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叱咤乐坛 >

第598章

重生之叱咤乐坛-第598章

小说: 重生之叱咤乐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非常希望在后天晚上的音乐会上,能够再次欣赏到孙云先生精彩演绎的《第一协奏曲》,易丰在这里预祝孙先生的成功!”

    易丰对着孙云高高的竖起了大拇指,他的应对依然还是简单而又高效,顺着蔡清德的暗示就直接挑明了来说,把难题留给了蔡清德和孙云。

    在提出了这个“一点想法”之后,易丰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无论对手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他都有话可说。孙云在蔡清德的暗示下拒不应战?没有任何问题,这是你们的决定,媒体要找麻烦也只会跟你们做对,我只要……看戏就行了。所以他可以非常放松的跟孙云探讨一下柴一的演绎和版本的比较,并且毫不吝啬的表现出自己对于孙云的欣赏和喜爱。

    易丰的这些话也许是真的,但是在表达欣赏和喜爱的同时,这样的话语也是在暗暗挤兑孙云,让孙云不得不接受易丰设计的“验证”。如果孙云依然拒绝,易丰还是可以继续看戏,完全不会有任何影响。

    这同样也是阳谋的厉害之处,一切都给你摊开来放在面前,对手要做什么都只能明着来。

    ……

    易丰的话音刚落,不等孙云做出表示,坐着的八位记者再次激动起来。

    “孙先生,请您接受易主席的设想。”

    “孙先生,我们愿意在媒体上为您澄清。”

    “孙先生,我们所有人都愿意前来观摩您的排练。”

    “孙先生……”

    这样的时候,蔡清德刚才立下的规矩简直形同虚设,没有哪一位记者还会记得。

    他们的反应当然也在易丰的预料之中。

    始终低着脑袋的孟莱终于抬起了头,看向会议桌另一边的孙云,眼角还同时瞄向蔡清德的方向。他的嘴角噙上了一抹冷笑,蔡清德再怎么偏帮,这样的时候也是无能为力了吧?

    的确,蔡清德的心里非常无奈。

    易丰的出手正大光明,完全站住了道理,让他几乎无法抵挡。

    蔡清德同样看向了孙云。

    所有人全都看向了孙云。

    “易主席,诸位,”孙云微笑着站起身来。

    会议室里立刻安静了下来。

    “孙云非常感谢易主席的夸赞,希望到时候我的表现能够不负您的期许。”孙云微笑着说道。

    “孙云也非常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们的关心,两场小小的音乐会惊动了这么多人,孙云愧不敢当啊,有劳大家了。”

    拱了拱手表示谢意,孙云淡淡一笑。

    “既然易主席希望我能向媒体方面的朋友证明一下自己的状态,那就……安排在明天下午吧。届时,孙云就在乐团驻地大厦的大排练厅恭候各位媒体朋友的光临指正。”

    “小叶子,我们走吧。”

    说完,孙云跟在座的所有人点了点头,便带着叶梓扬长而去。(未完待续。)

第八百五十五章 临门(上)

    时间走到了10月9日的下午。

    蔡清德跟孙云商量之后,将排练时间安排在了三点开始,不过还不到下午两点,大排练厅里将近350个观摩座位就已经坐满了来自香江各家媒体的记者。一台台分属两家不同电视台、不同节目组的摄像机也已经密密的架设了起来,摄像师们早已调整好了设备,对准了排练使用的舞台。

    为了让排练更有现场的感觉,香江节日管弦乐团驻地大厦中的这间大排练厅在建造的时候就是按照小型音乐厅的标准设计的,她拥有出色的声学构造,搭建了完整的演出舞台,同时配备了最先进的音响灯光设备。团员们可以在此极好的领略正式演出的那种氛围,除了现场观众的掌声以外。

    在寸土寸金的香江舍得投入这种看不见直接回报的投资,乐团上层的眼光和魄力都绝对值得大赞特赞,香江节日管弦乐团近年来的飞速发展,跟这间花费巨资兴建的大排练厅也有很大的关系。几乎每一位乐团邀请的世界知名音乐家来到这里的时候,都对这间“奢侈”的大排练厅赞不绝口。

    拥有这样的一间大排练厅,香江节日管弦乐团的演出质量极其明显的与日俱增。目前的节日乐团就算无法冠以“亚洲第一”的称号,亚洲前三那是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

    经营一家交响乐团,没有足够的投入,哪里来的成功啊!

    ……

    排练厅里人头攒动。

    时间还早,记者们都在忙着“串门儿”,获取或是交换各自急需的信息。黄胖子三人身边围着的记者最多,谁让他们三个既是古典音乐方面的资深记者,又是打响这次“战役”第一枪的“勇士”呢。不过这样一来黄胖子他们可就苦不堪言了,这件事情本来就不是他们主动挑起的事儿,他们也是受人邀请才发表评论的不是?原来以为也就是一件小事儿而已,谁能知道短短两三天的功夫,事情就会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

    这么大的场面,他们怎么敢随便发言?万一出现跟自己所说并不相符的情况,他们可抵挡不住来自蔡清德、孙云或是易丰三个人当中任何一个人的怒火。古典音乐在香江这里毕竟还是小众艺术,即使他们三个已经是古典圈内最出色的记者了,可是影响力还是不够大啊。

    而且今天到场的又不全都是专门跑古典音乐的记者,更多的还是娱乐新闻记者和社会新闻记者,甚至还有几个财经记者乐呵呵的跑了过来,也不知道他们凑的是哪门子热闹。这些记者绝大部分都不算是古典音乐这个圈子里的人,他们三个当然就更不可能多说什么了。

    他们说又不能说,可是不说吧同行们还在一个劲儿的追问,三个人就只能支支吾吾的说些模棱两可的套话。就连他们心里早已确认的那一点,也就是孙云的演奏状态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这一点,在跟同行们交流的时候他们也全都含混了过去。

    以他们老到的经验来看,孙云既然敢于应承下来当着这么多记者的面儿验证自己的演奏状态,那就肯定心里有底。莫非这两天时间里孙云的演奏状态恢复了?可是……从昨天得到的消息来看还是原来的那副样子啊,这又是怎么说的呢?

    事出反常即为妖!虽然心里早已确认孙云现在的演奏状态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不过他们三个谁都没有对此发表任何意见,全都极其谨慎的关上了自己的嘴巴。

    ……

    叶梓也在排练厅里忙碌着。

    今天一早他就前往the/one/studio,向阿坤借了一整套现场录音设备过来,又请澹台文慧出面邀请了无线的一个摄像小组,他想把今天的这一幕完整的记录下来。叶梓很有预感,今天的这一次“验证”将会是孙云职业演奏家生涯当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时刻。

    昨天离开乐团驻地之后,叶梓就陪着孙云返回了蔡清德位于潜水湾的别墅。晚饭之后,师生俩一边各自练琴,一边在休息的时候随意的闲聊。叶梓注意到,经过一晚上的仔细mo索和不断尝试,孙云内心被牢牢锁住的情绪已经渐渐被他拉了出来,越到后面,孙云偶尔击键弹出的细碎旋律就越是富有情绪的光泽,他的演奏感觉已经是隐藏在水面下的冰山,即将突破海面的封锁破浪而出。

    下午排练时的那种感觉,又被孙云再一次找到并且抓住了。

    叶梓大喜,心中完全定了下来。

    练习和聊天的时候,师生两个看似谁都没有太把明天的所谓“验证”放在心上,几乎就没怎么说到这个上面,实际上两个人的心里都极其重视明天的事情。回家之后的蔡清德也加入了他们聊天的行列,不过他的脸上就始终有点忧心忡忡的表情,即使听了孙云在钢琴上的mo索练习之后,蔡清德的心里还是有点不太放心。

    作为香江最出色最优秀的指挥家,他的眼光和判断能力绝对没有任何问题,他能听出孙云的状态已经基本恢复,只欠最后的临门一脚,但是这一脚毕竟还没有踢出去不是?而且站在全局的角度,在没有真正的见到孙云完整的表现出自己的演奏已经彻底恢复的时候,蔡清德是肯定无法定下这个心来的。

    这与他作为指挥家的眼光和判断完全不搭界。

    当晚十点钟刚过,三个人就早早的各自睡下了,包括一贯晚睡的叶梓。

    明天,孙云和蔡清德可是有一场硬仗要打啊!叶梓这个做学生的、当后辈的也要做好所有的准备才行,充足的睡眠很有必要。

    再说明天一早起来,他还跟人约好了有事情要办呢。

    ……

    这里顺便交代一句,那把价值三万米元的天价吉他已经被澹台文慧买下来送给了叶梓,这几天,叶梓正在熟悉这把吉他的各项特性,为后天晚上的助兴演出做准备。说实话叶梓相当满意这把吉他,她的声音洪亮饱满,音色温暖醇厚,带着一种高贵的内敛气质,让人听着却又并不觉得过于傲慢。同时她的音色在演奏家的掌控下非常富于变幻,可以按照演奏家的要求发出各种各样的音色变化。

    这是一把难得的好琴。

    跟叶梓原先那把吉他相比,这把吉他的整体质量远远胜过叶梓原先的那把老红棉,尤其是在音色的细腻程度方面。但是如果从声音的响度指标来看,经过小七指点改造之后的那把老红棉却是更胜一筹,而响度指标在吉他质量的衡量标准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真正进行比较的话,这两把吉他应该说是各擅胜场,这把手工琴综合下来稍占上风,但是绝对无法完胜对手。

    再想想这两把吉他的售价,那把老红棉是几百元华夏币,这把手工琴是三万米元,这性价比……可就相差太远了啊。

    不过叶梓当然会选择使用这把手工琴,这半年以来难得发言一次的小七已经“说”了,根据这把琴的底板音色,完全可以改造成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一把古典吉他。

    叶梓当然懂得如何来选择了。

    (未完待续。)

第八百五十六章 临门(下)

    一清早,叶梓就出发前往the/one/studio,阿坤昨天就跟他约好了会在录音棚等他。

    叶梓的手脚很快,录音设备的架设工作在上午9点以前就已经全部完成,包括收音话筒、连接线、调音台、1/4英寸2轨的母带级开盘录音机等等全部都已安放到位,但是调试工作却花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现在人员进场之后,他还要根据入场人数的多少、场内设施的密集程度等等情况,预估对于现场录音可能产生的一些影响,继续对录音设备再作进一步的微调,以求取得最佳的录音效果。

    古典音乐的录音跟流行歌曲的录音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尤其是这种现场录音,讲究的是一次到位,完全没有事后修补的余地。那么在录音之前,很多工作就必须事先考虑周全。

    比如话筒的摆放。

    古典音乐会的录音有时候需要非常多的话筒进行收音工作,有时候却又非常简单,甚至只需一个话筒就能完成,看各自情况的需要。当然,一支话筒那就只能录制单声道的音乐,现在早就已经没人这么使用了,但是在早期,这是最常见的录制方法。乐团这间大排练厅的声学环境相当理想,所以这一次叶梓就使用了三只话筒decca/tree的话筒摆放方式,用一个t型支架将两只经过工厂配对、性能参数完全一致的电容话筒牢牢地安放在了指挥台的后方,两只话筒之间形成135度左右的夹角,另一只补偿话筒稍微靠前70公分左右,用来填补使用两只录音话筒录音时经常产生“黑洞效应”,从而让录制下来的音乐在声场方面不会再有中间凹陷的缺点。这会儿,叶梓再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把这三只话筒的位置上下左右稍微挪移一点进行微调,以求达到声场最均衡的那种状态。

    对于古典音乐的录制来说,后期的混音工作在最开始的阶段就已经开始了。

    这还是重生之后叶梓第一次尝试录制古典音乐,他当然会异常小心异常谨慎,单单这三个话筒的位置摆放就花了他上午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不过听到刚才试录之后的结果,这所有花费的精力和时间全都值得了。

    做好录音之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叶梓便离开排练大厅去到了休息室,孙云也早已来到乐团驻地,现在正在休息室里调整自己的心情。

    今天下午的这场“验证”,对他来说同样非常重要。

    ……

    休息室里,孙云已经换上了正式的演出服装……一身手工定制的黑色燕尾服,白色小立领衬衣,黑色的领结,配上一双黑色小牛皮的软底皮鞋。发型师和化妆师又为他精心修剪了头发,上了一点淡妆。经过这样一番捯饬打扮,孙云就像彻底换了一个人一样,整个人都显得异常年轻而又精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