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都市模拟人生 >

第104章

都市模拟人生-第104章

小说: 都市模拟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交代?有何可交代的?你等贪图的,不就是这岛上的不老药么?要杀就杀吧,我等便是死,也不会把那不老药交出来!”

    看周鸣图穷匕见,徐通的骨头反而硬起来了,竟然红着眼睛,怒视周鸣了。

    “呵呵,挺硬气啊!田将军,先把岛上的男女老少全部抓起来!抽五杀一!看这老东西还硬不硬气!”

    “是,陛下!”

    “砰砰砰砰!”

    这座小岛上,枪声不断响起。

    ……

    三天后。

    大概杀掉岛上三分之一的人口后,周鸣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五万多颗黄豆大小、颜色偏绿、晶莹剔透不知是用什么方法炼制出来的“不老丹”,放到鼻前一闻,带着一股香味。

    这些不老丹,之所以有延长寿命、维持童颜的神奇功效,还跟这座岛屿北部,生长了一片名叫“长生草”的草类植物有关,这些草类植物内,含有一种能保持细胞活性、延长细胞寿命的物质,这种物质,进入人体后,效果神奇,令人震惊,具有极大的医学价值。

    不过,就算知道“长生草”有巨大医学价值,直接去啃食这种草,人也是得不到长寿的,还得经过一系列的工艺提炼,在炼丹炉中,与其他物质融合,发生化学反应后,才能炼制出具有使人长寿效果的“不老丹”。

    只是,那张不老丹的丹方,炼丹过程中的一些工艺,岛上的徐通等人,声称周鸣哪怕把岛上的族人杀绝,也不会交出来,因为那张丹方和炼丹工艺,是他们活命的根本保障,傻子都明白:如果把这些东西也透露出去,长生岛上的人,失去利用价值后,生死恐怕只凭他人的一句话了。

    周鸣最终软化了立场,跟岛主徐通达成“协议”,协议规定:海外文国,为长生岛提供安全保护,以及一些物资援助,而长生岛,每年要上贡五万颗“不老丹”,不得再要求增加。

    毕竟,五万颗丹药,已是长生岛70%的丹药产量了,足够五千人,维持长生不老之需要。

    此事终了,可能有些圣母会提出异议,说周鸣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一下杀死那么多无辜之人,实在太不讲道理,太过惨无人道,无耻至极!

    周鸣呵呵冷笑:

    “我无耻?如果让中原王朝的皇帝,知道长生岛上有种不老丹,可让自己多活五十年,恐怕第二天,就会竭尽民力、大造海船,派百万大军,渡海过来寻找吧?中间会耗费多少财力物力?会死多少人?所谓怀璧其罪,只要长生岛上,还有不老丹在,一旦传扬开来,为他人知晓,这座海岛,永永远远,都避免不了一次灭顶之灾!”

    因为,长生不老,是所有人心里,都熄灭不了、极度渴求的欲。望。

第五十五章 科学盛行

    五万颗不老丹,赏赐了部分给手下,周鸣自己,拿了一半多。

    带着这些不老丹返回中枢岛,周鸣以两周一粒的频率,进行服用,只过去了三四个月,效果就极其显著,人到中年、精力下降的他,很快就感觉身上充满了活力,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几岁的年轻之时。

    给已是半头白发的母亲崔氏服用此丹,一个月后,母亲头上的白发全部转成乌黑,脸上的皱纹也消散了不少。

    还有几个年过四十,皮肤暗黄,眼角出了鱼尾纹的妻妾,服用了几粒不老丹,不久后就常常对着镜子发出傻笑,喃喃自问:镜子里仿佛又回到十八岁的娇艳雪肤的女子,真的是自己么?

    看着包括自己,身边亲人不断返老还童的周鸣,从未有过这种新奇游戏体验的他,第一次觉得:脑中的系统,虽然多数时候,都是十分的操蛋坑逼,但偶尔给自己准备的惊喜,还是叫他十分意外。

    譬如这个不老丹,或许就是这个副本里,系统给他隐藏的一个惊天彩蛋。

    而这个彩蛋,实在是叫人感到匪夷所思、难以相信。

    不过,周鸣也慢慢习惯了,像什么“合欢散”、“鬼谷门”,这类东西,已经让他领教到这个副本的厉害了,再多一个“不老丹”,也没什么稀奇……起码,这是可大大延长自己寿命的好东西,一百五六十岁啊,他不敢奢望自己也活这么长,但算一算,十几次的副本体验,好像一次九十岁都没活过的他,这一局,那怕是只活一百岁,周鸣也有把握,利用这额外多出的一二十年时间,多赚几千万的成就点。

    于是,此后的十余年,周鸣又开始了他新的战略布局:

    一方面,他继续加大蓬莱仙域的开拓力度,从大陆上,疯狂招募移民和购买奴隶,填充荒芜岛屿。

    这些移民,大多都是来自大唐国内的低收入赤贫人口,这些移民,大多怀着吃饱饭、赚大钱、去海岛淘金的目的,背井离乡,坐船到了海外文国,从此98%以上,选择不再回归大陆,而是选择生活在安稳富足的海外文国,扎根落户。

    至于那些奴隶,也是周鸣私下跟大唐国内的奴隶商贩进行合作,以海外文国丰富的金银资源,换取来的异族奴隶,一个精壮奴隶,用500…800枚银币或50…90枚金币高价购买,而奴隶商贩们,抓捕这些奴隶的成本,还不到购买价的十分之一。

    所以,看到有利可图,大唐国的奴隶商贩,数量急剧增多,从国内国外,疯狂抓捕异族,十余年间,竟有总数达六百万的奴隶,被装船贩运到了海外文国。

    这种邪恶的奴隶贸易,发生在大唐朝堂的眼皮底下,大唐上层统治阶级,不可能视而不见,尤其是女皇伍,听到官员报告:甚至有不少本国百姓,也被那些奴隶商贩,割去舌头,冒充异族奴隶,卖到那海外文国时,勃然大怒,调集大军搜捕,狠狠严打了一批奴隶贩子,枭首过千,并宣布关闭港口,闭关锁国……都只是一段时间内起到了一定效果,没过今天,又故态复苏,私下贩卖奴隶的现象,又猖獗起来了。

    后面,还是周鸣主动派来外交使节,与女皇伍进行面谈协商,摆出了一份货物需求清单,表示海外文国,要同大唐,建立自由往来、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表示如今的海外文国,最缺的就是移民、奴隶以及丝绸等物,而文国内,金银铜等贵重金属,要多少有多少,如果两国可签订贸易协定,进行贸易往来,各取所需,互通有无,对两国的经济发展,都是好处多多。

    对于这个提议,伍媚一开始是想都没想,就断然拒绝了,海外文国,一个偏僻蛮荒之国,不来上贡称臣、跪称蛮夷也就算了,还口出梦呓,称要与大唐建立“平等互惠”的外交关系?简直是不知死活,真欲发兵灭之!

    只是……一想到海外文国手里,那支无敌的军队,和装备的神兵利器,到底为何会如何犀利?为了破解这个奥秘,大唐朝堂上,站出了几位颇有远见卓识的官员,劝说伍,不如假意同意建交,借此机会,派出精干细作,打入那海外文国内部,刺探那些神兵的核心机密!

    宰相狄仁节也道:大唐国库空虚,金银铜急缺,如果可从那海外文国获取,对大唐国民经济,也有一定好处。

    伍想了想,便同意了两国,互派外交使节,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于是,自文国五年起,两国正式建交后,大唐与海外文国,人员经贸上的往来,短短数年里,就出现了爆发式的发展,两国的贸易总额,仅官方数据统计,五年时间里,就翻了五百多倍,达到了六千余万枚银币的规模。

    到了后面几年,伍的晚年生活,越来越豪奢**,为满足个人的生活享受,她默许自己的家族,与边防将领串通,主动挑起了几次大规模对外战争,抓捕了数以百万计的异族俘虏,全部卖到了海外文国,狂赚了一笔,虽然伍心里十分清楚,这是助敌害己之举,但生活上的极致享受,已是八十余岁的高龄,知道自己已没两年好活的伍,此刻不想再作他想:她死后,管那世间到底会发多大的洪水。

    另一方面,对于田子华,利用子华书屋,在大唐境内,搞出的种种动作,伍也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静观其变,甚至也颇感兴趣地想观察看看,田子华在那封信里,给她阐述的“无上科教,远胜曲孟”的真理圣道,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西?

    据说,这个名叫“科学圣道”的东西,是那人到中年,发现自己在文道之路上,已走到了尽头,无法再进一步,达不到曲孟二圣那种高度的田子华,打算另辟蹊径,偶然在格物致知领域,有了诸多重大发现后,自创而出的一条至圣之道。

    走上这条至圣之道后,那田子华,很快就搞出了不少成果,通过子华书屋,新增加的《科学》期刊平台,发行公布了出来。

    譬如第一期的《科学》期刊,田子华发表的是《力的三大定律》,用惯性定律、加速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这三个经典力学定律,指出这世间的一切运动现象,都可以用这三大定律,进行解剖分析。

    第二期的《科学》期刊,发表的是《化学原理》,这里面的干货就更多了,介绍了无数化学反应的现象,提出了原子学说,伍甚至还在里面看到,她派出的无数细作,都打探不出的黑火药配比,在这里面就清晰无比地,放了个反应方程式在哪里,伍马上命人找来木炭、硝石和硫磺,按照《化学原理》做了几次试验后,负责破解黑火药之谜的几个大匠,泪流满面,几年都解不开的黑火药之谜,竟如此毫不费力地解开了。

    第三期的《科学》期刊,发表的是《光的效应》,除了全面介绍了光的直射、折射、散射与衍射现象,还打开人们对微观世界的全新认识,因为利用光的这几种效应,利用玻璃镜片,制作出的望远镜与显微镜,可看到很多肉眼无法看到的东西,如动植物体内的细胞,一杯水里的微生物,都清晰可见、生动无比。

    还有倍率极高的天文望远镜,作观星之用,很多肉眼无法看清、不能分辨的神秘天体,都能尽在眼前,清晰无比。

    伍就收到了这么两台,田子华亲自赠送给她的高倍显微镜和大型天文望远镜,显微镜她老眼昏花,是看不到细胞长什么样了,但通过那台天文望远镜,看到满是坑洞的夜月表面,以及其他星球,荒凉无比星表时,伍心神大骇,脑中的世界观,几乎被彻底颠覆。

    此后的每期《科学》期刊,不只是伍期期不落,看的蹙眉深思,便是文武百官上朝之时,也能听到讨论之声,有些官员还给她上奏,说那《科学》太过新奇、颠覆常识,动摇曲孟二圣之道,扰乱人心,当全部查封时,伍只是留中不发,没有下旨采取行动。

    伍心里,当然明白,《科学》这种东西,对王朝统治的危害性,不说对曲孟二圣一些思想观点,间接进行了扭正和颠覆,内中一些经过科学证实的自然界物理化学现象,便破除了不少有神论的观点,其揭露出的真相越多,离这个世界本质走的越近,一些本就遮遮掩掩、假象臆测的空谈玄说,慢慢就站不住脚,漏洞百出,再坚持下去就是自寻死路、吃枣药丸。

    譬如说“君权神授”,这个观点是深入人心,但《科学》出来后,人们会问:神在那里?在那遍布坑洞的月球之上么?还是在那赤焰一团的太阳之中?天宫在那?神居何方?望远镜为什么都看不到?

    伍明白这个道理,她也知道,应当尽早封了那子华书屋为好,但她没这么去做,因为她是鬼谷门的弟子,数千年来,这个隐士门派,都在研究怎么争龙、怎么屠龙,认为天下尽在他们掌握之中,但这《科学》一出,伍发现,原来这世间,还有一些大道,连鬼谷门都没有掌握。

    所以,伍和她身后的鬼谷门,都想再研究研究,学习学习,所谓的《科学》,到底能把这个世界的本质,挖掘到什么程度。

    然而,随着《科学》期刊的持续发行,尤其是第九期的《日心说、地圆说》、第十二期的《进化论与遗传说》,都如同蘑菇蛋一般,在知识界与朝堂中,炸起了滔天波澜!

    许多人无法接受:自己脚下的无垠大地,并不是无限的广阔,而是一个面积有数的球体;也有无数人无法接受,人类是由猴子的近亲,类人猿进化而来,而不是神灵造化而成,是神之子民。

    即便这些学说,不少人无法接受,但他们也无法断然否定:这些有不少科学依据的推论,完全没有半点道理,他们虽一时不能接受,但细细一想,田子华的这些推理假说,都由公式定理推导而出,并不全是信口胡诌。

    尤其是当第十五期的《科学》期刊,宣布探险家杨筠松,带领蒸汽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发现了新大陆,抵达了极西诸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