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牧龙 >

第31章

牧龙-第31章

小说: 牧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声音一下子似乎苍老了许多。

    “你自己去拿吧!”

    大长老的态度令李宇轩怀中的若兰呆楞原地。而李宇轩也不明所以,不清楚什么原因将原本的喜悦变为如此古怪的气氛。

    李宇轩放开怀中的若兰,一个人踱到剑架旁,左手握住剑鞘,原先的“嗡嗡”声一下子消逝得无影无踪。见次情景,一脸颓丧的大长老又再度痛苦的摇了摇头。

    而此时更震惊的当属李宇轩本人,在握住剑鞘的瞬间,一种远古悠远而又神秘的氛围一下子包容了自己,而这柄剑也仿佛有了生命般。一种前生宿命般的感觉在脑海中形成。昏昏沉沉的,李宇轩觉得自己仿佛脱离了自身的躯壳,飘向了一片黑暗。

    突然,冥冥中似乎有个声音在回响,仿若在倾听一个非常古老的故事般,虽然听不懂那个声音在说什么,一股苍凉涌入李宇轩的心田。

    许久,李宇轩整个人似乎又从天上被抛落尘埃,从那种莫名其妙的心境中苏醒过来。但当他再一次审视手中剑时,分明觉得自己似乎已不再是自己。现在的自己似乎从身体与精神上都脱胎换骨一样。虽然现在旁人还看不出什么,但一边的白若兰却分明感到李宇轩的气质有了变化,但具体变化在哪里,却也是说不清楚。

    李宇轩伸出右手,将剑缓缓从鞘中拔出,竟然发现剑身上有一天然水纹,看上去就象是一条怒龙。而最令人奇怪的是,此剑不同于一般的剑,剑身颜色显得黯淡无光,几乎与剑鞘同色。

    而后来发生的事却令全场所有人都呆立当场。

    李宇轩右手的伤口依旧有鲜血淌出,延着指缝流到了剑身上。而就在李宇轩的鲜血滑至那条水纹时,那道水纹竟然慢慢变红,鲜血竟然融进水纹,呈现出一条血红**飞冲天的怒龙。

    大长老见此情形,俯首低语道:“盘龙归主,从此天下苍生多灾多难,一场浩劫在所难免!”

    盘龙古剑是天龙帝国皇室之物,其实此剑是百年前帝王李昊天从试剑崖藏剑宫带出来的。当年李昊天一统大陆东方、南方、和中部,囊括了紫竹林、试剑崖和战神堂三个圣地,紫竹林是李昊天出身的地方,战神堂的侍卫队为李昊天所用,唯有试剑崖,是李昊天亲手打下并夺过盘龙古剑的。

    圣地的圣物,非一般人可用,试剑崖没有人可以使用盘龙古剑,被李昊天夺取后,居然反而认李昊天为主,这是试剑崖百年的耻辱。大长老自然清楚一番历史,苦于不能于天龙帝国翻脸,如今又看到盘龙古剑认主,不由想起当年李昊天来,那,或许是王者之剑。

    而原先一直好好的李宇轩在剑身转为血红色后,猛得觉得有一条血龙凭空出现脑海,又仿佛占据了灵台,李宇轩的神智在一瞬间迷糊,整个人就那样直挺挺地倒在了台上,引起台上台下一片惊呼。

    就在李宇轩倒下去的一瞬间,贵宾席中同时跃出四名年过花甲的老人。他们不是别人,正是李氏一族的四位长老。

    一瞬间,李宇轩又神智一清,身体仍无法动弹,却可以感受到那条龙开始在周身经脉游动,每到一处,所有的经脉瞬间破碎,然后又完全修复。在周而复始的破碎修复中,李宇轩终于无法忍受那无穷的痛楚,昏迷了过去。

    当李宇轩从昏迷中醒过来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憔悴而又布满泪痕的脸。或许是因为过度的伤心,此时的若兰正趴在床边睡着。睡梦中的她依旧眉头紧锁,脸上更是晶莹点点,泪痕未干。

    李宇轩举起右手,才发现自己的伤口已经包扎过了,抚上若兰的脸庞,轻轻拭去犹自挂在俏脸上的泪珠。原本睡得就很浅的若兰立刻被惊醒,抬眼瞧去,李宇轩嘴角吟着笑意正望着自己,眼神温柔似水,仿佛要将自己融化一般。顿时若得若兰的一颗心突突直跳,两抹红云浮上双颊,低头不敢再瞧李宇轩一眼。

    待若兰记起李宇轩仍有伤在身,抬头探视时,李宇轩已经撑起略显酸软的身体,坐于床上。

    “你还有伤!”

    若兰急忙伸手去扶李宇轩,但手忙脚乱之间,双脚拌在一起,整个人倒在床上,被李宇轩抱个正着。一时有羞红了脸,躲在李宇轩怀中不动分毫。

    搂着怀中的璧人,李宇轩止不住全身有写颤动,下颌枕在若兰的发间,嗅着一丝少女特有的体香,李宇轩的眼中竟有些湿润。

    就在此刻,李秋推门而入,将这一尴尬场面尽收眼底。

    白若兰一听有人进来,忙从李宇轩怀中挣脱出来,红着一张俏脸,低头站在床边摆弄自己的裙饰。

    李宇轩斜目看了李秋一眼,李秋微微点头,这一细微动作并没有引起若兰的注意。

    “若兰!”

    “恩。”

    “秋叔有些事情要和我商量,你就先回去吧!不然伯父要担心了!”

    有外人在这里,若兰也不好表现的多么不舍。在神情注视了李宇轩一眼后,转身踱出了房门。而就在白若兰转身而去的一瞬间,李宇轩的眼中分明有泪光闪耀,只是白若兰却没能看到。

    等到若兰走远且平复了自己的心态后,李宇轩转而向李秋发问。

    “宇扬和唐旭都知道了吗?”

    李秋无声的点点头。

    “出发!”

    一个时辰后,克菲尔德城外北郊,李宇轩腰间悬着盘龙古剑,跨下是良驹“雪龙驹”,在他身后则是李秋,李宇扬,唐旭三人。

    勒住缰绳,回首眺望夜色中的克菲尔德,李宇轩心中感慨万千。

    这就是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地方,现在自己该出去闯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了!

    “哥,若兰呢?若兰怎么办?”

    李宇扬破天荒的没有称呼李宇轩为“老大”。

    猛得回转头,一抖缰绳,“雪龙驹”宛如一道闪电,向北急驰。

    在李宇扬身旁的唐旭拍了拍李宇扬的肩膀,同时自己也回头看了一眼卡罗尔的都城。

    不知何时何日还能见到那位女孩?

    唐旭随即也挥鞭催马,紧随李宇轩飞驰而去。

    李秋两父子互相望了一眼,也踏上了北去之途。

    卡罗尔,王宫。

    盛大的晚会此刻正在王宫中召开,各国权贵齐聚一堂,算是为这一届的“青年武技大赛”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李氏四老此刻也在众宾客之间游走。

    许多人都在询问优胜者为何没有在晚会上露面,李氏四老也忙着给众人解释原因,说李宇轩由于伤势过重,不能参加晚会,众人也都信以为真。

    也就在众人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之时,一名浑身尘土的士兵冲进了王宫。当着各国权贵的面,将巴斯尔骑兵将于近日到达克菲尔德的消息报告给了卡罗尔两位王子。

    当两位王子派人去使馆寻找巴斯尔的使团时,才发现对方已经走了好几天了。

    在向各地方势力发出救援命令以及宣布全城宵禁后,晚会弄得不欢而散,各国使团纷纷要求第二天离城回国。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第二天清晨,克菲尔德又发生了两件怪事。

    首先是白云起的少夫人赵怡在昨夜神秘失踪,至今下落不明。

    其次是李府昨晚突然失火,整座李府在一夜间化为一片废墟。在废墟**发现四具尸体,原先人数众多的李氏一族去向不明。

第二十八章

    布林关,城守府。

    一种恐慌的气氛笼罩着整个议事大厅,大厅上的众多将领似乎都已经陷入惊慌失措的情绪中。在刚才经由徐守义之口得知布林关后路被切断的消息时,甚至有一名负责军需的将领当场晕倒在地。

    现在整个议事大厅除了已事先得知消息的徐守义还保持镇定外,徐执信则皱眉陷入自己的思绪,而另一边的于明则脸红耳赤,气血翻涌,双手关节因紧握而“咯咯”做响。

    半晌,于明见众人都毫无动静,相当不满意地怒喝一声,越众而出道:“只要城守交给我一千人马,属下定杀他个人仰马翻,打通前往洛水平原的道路。”

    徐守义尚未回话,原先站在于明对面的徐执信就首先发问。

    “于统领,你可知敌方负责切断我退路的军队有多少,有何布置,其军队又怎么会突然出现在我军的退路上?”

    徐执信一连串的发问将原本就因气愤而涨红了脸的于明弄得更是暴跳如雷,可有偏偏无法回答徐执信的问题。

    坐于上手的徐守义看见也惟有摇头苦笑,转而问徐执信:

    “你可有良策退敌?”

    徐执信立即言道:“我认为现下最重要的不是如何退敌,而是确定我们还有多少粮草,能够支持多久,之后才可以制定方案退敌。”

    说完朝此刻刚刚清醒的军需官瞪了一眼。

    在听到徐执信的话后,刚刚清醒的军需官脸无血色,又一次晕倒。而此刻的徐守义从徐执信的眼神与今日军需官的反常表现中似乎也看出了一丝端倪。

    命令近卫将再次晕倒的军需官抬出议事大厅后,徐守义即刻令徐执信率人前往军需处核查存粮,同时命令士兵去军需官家中取帐目。

    这一举措将原先就恐慌失措的将领们更是搞得心慌意乱,一时间又议论纷纷,猜测着这一奇怪事件的后续发展。而此时帅位上的徐守义已有所觉,原先紧皱的眉头此刻更是“层峦叠障”。

    这场战争真的要输了吗?

    徐守义的心头充斥着巨大的问号。

    一个时辰后,率领众将登上城墙巡视城防的徐守义又等到了一个坏消息。

    布林关的存粮仅能维持守城将士六天所需。原因是军需官将每月有莱特镇运来的一个月军粮私自出售给城中米商,再从米商处回购劣质粮以次充好。而此时后半月的军粮早已被各粮商抢购一空,但所需回购的劣质粮却因道路被截,已无法运到。至于那些好的军粮也早就运往外地销售。

    徐守义眼中的精茫一闪而过,但依旧被细致的徐执信发现,看来这名军需官此次是凶多吉少了。

    自己从军将近四十年,虽然克扣军粮军饷的时期时有发生,但象如此以次充好,军商勾结,以至于贻误军机的事倒是从来没有碰见过。只有六天的存粮,这无疑使得原本严峻的形势变的雪上加霜。

    当两名军士将一摊拦泥般的军需官架到徐守义面前时,怒容乍现,还没等所有的人反应过来,身为城守的徐守义随手从身边将领的腰间抽出一把利剑。

    “喀嚓!”

    军需官的首级应声而落,在场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高举手中依旧滴血的利剑,徐守义面对城墙上下所有的将士喊道:

    “贻误军机者,杀!”

    “是!”

    城墙上下众人齐声应道。

    也就在徐守义挥剑斩下军需官头颅的一刻,远处山道密林中群鸟惊飞。约莫一刻钟后,阿特伯里真正的先头部队开始进入卡罗尔将领们的视野内。

    加里兰率领的五千步兵和两千骑兵陆续从密林中现身,在布林关前一队队,一排排的列阵静立。随着后面人数的增加,阿特伯里的军阵在一点点的扩展,扩展,再扩展。

    一种无形的压力笼罩着布林关上的每一名将领和守城士兵,城墙上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凝重而有肃然。

    在确信密林中再无敌兵出现,徐守义与一众将领开始观测敌阵。

    阿特伯里此次并不象上一支部队般成密集防御态势,而是一种横向的散开阵形。整支部队成前,中,后三个部分横亘在布林关与远处山林之间。由于彼此间间隙很大,更显得阿特伯里军人数众多。两千人的骑兵被分成两个部分,列于军阵的左右两端,策应中间的五千步兵。整个阵形堪称军容鼎盛,气势恢弘。

    见此阵势,布林关城墙上除了一脸严肃的徐守义外,其余将领都已脸现惧意。

    厚重的乌云掩住了月色,天地间一片墨色,山风在林木间呼啸而过,远处树影婆娑。

    就在这个漆黑的夜晚,一支由七百名战士组成的骑兵队井然有序的由布林关南门下列队而过,紧随其后的则是一千重装步兵。而在布林关的另一面,由七千名兵士组成的阿特伯里军正做着战前准备,以迎接第二天即将开始的攻城战。

    徐执信此刻正策马走在一千名重装步兵之间,回首遥望夜色中的布林关,又想起徐守义在自己临走时的叮嘱:

    “明,此次战争阿特伯里显然有备而来,恐怕我再也回不去了。当年你爷爷救过我一命,这次你若能侥幸突围,就不要再回来,回村子好好照顾你的父母和我家人,也算是我报答你爷爷当年的救命之恩。”

    徐伯伯,你放心,我一定会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