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红楼之风景旧曾谙 >

第11章

红楼之风景旧曾谙-第11章

小说: 红楼之风景旧曾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愧是探花公,见识到底不凡。”

    林如海忙谦逊几句,又说:“若那几篇出自章回之手,意思倒又有不一样。不知他平日爱读哪些书,又做的什么句词?”

    章太夫人先不答,眼睛把林如海上上下下看一遍,这才慢慢笑道:“我平时也不常问他们小人儿家这些。只是听他伯父讲,在历家名家人物里头,他对同叔颇有些偏爱,和过好几首《浣溪沙》、《鹊踏枝》。不过,到底才十几岁人,距离大晏风姿,差了不是一步两步。”

    林如海笑道:“晏殊深情赡丽,少年人能得其一二分闲雅就不容易。倘果然学到真精髓形貌,难道不是他的天赋才能?”

    说着,林如海再问章太夫人具体文词。太夫人便与他一篇篇说过,两人就辞藻用典细细讨论。太夫人又叫去取了家中这一辈日常课业来,也批、也评、也品,倒也十分自在和乐,竟至晚饭时辰谈兴犹未能尽。还是王夫人闻信,慌忙请了黄幸来说:“不止在这一刻,各自保养要紧。”姨甥两个这才散了。

    章太夫人命取了日间所记两人讨论言语的册子来与黄幸,说道:“你也看看罢。好的坏的,都在这里,可该是时候把族学里头的事情头头脑脑地都仔细问讯一遍了。老二一身文人气,闲散疏放惯的,有些东西到底不行。”

    黄幸看了册子,忙道:“母亲用心,儿子都知道了。就寻个时间与二弟说。”母子两个又说了一通话,然后才各自回屋歇下不提。

    接下来两日,章太夫人得闲时还是请林如海论文谈诗,评点小辈们功课。这边与章回之父章望的贺礼等事也都各项周全,管事杨正林与教练张猛到内院里禀告并问启程。这里林如海早命人回扬州,快马取来的数件贺礼,交予杨、张二人,叫随尚书府的一同送往常州。而章回的经书也抄妥完工,用一只小叶紫檀的方盒整整齐齐装了,由黄幸带着一同前往忠献伯王劭堃府上去。前前后后总又搁了四五天光景,章回这才拜别姑祖母章太夫人与伯父黄幸,坐车往秦淮码头,预备由运河水路而往常州家中去。

    待到码头,尚书府管事杨正林先赶一步,吩咐那雇的船家几句话。这船家也是他府里用熟了的,见这般阵势气派,心中早是有数,忙一一应了。这边章回则是看着小书童进宝招呼着船家孩子,将自己随身东西一样样从马车安置到船舱里去——其实也不多:几件衣服,一套笔墨,一箱书,一个扎结实的素面布包而已。反倒是这些天进宝在尚书府从黄家童仆那里或得赠或赢取的零碎东西有一大堆,什么吃食、衣服、荷包、哨子、口弦、竹蜻蜓、九连环、紫陶泥人、玻璃子弹珠、黄铜柄的放大镜……应有尽有,倒似开了个杂货铺子一般。章回禁不住笑道:“你这一趟,竟是土匪打劫、蝗虫过境似的,可坑了那府里大大小小的不少罢?”

    进宝立刻回道:“哪有的事!我又不弄他们铜钿银角。只是几个平时吃用不了的东西。再有那些机巧的小物件,他们又不爱玩,白放着也是可惜,不如我拿过来,也是‘物得其主,能遂其用’的道理呀。”说着还把头点了几点。

    章回拍手笑道:“乖乖不得了,这才几天工夫,就这般的伶俐了。果然我这大伯父府里风水最好,养人也养得精乖活络。出门的时候着急,谢了一圈,到底把这件事情给落下了。杨叔回去帮我再向伯父带个谢才是。”

    杨正林看他们打趣,忙凑来笑道:“这个谢自然带的。不过进宝小哥仆似主人,天生价的聪明伶俐,凡事学得又快,闻一知十,可也不是咱府里那些粗头笨脑的可以比得了。”

    章回道:“杨叔又说笑,夸得这小子臊了,面皮红得可跟猴屁股似的了。”然后谢了杨正林相送之情,再说了几句话,这才带着进宝一起上船去。船家收了舢板、松了系缆,就待扬帆启程,往常州去。

    这进宝是章回读书时候偶然买来,留在身边做书童伴读也只得一年时间有余,还未离开过南京。此次随章回返家,进到船上,新奇欢喜不已,这里看看那里摸摸,又与船家小子闲话,一刻都不能停歇。口中还直说:“可要回常州家去了,就是这艘船!不晓得速度可快?对咯,象少爷说船行水中,最有花样,还好测风测水,比那府里后花园水槽子里强百倍千倍。”

    章回坐在舱里,笑骂道:“这小猴儿,又现形!还测风测水,当起屋造墙看地相么?一会子到运河上头再闹不休,小心跌下水去,被大鱼吃掉。”

    进宝吐舌,一溜烟出去,跟船家小子蹲一处看开船。一抬头,突然岸上一阵乱,人向左右闪开一条道,随后一辆骡车直冲过来。进宝认得人形,慌忙叫道:“哎呀相公快看!那来的可不是谢相公?这是来送行的么?”

    章回闻言疑道:“不晓得。他来做什么?”一边起身出舱看。这时骡车已到了岸前石阶,谢楷从车上跳下,随手从腰上抹一只荷包丢给赶车的车夫,便抬头冲这边船家叫道:“先莫解绳,放舢板过来!等我上去再开船!”一边说,一边已经撩了长袍,一副船家动作稍慢就要自家跳上来的架势。

    船家忙用眼睛看章回。章回心知有事,于是向那姓水的船家点点头,说:“接了他来。”船家这才放了舢板,谢楷轻轻巧巧两步上了船来,一扭身就往船舱里钻,口里连说:“开船!开船!”

    章回忙向那船工说一句“水老哥,先不开动。”跟着到舱中,扣了谢楷肩,问:“这是怎么说?”

    谢楷只笑道:“说甚么?知道怀英尊长生辰,自然要去祝贺的。同窗这几载,可别说连这个情分都没有罢?”

    章回见他虽笑着说话,眼光却左右游移,眼底更有几分郁气。心里狐疑,口上却不免说:“自然有这个情分。只是你来得也太吓人。事先又没递个话,或打个招呼,我竟全不知道。”又往码头上略张一张,问:“阿付呢?怎的没跟你来?还有其他的小子都在哪里?”

    谢楷道:“向尊长拜会行礼,怎好带那些童仆?我教他们都在家里。”转向一旁进宝,道:“这一路上少不得倒要偏劳你,这里我先行个礼先。”

    进宝忙一闪躲到章回身后,探头说:“可当不得谢相公的礼。且我不是阿付,也不知道怎么伺候。”

    谢楷笑道:“你怎么伺候你家相公的,就依样儿对我。”

    章回见他两个说得有去有来,只得插口,问:“启庄且慢。先答我一句话,你这到底是来做什么?我是要回家去,且与先生们说定,最早今秋才回的。”

    谢楷点头,说:“知道。所以我才追来。既贺你家大人的寿,也认一认怀英的家门,全我们同学几年的情分。”

    章回听得哭笑不得,说:“怎的我听你说的,竟有个不告而别的罪过?”再看一看谢楷,见他神情甚坚,方才叹气道:“罢了。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听。”向船家说:“水老哥,开船吧!”转回向谢楷,说道:“先坐。舱里狭仄,若气闷,支了窗子不妨。只是手炉须等一刻才能得,你先忍这一会子再说。”

    谢楷见章回应允,脸上早显轻松。此刻闻他言,一时直欣欣然起来,笑道:“出门在外,谁理那些讲究。我也没这等娇贵。”话虽这样,见舱门外头船家娘子提了一只大的黄铜水吊子来,递与进宝,进宝又取了章回自家随身的茶具沏了酽酽的茶,再配了两色点心一并送上舱里小桌来,顿时露出喜色,说:“正好。我早饭也没怎么吃得,怀英可一起?”

    章回笑笑,只向他随意一摆手。谢楷也不见外,拈了点心便吃喝起来。一时船早顺流东下,离了码头,往延陵古邑、常州名城而去。

    作者有话要说:  林如海建议黄象读一些汪藻的诗文。汪藻,是两宋之间的四六大家。

    四六,就是骈文,与散文相对的。话说我们现在熟悉的古文名篇大多是散文,也就是句式比较自由,长长短短不强求对仗的,比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前后《赤壁赋》等等。而大家最熟悉的骈文,大概是王勃的《滕王阁序》。

    四六骈文,今天对它的观感可能不怎么好,大多数说的都是它一些缺点,像是格式死板、过分用典铺陈、辞藻堆砌繁冗之类的。但是在古代,它才是真正的“公文”,皇帝的诏书、国家的政令,等等等等,都是骈文格式。这也是翰林、学士、侍诏等最基本的能力。而但凡我们知道的文学大家,比如唐宋散文八大家,他们的骈文四六都是超一流水准的。尤其苏轼、曾巩,他们拟的诏书不拘长短,旨意、文字、用典,篇篇堪称经典、楷模。

    林如海点的探花,做过翰林,自然是有这方面的偏好积累,而且非常清楚这里头深浅利弊滴。

    又,汪藻的《皇太后告天下手书》,是眉毛最喜欢的四六之一。而晏殊的诗词,不论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还是“昨夜西风凋碧树”,都超级喜欢。

第14章 第七回上() 
却说章回谢楷坐船向常州城去,先由秦淮而入扬子江,到镇江转入运河。这日乃是二月初七,水上虽无甚风,却是顺流而下,一路平稳轻快,不多时便行了半程,抵达京口渡岸。那水姓的船家看看日头尚早,便对章、谢二人道:“今日恰赶着小潮,运河与江水相通,夜里不能走的,必得泊在这儿一晚。两位相公若想岸上逛逛尽管去。若不嫌气闷,依旧坐在舱里,我叫家里的收拾两个干净蔬菜,再岸上打两壶酒来给相公们吃。”

    谢楷道:“这里吃酒,也不怕酸么?”随即笑起来,说:“只是玩笑话,老哥哥别多心。日头虽早,这天时要暗下来也快。可惜不能往那金山焦山北固山去走一遭,今夜也只能问一问春风几时才能绿了江南岸了。”说话时眼中颇显出几分跃跃。

    章回摇头道:“果然是不能去。一来歇的辰光短,二来江上浪头已经看到起来。不然,就这里耽搁一天也不妨,哪怕再多看一看瓜洲古渡,也是应当的。”

    谢楷听他言语,脸上突地现出两分怒色,说道:“什么叫‘也是应当’?你要赶回家去为尊长庆寿,路上岂有迟延耽搁的道理?更不用说还是为了游玩山水的缘故。既然不由衷,就不必再多言!”

    他突然发怒,章回一怔尚未言语,旁边小书童进宝已经尖声叫出来:“谢相公你嚷什么?我家公子几时说要耽搁游玩了?还不是你自己想玩。”一语未了,已被章回一个眼色瞪住。进宝收了口,眼睛却还瞪着谢楷,腮帮子自内向外凸起,一副气鼓鼓模样。

    而这谢楷却是猛然颓下气势,连身子一起缩起来,道:“是我自家发痴,怀英莫要理我。”

    章回见状,心知有事,一时又不知从何问起,只笑笑说:“先前随老师在海慧寺,曾与金山寺镜海法师有一面之缘。若启庄不介意天气寒凉,我们这便寻他去,登山望水、秉烛夜谈,如何?也不至于误了明日路程。”

    谢楷摇头,道:“怀英一片好意,我却已经无心。”看一眼章回神情,又正色说:“确是如此。先头突然发作,只是听了你一个‘不然’,触了一些旁的想头,现在已不要紧。但在舱里坐了一日,却也气闷。要不街上走一走去?”

    章回见他含糊句词,也不多问,应了他提议下船。留了书童进宝在船上帮忙看火做饭,自己与谢楷将码头渡口一带慢慢转遍。谢楷这时却又恢复了嬉笑随意的模样,一会儿看面塑,一会儿捻泥人,一会儿又蹲在拿着细细扁扁的篾片编各色玩物儿的老丈跟前,让他一个一个地编蝈蝈、蜻蜓和草蛇儿来。口中还说:“带回去给进宝小哥儿顽,一定喜欢!”

    章回闻言,好气复好笑:“你难道不知道他其实最怕蛇?弄这个回去,怕不连船掀翻了去。还不放下!”又对那老丈说:“劳烦老丈再给编个大些的篮子,好装那些回去。”那老丈原本就有一只方的篾条筐编到了大半,手下加速,不过顿饭工夫就完了工,又在蔑筐提耳上绕了一圈儿红布头,这才将各色编的玩物儿搁进去。章回又从两边摊子上买了些简单但新奇的陶塑、竹雕与瓷的小摆件,多是桌、椅、楼阁与猫、狗、鸟、兔的,小的只有拇指儿大小,大的也不过半个手掌,一并都放到筐中,拎在手上。谢楷问:“你买它作甚?”

    章回笑道:“家里颇有些堂房兄弟姊妹,年纪小的,带回去多少也算是个伴手。”谢楷会意,这才不多言语了。

    两人总在渡头转了一圈,然后才返回船上。那船家一家早已收拾了饭菜,虽只用一条大鱼,却整治了四个菜:鱼头炖汤,鱼尾焦炸,鱼身从脊背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