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红楼之风景旧曾谙 >

第126章

红楼之风景旧曾谙-第126章

小说: 红楼之风景旧曾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礼,方命左右搀起,拉着手到近前看一回,满口赞好,向王太妃笑道:“果然你是有儿孙福的,这一个就顶了我这儿满屋子人。”一面唤人急忙取见面礼来。王太妃笑道:“可当不得这般夸。婶婶身后这几个,单论模样,世间也少见呢,其他就更好了。”于是问洪氏、强氏、范氏并范舒雯。不意瞅见强氏,忙多看了两眼,笑道:“这不是齐国公诰命的外甥女么?记得是年头上离京,大半年未见,竟有些不敢认了。没想到原也是亲戚。怎么先前掖着不说?”

    强氏忙上前行礼,又请罪。旁边吴太君笑道:“亲戚联络,谁还特意掖着不说?是六月里才定下的亲事,这个月的月初将将进门,便是我家大小子媳妇的亲娘,正经亲家大奶奶。”

    王太妃忙笑道:“是我闭塞寡闻了。”忙请洪氏及范舒雯相见,又命世子妇与她几个以家礼相见。洪氏等忙搀住,引到一旁温言笑语叙话。双方自早有人将礼物打点出来,彼此领受拜谢,不消细说。

    吃过茶,又坐一会儿,吴太君等问是否园中略逛一逛,顺势也在花园里用昼饭。河阳王太妃便告辞说:“还要往府衙安置,明天正日,再来给婶婶磕头。因此竟恕我先要告别了。”吴太君等知道她今朝船行抵常,登岸拜过关帝庙后便径直到自家来的,连这几日的下处都还未去看过,因此也不强留。大家又让一回,送至轿厅,坐轿而去。河阳王世子却因有文学公务与章霈、章霂、章霑几个论述,一直留在顾塘用了昼饭,午后方去。

    于是这天洪氏回到自家院里,已近亥时。章望等她许久,见她家来,忙上前同了入座,又亲手倒了茶端给她喝,嘴里说:“老爷太太也太巴结。不过也是一等亲戚,就紧张郑重到这样。且明朝宴请拜寿,凡事的规矩礼数哪个不知道,还要我们操心的。”

    洪氏笑道:“奈何也就是大爷这样想。我看家里人,除了老太太、二叔二婶,旁人都着慌的什么样。明明先头拟宾客单子,也不是没把河阳王府列在上头;而今果然来了,该怎样招呼款待,也都有一定的例数。万没想到还是慌神。然而这也没甚奇怪。亲家大奶奶为人脾性,咱们总是知道的,京城人家常来常往、平素一向镇定的人,今朝见了王太妃和世子妇,说话举止,脸上也多少有些绷不住。她都是这样,别人如何,也可想而知了。算来到底老太太见的世面多,辈分又在那里,二婶是侯府出来的,他几个没事一样,还是常理。只怕别人议论咱们混不吝,连个敬畏都没有的。”

    章望笑道:“那就让人议论好了。我是自觉没的可畏的。再说润之、如海也都从容,我早吩咐回儿、偃儿、僚儿几个只管跟着他们。别的人就再慌张裹乱些,乱不到几个小子,便没什么大碍。”

    洪氏忍不住吃吃地笑:“都说大爷没私心,私心都藏在这里呢。”又说笑两句,洪氏方问:“只是河阳王府到底怎么个情形?真个论亲戚,这都隔了几代过去,又是许多年不曾往来,就是今年年初头上也不曾联络的。若是为着热闹,或有求于咱们家的,打着亲戚关系重新结交,又不该一直押后到今天才来。且他不比别家,并不能想出有求之事。但上头几样都不是,仍旧公事来的,前头已经有礼部的颁赐,又有中宫的颁赐,林、黄两位伯伯也都是奉了明旨拜寿孝亲——都说天底下的荣耀已经到了头,难道真的还能更荣耀招摇些么?”

    章望笑道:“大奶奶也太爱想了。他来了,说是拜寿,那便是拜寿。老太太难道受不起他们的磕头,接不下他们的贺礼?既然能接受,便安安心心、坦坦荡荡接受。真要有别的事,自然有我,还有兄弟们料理,回儿他们也能帮手。总之不必操心就是。”

    洪氏嗔道:“这个话,直说你已经知道了,就是不想告诉我便罢。”

    章望笑道:“大好日子,总没有坏事。我不过靠猜,究竟如何,还得明朝再看。”随即软了话头,哄洪氏安置。洪氏哪里真的跟他动气,两句话说过,便放开心怀,夫妻两个安置了不提。

    作者有话要说:  矮金鱼莫明童靴:生日快乐!

第118章 第四十九回上() 
第二日便是九月廿二,顾塘章家悬灯结彩; 屏开鸾凤; 褥设芙蓉。一概笙箫鼓乐; 只用清平广大之音; 通衢越巷,坊市相闻。章由带着章宪、章柴、章偃、章伋、章瞿在顾塘桥前迎候; 章望带着章曜、章魁、章轸、章毕、章斗在大门上迎候; 章霈带着章霂、章霑在轿厅相候。

    公侯官长等既到,皆先请到清熙堂上就座。大家厮见; 谦让一番,方入座。最上两席空出,下面依叙; 左边乃是河阳王府、靖昌侯府、恩平侯府、忠献伯府等公侯; 以及前左都御史恽婴、前通政使范桃生、前大理寺卿袁隆、前国子监祭酒李净、翰林学士盛颖宇、明阳书院山长程叶知等姻亲世交。陪客乃是林海。右边是主位的章霈、章霂、章霑; 江宁礼部尚书鲁光、江宁吏部尚书张黎、江宁兵部尚书兼守备将军纪万权、应天巡抚廖天晟、江南学政左浦胤、南京国子监司业谢况、常州知府董笠、武进知县苏明等官长。陪客乃是黄幸。章望带领众兄弟; 只在堂外侍立。

    一遍茶毕; 河阳王世子起身,率众请吴太君出来上座受礼。章霈依礼谦逊一番,便命章望率兄弟子侄立刻去澄晖堂相请。澄晖堂这边,吴太君早有章太夫人、李氏、洪氏服侍按品大妆,章望等奉大轿到; 吴太君便即登轿,一路往清熙堂来。这边章霈、河阳王世子早率人堂外相接。既入清熙堂,众人恭请吴太君上座; 然后分作几班拜寿赞贺。吴太君端坐受礼,不消赘述。

    拜贺毕,河阳王世子又起身奉献寿礼。这寿礼却不是惯常礼单上那些金珠宝贝、佛像屏风之类,而是一个红折儿,写的一桩桩一件件、实心实惠行的善事。头一件便是帮扶养老——原来自林如海以孝亲辞官,圣人嘉许,河阳王府便在日常的施舍赈济之外,专设了一个行善款项,以京郊为界,在京人家凡家贫年弱不堪奉老的,王府稽查核准了,每户每天许以一个时辰城坊洒扫之类的轻便杂务,换取三餐粥米;京郊则多设茶棚,贫民或以杂柴、或以热水、或以看守时辰换取粥米。这一件下,又注明半年来发给米粮、核准人数。而后舍药施粥、为无养孤老建长春堂等等也如此,都是一件善事,下注行事时日、施给用度、受惠人口。当堂念了最上头三条,后头片言略过,河阳王世子便道:“老夫人慈德,林大人孝亲,人皆感佩。见贤思齐,既感佩,便当效仿贤德而作实事。举手所为,虽是微末,但也不敢不以孝义当先,更不敢忘怀源头。倘再能博长者一笑,则当欣慰无憾。”

    吴太君一句一句听了,点头笑道:“一念至善,一动至仁。老身不敢当源头之说,只承望与圣人君子常行善事,同沐昌隆,同享福报。”说着就站起身来,向上揖手为礼。堂上众人忙都站起,一边行礼,一边都道:“您说的句句是理。”礼毕,方才重新还座。

    河阳王世子又命随从取过一物,奉到吴太君跟前,道:“离京之时家父交予,命今日呈上。”吴太君笑道:“是什么?请拿出来大家一观。”原来是锦囊装的一个书画卷轴。黄幸、林海早从两边走上前来,一人一端执了卷轴,小心翼翼打开。

    众人凝神,见是一幅工笔的中堂大画,一眼望去厅宇堂皇、人物繁众,门楣上“有涯居”三个字雄健飘逸,画的正是文昭公、文华公外书房冬日里之情景。其用有涯居里一幅绘了火烧赤壁的立屏,将画面恰隔作两半:左面的一半画着一位风雅长者,身边团团围坐的七八个少年学子,老者一手抚须,一手指了立屏作讲解分说貌;偏又有两个不听讲的,一个将身子探出窗外,拿窗杈去勾屋檐下冰凌,一个挨在窗边,眼望花园池子里一条叫薄冰冻住的长约尺余的三桅帆船。右面的一半画着一位雍容妇人,将素铜手炉递给一个少年,少年右手握笔写字,左手虚握着凑在嘴边呵气取暖;二人身后几张书桌,几个少年学子或喝茶、或吃点心、或抱手炉交头接耳;门廊边又有一个少年,正同一个褐衣童子伺弄火盆。有涯居四面,又有屋廊下看茶炉的老倌、通道里来往行走的管事、院子里倚着竹帚停了洒扫的仆从,人物总十一二个,身形比例较正屋里略小一些,然而也个个绘画精细,神情鲜明,栩栩如生。左上题三个字“冬学图”,下无跋款,只一枚长圆小印“万川归人”。吴太君让世子搀着手,到画前细看一回,笑道:“这是二三十年前的形状了,不想竟又在眼前。”

    堂上众人都凝神看那图画,如何没看出画中妇人面容与吴太君肖似,只是年轻些许?又有许多人还记得文华公章荣当日模样的。于是都啧啧称赞。称赞间,便有那些朝君面圣过的,相互隐隐约约指一指画中与文华公对座、正扭头看立屏的学子,又点一点立屏后吴太君递给手炉的少年,彼此也不用多言,便有默契在心。因此不过片时,清熙堂中称颂荣公高华、吴母慈爱,赞叹画作精妙、笔触动人之声,赫然汇成一片。

    吴太君便向世子郑重谢过:“真真深情厚意,又亏你辛苦送来,感激之语其实难尽。”世子忙称不敢,再三行礼,然后方退下。众人这才又依次贺寿、献上礼物——此番却是一早拟好并送到章家的单子,由章由站在清熙堂外高声念诵出来打头要紧的一二样,小厮将其搬着到堂前众人当面晃上一圈便罢了。献礼毕,吴太君谢过众人,再吃过一回茶,然后方告退。众人恭送其登轿返回澄晖堂。

    看大轿去得远了,章霈等方请众人还到清熙堂上,这时才是真正的进宴入席,各自座次席位早是重新调整布置过。又因此处系正堂,不扎戏台,仍只用两支吉庆的细乐在堂外演奏,堂上众人饮食说笑,又有章望等一众兄弟入内侍奉劝陪。少时,菜已四献,汤则一道。众人遂各自起身,更衣整顿,然后分作几班去处:一班是鲁光、张黎、左浦胤、谢况、范桃生、李净、盛颖宇、程叶知,由章霂与林海相陪,往诚捡看古书珍本去了;一班是恽婴、袁隆、纪万权、廖天晟,由黄幸、章魁与忠献伯长子、现兵部侍郎王耒相陪,到顾塘东府的外书房乐道斋斗棋闲话去了;一班是董笠、苏明,由章曜、章斗陪着往东府小花园舒散去了。清熙堂上止剩河阳王世子、靖昌侯陈钟、恩平侯蔡灏,章霈、章霑陪着说话。因见章望、章轸亲自烹水奉茶,世子等忙起身,嘴里直道“不敢当”,手上赶紧接过茶来,然后又连声请两人也入座。章望、章轸谦虚一遍,这才告座坐了。外面自有尹纯、李蝠、盛保几个大管事带着小厮伴从等立在两边廊下侍候。

    却说章回在东府这边大花厅里,与长兄章由、堂兄章柴、章偃等一起款待各家的子弟后辈。因都是之前几天就跟着自家长辈单独到这边拜贺过的,这一日便不挤在清熙堂,都按堂客安排在东府大花厅里管待坐席,临到时辰点儿,不过跟着外面鼓乐,朝着清熙堂的方向行一次礼也就罢了。席间也自在:都是些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又多有相识、彼此熟络的,言语谈笑十分亲热,或是倾盖如故,一时片刻就十分投契。更兼席上还有一个谢楷——乃是随他二伯父谢准同来给吴太君拜寿的,只是头一天到常州就在顾塘住下,和章回两个一道儿起居,人来客至也帮忙管待。他既是世宦大家出身,自幼见识就多,年纪又稍长两岁,高门世家子弟纨绔的诸般关节更熟,故而虽只言片语提醒,便能帮忙章由、章回等查漏补缺、万无一漏,叫京里京外那些年轻辈见到处处合式、每每不俗,舒畅熨帖之外,更加惊讶佩服。章由、章回心里也由衷谢他,言行举止里益发推崇爱重,倒不免惹得别的亲戚兄弟侧目。其中打头一个就是黄象。他原跟章回最好,自九月十五从南京过来,表兄弟两个就是黏在一起片刻不分的,便是章回往澄晖堂等处问安,或是到林如海处策论作文,又或是与黛玉等姊妹在花园中闲逛,黄象也都跟随在侧。不想谢楷一到,硬要同章回住一屋不说,章回也处处先就谢楷。此时见席上众人说笑行令猜拳赌酒正酣,谢楷更被人捉住了联句斗文,黄象就往章回身边两步,道:“我吃了酒,有些上头,外头走走松快。”

    章回忙道:“今天客多人杂,也不知道这会子都散到何处。还是我陪你一起走。”黄象大喜说好,拉了章回就走。章回无奈,到底跟章由知会一声。

    章由看黄象面上如常,并不像酒多的样子,心知端的,肚里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