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红楼之风景旧曾谙 >

第151章

红楼之风景旧曾谙-第151章

小说: 红楼之风景旧曾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行到黛玉正院。院门匾额上是四个字“丛春华妍”,左右题一联:“闲观青阴偕凤舞,漫扣贞干和蝉鸣”。王熙凤虽不甚识字,但一路走来,知觉此处是活水整个儿包住林府东路靠后一大片做成的单独院落,只外墙山石□□就见出格外的精致用心,早猜到是林黛玉所居。于是笑问:“妹妹的院儿,不知道什么名字?”黛玉笑道:“有两株梧桐挺秀,就借了名叫‘梧桐院’。”

    一行人轻轻巧巧走进院来。凤姐打量一眼,拍手笑道:“这个园子,我就算见到江南的景致了。”又道:“只是便是江南,这会子也没这等花样热闹。想必是前些晚上有天女悄悄儿也溜来玩,遗落下满地的花都没带走。”

    原来黛玉这院中放眼过去,无论屋前房后、廊上檐下、水泽矮坡、花间树丛,到处都是彩灯。材质不尽相同:也有绢扎的,也有纸糊的,也有琉璃薄瓷烧的,还有看起来似玻璃若水晶的——细瞧之下,竟是用极薄极透的轻宣、蜡纸、绢纱之类晕染了颜色,折成各种花卉形状,再一层一层仔细用冰浇出来的,在抄手游廊底下密密排了两排。形状各自生动:月湖水泊当中起了一座鳌山,扎的是金鳌入海、鲤跃龙门,水面上扎大方胜、满池娇;院中梧桐、玉兰、木樨、海棠等树上也皆挂满,乃是苹果灯、石榴灯、蟠桃灯、香柚灯、柿子灯、葡萄灯、樱桃灯,等等,俱为鲜果形状。倒是花树之下、坡间地上,散布了梅花灯、兰花灯、桃花灯、荷花灯、菊花灯、玫瑰灯、牡丹灯、百合灯、郁金香灯、紫罗兰灯,如百花同时盛开。又有许多长的、方的、圆柱的素冰灯,就是拿水装了模子,等冰冻严了把内间掏空、搁进火烛的,或沿窗台扶靠之下,或倚廊柱栏杆之旁,间错放置,衬着满园彩灯,一发显得简单无华,晶莹剔透。——此刻日头正好,但见斑斓绚丽;想来到得夜晚,定当繁华风流。

    这王熙凤兀自赏看院景,一边大姐儿早是按捺不住,从奶妈怀里挣扎下地,直奔花灯丛里。幸而手上也有灯,倒不便再往花灯上头摆弄拉扯,只双脚团团转地走个不住,脑袋摇摆摆地旋个不停,一双眼睛睁得老大,连眨都不舍得眨一下,全是一副看不过来的惊喜欢跃模样。一会儿忽地又站住,转过身来直扑熙凤,拽着她的手往水塘沿子边跑——

    原来贾府教养孩童仔细,必定不令单独一个儿地靠近水边。大姐儿年纪虽小,也记得牢靠,纵此一时满心欢乐,还知道先拉了母亲同往。凤姐儿既为人母,如何不知道女儿心意,且她也是个年轻爱玩的,自是任大姐儿一路拽着过去看那水中鳌山。母女两个叽叽咯咯,说了好一阵儿,凤姐方趁着大姐儿看鳌山顶上因风自转的机括、话头暂歇的空子,转头向黛玉笑道:“这两日家里忙,顾她顾得少些,今天好容易带出来,就有些疯了。妹妹千万见谅。”

    黛玉笑道:“我只看到大姐儿是打一进门就没停下赞我这院子好,高兴还来不及呢。”说着抱了大姐儿,教她数鳌山下鲤鱼尾数。凤姐见她姑侄亲密,又见大姐儿在黛玉身上又笑又扭,一面欢喜,一面忍不住道:“大姐儿可安分些,别学猴儿乱动 。”又道:“林妹妹仔细手沉。”到底是仔细看完了鳌山,大姐儿才肯从黛玉身上下来,教奶妈着手接过去。

    黛玉便引凤姐往屋里去。大姐儿犹未尽兴,两只眼睛看着树上那些果实样的花灯不肯稍放。黛玉笑道:“外头天冷,姑姑屋子里也有灯,大姐儿随我去看?”大姐儿果然就点点头。一时进到屋内,就有青禾、青苗拿了兔儿灯、松鼠灯、野鸭子灯过来,都是底下装了轮子,胸口用五彩络子结了软绳,正可让孩童牵着走的。黛玉把软绳给大姐儿,教她:“带小兔小鸭在屋里到处逛逛。”大姐儿便高高兴兴牵了灯跑开。身后自有丫鬟奶妈紧跟住。黛玉、凤姐方坐下,紫鹃倒了茶来,两人说话。

    凤姐见黛玉屋中果然也有数盏彩灯,依然是苹果、石榴、葡萄之类果实形状的居多,止床帐帘子前挂了一盏荷花灯,也是花瓣小巧,莲房却大,倒更像个莲蓬的模样。凤姐忍不住道:“原来比起花儿,妹妹更爱果子。往日我竟不知道。”

    黛玉一怔,道:“怎么忽然这么一句?”

    凤姐笑道:“以前我只惯例往妹妹屋里搁四季鲜花。今天看你自家屋里摆的,再有外面院子里,果子都高高的在树上,花儿倒铺一地。我先还想怎么树上不生花,现在这里再一瞧,哎呀呀,竟是我一向疏忽糊涂了。”

    黛玉抿嘴一笑,脸上微红,尚未及作答,旁边紫鹃先噗嗤一声笑起。凤姐忙问:“怎么,我说错了?”

    紫鹃笑道:“不是二奶奶疏忽,原是姑娘才刚有的爱好。”

    凤姐就见黛玉立时飘了紫鹃一眼,脸上的红一路往脖颈蔓延,眨眼间就跟要烧起来似的,嘴里却兀自强做大方,道:“不过是讨个口彩罢了。是听父亲说的,左右家里挂了许多灯,应一个‘花花及第,子子登科’也是便宜,并不独为哪个。”

    凤姐听说,肚皮险要笑破,又顾忌着黛玉害臊,不好真个放声,只憋出了满泡的眼泪花子。赶紧拿了茶杯掩饰,也不敢真喝,不过装个样子,缓了好一会儿才道:“正是呢。二姑娘的姑爷开春也要下场,今科应试的人多着呢。”想了一想,又笑道:“在家大太太还跟老祖宗说,年头上清虚观打祈福大醮,要替姑爷也求一道平安如意符呢。”

    黛玉得她话头,忙顺势就说起迎春,道:“大舅母体贴。二姐姐可好?日常家里做什么。”两个遂闲话起来。只是黛玉毕竟闺阁少女,虽亲事已定,婚嫁之事到底不便多说。凤姐也只拣女儿家常说笑一番,又讲些贾母与孙女辈玩笑,兼惦念黛玉之语。黛玉点头叹道:“外祖母疼我。只恨不能一个身子不能分成两份,全尽孝道。幸好有凤姐姐,还有姐妹们在;云妹妹、宝姐姐又常往来。”

    说及此,恰大姐儿牵着兔儿灯过来,娇声和两人说话。黛玉道:“唉哟,对了,这不是还有我们大姐儿呢?凤姐姐带去老太太跟前,保管老太太一见就笑,疼到再顾不上我。”便搂了大姐儿商量道:“姐儿乖,姑姑这些灯都给你带家去。你自家玩着,得空也替姑姑玩给老太太看,好不好?”

    大姐儿听说,心想不过是替林黛玉在贾母跟前玩耍一番,灯还是自家的,于是满口应承。黛玉又跟她说到时该怎么个玩法儿。见大姐儿被带的认真琢磨起来,一大一小说得有来有去,周围看的丫鬟个个忍俊不禁。凤姐捶着腿笑骂:“一个促狭鬼,一个小坏蛋,合计着哄老祖宗。我这就家去告诉,别转头一个不留神就叫笑软了肚肠。”

    玩笑间已到饭时。黛玉自管待熙凤母女。外面林海带着贾琏、章柴、章回并章程一起吃饭。饭毕,贾琏、凤姐以家中尚有年事需要料理,不敢在外久待,向林如海告辞。黛玉送凤姐母女到仪门,章回等兄弟送贾琏一家三口到大门外,看他车轿起行方回。

    却说林黛玉半日劳神,午觉睡得迟了些;又是冬日里,不敢多歇。只阖眼养了会儿精神,就让紫鹃喊起。略定一定神,就有文昭公府那边人递了消息,说章舒眉设了小宴与家中姊妹作别,请黛玉过去。黛玉是早两日就接到舒眉帖子的,早有预备,忙吩咐紫鹃将备下的礼物收拾好,青禾青苗一起来换衣服,速速收拾妥当,又使人告知林如海一声,便往那边府里去了。

    *注*

    《梧桐》戴叔伦

    亭亭南轩外,贞干修且直。

    广叶结青阴,繁花连素色。

    天资韶雅性,不愧知音识。

    作者有话要说:  那什么,因为换了岗位,工作内容变化而且日常作息打乱,适应期略长……隔了这么久才更,非常抱歉。

    ……

    关于黛玉的院子。

    考虑到原着里潇湘馆原名的“有凤来仪”,眉毛于是俗而又俗地给安上了“梧桐院”。绞尽脑汁勉强拟了匾额和对联,于是深感贾宝玉的文才之出众。

    匾额“丛春华妍”。丛春园,李格非《洛阳名园记》中描述为“岑寂而乔木森然。桐梓桧柏,皆就行列。”贾思勰《齐民要术》评价梧桐“华净妍雅,极为可爱”。

    对联“闲观青阴偕凤舞,漫扣贞干和蝉鸣”。梧桐,熟知的典故有凤凰非梧桐不栖,有梧桐引凤,有流响出疏桐。

    作为乔木,梧桐既高且直,树冠大因此能荫庇的范围大,秋季落叶春季发芽遵循四季时序、符合生命轮回,又常有祥瑞的凤凰和“居高声自远”的清高君子代表蝉为邻为伴,所以传统意向上,梧桐常比拟君子。梧桐院,是黛玉的居所,但也投射着林如海的品格。

第135章 第五十六回下() 
林黛玉到得文昭公府; 众姊妹皆在舒眉处聚齐。却说舒眉的好日定在腊月廿六; 家中兄弟姊妹为的要好; 近半月来借着各种因头; 其实已会过数次。直到今日廿四; 才是舒眉做东; 正经最后一次闺阁会宴。众人一面为舒眉贺喜; 一面十分不舍,想到此番分别之后; 纵然相逢,怕难再似这等亲密,不免有些唏嘘感伤。况席上备的又都是好酒; 喜忧交集、恣情放怀之下,一个两个都过了量。幸而陈氏、尹氏、王氏等早有布置,令左右跟着的人仔细留心,见她姊妹吃醉; 一边小心服侍了,一边赶紧报到上房来。陈氏等也过来看了一回,各自守着在床上安睡了,方才放心家去不提。

    及至次日; 众女各各醒转,不免羞赧尴尬。亏得京中风俗婚礼前日女方送妆; 恩平侯府催妆众人一早上门,章家自要茶水酒宴款待,又要依着惯例再三催请拒让才肯正式发妆; 鞭炮震天锣鼓齐鸣送舒眉的嫁妆出门。此番热闹欢腾、喧嚣忙碌不必多言,倒让后头闺秀们好歹躲过数落言语。及至尹氏、王氏交接了嫁妆、布置毕新房返回,才在舒眉屋里看见老实陪着她坐的诸人,又有陈氏搂在林黛玉在旁一起说笑。见她两个来,陈氏先笑道:“你们辛苦了。这里几个我也都教训过了。大喜日子,随她们开怀,没耽搁了正事就好。”

    尹氏、王氏被堵了口,只得各自瞪了女儿两眼,上前向陈氏禀告蔡家情形。因说:“大姑娘的嫁妆送过去,蔡家那边观礼的没有不赞的。尤其是那两箱子书在院子里一样样排出来,当场就有十好几个红了眼。大姑爷都亲身下场拦人,老侯爷更扯高了嗓门直叫护卫把门户守严了,唯恐就被人夹带走了一卷两卷。侯爷侯夫人也又是紧张又是高兴,侯夫人拉着我们直说仅凭此一项,几年间便没有别家娶妇能比得上实惠得脸。”

    陈氏大笑,道:“算他家识货,知道别的都寻常,就这两箱子书万金不易。”原来舒眉的嫁妆里头有一项,乃是章家阖府男子,凡开蒙者人手一部抄的图书卷册——也不拘四书五经、史记方志、道经佛典、诗词曲赋、名家文集、小说杂论,各人只拣自家心爱的亲手誊抄一份,送与舒眉纪念。那些年纪小的,不过抄一篇《大学》《中庸》《孝经》也就罢了;年纪稍长且进学的,抄的经典篇章仔细选过不说,连历朝历代各人注解也一并精心挑选抄录。又有长房章霈以下,章望父子三个抄了整部的《文昭公集》和《善庵集》,章曜父子四人抄《文华公集》,章毕父子三人抄《顾塘新编》;二房章霂及子孙抄写《五经集解》《十七史疏正义》;四房章沾及子孙抄写《黄石方先生文集》《广雅疏》《方言笺证》等整部的文章论着。再有舒眉之父章轸、伯父章望、林海、黄幸,以及章回、章偃、章僚等一辈的要好兄弟,或是四方搜罗到各种佳篇名着的孤本善本,或是凭着学业优绩到自家藏书阁里借阅的累代珍藏,统统抄录出一份,又在抄本上批点品评注解,一起给章舒眉以为添箱——要知天下文章亿万,翰海无垠,一家一族所藏再丰,相较起来也不过九牛之一毛、十木之一叶,章家本宗区区百十号男子,就是再眼界开阔、精挑细选,更用尽一世时光抄录注解,又能几何?不过是世代以文章学问立身,送女出门,陪以手书的文章经卷,藉此寄托一片祝福嘱托、关爱之情罢了。故而章家嫁女,男子都先在此一事上心,至于寻常所用的金银器物、首饰衣裳、家具陈设乃至房舍田土、奴婢仆扈反而落到其后,或者索性托付给家中主母料理,再不操心多问。陈氏早知道此一习俗乃常州顾塘章家独有,满京之中更无第二家,果然这日送妆晒妆,旁的物件再是预备精心,恩平侯府这等富豪勋贵之家看来皆不足为奇,只有这两箱子书册,能叫人目眩神迷、震魂慑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