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佳肴记 >

第12章

佳肴记-第12章

小说: 佳肴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林氏和周小米想到一块去了。

    不仅林氏想分家,周小米也想分家,但这个家,难分。

    周大海孝顺,即便是知道周老爷子和许氏偏心,恐怕也不会同意分家的。自古有规矩,父母在,不分家,寓意一家子齐心合力,生活美满,只有那不孝子孙,才会在老人健在的时候分家呢!

    而且不但周大海不肯分,只怕周老爷子和许氏也不愿意分这个家!他们虽然看不上大房,恨不能一脚把大房从周家踢出去,可却无论如何也不会舍得周大海这只抱蛋的公鸡。三两银子啊,二百来斤猪肉了,这么一大笔可观的收入,且月月进帐,谁能舍得撒手?周老爷子不会,小器的许氏更不会,所以就冲这个,也绝没分家的可能。更何况周家大房劳力多,吃喝虽然花费一些,但跟干活这种天大的事情比起来,又不值得一提了,所以周家老两口,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分家的。

    母女俩心有灵犀,几乎同时想到了这几点。

    周小米一言不发,她能说什么?她还是个孩子,这些不是她能操心的事儿。

    而林氏呢,一想到这种日子还不知道要过多久,心里就更堵得慌了,眼神也不对了,说出来的话自然也不客气起来。

    林氏对周大海道:“文儿的药是赊来的,总共欠李大夫二百四十个大钱,你想想办法。”她的嫁妆本就不多,这么多年来许氏又一直苛待她,遇到文儿吃药的时候,她就只能当嫁妆换药,一来二去的,还本就没啥分量的嫁妆更是见了底。现在林氏手里,就只剩下一对小小的银耳环了,这是她留下的救命钱,不到最后关头,说什么也不能用。

    其实李大夫那的帐,远远不止这么多。

    周大海知道爹娘那儿的钱,自己媳妇要不出来,二老对文儿身子弱,常年吃药看病这事儿很介意,因此难免为难自己媳妇一些。不过,虽然他们不把钱给媳妇,但只要自己去,他们向外掏钱时还是很痛快的。他们把媳妇当外人是不对,可谁家的媳妇不是这么过来的?

    “我知道了。”

    林氏看了周大海这不咸不淡的样子,虽然有些气,却并不发作,这事儿,还真不怪周大海,怪只怪自己的公婆太精明了。

    ps:看书的亲们,如果你们喜欢这本书,期待后续的精彩,请动动你们的小手,收藏一下,如果有推荐票票的,慷慨一下呗!

第二十四章 四个好孩子

    周大海八岁出去做了学徒,光是木匠刨木头的活儿,就干了整三年,三年里,他只回过两次家,每次回家都只待了三天,就又回到了铺子上。十五岁那年,周大海成了铺子里的大学徒工,开始着手干一些选木料,构图的活计,每个月拿三钱银子的工钱,出工百天方有两日的假期。到了二十二岁,周大海升了三等雕刻师傅,专门给店里雕一些小玩意,给大师傅打下手,做边活,直到二十五岁的时候,周大海当上了大师傅,工钱年年涨,可假期却依旧少得可怜。虽然雇佣契约上写明了每月沐休两天,可每当遇到大活,旺季的时候,周大海几乎月月回不了家,一连就是四五个月,才能回家休息几天。

    周大海自小就是在镇上的铺子里过日子的,整日与铺子里的师傅,伙计们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性子,比对自家父母兄弟了解的还要多。周大海在家的时间不多,家里人的性子他虽然了解一些,但其实根本就吃不透,比如他晓得周秀儿懒,却没想过她会懒到,让自己的侄女给自己洗衣服的地步,再比如他知道他爹娘偏心,对大房不公,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们作为孩子的爷爷奶奶,竟会不给孩子看病吃药的钱。

    孝顺,亲情,让善良的周大海盲目的相信了他们的话,以至于他对自己的话起了疑心。

    林氏心有些凉,也不想再说话了,她实在是累了,更多的则是心寒,丈夫的质疑,像一把刀一样,剜着她的心。

    周大海是不太相信林氏的话,不过,他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决定去上房听听父母怎么说。

    “小米,爹去上房了,你乖乖躺着啊!”

    周小米把周大海的神色都看在眼里,她用上辈子在商场摸爬滚打积累下来经验看,他爹这是怀疑娘亲的话呢!周小米心里虽然闷闷的,不过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假装打了个哈欠,乖巧的点了点头。

    林氏正生周大海的气,也不看他的脸,也不管他要做什么,反正要说的都说了。

    周大海走后,林氏心乱如麻,一时间也不知道做啥好,干脆就守在闺女的旁边,看着她。

    周小米想了想,干脆试探起林氏来,反正她是小孩子,只要不说啥过格儿的话,谁也不会怀疑什么。

    “娘。”周小米暗暗打了一遍草稿,怯怯的开了口。

    “咋了闺女,头痛了?”林氏紧张起来。

    周小米轻轻的摇了摇头,“娘,我不想吃药了。”

    林氏一愣,“为啥呀!”这孩子吃药挺痛快的,应该不是怕苦不想吃。

    “娘,我已经好了,头不疼了,只要小心点,不沾水,肯定没事儿。我不吃药了,钱给三哥买药。”

    林氏喉咙一紧,险些掉下泪来,这闺女自小就懂事疼人,比三个小子加起来还知道心疼自己,如今说出来的这番话,像刀子一样剜着林氏的心。

    “小米,药不能不吃,不吃药,就好得慢。钱的事儿,你这个小人别操心,娘有办法。”林氏其实也是一筹莫展,只不过当着自己闺女的面,什么也不说了吧。

    周小米眨了眨眼睛,又问:“跟姥姥借吗?”

    林氏动了动嘴唇,却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她十二岁的时候,没了爹,那时候大哥还没娶亲,弟弟也小,娘一个人带着大哥上山打猎,挖草药,想着法儿的挣钱,终于给大哥说上了媳妇。一年以后大哥成了亲,娘又开始给自己攒嫁妆,好不容易把她嫁了,又开始张罗小弟的亲事。

    娘一个寡妇,多不容易啊!现在兄弟们都成家了,娘也该好好享享福了,借钱的事儿,还是算了。

    可是如果不跟娘家嫁,她还能上哪儿借去。

    林氏想了想小儿子的病,又想了想女儿的伤口,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娘,为啥奶奶不让你攒私房钱。”

    林氏觉得女儿今天有点奇怪,先是跟他爹叨叨了吃饭的事儿,这会儿又问她私房钱,这孩子想啥呢?

    “小米为什么这么问?”

    周小米故作天真的道:“三婶在屋里绣花,拿去镇子上卖,能挣私房钱,二婶每到冬藏的时候,就回娘家,让二叔帮着大姐,二姐的姥爷杀猪卖肉,也能得着钱,可娘,为啥你不能挣私房钱?”

    林氏语噎,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周小米咬了咬嘴唇,闷闷的道:“其实我知道,奶奶不喜欢咱们,所以拼命让娘干活,春天就收拾园子,种菜,夏天就浇水,除草除虫,秋天又翻园子种秋菜,好不容易到冬天,园子里没活了,因为二婶回娘家,娘就还得喂猪,做饭,根本没有时间去挣钱。”

    林氏没想到这个小人能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闺女聪明懂事,她一早就知道,这孩子小时候从来不尿炕,六七个月的时候就知道哼哼喊大人,长大了以后更是省心,机灵,从来不多说话,但啥事心里都有数,虽然二房的两个孩子没少欺负她,但这孩子明里暗里都找了回去,还让人找不到一点错处,就连那周秀儿,也吃了闺女好几次亏。

    用老话讲,这孩子就是精在内里,不在面儿上。

    林氏不止一次想过,自己和周大海都老实巴交的,怎么会生出这么聪明的闺女呢!不过仔细又一想,家里这四个孩子,个个都是好的,大儿子虽然沉默寡言,不爱说话,可是做事办事都稳妥,像个小大人似的;老二就更不用说了,嘴甜,会吆喝,啥事由他那小嘴一说,立马变了个样,也没见旁人家的孩子十岁的时候有他这个本事;老三嘛,虽然身体总是病怏怏的,可脑袋好使,从来没跟别人学过的东西,他瞅一眼,啥都会了,自己教过他的字,他几乎都是过目不忘,可惜家里没钱供他念书,不然兴许还真念出点名堂来。

    四个孩子都是好的,闺女的聪明伶俐也就不那么引人注目了。

    这也正是周小米敢偶尔“出彩”一回的原因。

    ps:求个收藏,求个推荐,喜欢的亲们支持一下。

第二十五章 自以为

    林氏若有所思的神情,都落在周小米的眼里,显然,林氏虽然很疑惑,但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最终释然了,眼睛里都是欣慰的神色,还有满满的骄傲,几乎都要溢出来。

    周小米暗暗庆幸,她自打出生在这个家,就把这个家里里外外的情况看在眼里,知道对于周家大房来说,早晚有一场硬仗要打,而他们最直接的对手,就是周老爷子和许氏,

    周家大房要想摆脱被奴役的命运,首先得有一个敢于揭竿起义的人!周大海善良愚笑,林氏又是个惯于委曲求全的人,指望这两个人把全家带出苦海,难度不亚于中国足球冲击世界杯。

    两个顶门立户的大人都这样,难道这事儿还能指望几个小屁孩儿吗?

    大房有四个孩子,确切的说是有三个,周小米不算。她身是孩子的身,头脑和灵魂却是一个三十多岁的成年人,为了自己这个小家的将来,她不得不做那个揭竿起义的人。

    她一个还没长大的小孩子,拿什么去跟周家人对抗?这么一点点的小人,懂得太多绝不是什么好事儿,如果自己耐着性子长大,那么大房失去的东西会很多,周大海和林氏之间也许会生出许多让人始料不及的嫌隙来,周家长房这几个孩子的性格,也许会因为常年的打压和不公的待遇而变得狭隘自私,等到水到渠成之时,一切都太晚了。

    只是,她的反抗不能太明目张胆,太突然了会显得妖异,经不起推敲,要细水长流,一点点的影响大房的人。

    所以,她从小就不喜欢藏拙,在别人面前,并不一味退让,适时的装傻,适时的聪明,偶尔流露出几分不凡。周家的人都摸不准她是什么性子,包括二房周小麦也时常迷惑,为什么有时候她很好欺负的样子,有时候又像只刺猬似的,谁也碰不得。周小米很会拿捏分寸,反正她是胎穿来的,从小到大都是一个性子,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一切只是铺垫,只为了今天。

    周小米觉得,时机刚刚好,以前她没有仙府小筑在手,即便反抗,心里也没什么底气,现在,她底气很足。

    周小米拉了拉林氏的衣摆,小声道:“娘,我们偷偷的挣钱,攒起来,攒多多的好不好?”童声稚语,黑白分明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的,让林氏的心几乎能化成水。

    “好,听小米的,咱们多多的攒钱。”林氏笑着,似乎在安抚小米,显然她并没有把女儿的话听进去。

    想想也是,一个七岁的孩子的话,怎么能当真。

    周小米知道林氏是敷衍自己,干脆嘟着嘴撒娇道:“娘不信,那就等着看好了,我一定攒很多很多钱。”

    林氏莞尔一笑,觉得女儿的小模样娇柔软嫩,憨态可掬,看来孩子的身心正在恢复中,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行了,你歇着吧,要是累就睡会儿,娘去给你三哥熬药。”林氏边说边起身,抬脚就往外走。

    周小米想了想,又道:“娘。”

    “啊?”林氏回头,“啥事?”

    “你猜,爹能要来钱吗?”

    林氏脸上的神色一顿,要来钱?

    怎么可能叫呢!

    周大海确实没能要来钱。

    本来,他打算得好好的,去了上房就直接开口朝爹娘要钱,顺便问问他们文儿药钱的事儿,怎么会欠李大夫二百多个大钱呢?家里的家底他还是清楚的,在林家集这种偏僻的地方,周家虽然不是首屈一指的有钱人家,但也绝对不是要靠欠债过日子的。二百个大钱又不多,怎么就欠下了?他是想好好问一问的,结果一到上房,爹娘就一唱一合的哭起穷来,特别是娘,当着自己面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气都上不来了。他当儿子的,说啥也不能在这个时候向父母发难啊!

    周大海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把心里的话按了下去,什么都没问,什么都没说,自然一个大钱也没要到。

    他稀里糊涂的出了正房,一眼就瞧见了林氏蹲在房荫处熬药,周大海几步走了过去,站在林氏背后,想说话,却又不知道能说啥。

    林氏听到了动静,回头瞅了一眼,见周大海那副模样,就知道他肯定没要来钱。她扭过头不去看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