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权贵娇 >

第227章

权贵娇-第227章

小说: 权贵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清知道这个任命后,呆了一下,便立刻跑到沈家东园去了。他不太明白,皇上怎么会任命他为京兆尹呢?

    陆清从沈家东园出来之后,便笑意盈盈地接下了京兆尹一职,旋即上任了,成为了新的京兆尹。

    京兆尹这一点波澜,都平下来了,朝廷又恢复了平静。然而,这样的平静,没能持续多久。二月初,建康府的千里急报就送到京兆了,道是建康府属下的润州,出现了大疫!

    这个消息,让朝廷一片震动。尤其是沈度,心中急挑。大疫,润州果然出现大疫了,怎么会?!

    (章外:五更!)(未完待续。。)

    ps:  五更!感谢亲们的支持!!你们的每一票每一个打赏,都代表本书的人气,都是我的动力,鞠躬多谢!!

375章 润州大疫

    (一更!)

    二月初二,民间言龙抬头的日子,建康府的急报就送到京兆了。这封急报,由建康府尹程大昌送来,直送到御前。

    奏报称,从上元节前后开始,润州一带不少百姓有发热、咳嗽的症状,但很快就有大夫发现,这些百姓发热、咳嗽的病症,是会传给周围的人的;而且,最先出现症状的那些病人,陆续病死了。

    见到这样的情况,润州的大夫就着急了,正好尚药局的警示发至润州。润州的大夫、药商聚在一起,很快就得出了一个心惊的判断:润州出现大疫了!

    大夫们推举了德高望重的吴大夫、徐大夫去了润州刺史府,告知刺史顾济棠此事。一州境内出现大疫,有可能连整个州的百姓都没了,这是一等一的大事!

    顾济棠丝毫不敢耽搁,立刻将大疫一事上报建康府。如此,一层报一层,润州大疫便报到了京兆。

    许是时间紧急,程大昌的奏报中,只说了润州大疫的情况。至于防治等情况,就只说了一句“臣即刻赶去润州,冀天佑润州……”,此外,就没有了。

    看到这奏报后,崇德帝立刻宣了政事堂的官员,还令太子前来,以听对策。大疫,不只是润州的事,而是朝廷的大事!

    “大疫”这两个字,极大地挑动着政事堂官员的神经,令他们脸色阴沉,就连朱有洛。都紧抿着嘴唇。

    大定承平久,他们没有经历过大疫,但史书上关于大疫的记录,太多太多了。十室九空、千里白骨,而且出现大疫的地方,还十数年无人烟,是比战争还要残酷恐怖的东西。

    大疫,润州怎么会出现大疫呢?这大疫能不能防治?该如何防治?润州会不会沦为尸野之地?大疫会不会延及建康府乃至京兆?

    这几个大定品阶最高的官员,思考着以上种种,神色看起来竟然十分狰狞。

    战争是与生争。大疫是与死斗。他们怎能不狰狞?

    “皇上,臣建议,立刻派部分尚药局的太医前去润州;同时,派朝中大臣前去宣恩。以示朝廷对此事的看重。有皇恩加持。上天必佑润州!”裴公辅这样建议道。

    在这样的大疫面前。朝廷是一定有官员去润州的。这不仅仅是为了更清楚润州的情况,更是为了润州的稳定。

    大疫若能防治控制,当然是最好。但万一……万一情况危急,朝廷去的官员就能起定民心、军心的作用。

    裴公辅的话语,郑时雍等人都是认同的,当下便附言,请皇上早下旨意,派官员和太医前去润州。

    政事堂官员之中,朱有洛一贯是最后表态的,在同意裴公辅的说法之后,他又表示了担心;“皇上,润州大疫的情况,实在危急。前去的官员,不宜择老弱,怕有所损伤。”

    他这么一说,殿中的朱宣明便晓了。是了,大疫的危害,谁都不能推测,万一官员去润州被染上了呢?这就是去润州送死!

    送死……朱宣明默念着这两个字,眸光转了转,有了一个注意。

    思忖一番,他便出言道:“父皇,前去润州的官员,儿臣倒有一个推荐人选。中书舍人沈大人,去年才去了润州请大夫,对润州的情况想必熟悉,又是习武的青壮官员,不怕润州的大疫。”

    听了他这话,殿中几位大臣都有深思。沈大人虽然年轻了些、资历浅了些,但是……还是很合适的,最后他们都点了点头。

    中书舍人沈大人,沈度,前去润州,可。

    ……

    ……

    事关大疫,紫宸殿的旨意很快就下来了。旨意令沈度带着尚药局的胡太医、刘太医等人前去润州,三日后便出发。

    沈度接令后,甚是意外。他年纪太轻、资历太薄,代朝廷前去宣恩,多有不合。但稍一想便明白了,年纪够、资历足的官员,肯定不愿意去润州。——其实,政事堂的官员,也是这般想的。

    当他得知是太子建议之后,眼中就精光一闪,脸上也带了笑容。太子或许不知道吧?去润州,本就是他心中所愿!

    在得知润州大疫之后,他就定下主意要去了。早前,他发现了润州天气的异常,现在就有大疫出现了,这令他心忧不已,也有一种难以言语的愧疚。

    如果他能早些……其实也够早了,他做了所能做的。没想到,润州还是出现大疫了。不管怎么说,他都要去润州一趟!

    他还想向皇上请旨去润州,却没想到紫宸殿已有旨意,让他带着这么多大夫去润州。

    如此,就更好了。

    “不用管太子心思。你此去润州,定要顾全自身。尽心尽力,若是大疫得治,则功德无量。”沈肃如此说道,只是阴寒的语气还是听出了担忧。

    大疫,谁都不想沾染。沈肃内心,同样不愿意沈度去险地。但他清楚,润州一定要官员去。沈度办事,他还能放心些。

    沈度点点头,回道:“孩儿清楚了。如年已经打点好了,还请了同福街的周大夫一起去,暗卫也会跟着,请父亲放心。”

    沈肃怎么能放心呢,除了沈度之外,润州那里还有别的人。他说道:“我担心在那里的居安,不知他们如何了。明澈都急病了。”

    得知润州出现大疫后,陆清心急如焚,偏偏县主府报平安的书信没有来,他急得白发都多了几根。

    沈度想到陆清的焦急,便说道;“县主府有钟大夫在,他们一定会没事的!”

    是的,沈度相信他们不会有事。说到在顺安县主府的钟岂,沈度便想起了去和顾琰告别时的情景。

    其时,阿璧神色惨白,紧紧抓住他的手说道:“计之,你去了润州,一定要信钟岂,钟岂一定能救润州百姓!”

    信钟岂,钟岂一定能救润州百姓!

    在桐荫轩的时候,他不及细想,只心疼阿璧的忧虑。但现在想起,阿璧说得那么坚决,就像……就像知道这些事情会发生一样!

    沈度被心中骤然出现的念头吓了一跳,忙运气凝神,伸手揉了揉眉头,止住自己胡思乱想。

    (章外:一更!求月票,求打赏,哈哈~~~)(未完待续。。)

    ps:  一更!感谢亲们的支持!推荐一本古言好书:《重笙》,作者:心渔,简介: 小家碧玉顾文笙悬梁自尽,名门望族特立独行的顾九小姐穿越而来。

    乐师世界,掌握一门乐器即掌握了权势、财富和他人的生死。

    顾九小姐能琴擅画,她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得到,哪怕需要从刀山上滚过去!

    不过她想要的,和这世上绝大多数女子从来都不一样!

377章 大义

    (二更!)

    见到沈度骤然色变,沈肃还以为他在想润州的事,便说道:“程大昌当年在京兆为官时,与郑时雍并称‘郑李’,可见能力卓绝。或许润州的情况,并没有朝廷所预料的那么差。”

    这是沈肃仔细思度后得到的结论,虽然润州奏报中并无提及如何防治,但观程大昌的为人处事,想必早有应对。

    沈度点头,将脑中荒诞的的念头甩开,应了声是,将心神拉回到眼前。

    润州的情况如何,得去了那里才知道。但京兆这里的情况,也不容忽视,因此他说道:“父亲,似岁会留在京兆,打点醋坊事宜。朝中的事,劳烦父亲了,孩儿已吩咐九皇子时来东园陪父亲。”

    京兆这里,有太多沈度放心不下的人,有沈肃,有顾琰。他此去润州,也不知道多久才能回来,便所有人都提及了。

    沈肃瞥了他一眼,然后才开口:“你何时变得如此啰嗦?只是去宣慰而已。京兆这里有我,放心吧。”

    沈度笑了笑,便不再说了。他知有父亲在,京兆这里可放心,他都不知自己为何如此絮叨,想来仍是不舍吧。

    到了出发那一日,太子朱宣明代表崇德帝来送沈度一行,这也是太子的职责之一。

    这一次,沈度是一副标准的文官打扮,绯色官服、腰间银鱼袋,看着极为文气,笔挺背脊所带出来的气势。又使得他多了几分威严。

    武能定乾坤,文能安天下,像沈度这样文武兼修的官员,是朱宣明费尽心神想拉拢。但是,沈度始终没有站在他那一边。

    这时的朱宣明,已不像点兵时那样了,就算心中再有不甘和愤恨,也不会在脸上表露出来了。况且,润州凶险,他不会与一个去送死的人计较。

    因此。他脸上带着关意。朝沈度说道:“本宫祝愿大家此去润州,能平治润州大疫,为润州百姓带去福祉。本宫在京兆等诸位的喜报,等诸位平安归来!朝廷。绝对会记得诸位的功劳!”

    这一番说话。多少激烈了原本低落的队伍。在沈度的带领下,一行人高声回道“不负皇恩”,心里多少有了些安慰。

    大疫。就意味着会有生命的危险。这一行人里面,多是接令无奈前去了,他们不像沈度那样原意,情绪低沉就在所难免。

    这一行人里面,除了尚药局的胡太医、刘太医外,还有周大夫等十月家京兆药号的大夫。此外,还有不少京兆府兵和这些大夫们的仆从,责运送这些大夫们的药材和行什。

    如此拉拉杂杂,队伍就很不小了,一声“不负皇恩”听起来也有慷慨气势。人多,就是有这个好处。

    在太子激励一番后,沈度便带着一行人出发了。他们带着未知的忧虑,带着对大义的恐惧,往润州而去。

    那么,现在润州的情况如何呢?是不是人畜皆病,疫病不受控制了呢?

    此时在润州县主府,程大昌、顾济棠和陆居安三人,就在商量着疫病的情况。

    首先说话的,是程大昌,他朝陆居安说道:“如此,本官就代润州百姓多谢郡马大义了。稍后,本官会让府兵将病人都送进来,请郡主、县主等人准备好。”

    说罢,他站了起来,朝陆居安拱手道谢。一旁的顾济棠,也站了起来道谢,感激陆居安、长邑郡主等人的大义。

    这样的谢意,陆居安推辞不受,只说道:“大人言重了。润州是顺安县主的封地,润州百姓有难,县主宜应救助。”

    刚才陆居安提出,将相同病症的病人,都集在县主府内,统一医治,防止有更多的百姓被传染。

    理由就是:县主府就在润州城内,而且占地极大,周围又没有什么人家,是最合适安置疫病的场所。

    这一次润州大疫,最先是在城中出现的,城中百姓患病最多。人传人的,越来越多百姓受到感染了。

    先前,程大昌接到顾济棠上报后,果断下令将病人都控制起来,并且立刻宣布润州执行禁防,但凡家中出现病人的,全部都要去到同德堂就诊。

    同德堂,是润州最大的药号。在这一次大疫中,同德堂与润州府衙一起,联合了城中的大小药号,收治病人、施医赠药,以阻止这一场大疫的扩散。

    但是,尽管官府和民间都作了这么多努力,但疫病还是爆发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患病,还是陆续有人死去,就连各药号的大夫,都有人患病了。

    程大昌从来不知道,发热、咳嗽这样的病症,也会死人的。但看到陆续抬出来的尸体,他就知道,这一次疫病的情况,比他想象的还有严重得多。

    现在,同德堂已经容不下这么多病人了,而且这些药号都在城中热闹的地方,已不适合再收治病人了。若不采取更严格的禁防,怕会有更多的百姓受染。

    原先,程大昌打算将这些病人都安置在宝华山下的村庄,因为九华山下足够空旷。但那些村庄没有病人,而且地处偏僻多有不便,程大昌怕将病人送去的同时,会将疫病的范围扩得更大。

    这时,陆居安便找到了他们,提出可以将病人都安置在县主府,长邑郡主和陆筠,则会暂时离开。

    这时,程大昌才记得,润州除了顾济棠这个刺史外,还有长邑郡主和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