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重修上一世 >

第25章

重修上一世-第25章

小说: 重修上一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王谢两家女子聪慧的极多但总会被男儿们那耀眼的光辉淹没。

    但当谢家的一位姑娘出现在北宗考试的人群中,当她的那个耀眼的姓氏出现在西林壁上之时,没有人会不注意她,尽管她只是个女孩儿。

    “她全名是什么?”袁来问道。

    男人摇了摇头,道:“倒是都不知晓,这姑娘只留姓不留名,也是奇怪,不过这些天这里的人都是给她起了个绰号。

    “什么绰号?”袁来好奇道。

    “女学霸!”

    “……”

    袁来脸色古怪地看了这人一眼,暗暗吐了口气,对大启国的人文精神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

    抛开绰号的问题,袁来开始好奇地观赏起这谢家女学霸的字句来,小字俊俏有淡淡馨香,很是赏心悦目。

    然而当他的头越抬越高,看到了西林壁上高高的一段字的时候,忽然面露惊讶。

    依然是那位姑娘的字迹,不过这次似乎并非是回答,而是一道问题。

    问题的位置很高,他一时也看不清写的什么,周围很空荡,竟然无人解答。

    “这题怎么无人解?”他惊讶道。

    这声音有些大,引来不少人的目光。

    那个中年男人听了笑道:“那道题啊,那题已经放在那里三天了,这边还没有几个考生聚集的时候就已经被写在了这壁上,可惜啊,这三天来有那么多的考生试图解答依旧是……没办法,哈哈。”

    “哦?什么题这么难?”

    “你仔细看看。”男人露出有些促狭的笑。

    袁来挤了几步,走近了些,睁大眼睛才终于看清了这道题,顿时他的眉毛挑起。

    【注1】杜光庭是唐朝的一位道学者,这里引用的那句话是出自他的书里的一个故事,简称“白马悟道记”。

    【注2】这段对道德经的直译摘自百科,贴出来是为了水字数(才怪咧!)。

第四十四章【卿卓的表哥】

    这道题目高悬于西林壁久矣。

    三日来秦淮河考生汇聚越来越多,亲眼看到的以及有所耳闻的更不知道多少人,然而却无一人敢动笔解答。

    甚至于因为这题与古文圣人经典有关联,便有人将此题拿出去求教京城的鸿儒大学者,然而依旧没有得出个好的答案来,也并非是京城的学者们就真的毫无头绪,而是既然想不出精妙的答案那么便干脆不回答更好。

    皇城底下的人们尤其看重脸面。

    这题很刁钻古怪,让数量众多的考生大败而归,于是当大家看到又有新来的考生对那道题产生兴趣的时候不由得开始笑了起来。

    “又有人盯上那道题了?”

    “盯上了有什么用,这几天多少人试图解答不都是没有头绪么,就连那几个有名的诗书之家的考生也铩羽而归,有什么看的,反正结果都一样。”有人叹气。

    “要我说这王谢两家人都是怪物,就说科举吧哪年不是被乌衣巷把前面都霸占了?就连这么个姑娘都如此博闻强记,真是让其他读书人丢尽了脸!”

    这话说完便有人不满道:“她读的书再多有何用?也无法参加科举,就连考北宗怕是也机会不大,修行可不是比吟诗作赋,偌大的北宗上女弟子又有多少?”

    这话不太好听,但是终归是事实。

    袁来却没有听这些奇怪的言语,而是认真地读起题来。

    “圣人经典字句精妙,字字皆有深意,此题请解答‘。’字含义。”

    至此一句话,再无其他。

    袁来微怔,这题目前面很普通,即便是不了解大启文化他也总知晓古时候科举考试常以圣人经典著作中的某句某字为题,便是命题作文,题目必是经典著作中的字句才可。

    但是这道题让人阐述的字句竟然是“。”!

    这就很有意思了,这“。”字只是个标点,大启的书籍排版中并无完整的标点体系,于是常有字句相连,最多也便是以“。”号分隔字句,因而这个字符倒真是遍布书籍,说是经典中的字也不算错,但是……你让这帮读书人如何从一个圈中阐述出圣人道理来?{注}

    “怪不得,怪不得这题这么久没人回答。”袁来笑了起来,想到那帮子读书人看到这道题目的精彩脸色他心中十分欢畅。

    袁梨惊讶道:“少爷,这题你会吧?”

    “你怎么猜出来我会的?”

    “我一看你那个笑就知道了。”袁梨坦然回答道。

    袁来瞪了他一眼,随后道:“还真别说,要是别的题咱还真不怎么会,但是这道题,我还真会!”

    这道题他真的知道,从一看到这题开始袁来便想起来很久很久以前自己看过的一个小故事,说的是古人科举出题总是摘引经典字句,但是那些字句毕竟有限,出的多了也就不知出什么好了,于是某年某月明宪宗为殿试出题时候,翻烂了《四书章句集注》,可是依然不知出什么题好,于是一气之下便将字句间夹着的“。”当做题目放在了试卷上。

    他就是这样在试卷上画了一个圈,于是难住了一群人。

    但是人间终究有天才,还是有人用了一句妙语破题!

    而那句妙语他偏偏还记得。

    西林壁周围依然围拢很多人,有人在思索,有人在观赏。

    偶尔有人拿起西林壁下准备好的笔,蘸了墨在某个句子下写下一行小字。

    低的字句很容易便触碰的到,而置于高位的题目若想添上两笔则需要踩着梯子才行,西林壁侧便有木梯。

    “把那梯子搬过来。”袁来吩咐道。

    于是袁梨兴冲冲挤过人群将木梯移来。

    人群顿时有些骚乱,很多人愕然地看着那刚才询问那道古怪题目的少年,少年在微笑,拿了一支笔,轻轻蘸了些淡墨,这时候梯子也搭在了他的面前。

    “他真要解这道题?!”

    “怎么可能?这题古怪的紧,难住了多少人,难不成他都不需要回家思量,立即就要解答?恐怕是为了出风头吧。”

    “我看也是……”

    说是这样说,但是当袁来攀上梯子,人们的眼睛也不由得汇聚了过来。

    西林壁不远处便是秦淮河上许多船,一只有些花哨的船只在水上缓缓移动,船舱很漂亮,有琴声之声从舱中传来,那音律有些烟花样的迷醉感觉,听了让人心痒。

    舱里有位小公子,正一脸出神地伴着琴声发呆,慢慢地他从心神飘远的状态中醒了过来,他皱起眉头,看了看对面那个弹琴的秦淮歌姬。

    歌姬的手指白嫩如葱,悠然拨弦,面容秀美,胸前衣襟半落,露出些许雪白,正是看到了这副景色施青霖才皱起了眉头,他忽然说道:“别弹了!”

    歌姬一愣,有些不解地看着他。

    施青霖指着歌姬的胸前,认真道:“你下回弹琴把衣服穿严实点,明白了么?”

    “明……明白了……”歌姬有些无辜,他以往见过的客人哪一个不是希望她衣服越少越好的?

    “行了,那就出去吧。”施青霖挥了挥手,将歌姬打发出去,然后有些不耐烦地喊道:“老丁,北宗还有几天开考啊!”

    老丁从外面走进舱里,道:“没几天了,少爷别急啊。”

    “我能不急么,表妹在北宗每多呆一天,她移情别恋的风险就增大一分!尤其是前段时间差点就被那什么太湖的人娶走了!要不是那什么……”

    “袁来。”

    “对,要不是那个袁来把这事儿搅黄了,那我岂不是真的没机会了?”

    老丁很无奈地说道:“少爷,北宗考核很难的,要是考不上……”

    施青霖眼睛一瞪,道:“停!别说那丧气话,我知道难,所以我这几天不正努力呢嘛?买来的密卷我都做了多少套了?都快做吐了!还有那个西林壁,都说从上面能看出谁更有本事,我也听你的特意去花了不少银子买好题写了上去,这几天我就看着那个姓谢的比较有本事,可是我连她的面都见不着啊,怎么去套近乎啊?”

    “……其实还有其他的一些俊杰也答出了不少题目。”老丁建议道。

    施青霖叹了口气,少年的脸色有些恨铁不成钢,道:“老丁啊,你活了这么大岁数难道不知道一个道理么?”

    “啥道理?”

    “既然,本少爷是打算抱别人的大腿,那么,就一定要找一条最粗的抱!”施青霖掷地有声道。

    “……少爷你说得对。”老丁叹了口气。

    “行了,你出去吧,对了,下次找唱曲儿的别找这种,衣服那么薄,一看就是想勾引本少爷,我这一生爱的只有表妹一个!其他的女人,看都不屑于看一眼!懂么?”

    老丁重重点了点头,转身出了船舱。

    不一会儿,老丁便忽然叫了起来:“少爷快出来看!西林壁又有人解题了,那人爬的那么高好像是要解答谢姑娘那道题!”

    施青霖顿时起身讶然道:“就是那道圈圈题?!真有人解出来了?”

    【注:】古时文章竖排版,字句连贯无标点,因而读书都要先学习“句读”,就是如何断句。约汉代出现句读,宋代才出现圈点,大启世界的书籍大多无标点,经典书经有圆圈断句。科举出题者有时候十分恶趣味,不仅仅是把一个圈拿出来当圣人语句考,据说有时还会把一些不完整的句子拿出来考,反正没有标点断句,随便截取十几个字,人家说那就是个句子你也没辙。

    (ps:有人可能会纠结于为什么施卿卓的表哥也姓施,本来我是想写堂哥的,但是忽然发觉堂哥堂妹不能联姻,至于为什么他一定要姓施,因为这是一位书友的龙套……姑且就这样写吧,如果一定要给出个合理答案那么我也可以给出,只是那就要多写一些无趣的字,没有太多必要。)

第四十五章【清晨与新题】

    踩着梯子,袁来执笔在那行问题字迹下慢慢写下了答案。

    底下有人抬头观看,一字一字读了出来。

    “此题何解?实为圣人立言之前,空空如也。”

    只此十六字,再在答案后添上一个‘袁’字,大功告成,袁来顿时收笔。

    “圣人立言之前,空空如也?!这……”

    西林壁下有少年考生也有中老年亲友仆役,目睹着十六字答案顿时鸦雀无声。

    这句话的意思是,圣人在开口说话之前,天地间什么都没有。

    遍布书册的圆圈将不同的言论相隔,既是一句话的尾也是另一句话的首,自然也可以说是在言论之前,这个剖析的思路实在是……

    “妙!”那个中年人率先开口道。

    “确实极妙!没想到这圆圈竟然也可以如此理解!”

    “这答案真是绝了!我曾请教于京城鸿儒,就算是他们也答不出这种答案!圣人立言之前空空如也,难不成这圆圈真的是这个含义?”

    有人惊叹也有人不忿,西林壁下有着太多的少年,少年心性自然是不愿服输,顿时有人开口挑刺,也有心胸宽广的为袁来辩护,一时间西林壁下争吵声轰然浮起。

    袁来没有在意旁人的说法,按说他写完这答案也就该下梯,但他却总觉得就这样下去有些不舒坦,站在高梯之上,可以看到许多别人看不到的风景,比如眼中的秦淮河河面更宽,河岸杨柳更小,远处那藏着乌衣巷的一群建筑更加壮观。

    石壁上的那行秀丽的字也更加好看。

    他心中忽然涌上一种冲动,他觉着自己也该给这个谢姑娘留一道题才算是礼尚往来。

    可是留一道什么题呢?他开始思考,片刻之后面露笑容。

    西林壁下的考生们只见梯子上的那家伙又一次提起了笔,开始书写文字,片刻后笔收墨清,紧贴着谢学霸的问题下面出现了一道新的问题。

    “九月二十八日乃孔圣诞辰,那十月二十八是什么日子?”

    袁来满意地点点头,然后顺着梯子爬了下来,也不和人说话便挥挥手带着袁梨离开了这里,留给西林壁下考生的便只有一个背影和一道题目。

    一道在袁来看来很老套,在启国人看来极其奇怪的题目。

    “这似乎是在考掌故?还是密辛?十月二十八日……这是什么日子?”一个考生疑惑道。

    “十月二十八日……我倒是知晓史上几位大人物的诞辰是这个日子,但是这和孔圣有何关系?”

    “既然上一句说的是孔圣,那么这二十八日极有可能也与孔圣有关,但是……难不成这两个日期所指并非是同一年?”

    “这都是什么题目,怎么和那道圈圈题一样古怪,不过好在这题若是回去好好查一查书籍应当能有所发现……”

    ……

    ……

    袁来却是没想到自己只是一时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