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一步偷天 >

第76章

一步偷天-第76章

小说: 一步偷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多久有下人送伞过来,宋国公向舍难大师告罪一声,便与孔浩言一同,送中丞大人出府。

    官场迎来送往的规矩大得很,中丞大人胜似钦差,宋公与藩台大人绝不会只送他到门口,步安有心想要一走了之,却无奈风大雨大。

    他与舍难大师及素素,在水榭中坐了片刻,便又有人过来送伞。这一回不是下人,却是宋蔓秋与一个年轻儒生。

    远远见到那儒生的时候,素素惊道:“公子你看,是茶楼上的那位大侠!”

第139章 步公子择木而栖() 
“大侠?”舍难大师好奇道:“世子何时成了大侠了?”

    步安赶紧道:“是我这童子认错了。”

    素素想要辩解,满肚子话都被步安一眼瞪了回去。

    宋蔓秋此时已经换了女装,手撑油纸伞,脚踩木屐,因为石径湿滑,步子迈得小,一路行来,姿势倒像江南女子了。

    那位年轻儒生走在她前面,垂头丧气地跟在她身后,看样子像是刚刚受过挫折。

    两人来到水榭前,宋蔓秋微微欠身道:“让大师与公子久等了,今夜”

    她“今夜”两字刚刚出口,还没来得及说出下文,步安突然大声道:“慢!我的剑呢?”

    宋蔓秋听得一愣,不明白步公子这是怎么了,那柄剑看上去也不像是名贵宝剑,还怕自己私吞了不成?

    非但她不明白,舍难大师、键盘侠儒生和素素也都被步安搞得一头雾水。

    好在宋蔓秋确实带着他的佩剑,当下收起雨伞迈入檐下,将腰间长剑解下来递还给他。

    步安接过长剑,走到长廊一侧的红漆木柱前,姿势颇为潇洒地抽出长剑,用剑尖在木柱上由上至下写了一排字,与此同时大声叮嘱道:“不要念!”接着又走去另一侧的柱前,如此依次刻完了四根柱子,才还剑入鞘。

    地上留下四滩朱漆木屑,木柱上多了一首缺字的七言绝句:

    “光敛艳晴方好,山色空蒙语亦奇。”

    “欲把西胡比西子,炎妆农抹总相宜。”

    宋蔓秋看着他写完,轻声道:“缺了好多水”

    步安哈哈一笑,指着西湖道:“漏作西湖水了。”

    他说得风趣,宋蔓秋却知道这并非有意卖弄,步公子故意写这残诗,是将补齐水以招来灵气的机会留给此间主人。

    舍难大师看看步安又看看宋蔓秋,摇头感慨:“三步成诗,今日亲眼得见了。”

    宋蔓秋被大师这么瞥了一眼,面色微微一红——步公子见到了她,才突然写下这诗句,这句“淡妆浓抹总相宜”,可真耐人寻味。

    步安遥望西湖,感慨道:“人间美景不过如此,便是醉死西湖岸又有何憾。”

    素素眨巴眨巴眼睛,心说公子今天是怎么了,怎么像变了个人似的,难道喝了几杯酒,真的醉了不成。

    这时,立在宋蔓秋一旁的年轻儒生突然冷笑道:“湘楚反贼作乱,塞外兵戈四起,国邦危难之际,不去杀敌报国,还有脸说什么醉生梦死”

    宋蔓秋听得眉头微皱,刚要劝解,只听步安气道:“你又如何杀敌,如何报国了?”

    年轻儒生胀红着脸反驳道:“我身在杭州,志在四方!不比那些留恋美景美色,不闻世间疾苦的酸腐书生。”

    步安脸色难看之极,冷哼一声,便从宋蔓秋手里抢过一柄伞,拉着素素走出了水榭,直到走进雨中,才堪堪撑开雨伞。

    宋蔓秋看着半边衣服都已经被淋湿的步公子,跺脚气道:“哥哥!”

    “我哪里说错了?这人与前院那些酸货有何不同?”

    “你你知道这人是谁吗?”宋蔓秋道。

    “我自然知道。”

    两人争执间,舍难和尚笑着摇头:“老僧也要走了”说着自顾自从地上捡起一柄油纸伞。

    宋蔓秋急道:“大师莫走,今夜”

    老和尚只当没有听见,撑开伞便走了出去。

    宋蔓秋实在拿她这位堂哥没有办法,也撑伞追了出去。

    舍难大师要走,她自知留不住,但步公子被堂哥气走,宋蔓秋琢磨着只要好言相劝,或者索性替哥哥赔罪,总能留下。

    可事与愿违,她穿着木屐本来就走不快,一路来到国公府门口,都没能见到步公子,门外鹤丘巷上,也没有他们主仆两人的身影。

    傍晚时分,宋国公与藩台大人孔浩言回到鹤丘巷上的国公府,却听说舍难大师与步公子全都走了。

    宋蔓秋解释说,步公子是被堂哥宋世畋气走的,临走前在湖畔水榭中留了一首诗。说完她便陪着宋公与孔浩言一起去了水榭。

    从前院去到后院的路上,宋公问起当时情景,宋蔓秋便事无巨细,一一相告。

    来到水榭,孔浩言看到木柱上的诗句,笑道:“宋公命他写诗,果然还是写了。”

    宋公摇头笑道:“浩言兄觉得这诗,是为我而写?”

    宋蔓秋陪在两人身后,听到祖父这么说,脸上不由得一红——淡妆红抹总相宜,果然连祖父都看出来了。

    孔浩言感慨道:“我为官四十载,便是同辈中人,也少见有这般心机者。”

    宋蔓秋听得心惊肉跳,她可从来没有听师叔祖这么称赞过一个小辈,不由得又重新审视木柱上的四句诗文,可颠来倒去也没新的发现。

    宋公道:“浩言兄对他那三计,有何观感?”

    “方才路上,我前思后想,觉得第一计当真可行;第三计我观李岳神态,似乎对这三得民心之说,颇为欣赏。”孔浩言道。

    宋公沉默半晌才道:“你避开第二计不谈,也是觉得那第二计不简单了。”

    孔浩言叹道:“你我问计于他,他竟也出题试探你我。”

    宋公叹道:“岂止试探,简直当头棒喝。”

    宋蔓秋听到这里,已经一头雾水,轻声问道:“祖父,我再去客栈邀他吧”

    孔浩言回头微笑道:“蔓秋觉得,那位步公子眼下还在客栈吗?”

    宋蔓秋一脸疑惑。

    宋公摇头道:“你比你那堂兄聪颖,却还远非那小子的对手。他今日写这诗,是故意引你堂兄争执,好一走了之。”

    宋蔓秋惊得说不出话来,她此刻再回想当时情景,才发现祖父说得不错!步公子根本不给她几回说出今夜府中设宴之事,写完四句诗文,又故意说什么“醉生梦死”,不正是点中了堂兄宋世畋的命门嘛!

    “可他为何一心要走?”宋蔓秋还是不懂。

    宋国公叹道:“今日我与你孔师叔祖,在天使面前露了怯。良禽择木而栖,人家看不上曲阜书院这根已经被压弯了的枝头了。”

第140章 或有过之无不及() 
让宋国公只猜对了一半。

    步安确实是急着要走,才故意不让宋蔓秋把挽留的话说出口,但原因却和宋国公在天使面前露怯关系不大。

    自打步安决定走上仕途,就打算好了不与儒门走得太近,只因隆兴皇帝要削弱朝中儒官的势力,他不想撞到枪口上去。

    他这番取巧遁走,就算被看穿了,也无伤大雅,其中除了隐隐贴合文人雅士的趣味以外,还有一项关节。

    步安剿灭拜月贼子,究竟是算作七闽道都指挥使宋尹廷统御有功,还是像民间舆论那般被视作宋尹廷尸位素餐的证据,全凭中丞大人李岳一言而决。

    因此宋国公听宋蔓秋说起步安来了杭州,才会在招待李岳时,把他邀来作陪,一来将步安与曲阜书院有交情的样子做给李岳看,二来也想亲自见见这位近来名声鹊起的小名士,看看他到底有没有传闻中说的那么了得。

    结果比传闻还要惊人!

    中丞李岳已经知道富阳雷劫,宋国公之前故意提起,是要试探李岳的口风。站在次子宋尹廷的立场上,宋国公的意图是说,拜月神帝之事可大可小,希望李岳回京之后,不要惊怒圣上。步安一句“拜月神帝说不定给雷劈死了”虽然是玩笑口吻,却恰恰契合了宋公的心思。

    从那一刻起,宋国公便觉得这小书生绝非常人。

    之后,李岳与孔浩言因政见不同搞得气氛紧张时,宋国公问计于他,他故作惊人之举,立刻就使气氛轻松下来。

    然而,最令宋公与孔浩言惊叹的是,你假意问计,他便真有三计,你随口问诗,他临走留下这缺字七言。

    “昔日东坡词换取东坡地,今朝诗中水漏作西湖水,”孔浩言感慨道:“此子当真是个妙人,可惜不能为我所用。”

    宋国公看着柱上的诗文,意味颇深地笑笑,接着示意孙女蔓秋去将诗中缺水补上。

    宋蔓秋问祖父讨了长剑,走到木柱前顿了顿,才在当先第一句之前添了个“水”字,以补足七字,又在“敛艳”二字前分别添了水字偏旁,补做“潋滟”,这样第一句便从“光敛艳晴方好”,变成了完整的“水光潋滟晴方好”。

    随着她将蒙、胡、炎、农四字又分别补全为濛、湖、淡、浓。

    全诗这才变作:“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语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时水榭之前,西湖之上,升起一层淡淡的雾气。水榭中的灵气明显浓郁起来。

    宋蔓秋站在那句“山色空濛语亦奇”之前,剑尖落在“语”字旁,征询般看着祖父和师叔祖。

    孔浩言抚须道:“以诗意而论,此处该是雨落西湖,漏作西湖水了。可山色雨景虽奇,连珠妙语更奇……”

    宋国公点头道:“便留着此字,一旁再添雨水之雨,算作一诗两解罢!”

    宋蔓秋闻言在“语”字一旁,又写了个差不多大小的“雨”字。

    收剑刹那,天空惊现奇景。以这边水榭为轴,东边西湖上仍然烟雨蒙蒙,西边湖面却云雾消散,夕阳透过如丝如缕般艳红的晚霞,照在湖上。

    宋蔓秋呆立当场,持剑的右手都在微微颤抖,可她身周灵气鼓荡,仿佛半身落在云中——欲把西湖比西子,这一句的诗意果然显化在她身上。

    宋国公仿佛心中猜测得到印证般,畅快笑道:“果然是西边日落东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宋蔓秋想起祖父前几日笑问她是不是喜欢上了那位步公子,她当时曾说,步公子避她唯恐不及,自己不敢去喜欢他。

    眼前情景,确是正合唐时刘公禹锡的诗作,加之灵气凝聚于她身周,宋姑娘不由得惊疑:难道步公子的意思不在诗中,而在诗外?!一念及此,她已红着脸低下头去。

    孔浩言见宋国公一脸畅快,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恍然道:“他眼下还与媚臣余唤忠之女有入赘的婚约,宋公若能为他做主,驳回那桩婚约……”

    宋国公笑着答道:“这还要看蔓秋如何想的。”

    宋蔓秋自然听懂了祖父的意思,脸上红晕更深,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晚霞映成的,低头喃喃道:“全凭祖父做主……”

    “那小子还比你年少两三岁,蔓秋若是心中不愿,可不要勉强哦。”宋国公从来最疼孙女蔓秋,但这话倒不像是在关心她。

    果然,等到宋蔓秋轻如蚊呐地答说“不勉强”时,宋国公笑得快慰之极。

    当晚家宴上,宋国公与孔浩言,当着国公长子宋尹楷及几位孙辈,言辞之间对天姥步安夸赞有佳。

    宋尹楷当时不敢置喙,酒过三巡才故意问起那位步公子的修行境界——那位键盘大侠宋世畋就是宋尹楷的长子。

    宋国公并不清楚步安的修行境界,便问宋蔓秋。

    宋蔓秋答说:“步公子入得天姥书院才刚几个月,又一直在山下修行,眼下应当还是闻道境界。”

    话音未落,只听宋世畋鼻子出气,极轻微地哼了一声,接着被他爹怒目而视,才低头不语。

    宋蔓秋看了一眼祖父,见他点头默许,才开口道:“步公子麾下有一僧一道一琴师,僧人最强,道士其次,琴师稍弱,那琴师名唤晴山。”

    席间有年纪稍轻的女子惊道:“是越州晴山先生?”话一出口,才发现自己有些失态,赶紧低下头去。

    宋国公好奇道:“这晴山先生又是什么人?”

    宋蔓秋微笑道:“还是清秋妹妹来说吧。”

    被她称作清秋妹妹的,正是宋尹楷的三女,键盘侠宋世畋的亲妹妹。宋清秋年仅十五岁,也是乐艺儒修,平时也在曲阜书院修行,佳节重阳将至,才来杭州团聚的。

    宋清秋低着头道:“晴山先生十四岁入明德境界,十六岁起便自创新曲,传闻说她空境之下,无人可敌……”

    宋蔓秋笑道:“传闻或许言过其实,不过我亲眼见过晴山出手,当可与养气圆满的大儒一战。”

    宋世畋低着头不说话,但看他脸色似乎仍旧不怎么服气。

    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