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都市模拟人生 >

第63章

都市模拟人生-第63章

小说: 都市模拟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一条壮观的大江,如此盛景,当赋诗一首!”

    说完,总角孩童,从一旁伴当手中,接过纸笔,挥墨泼毫,当场作诗一首:

    ……

    《临北江记》

    万里波涛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人间但有豪情在,不枉北江万古流。

    ……

    一首口水打油诗,当场作成。

    至于这首诗的艺术性……只能用糟粕来形容。

    不过,鉴于这位总角孩童只有六岁,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已经非常难得了。

    加上宣纸上那方方正正,已颇具大家风范的书法字体,一旁的伴当,如珍似宝把这幅墨宝收了起来,一脸称赞道:“少爷,你这首诗写的太好了,老爷和夫人看到了,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少爷,少爷!老爷叫你快点回去,江边风大,小心着寒。”不远处,一瘦弱伴当,急匆匆跑过来道。

    “知道了,这就回去!”

    整理了一番被风吹乱的长袖衣衫,在几名伴当的拱托下,周鸣向着五里开外的那座椭圆形坞堡走去。

    一路走过,眼里尽是那条大江冲积出的平原地形,方圆千里,都是如此,只有西边三百里外,那座被人称为高万丈有神仙居住“太衍山”,晴空万里的情况下,可以看到一点起起伏伏的轮廓,轮廓如一条灰色的波浪线,下部染上了淡墨。

    至于海拔高度,周鸣测算过,大概只有三千米,高万丈,那是人们夸张的说法,真有那么高,三百里外的他,看到的根本不是一点轮廓的概念,而是一个庞然大物。

    这方世界,跟周鸣所处的那个世界,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这颗星球,面积比地球稍大一些,大概大个1。3倍的样子,海洋占60%,陆地占40%,陆地由被大海分割开来的四块大陆组成,如果把周鸣现在所处的位置,定义为东/北半球的话,那这四块大陆,一块在东/北半球(面积最大,称之为主大陆),一块在西半球(是一块条状大陆,横跨南北半球),一块在南半球(类似南极)。

    还有一块面积最小的大陆,孤零零地漂浮在距主大陆西南最近约5000公里的地方,面积大约有1000万平方公里,形状有点像个等腰梯形,让周鸣不由想起了他那个世界的澳袋国……

    天上有三颗月亮,一大两小,白天挂两颗小的,晚上挂一颗大的,所以这方世界的天空,看着还是蛮有意思的,那些诗人作的咏月诗,咏的究竟是那颗月亮,就看他的诗词标题,标明的是白月还是夜月……

    周鸣所处的这个叫做“大周”的国度,【世界地图】上,和他那个世界的z国,有点相似,却也有较大区别。

    相似的是,两个国度,都有一块“鸡腹”状的领土,“鸡腹”下,都有两个类似“鸡脚”的岛屿,西部是雪山大漠,北部是茫茫草原,南部是荒蛮之地,东部,除了东北角的那几个小国,再就是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

    整体是有点相似,但具体细节上,还是有着巨大不同。

    首先,大周帝国,领土疆域范围,更加庞大,保守估计,仅以设立州郡县,中央直接进行管辖的区域计算,就有1500万平方公里(不包括那些羁縻州、附属国、臣服游牧部落)。

    其次,就是地形地貌,也有较大区别,这里没有长江黄河,但有三条更长更宽水流量更大的大江,三条大江,从北到南,分别称之为北江、中江、南江。

    除了大江大河,还有无数山脉的形状走向、名称称谓、海拔高度……都跟现实世界不太一样。

    如这方世界,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天柱山、天姥山、大阴山,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蜀山、崤山、燕山、太衍山……

    再根据主要的大山大河,如一副棋盘的棋格,在地图上分割开来的块块区域,让大周帝国的主体构成,可以用一句话八个字来形容:

    三江七脉,十州四域。

    三江:北江、中江、南江

    七脉:东西走向(天柱山、天姥山、大阴山),南北走向(蜀山、崤山、燕山、太衍山)

    十州:幽州、青州、凉州、扬州、济州、嵊州、蜀州、黔州、中州、洪州、崖州

    四域:西域、北域、蛮域、蓬莱仙域(东部外海有些岛屿,皇帝经常派些船队过去寻找神仙和长生不老药,故曰蓬莱仙域)

    周鸣现在所处的地点,只不过是青州东北角一个临近沿海的小县而已,之所以叫做“海平县”,是因为海水涨潮的时候,这个地势较低的县,会有一半区域,浸泡在海水里,故而这个县,常常被人戏称为“海半县”“龙王县”。

    迈动短腿走了半个多小时,看到前面越来越近的坞堡,又扫了眼坞堡周边那一望无际的肥沃农田,周鸣暗暗感叹:这哪是什么大地主之家,分明是个小小的独立王国。

    超过10万亩的良田,是属于自己家的。

    近两千户过8000的人口,是为自己家耕作的佃农或族农。

    常备族兵有500人,紧急情况下能拉出2000人守卫坞堡的军事力量,让自己的家族,在此扎根落户的五百年间,抵御住了无数次的外族入侵与数次王朝更迭期间的内部战乱。

    海平田家。

    就是他现在所降生的这个家族之名。

    田建,是他这具身体的名字。

    走进坞堡,就看到一位锦衣华服、眉眼堂堂、嘴边长有短髭的中年美男子,在院子里走来走去,看周鸣走过来后,才快步走到他的跟前,极为严厉他道:“急煞我也!建儿安可去那风大阴湿之地,若是染了风寒,该如何是好?”

    责备声中,透着浓浓关怀。

    说完,中年美男子又指着周鸣身边两个伴当大怒道:“定是你们二人,拾掇的建儿出堡看那大江……管家,把二人拖下去,重重杖罚!”

    “老爷,饶命啊,饶命啊!”

    “老爷,小的没有拾掇少爷出去啊,老爷饶命啊!”

    两位伴当吓得屁滚尿流,齐齐跪了下去,磕头如捣蒜。

    “父亲,是我自己想出门散散心的,跟小忠小勇他们没关系,下次我会注意的,您就饶了他们一次吧。”

    对着父亲,周鸣拱手作了个揖,为两名伴当求情道。

    “哼!暂且饶过他们一次,下次再做这种妨主的事情来,看我不打断他们的腿!”

    看儿子求情的份上,中年美男子愠色稍息,放过了两名伴当。

    “谢谢少爷,谢谢少爷!”

    仿佛在生死关前走了一遭的两名伴当,对周鸣不断磕起头来。

    “行了行了,别跪了,快把我刚才作的诗拿出来,给父亲大人品鉴一番,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周鸣脚踢了下伴当田忠道。

    “建儿又作诗了?快拿来给我看看!”

    中年美男子眼睛一亮,一脸急切地问。

    这个儿子的聪慧,他是很早就知道的:八个月不到开口说话,一岁下地走路,两岁习文断字,三岁写诗作赋,四岁书法接近大成,五岁的时候,写的一首《祝父母长命百岁诗》,更是把自己感动的稀里哗啦,把这首诗,传给州县的各名师大家品鉴后,“田家孝子”“海平神童”的称号,更是让他这个做父亲的,倍感骄傲和自豪。

    伴当田忠赶紧把诗卷递了上去。

    展开诗卷,中年美男子抑扬顿挫、低头吟唱起来。

    “临北江记”

    “万里波涛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人间但有豪情在~”

    “不枉北江万古流!”

    “好一句‘人间但有豪情在,不枉北江万古流’……好诗,好诗啊!”

    中年美男子嘴里不断沉吟着,陷入了诗句中那豪迈万千的意境里,一时难以自拔。

    “父亲,我觉得最后一句写的不太好,‘不枉’改成‘不费’如何?不费北江万古流,好像更好一点。”周鸣走上前询问道。

    中年美男子却忽然手舞足蹈,飞快把诗卷收了起来,快步朝堡内一个房间走去,边走边喊道:“夫人,夫人,建儿又作出一首好诗了,你快过来看看啊!”

    看到这幕,周鸣无奈摇了摇头。

第二章 未来规划

    书房中。

    被小家碧玉般的母亲崔氏强行搂在怀里,脸上时不时被亲上两口的周鸣,还得忍受父母一边讨论诗句,一边在他面前秀恩爱、撒狗粮的亲昵举动。

    “建儿,为娘觉得,确实是‘不费’好一点,更平仄押韵一些。”

    出身安平(旁边的一个县)崔氏家族的母亲,自幼研习诗书,是受过良好家庭教育的大家闺秀,诗词鉴赏水平,比半桶水的父亲田奉(字原),还要高大一截。

    说起母亲出身的这个安平崔氏,来头可是不小,跟远在中州的那六姓八家中、可以排名前三的清河(郡)崔氏,有一定的渊源。

    或者说,青州的安平崔氏,就是清河崔氏开枝散叶出来的一条支脉,先祖都是同一人。

    算上这点渊源,以这个世界的门第观念,大地主身份的父亲,根本配不上出身安平崔氏的母亲,即便走到了一起,无疑也是高攀。

    实际上,父亲田奉,和母亲崔氏,却是完全门当户对的一对恩爱夫妻,郎貌女才,天作之合。

    原因嘛,是周鸣出身的海平田氏,跟南方数千里外的扬州广陵(郡)田氏,也有莫大的渊源……不过,海平田氏,却不是广陵田氏的旁支,而是五百年前,因为一场战乱,在一场巨大的变故中,原本屹立千年不倒的青州田家,被迫分化成了两支:嫡脉一支,走了几百公里,落户在了海平县;旁脉一支,走了数千公里,到了南方的扬州,靠贩卖海盐,现成了一头庞然大物,成了六姓八家中的一家,可谓风光无限。

    所以,父亲田奉也常常感叹:如果当年先祖能够走的更远一点,找个好点的地方安家落户,青州田氏,何以沦落至这等地步?祖牌族谱被那广陵田氏强行夺走不说,族谱上那原本标明为嫡脉的海平田氏,竟被那帮无耻庶子,强行改成了庶支旁脉,曾祖父田光,气的呕血三升而死,祖父田承,早早积郁而逝,到了父亲田奉这里,虽有心振作,奈何天资平平,无力回天。

    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辈身上,希望他们能振兴家族,从无耻的广陵田氏手中,夺回族谱,夺回嫡脉!

    所以,在天份极高的儿子田建的身上,他倾注了很多心血和期盼。

    “父亲、母亲,这首诗你们慢慢探讨吧,我要去练字去了。”看这对夫妇越来越腻歪,周鸣适时说道。

    “建儿你去吧,路上小心点……”

    父亲田奉道,看儿子走远,这才把妻子崔氏搂在了怀里。

    ……

    练字亭中。

    五千个毛笔字写完,毛笔抛在一边,坐在四角亭的长椅上,两手搁着下巴,枕着椅背,看着前方那布满荷叶的水塘,以及池塘中央那块假山和荷叶下游来游去的鲤鱼,百无聊赖的周鸣,感觉这方世界,很是空虚无聊。

    没有电视电脑,没有精神食粮,封建礼制的约束下,他连一个一起玩闹的同辈伙伴都没有(当然,他这个心理年龄,也不需要什么玩伴,就是有点孤独,缺乏交流倾诉的对象)。

    整天就是跟父亲请来的各路“名师家教”学习五书六经,练习琴棋书画,日程排的很满,每五天,才能休息一天。

    周鸣现在的状态,跟他那个世界,天天背着知识炸药包去上学的学生差不多,还有各种兴趣班辅导班,没有什么“减压”、“减负”的说法,就是刻苦学习……谁让他来到这个“文化鼎盛”的时代呢。

    现在的周鸣,不过只有六岁,大脑发育还不完全,能在容纳一个成人灵魂的基础上,再消化一张【高级书法技巧】技能卡,几乎已是极限了,再想使用其他包含大量知识/记忆信息的技能卡,起码也得10…12岁以后。

    实际上,周鸣脑中的各类书籍、技能卡、工程图纸等系统物品,并不会占用大脑记忆容量,但是会占用“内存”和“带宽”,如果把这些书籍、技能卡、工程图纸,比喻成一张张的“硬盘”,那他的大脑,就是包含cpu和内存的“主板”,如果主板的cpu处理速度不够,内存不够大,读取那些大容量“硬盘”信息的时候,只会极其缓慢和卡顿,甚至还可能导致“死机”。

    所以,12岁以前,周鸣只会在少数领域,表现的天赋异凛,不会太过妖孽。

    所以,这个世界的“五书六经”还是要背的,琴棋书画,也是要学习研究的,他最擅长的“种田暴兵”,却连实践操作的机会都很少。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在这个科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