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铁路大时代 >

第309章

铁路大时代-第309章

小说: 铁路大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几百万也不是谁都能凑齐的,这让许多真正有想法的人,直接被挡在了门外。

    “付总,前期必须这样严格,而且前期可以用一些赚钱的工程作为试验,同时还保留现在的管理模式,一旦有人见先行者尝到了甜头,肯定也会站出来的,只有这样,企业在这方面的改革,才能真正走出去。你管靠公司要求,这活根本没法干下去,唯有让指挥长和项目经理,主动的走这条路,才能走的更远!”舒城解释道。

    如果没有一定困难和矛盾,那就不是改革了,舒城早就知道,这条路很难走,但只要走下去,收获肯定不小,还能给公司减轻负担。

    “如果真想这种运营模式,看来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啊!”付中华感叹道。

    “付总,其实也不一定,如果真的是赚钱工程拿出来做试验,恐怕有人抢着干,而且我说的五人以上合伙,五人钱不够,可以找公司的其他员工嘛,只要是正式员工,你凑齐二十人也是可以的。不过我觉得要有一个规定,只要一起出钱的员工,必须是同一个指挥部或项目部的成员,这些成员,根据出资的不同,占一定比例的股份,等年底及工程完工,按照股份分配利润,这样一来,员工的积极性肯定提高,把这个工程当成自己的工程来施工!”舒城继续道。

    如果真的实行这种模式,往后项目部成员的工资待遇,大部分还是会有所提高,但也有可能因为管理不善,导致亏损情况出现。

    因此,相比于铁路三十一局现有的运营模式,企业改革后的运营模式,员工承担的发现要高不少!

    到那个时候,一些从预算上就能看出赔钱的工程,很有可能出现没有接手的情况出现。

    毕竟指挥长和项目经理都不说傻子,明知道这个工程亏钱,还接过来干,要知道这个时候亏钱,就是亏他们自己口袋里的钱,坑的是跟他们干活的一大帮兄弟!

    铁建现在不少工程单位,就出现了亏损,导致工资都发不出来的情况。

    “不管哪种运营模式,都有利有弊啊!”付中华感叹道。

    真正想找到一个完美的运营模式,根本不可能,现在唯有给公司减少压力,为公司创造利润的运营模式,才是最好的模式。

    毕竟不管是国企还是私企,主要还是看公司能不能赚钱,如果一直亏损,那么就得反思,管理和运营模式有没有问题,需不需要调整之类的事情。

    显然,铁路三十一局现有的运营模式,弊端已经显露出来,不要说局公司和总公司领导知道,国家高层领导,其实早就意识到这些问题。

    奈何事情太多,不是一时半会能照顾的过来,这些事情,只能靠下面的成员去试行。

    “付总,我觉得,我们可以先小范围的试验,比如先找一个局公司下面的一个标段,如果成功之后,在从分公司一步步的实行,尝到甜头之后,不用我们催促,也有人会去做的。”舒城道。

    这种管理真正实行之后,好的工程肯定赚钱,到时候这些先行的员工,收入肯定大大的提高,其他人肯定也会眼红,到时候企业运营模式,就不用人催促,便能改变了。

    付中华正想继续问舒城一些问题,包间门被推开了,服务员开始上菜和酒,付中华便停了下来。

    至于姚功军等人,完全就是在听付中华和舒城的聊天,此刻他算是明白,付中华为什么要见舒城了。

    而且对于舒城的讲解,他听的越来越惊讶,对于局公司改革事宜,他这段时间也有所听闻,但是姚功军只是笑笑,并没有太在意。

    因为他很清楚,要进行铁建这种运营模式的改革,期间的阻力有多大,差不多直接将各方的利益打破之后,进行重新分配。

    在铁路三十一局内部,肯定会受到强烈的反对,最多小范围的实行,不可能整个公司都这样改革。

    可听到舒城和付中华的话之后,姚功军就感觉不太对劲啊,这玩意连总公司领导,都有对局公司进行改革的倾向,看来这事,得回去好好合计合计,关键时刻,该动手就动手,不能肉都被分完了,自己才觉悟过来。

    喝的是白酒,满上之后,付中华举杯道:“来,这杯六气吧,首先为今天赵部长视察工作,对我做了充分肯定,干!”

    “干!”众人应道。

    上午同样视察两个标段,姚功军管辖的标段,和另外一个标段,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同时也为付中华脸色争光,此次喝酒,也算是一次小小的庆功宴吧。

    而在这次视察过程中,舒城起到的作用,无疑的最大的,毕竟整个过程,都是舒城陪着解说。

    酒桌上,大家都没有再谈工作,关吹牛逼说段子,气氛到也融洽。

    饭后,付中华又专门把舒城叫到小会议室内,继续谈论有关企业改革的事宜。(未完待续。)

第四四九章 齐聚

    不管什么样的改革,都不可能完美!

    而且,一次改革之后,总有人利益受损,还有一部分人受益。

    这些事情,不可避免,但作为一个企业,不管是央企、国企还是私企,赚钱是最关键的一个要素。

    毕竟一个企业这么多人需要养,如果年年亏损,就得考虑,这个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模式,是不是出问题了。

    一个企业年年亏损,即便是国企,也经受不住时间的摧残,哪怕现在不改革,到病入膏肓的时候,国家就会亲自动手了。

    比如铁路三十一局的现有管理模式,绝大部分工程项目,都不赚钱,甚至亏钱!

    而且这种管理模式下,获得利益方,有许多人,包括劳务分包队伍,也是获利的一方。

    众多获利方组成一个庞大的系统,环环相扣,一旦有人想撬开这个庞大的利益团体,想重新利益分配,必然受到呵斥和反抗。

    这也是为什么,对于改革,大部分人都持沉默和反对的态度,很少人提出改革或赞同改革。

    可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人,必须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做打算。

    如果让亏损继续下去,企业最终只会走向灭亡,满足少部分人的利益,而损害更多人的利益。

    舒城提出的改革方案,的确也存在弊端,可一旦这样实行了,公司完全可以多提管理费,先赚这部分钱。

    就好比一个项目是一百块钱,公司提走了五块,这个项目材料和各种关系处理等一切开销,需要八十块,最后就剩下十五块。

    如果按照之前的运营模式,开销八十变化很小,公司也提了五块走了,另外十五块中,可能有项目部的五块,施工队的十块。

    可项目部一旦管理不善,很有可能这五块钱不够,还要从公司拿钱来补窟窿。

    如此一来,一旦公司补贴超过五块,这个项目在公司内部,就相当于亏损了。

    因为亏损是亏公司,和项目经理无关,所以项目部还是项目部经理,不会承担什么责任,而且干完一个活之后,项目经理业绩出来了,还能升官。

    对于施工队的十块钱,他肯定不能独吞,最后到施工队手里的,可能只有三块,剩余的都要分出去。

    这七块包括民工工资和上级领导之间的沟通费用,但施工队至少还是赚钱了。

    而舒城的意思是,把施工队这十块钱,项目部自己赚了,不分配给施工队,就相当于项目部自己有了十五块。

    加上项目经理责任制,亏损之后项目经理承担,在成本控制上,肯定更加严格。加上项目部成员大部分人都占股份,也会考虑这方面的事情。

    原来项目部五块钱亏损完了,还要公司出,可经过项目经理的合理管理,可能项目部原先的五块钱都还有多,如此一来,公司那边提完管理费,赚了五块钱。

    项目部因为管理的好,原本五块钱都会亏损掉,现在只亏损了两块,还剩下三块,甚至有可能这五块钱一分没亏损。

    加上施工队那边的十块,项目部就赚了十三块!

    即便项目部在拿出三块来沟通上级,还是有十块分配,相对于项目部成员的收入高了!

    更何况,所有的工程,都是项目部和项目部的外聘人员在施工,相当于项目部代替了施工队的位置,如此一来,项目部成员的收入,肯定高一些。

    总的来说,最终的结果是,公司赚钱了,项目部成员也赚钱了,员工收入高了,农民工收益也得到了保障。

    同时,也避免了层层转包,因为就是项目部自己在施工,根本不存在转包的现象。

    利益损失的一方,除了施工队之外,当然还有上层领导,失去施工队的支持,他们的收入从哪来?

    一个工程,同样数额的工程款,管理和运营模式的不同,最终得到的效果,截然不同!

    舒城提出的改革方案,最受益的,就是那些一线施工的成员,也就是项目部的成员,他们出力最多,付出最多,收益最大,人之常情!

    不像铁路三十一局现有的管理模式,机关单位不下工地的成员,收入高的离谱,而现场一线施工人员,收入却不高。

    尤其是舒城说的项目部给农民工上缴五险一金,一旦执行,将是工程单位,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突破!

    当然,舒城更加明白,这个模式的改革,将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现今的绝大部分领导,都会站出来反对。

    除非国家下令一定要改革,否则很难实现,这也是为什么,李国庆提出方案之后,一直没什么动静的原因之一。

    涉及太多人的利益,根本没有进行下去,走到哪都有人反对!

    和付中华交谈了一个小时左右,舒城才起身离去,听完舒城话之后,付中华的面色,更加的凝重。

    改革涉及到的事情,比他想象中的更加艰难,虽然他早有预料,依然有些措手不及。

    短时间内,恐怕很难落实。

    毕竟是要从现有的利益团体中分离利润,可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

    回到项目部之后,日常工作照样进行,风鸣山隧道试验段取的圆满成功,至于地震发生坍塌的事情,也没有外传出去,像是这件事根本没人知道一样。

    十一月初,风鸣山隧道正是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此时的昆仑山,已然是白雪皑皑,天气都是零下,给施工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然而,项目部迎头而上,因为冬天温度低,隧道热融现象几乎不存在,正是抢工期的最佳时刻。

    由于隧道内不能生火,也不敢用提高温度的保温设备,所有农民工,都在里面作业,一旦出汗,浑身都出现了冰晶。

    为了保证安全和质量,项目部领导班子实行二十四小时盯控,舒城毅然在列。

    许久没有盯控现场的舒城,再次亲临一线,感受一线的艰苦环境。

    此时,在天路线上,除了及个别项目部在施工之外,几乎九成九的项目部,都进入冬休阶段。

    尤其是十一月十五之后,大雪封山,施工形势更加严峻。

    同时,农民工的工作效率,也越来越低,原本四个小时一个班次,后来只能缩减到三个小时一个班次,进行倒班作业。

    也就相当于,工作三小时,算一天的工资。

    自风鸣山隧道试验段开始,项目部成员的待遇,明显提高,普通员用原本一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和保障大约九千,现在每个月奖金就在四千以上,极大的刺激了项目部员工的积极性。

    十二月底,分公司举行年度总结会议,每个项目部的项目经理、书记和总工都要参加。

    所属分公司管辖的施工指挥部成员,指挥长和书记,以及局指总工、副指挥长,都要参加。

    铁路三十一局的总部毕竟在北方,因此一到十二月初,绝大部分项目部都停工,准备熬到过年前半个月,然后再放假。

    毕竟回去太早的话,项目部员工是会扣工资的。

    唯独舒城的项目部有些特殊,风鸣山隧道冬天反而成了最佳的施工时期。

    舒城和林小勇,一道坐上格尔木直达c市的航班,前往分公司开会,占云天前两天休班,直接在c市集合。

    当舒城和林小勇从c市机场走出的时候,李逸风、蔡武及任长虹,都在机场出口处等着。

    其实上飞机之前,李逸风便和舒城二人约好了。

    “李总,任经理,蔡总!”舒城哈哈笑道,迎了上去。

    “老任,你看见没,舒城这小子干上项目经理后,气质都变化了!”蔡武打趣道。

    “那当然,怎么说在我们几人中,爬的最快家伙!”任长虹微笑道。

    任长虹现在还是常务副经理,只是如今是分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