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都市模拟人生 >

第73章

都市模拟人生-第73章

小说: 都市模拟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鸣这话,惹来三舅和三婶的两下轻打。

    站在一旁,默默看到这幕的崔云华,心里颇为费解,大厅里这位,一边给亲朋好友送上礼物,一边说着粗俗话语,偶尔还开些不轻不重玩笑的年轻男子,就是子华先生?

    她不相信,这位在她家里,定会被看成轻佻、不知上下尊卑的无礼男子,怎么可能会是子华先生?

    或许是此地风俗原因,这位男子的各种无礼举动,在这个大厅里,竟显得那么的自然,毫无唐突之处。

    而那些接收礼物之人,不论男女老幼,不论各自是什么性格,对这位男子的祝福话语和厚重礼物,都十分满意和受用,一些不轻不重的玩笑,更不时惹的众人哈哈大笑,大厅的氛围,也因这个男人的到来,变得无比热闹欢快起来。

    这一幕,看的崔云华心里颇不是滋味:几天前,她才是这里最受欢迎、最受瞩目之人,今天,这个男人到来后,她发现,原本是崔家焦点的她,此刻已沦为焦点旁边的光环,虽仍旧亮眼,却已让她产生了落差之感。

    “咦,这位客人是?”

    看到站立偏门一角的那位清丽女子,周鸣看着她问道。

    “哦,”外公崔平赶紧把她拉了过来,为他介绍道:“外孙儿,这位是我中州本家,清河崔氏的贵女,崔云华。”说完,他又拉着周鸣为她介绍道:“云华侄女,这位是我的外孙,田建,字子华,他比你小几个月,你叫他子华表弟就好了。”

    听完介绍,崔云华捡福了一礼,对周鸣道:“子华表弟好。”

    周鸣对这位面色冷淡的女子拱手一揖,道:“云华表姐好,表弟来的匆忙,没有多备几份礼物,改日一定加倍奉上,万望云华表姐勿怪。”

    “不必了,我也没有给你礼物,无须赠礼。”崔云华淡冷地道。

    “……”周鸣不知说什么好,这位容貌绝艳的女子,话里好像带着一股火气……

    话不投机,那便没什么好深入交谈的,人的性格多种多样,再合群的人,也会碰到合不来的人,尤其是谜一般的女人……即便周鸣经历过无数,也不敢说完全了解女人。

    当晚,靠着周鸣带来的半车海鲜材料,崔家大院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鲜火锅大宴,周鸣亲自在厨房指导,调制配料,海鲜火锅宴开席后,便是问着那股扑鼻的鲜香味,坐席上的人,就忍不住耸动喉结,大流口水,拿着筷子蠢蠢欲动。

    坐在贵宾席的崔云华,秀眉大皱,这种十几人围成一桌的宴席,她还从来没有吃过,而且还是十几双筷子,在一口锅里捞东西吃……这让在正式宴席上,习惯了分餐制的她,实在是无法习惯。

    但客随主便,有心发作的她,还是根据主人要求,第一个开动了筷子,而后众人才纷纷动筷,一时间,人人胃口大开,大吞大咽,并用手直接掰开海蚌,吸允里面的汁水……

    她,只吃了个五分之一饱。

    ……

    第二日,上午。

    “他真是写出那些诗文佳作,画出那些精彩漫画的子华先生?”

    看着正在院子雪地里,陪几个妹妹玩堆雪人、打雪仗游戏,玩的不亦乐乎的年轻男子,站在一旁的崔云华,还是无法接受,这位“嬉皮笑脸”、“搞怪多端”的年轻男子,是她心里幻想的“风度翩翩”、“白皙俊朗”、“谦谦君子”的子华先生?

    这种反差,实在是太大了。

    但昨晚,她翻看了崔柔手里的那本《小柔儿的故事》后,画风风格上,她心里已基本确认,这位比自己还小几个月的年轻男子,确实是那位子华先生。

    最起码,是画出那些漫画的子华先生。

    至于她最喜欢的那些诗词文章,是不是也是这位“子华先生”写的,还需确认一下。

    恰好,看到院子墙角边,几株傲立于冰雪寒风之中梅花,她心里一动,走到年轻男子身旁,看着梅花轻叹道:“多美的梅花啊,真想赋诗一首,赞赏一番这些雪中盛放的梅花……奈何搜肠刮肚,也织不出半篇锦绣……”

    她转头看着周鸣道:“子华表弟,听说你颇善诗词,可否写出一篇应景的诗词出来?”

    说完,她开始仔细观察这位表弟脸上的表情,见他眉头微蹙,陷入一阵苦思冥想时……

    果然是写不出来么?

    想想也对,一个人在绘画领域,有极高天赋,已算是不错了,在诗词歌赋方面,再有那么出众的天赋,那就有些不正常了。

    想必还有一位名叫“子华先生”的人,是《子华文集》里,写出那些精妙诗文的真正作者吧……

    正在她浮想联翩之际,一个声音在她耳边响起:“说起咏梅诗,我这真没多少,但有首咏梅词,当做礼物送给你吧。”

    “听好了,这首词的名字叫:卜算子咏梅!”

    于是,她听到一个抑扬顿挫的声音道: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这……”

    崔云华完全陷入到这首词的意境中,脑子极力回想,记忆力里,却找不到任何一首,内容和这首《卜算子咏梅》相差不多的词。

    这是一属于他创作的,她亲耳见证到的一首全新咏梅词。

    一首气概万千、称得上千古佳作的咏梅词!

    他,真的是子华先生!

    看崔云华一脸呆滞的样子,周鸣微微一笑,心里并没有多少波动,一首剽占之作而已,念出来,只是想让对方欣赏一下而已,看起来,效果是稍微有点过头了。

    不过,她这副呆滞的样子,比那副冷冰冰的样子好看多了。

    “阿兄,快过来陪我玩会啊!”

    妹妹田娇在喊自己过去,周鸣应喏一声,朝正在滚雪球的妹妹走了过去。

    就在崔云华晃过神来,要返回房间,找副笔墨,把刚刚听到的咏梅词记下来时,一个声音传到耳边道:“云华,你应该多笑一笑,如果你能活十几世,你会发现,与其戴着一副面具与人交往,还不如摘下面具,活的轻松一些……人生,真的不长啊,趁年轻,抓紧时间活的潇洒开心一点,后面,就没有机会了……”

    崔云华娇躯一震,如遇雷击,久久不能言语。

第十六章 德云之社

    两天后。

    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

    崔云华踏上马车,面色复杂地,进入了车厢中,心里百感杂陈。

    有放松,有解脱,有感慨,心底深处,竟还有一丝不舍。

    尤其是在获得那人赠送的一整套54本《故事会》、《子华文集》、《漫画》等书,以及其中三本,附带上他的本人签名后,那一瞬间的惊喜,差点让她忘了豪门贵女的矜持,欢喜的几乎大叫。

    而这两天,这位子华先生“洒脱不羁”、“英伟俊朗”、“幽默风趣”的形象,也把她心里的审美理念,搅的天翻地覆,虽一开始不甚感冒,但只相处了一两日,虽极不愿承认,和那人交往次数多了,任何人,都会喜欢待在他身旁的感觉。

    一个人影,轻轻烙印在了她心里,伴随车夫的一声“驾”喊,马车缓缓启动后,那枚印章,又仿佛被人重重一按,那颗烙印,陡然变得无比清晰起来。

    “子华先生,我还能见到你么?”

    玉指轻抚一本《子华文集》,她喃喃自问。

    ……

    送套书给那位中州来的清河崔氏的贵女,不是周鸣想泡妞把妹,追求对方,也不是心血来潮,想在妹子面前装个逼……他这么做,自然有他的深意。

    这位妹子所在的中州,可是文人墨客如云、世家豪门如雨、皇族贵胄龙盘之地,有多少声望点在那等着他?

    但,现在的周鸣,还不满18岁,出名太早,太过妖孽,人们还接受不了,得一步一步造势,徐徐图之。

    怎么造势?

    就是想尽办法,让更多的人知道他的作品,尤其是那些上层人士知道他的作品,再借助这些名人的朋友圈,像微薄转发一般,把他的作品,扩散出去。

    青州境内,他已有了“海平文仙”的名号,但大周的其他州郡,知道他的人还不多,不少地方,可能连他的名字都没听说过,要知道这不是网络发达、交通便利的现代,在这个可能80%以上老百姓,方圆百里都没走出过的古代,有名的,可能都是些几百甚至上千年前的上古人物……

    当前时代想出名?除非你是刚坐上龙座、改元换号的皇帝,老百姓才会知道,换皇帝了,日历也该换了。

    所以,不论是走亲访友,还有参加聚会,周鸣随身都会携带几套书集,赠给那些值得赠送的客人,特别是那些从其他州郡远道而来的客人,他都会主动赠送一套,扩大影响力。

    不过,这种影响力,还是局限于上层社会,风花雪月的小圈子里,影响毕竟有限。

    周鸣最看重的,还是走群众路线的“德云社”计划。

    ……

    天圣廿三年,正月十五。

    海平县,靠近海边的一渔村附近,一处平坦高地上,一座宏伟高大的建筑,拔地而起。

    这栋砖木建筑,如同八卦,牌楼高大,占地足有五亩,中央是一个占地两亩的广场,四周是环状连体木楼,用了百根大红漆柱支撑,三层布局,内有茶馆、酒楼、零食铺、小剧场、后台化妆室、训练室等上百个间室,建筑总面积,超过5000平米。

    为了建造这栋建筑,周鸣动用了千名工人,派出海船,从高济国进口了大批百年树龄的金丝楠木,历时一年建设,加班加点,终于把这座最多可容纳3000人的剧院(极限情况,可以达到5000人),给修建了出来。

    甚至,为了让这座剧院,具有良好的采光性与内部回音特性,周鸣带人烧制出了透明玻璃,覆盖在了剧院屋顶;亲自参与了广场大舞台的设计,在天坛造型的舞台的地面,铺了回音性能良好的大理石,广场四周,修造了18道回音墙;环状木楼楼顶,加装了扩音装置……绞尽脑汁,想出种种手段,终于在这个没有音响和扩音器的古代,做到了站在这个舞台中央大声说话,台下千人能清晰听闻的程度。

    德云社!

    这块字体龙飞凤舞的鎏金牌匾挂上去后,周鸣松了一口气,走群众路线的德云社计划成不成,就看这座剧院开张运营后,观众的门票购买情况怎么样了。

    硬件打好,还需软件支撑!

    所以,在剧院建成的前几个月,周鸣派出大量“星探”,去青州的各个郡县,开出高薪待遇,大肆招募民间艺人过来。

    还别说,这个正处于盛世的时代,有闲有钱的中产阶级多了以后,各类民间文化表演艺术,如百花齐放,也变得十分红火起来。

    如茶馆酒楼里,说书唱书的评书先生,各个郡县都有,水平有高有低,算不得十分稀奇,周鸣开出月薪五贯,包吃包住,还有打赏提成的待遇后,一次招募了十五位评书先生过来,平均年龄在五十岁左右,语言表达水平都很不错,周鸣给他们培训了几天,传授了几招绝活后,有几位醍醐大悟的评书先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闭关出来后,仿佛变了个人般,说出的评书,给人一种欲罢不能、怎么听都听不够的感觉。

    这些评书先生,被周鸣编入到了“评书组”中。

    除了评书先生,还有一批年轻靓丽,号称卖艺不卖身,靠吹箫弹琴、吟诗唱词、唱歌跳舞生存的乐手、歌女、舞女等人,周鸣也聘请了上百人过来(这些人,大多是他从勾栏之地赎身出来的),全部编入到了“歌舞团”中。

    还有一些在街头表演杂耍魔术、刀枪套路、胸口碎大石等项目的杂技艺人,周鸣也招募了三十多人,编入到“杂技团”中。

    还有一些耍猴、耍蛇、耍鸡、耍狗、耍各种小动物的“动物专家”,周鸣招募了十几人,编入到了“马戏组”。

    除此之外,周鸣还看到了一些传统戏剧的鼻祖,在这个时代也冒出了一些苗头,如皮影戏、提线木偶戏、手影戏等等,虽然能表演这些戏剧的民间艺人极少,但周鸣还是如获至宝,开出极高待遇,把这些戏剧艺人,全部招募了过来,编入到“戏剧团”中。

    还有一些吹拉奇怪乐器的老艺术家,能表演口技绝活的“仿声大师”,和一些真能银枪钻喉不破、砍刀剁头不断、脚踩火炭不怕、手放油锅炸不熟的各路民间奇人和大侠,这些人,只能用一句“刀山火海任我闯,钢筋铁骨啥不怕”来形容。

    这些奇人大侠,周鸣也来者不拒,统统招募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