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权贵娇 >

第243章

权贵娇-第243章

小说: 权贵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德帝想知道的事情,常康都会一五一十禀告,详细无遗。

    其实,知道了太多反而不好。有了对比,自然有了一些不应该有的想法。

    即使,太子朱宣知每日还是准时来紫宸殿请安,面上依然如往日恭敬,但崇德帝还是忍不住会想,那些趋向东宫的官员,到底是怎样的心思,在朝廷官员和东宫属官之间,他们会更愿意选择谁?

    当然,这样的想法只是一闪而过。身为帝王,崇德帝有足够的理智,知道官员们为自己打算无可厚非。

    嗯,他知道,他可以接受,只是没有想到会这么快,会有这么多官员。

    “政事堂那几个官员,如何?”崇德帝这样问道,想知道国朝顶层官员会有怎样的表现。

    这些从二品的国之重臣,在东宫属官一事上会有什么考虑?有没有人为子孙打算?

    “回皇上,前去找这五位大人的官员很多,但五位大人无所动。”常康恭敬地回道,不作赘述。

    政事堂的五位官员。在这一事上的表现,异常清醒。裴公辅和王璋自是不用多说,这两尊大神在任何时候都知道自己的位置,不会在这样敏感的时候主动出手为子孙谋划些什么。

    难得的是,新入政事堂的三位官员,都对此事避而远之,那就不容易了。——尤其是对尚书右仆射朱有洛而言。

    朱有洛平庸好财,朝中官员既上了门,必不会空手前去。这个难得的机会,朱有洛都没有抓住敛财。这倒让崇德帝刮目相看了。

    崇德帝并不知道。朱有洛是贪财,却很清楚那些财是贪不得。在见到裴、王、郑等家都闭门谢客后,他将府门也关得牢牢的,任何人也不见。任何礼也不收。

    这些。常康都从安慰中知道了。在汇报的时候,也适当地上禀,以增加政事堂官员的直观性。

    崇德帝听了点点头。末了评论一句道:“政事堂这几个官员,倒是拎得清。”

    他语调平平直直的,却令常康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帝王心思,深不可测,一字一句皆有暗意。

    这几个官员拎得清,这是说,别的官员拎不清么?

    ……

    ……

    宫门局的情况,现在主管着后宫的德妃孟氏不会不会清楚。在听到近日宫门局异常忙碌、东宫异常热闹的时候,孟氏清冷的脸上,露出了一抹隐秘的笑意来。

    过了一会儿,孟德妃又下令道:“往东宫多划拨一些宫女内侍,至于因由,本宫会亲自向皇上说明。太子妃的身体如何了?永和宫最近如何?”

    孟德妃的话音,和她的表情一样冷淡。她是前御史大夫孟云卿的女儿,管理后宫所用的办法,就是御史台那一套办法,什么都清楚分明。

    来从何来,去往何处,宫女内侍侍卫都各安其事,就算是偷奸耍滑都有可寻之处。

    这样的办法,直接分明,没有什么可指摘之处,相应地,延禧宫也没有什么好处油水可得。

    但孟德妃既称病十余年,就不会想着什么油水了。这一点,伴随在她身边十余年的大宫女环珮最清楚。

    至于孟德妃为何会应允郑太后,蹚后宫这一趟浑水,环佩也很清楚。

    “回娘娘,奴婢知道了,宫女和内侍都会送至东宫的。奴婢已经去探望过太子妃了,太子妃的仍卧床,一时半会是好不了了;永和宫那里,有人往永和宫递信了,按照娘娘的意思,并没有加以阻止。”环佩这样回道。

    孟德妃接手后宫事务后,一应宫制,并没有作什么改变。唯一的改变,大概就是让永和宫松动了,给了它足够的方便。

    “如此便好。有人赶着去作死,本宫总不能拦着。”孟德妃点头说道,这句话听起来异常尖酸刻薄。

    环佩没有说什么,躬了躬身便离开办事了。偌大的延禧宫,只有孟德妃和并另外几个沉默顾琰的宫女内侍,便显得寂静冷清。

    半响,孟德妃才动了动身子,吩咐道:“准备吧,本宫要去紫宸殿。”

    她现在既然理后宫事了,便要将事情都管起来才是。紫宸殿,当然要去的。

    听到孟德妃求见,崇德帝皱了一下眉,才说道:“见!”

    孟德妃的父亲孟云卿,当年做了一些事让崇德帝极为不喜,即使孟云卿现在已经致仕,但崇德帝早已对孟德妃没有什么兴趣。

    他所以会让她管理后宫,只是因为后宫现在无人可用,也因为郑太的建议。——这种膝下无子寡情少欲的妃子,在崇德帝看来是适合管理后宫。

    因此自孟德妃理事后,崇德帝便没有宿过延禧宫,孟德妃会来紫宸殿,自然是为了后宫事。

    这一次,是为了东宫事。

    “东宫连日访客不绝,所以臣妾往东宫加派了人手。另外,还有不少命妇想见太子妃,臣妾觉着太子妃身体不太好,便都拒了。只是程家……毕竟是太子的母族,臣妾便没有拒。”孟德妃低眉顺眼地回道。

    自出了延禧宫,她对所有人都是这样的一副姿态,对崇德帝也不例外。

    崇德帝听了,只点点头,道:“现在后宫中的事,爱妃安排便是。”

    只是他心底某些痕迹又再加深了一层。东宫的访客要令到后宫增派人手了,还有命妇,看来东宫属官,现在的确是朝中大事啊。

    如果说孟德妃的话语,只是在崇德帝心中划深了一层,那么接下来这一件事,就可以说是在崇德帝心中燃起一把大火。

    他没有想到,让他满意的政事堂官员,也会参与到东宫之事中!

    (章外:一更!各位养肥的,也恳请冒冒泡啊~~)(未完待续。。)

    ps:  一更!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作者君会勤奋~~

408章 过犹不及

    (二更!)

    令崇德帝怒火中烧的,是礼部郎中刘以佐的奏请。

    这奏请,同样与东宫有关,说的,却不是东宫属官配设的事情,而是东宫纳太子良娣的事情。

    本来,在太子被册封的时候,太子妃、太子良娣也应随之册立的。太子妃已祭宗庙,这不用多说。关键就在太子良娣,这两名太子良娣,迟迟没有定下来。

    太子良娣比关内侯,在东宫的重要可见一斑。之所以迟迟未有定下,是因为在被册立为太子之前,朱宣明并没有侧妃,而先前三皇子府中的妾室,身份太卑微。

    朱宣明是因为张妙有孕才得封太子的。在这样的因由下,倘当即挑选太子良娣,一是怕张妙皇身子有微;二对太子声名有碍,于是蒋钦建议暂缓纳太子良娣。

    这个建议,朱宣明接纳了,倒也为他赢得了令名。

    现在,数月过去了,太子妃又落了胎,为了东宫,为了皇室后裔,定下太子良娣人选,已不容拖延。

    刘以佐的奏请,便在于此。

    本来,挑选太子良娣一事,是由皇后和淑妃主理的,但现在坤宁宫与永和宫都被禁闭着,孟德妃推说人微言轻,不能理会此事。如此,此事便落到了礼部。

    刘以佐心思活络,他身后没有什么得用势力,却想趁着东宫属官一事,往东宫那里靠近一些。他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太子良娣一事。心想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能让他得到东宫重要的机会,无论如何,他都要抓住这个良机。

    而且,现在太子妃落胎,京兆又有些针对太子身体的传言,他认为提出挑选太子良娣,现在这个时机刚刚好。

    在紫宸殿里面,刘以佐是如此上奏的:“皇上,自太子妃落胎以来。京兆针对东宫子嗣的传言便很多。流言固不可信。但微臣以为,皇嗣乃国之本,现在太子妃身体不宜有孕,挑选太子良娣势在必行。”

    挑选太子良娣。为皇家开枝散叶。这是为了朝廷。的确是一个好上奏,这也应该允许的。……毕竟,崇德帝还没有皇孙呢。

    但是。刘以佐作为礼部的官员,又一心想着得到东宫青眼,做事便完善了些细致了些:在上奏的同时,他还提出了合适的人选。

    这些人选,还得到了礼部尚书薛应甫的赞同。

    问题,就出在刘以佐建议的太子良娣人选上!

    刘以佐精挑细选,将朝中年龄、身份适合的姑娘家仔细过滤了一遍,几经辛苦才挑选出这四个人选。

    这四个人选,年龄、身份、相貌无一不好,就是太好了,才让崇德帝震怒不已。

    这四个人选,分别是郑时雍的孙女郑蕤、朱有洛妻子的侄女程媚、礼部尚书顾霑的孙女顾珺、兵部尚书霍韬的孙女霍慈。这四个人,代表着什么,一目了然。

    这其中,顾霑和霍韬的孙女乃庶出,这没有多少可说的地方。但是,郑蕤和程媚,却都是嫡出。更关键的是,这两个人身后的官员,是政事堂的官员!

    政事堂的官员,崇德帝先前才赞他们拎得清,没有参与到东宫属官一事中去。怎么,在太子良娣一事上,政事堂的官员要出手了吗?

    这四个太子良娣的人选,包括了政事堂、吏部和兵部的势力,无论是哪一个人选,都代表着朝中的势力。若是以往,崇德帝为了朱宣明,不可能不准。

    但是,现在正在配设东宫属官,有那么多官员一面倒的情况,再有了太子良娣一事,这就不能不令崇德帝多想了。

    东宫属官、太子良娣,这……东宫是要趁着这两件事,将朝中势力收到手中吗?……崇德帝先前的微妙心情,统统化成了这一句话。

    可是,自己还在位呢,太子他就这么迫不及待?!

    帝王的心思一转,紫宸殿中的氛围就沉凝下来了。但是,一心表现的刘以佐却没有察觉到这一点,仍在滔滔不绝地说道:“皇上,太子已立,太子良娣的人选也应该早定了。臣所奏请的人选,已得到尚书大人的认同,是十分合适作为太子良娣的……”

    常康立在殿中,真是为礼部这位刘大人捏了一把汗。皇上的怒火已这样明显,他还在不停地说。难道,为东宫打算真的是这么重要吗?

    重要到,连帝心也罔顾了?

    真真是,作为内侍,他都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了。

    随即,崇德帝便平静地问道:“是吗?这四个人选,就这么合适?”

    刘以佐没有似漏了补充说明,合适的,应该是她们身后所代表的势力才对。

    在人选一事上,刘以佐十分有信心。这四个人,是他千挑万选出来的,怎么会不合适?

    于是,他微微挺了背脊,大声回道:“是的,臣以为,这四个人,都是太子良娣的合适人选!”

    闻言,崇德帝笑了,嘴角缓缓上扬,什么都没有说,只是点了点头。

    良久,崇德帝才吩咐道:“去查查,郑时雍和朱有洛是否知道此事,宣太子!”

    政事堂、吏部、兵部,刘以佐建议的这几个人选,真是好,真是好!

    刘以佐奏请定太子良娣一事,朱宣明早提前听到了风声。说起来,这也是刘以佐有心领功劳,特意让人传到朱宣明耳中的。

    刘以佐建议的几个人选,朱宣明很满意。本来东宫挑选太子良娣,就是为了增加东宫的势力,这四个人选,无论是哪一个,都对东宫有好处,这样就足够了。

    在经历了张妙有孕、落胎之后,朱宣明发觉增加势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借助姻亲。太子良娣是谁,自然就十分重要了。

    然而,朱宣明的高兴没有持续太久,甚至只有片刻。在转瞬细思后,他的笑容便顿住了,脸色也越来越惊慌。

    不对,这四个人不对!不,不,或许这四个人选是对的,但在现在这个时候,这四个人选就是不对!

    现在,正在配设东宫属官,东宫实在不应该再有别的动作。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然而,刘以佐已经奏请了,接下来京兆的局势,朱宣明也根本无法阻止。

    (二更!)(未完待续。。)

    ps:  二更!

409章 应对

    (三更!)

    朱宣明无法阻止的局势,正以燎原之势在发展。在刘以佐上奏之后,崇德帝又收到了礼部数封奏疏,所请的,都是定太子良娣一事。

    好巧不巧的,建议的太子良娣人选,总少不了郑蕤和程媚。换言之,郑时雍和朱有洛总脱不了此事。

    此事不知怎么的,在京兆官员间很快就传开了。于是,在东宫属官如火如荼的时候,太子良娣也为朝官津津乐道。

    刘以佐刻意宣扬,朝官们不用怎么打听,就知道太子良娣的备选之人会是谁了,讨论得也更为细致热烈,比如郑时雍孙女郑蕤的性格喜好都说了出来。

    被强烈关注的人当中,顾霑为了东宫属官配设一事,正忙得焦头烂额,根本就没有心思时间理会这事,而霍韬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