景旧曾谙-第65章

小说: 红楼之风景旧曾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如海道:“这个自然。只是,眼下情势如此,我若请辞,就怕有人趁机生事,坏了大局。”

    章望道:“当今并非威帝。何况,太上皇还在。有他,就是定海神针,再大的波澜也能平息得定。至于盐政这边日常事务,表兄这一病三四个月,也有十数天不能理事的,不也平平稳稳过来了么?”

    林如海低头思索片刻,道:“也罢。只是我已奏报病愈,今番倒要额外花费些心思了。”

    章望道:“我一直还记得当年一道儿在书房,祖父教导《出师》、《陈情》两表情形。润之过目《出师》而不忘,如海耳闻《陈情》则成诵,待细解文意,更令兄弟抱头痛哭,泣不成声。其时当今也在,一齐动容——表兄何不追忆往昔,痛陈心事?”见林如海闻言神色转变,又道:“而今老太太寿过八旬,身子和精神头都属旺健,膝前更有儿女子孙环绕。但唯有一件心事,便是林姑妈、林姑父早逝,使得白发人送黑发人。表兄幼时得老太爷、老太太教养抚育之恩,然而自十七岁上京,与常州就再少无来往——表兄心里,就不曾有所触觉?”

    林如海于是长叹,道:“外祖父母恩情未报,如海怎能心安?自当往外祖母跟前尽孝。我这便动笔,奏表朝廷请辞。”

    表兄弟两个商定主意,林如海便即草拟辞呈。这边章望先将之前几张图画字纸用水浸烂,亲自泼去窗外梧桐树根下,然后还到房中,援笔挥毫,成《兰溪竹石图》一幅。图成,方笑道:“果然先前心境不到,不得自由从容。”遂叫院外等候的章回、伍垣、林柄、申凭等人来,章望把画与他们看,又令寻上好的匠人糊裱。待众人转出门去,林如海才道:“自己家中,不必如此。”章望笑道:“只是糊弄我家小子。年轻人难免好奇,有这么一番,他就知道不去多想多探了。”

    接着几日,林如海一应如常。政务公事毕,就来寻章望父子,或讨论功课,或指点文章。那边洪氏则是带着林黛玉,将扬州周近大大小小有名的庙宇道观、园林山水逐一地赏玩过来。转眼六月出头,这一日初六,次日便是洪蘼的孙女出阁。因是从仪真洪氏本家出嫁,故而一早林府就备妥车轿,预备洪氏带着黛玉,由章望、章回父子护送着出行。一行人登车上马,方要启程,突然前面有铺兵乘驿马疾驰过来,到盐政府前翻身下马,直撞进门来。章望心中已有所感,待见林如海接了文书便朝自己看来,就知所料不差,于是吩咐章回护送洪氏等先行,自己稍后赶到。表兄弟两人再到书房,拆信细看。

    作者有话要说:  咕噜噜,终于把这段超级费脑子的东西折腾完了。

    本章扯进了王子腾,扯进了贾元春,还有什么周贵人吴贵人,总算红楼的背景被拽过来用上了!!!不再全是眉毛的私设,真是内牛满面,撒花庆祝~~~~

    ====

    放了一点西鹤墅案的背景。其实就是当时的皇帝威帝,在嫡长的太子和他自己最宠爱的儿子义忠亲王之间犹豫了。睿太子和义忠亲王争斗了十五年,结果西鹤墅案的时候被诬陷谋反,遭遇圈禁,不上两年就郁闷死了。威帝后悔逼死了太子,又不肯立新太子,义忠亲王忍不住了,结果一动手,反而把自己的小命搭进去。最后是睿太子一母同胞的小弟弟,也就是现在的太上皇登基。

    林、黄两家,当年就是在拥立问题上,发生了分歧。一个支持正统,一个要求贤德,于是闹到反目成仇,不死不休。而为了保全子嗣,两家做了一个相同的决定,把自己的儿子送去外祖父家(也就是章家),交给章荣教养。而当时的太上皇(安康郡王)出于差不多同样的目的,也以游学的理由,把儿子(当今皇帝)送到了章家。章荣是文昭公章焯的儿子,虽然没接受过朝廷的官职,但他是实打实的帝师无误。

    ======

    元春封妃,从原著上相当的意外,至少贾家是没有预料的。当然,这可能跟贾赦、贾政、贾珍都没在朝廷上做到多大的官,没有什么实职实权有关。而且历来有猜测这个封妃省亲背后的事情不简单的。我这里纯属故事需要,没有真的考证什么就胡说八道……跟原著曹雪芹的设定无关。大家有啥想法的,请积极留言交流哈~~~~

第72章 第三十回下() 
却说林如海接了信,见是自己座师、当朝宰辅白翼所书,也不多心,拆开来就与章望同看。不想拆开一看,竟有三色信纸,两人就知道有异。林如海先拆了平日相府惯用的冰梅笺来看,果然是白翼手书,说的不过是些日常公务之事,一如平素毫不出奇。随即一纸,入手莹润,辉映有光,兄弟两个相对一眼,脸色就变了。忙看文字,却是痛斥林海惫怠职守,年未及天命,就沉郁暮懒,不思鞠躬报效朝廷,反而存心退步,增添主君烦忧——书末并无署名,然而林如海、章望如何认不出当今御笔?直看得目瞪口呆,一声儿不敢出。

    停了半晌,章望才取了最末一纸,也是贡上的,却是用蝇头小楷写的太史公《屈原贾生列传》与《报任安书》里面的两段。章望见它通篇工整,只有“人穷则返本……未尝不呼父母也”并“士为知己者用”两句落笔流连,有行草风致,于是便向林如海笑道:“恭喜表兄。再诚恳辞上个三五回,就能得偿心愿了。”

    这边林如海也镇定下来,慢慢抹去额头上汗,笑道:“都是仰之的计谋见识。如此我也放了心。这便让人将后面几本奏表都送上去。只是,一多半就赶不上大表兄那边侄儿的好日了。”

    章望笑道:“事情已定,还担心这些个?你不去,让侄女儿带了贺礼去也是一样的。难道大嫂子还能不喜欢,简慢了一星半点不成?且还有我家在旁边照看着。就是这件事情表兄倒要多少跟玉侄女交代个根底,别突然间父亲没了差事,自己又被交给远方亲戚——小孩子家心细,万一多想了,可就平白生出多的事情来。”

    林如海先一怔,随即大笑起来,指着章望,骂道:“你个促狭的!我看也就你会这样咒自家亲表哥!”

    章望也笑,却道:“我是玩笑。但也备不住真有人就这样想。”

    林如海笑道:“这倒也是。我知道了。总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事先预备些,到时就不慌忙了。”

    两人说定,章望这才动身赶往仪真。林如海自在府中理事,叫伍生、林柄、申凭几个管事并管事媳妇的来,说:“当年老太太陪嫁里头,有常州的一处宅子。如今是怎生的处置?即刻命一拨人去收拾起来。倘有人租用,厚厚与一笔银子,还令搬出,往别处租去。”又命检点库房,预备南京尚书府的礼和忠献伯府的贺仪,再是常州外祖母章家的礼,吩咐说:“其中衣料布匹并与女孩儿家玩物的单子,给陈姨娘也看一眼。”这边几人就听命去了。

    只是先前林如海吩咐预备给章望夫妇的随行谢礼和土仪,现早已大差不差,如今又说置办,且是南京、常州两处一起,再有收拾先老太君在常州的陪嫁宅子的事,一块儿凑出来,盐政府上下一齐动起来,也就免不了生出议论。便有那心思活络的猜说:“莫不是老爷要高升到别处去?”也有讲:“或者就是寻常亲戚间走动。”更有想得远的,悄悄拉了人说:“指不定就是大小姐的好事情。没看见老爷一向怎么待的表少爷?后面章家叔太太来了,对大小姐又那么喜欢,就跟亲娘儿俩似的。只是虽说是嫁到老爷的外祖母家,到底做儿媳妇不比做姑娘,能事先布置打点的,自然要先料理周全了。”结果被管事听到,当时就喝了去:“混嚼什么舌头!下人倒议论起主子!还有没有规矩!”连听的人一道儿关了柴房。如此治下,林府也就此安静,各人尽责,并无他话。

    又过两日,林黛玉随章望夫妇自仪真返回。这黛玉是头一次经历亲戚家婚礼,虽年纪尚幼,且有许多小姑娘家不可参与处,到底满目新鲜,十分有趣。又因为洪氏是他这一番的贵客,且林如海位高德重,众人见了她,谁肯怠慢,奉承得竟比主家更殷切三分。洪氏也十分得意,无论哪方来的称赞一味只管接下,更与她族姐,便是此回请的全富太太说笑,道:“都说我离你只差了一步,我心里却不服。你看我这侄女儿比亲生闺女又差到哪里去?”又时刻留神,几次告诉黛玉:“全不必耐烦陪我这里听人的废话,那边姐妹们之间尽管去玩。”再教洪蘼孙媳元氏陪着黛玉一道——因元氏嫁来才四个月,仍是新媳妇,序齿又小,就只跟主家及宾客家来的姑娘小姐们在一处。果然这元氏新婚,一团孩气未消,带着林黛玉并几个姐妹扑蝶逗鸟、听说书讲故经地顽儿了大半天,直到这边将行礼了来催,这才忙忙赶回。至于正经婚礼,那一拉溜筵席饮食、程式风俗,黛玉也有能亲见亲和的,也有被洪氏搂在怀里小声告诉的,林林总总,也不能尽数。因此整整两日玩得痛快,等回到扬州家中,才猛然觉着劳乏了。幸好洪氏细致,稍一看她颜色,就大致猜到缘故,忙请了关梦柯来看。

    关梦柯医者仁心,稍问两句端底,恼她两个乐得忘形、有失保养,也不开方子用药了,劈头盖脸先一通骂;只是骂一阵,见她两个垂着头受训,架势神情竟一无二致,模样又实在老实,说不得自己也心软了,只道:“……如今倒又当什么大症候,慌慌张张寻我来看!寻我做什么?倒头睡一天就完了——这药方谁开不得?非得要我!”

    偏这边林如海听说黛玉家来后身子不大好,连忙过来。这边慌地告诉来去,洪氏也直说自己失职,没能照顾周全。林如海也是关心则乱,真到了眼前,看到情形,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当时就笑起来,道:“叔太太说哪里的话?小孩子家没分寸,玩脱了力,倒把家里上下都唬了一跳。”几人又说笑几句,洪氏就告辞回鸣乔院。林如海知道她还要忙着收拾打点行装,大后日一早好赶去南京,也不虚留。这里就坐在黛玉床前跟她说话,只问:“玩得可尽兴?你婶娘是个大度周到的,但我们也不可因此随意。等明儿再认真谢她才是。”黛玉应了。

    林如海又细细问婚礼情形。这黛玉身子虽倦乏无力,精神却正好;这两日遇上新鲜事情既多,又结交了好些个年纪相若的姑娘小姐,存了一肚子话要与父亲说,于是就一桩一件地从头讲起来。末了才叹道:“我原以为外祖母家那些表姊妹是极出色的了,更有一个宝姐姐处处胜人一筹。如今家来,婶母带我到各家行礼,虽结识日浅,也知道先前自己见过的人太少。单是这次婶婶那边的表姐成婚,道贺的各家姑娘小姐在一处玩笑说话,那言辞、举止里的才智文雅,就是最自然不过流出来。哪怕就只坐在旁边听着、看着,也觉得满心都舒畅欢喜呢!”

    林如海笑道:“江南不同京里。南方读书人家多,以进学为风尚。且不独男子,女子也要一般地读书学礼,畅达诗文——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言行间自然是与寻常不同的。”

    黛玉道:“我也觉着洪家表姐举止大方从容,神气又温婉宽柔,教人见了就忍不住生出亲近的心思。”忍不住叹一口气,道:“可惜只得坐了片刻,就被催去梳妆,怕今后三五年都未必再能见了。”

    林如海不意黛玉不过去了两日,就说出这样一番留恋言辞,但转念一想,大约洪氏与这位洪小姐是堂姑侄,血脉里天然几分相似,令黛玉自然亲近,也是合情顺理。于是笑道:“玉儿喜欢有姊妹相伴?也是,这些年都在你外祖母处,日常姊妹玩耍,原该是热闹惯了的。这两个月家来,虽有你婶母表哥,多少还是冷清。既这样,我倒有个主意。后五日,就是你南京大伯母的侄子娶亲。她家也一早递了帖子来请。只是当时我病着,家里又没有旁的人,不好回复。正好你叔叔婶婶一样受了邀,此番正要去南京道贺观礼。玉儿就跟随他们一道,代为父拜见姨祖母,也向你大伯母道贺,如何?”

    黛玉听了这话,先是要分辩,随后听又可出门于是欢喜,但末了则渐渐显出忧色,只说:“我出门玩耍,留了爹爹一个人在家,岂不冷清?且女儿也从不嫌闷——都是自己家里,怎么都高兴的。更不用说还有爹爹在身边。这几年我都在京城,如今守着爹爹,比什么都更安心。”

    林如海心知她素性伶俐,又心细灵敏,就忍不住暗叹一声章望料事如神。于是温言道:“我如何不知道你的心思?只是玉儿代为父去南京道贺,也是为我分忧。”说到这里顿一顿,再次斟酌了一番才道:“再者,此去南京,也不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