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娱乐鬼才 >

第315章

重生之娱乐鬼才-第315章

小说: 重生之娱乐鬼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峥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了自己在电影行业认识的最大牌——宁浩!当初,徐峥在宁浩的电影《疯狂的石头》里面演过角色。并且,通过这部戏,结识了宁浩、黄渤等人。

    现在,宁浩、黄渤在电影行业都混的风生水起。因此,徐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宁浩把剧本发了过去。

    原本,徐峥都没有抱多大希望了!

    结果宁浩表示说道:“剧本还可以,我帮你转给老板吧!若是老板愿意投资,这部电影就成功了一大半。老板不准备投资的话,我个人投资也没有多大问题!”

    宁浩虽然没有很多电影巨头有钱,但几部卖座的电影的分红,也使得他身价上亿。很多早年的到导演,未必能有他有钱。毕竟,当年的大导演活跃的时代,票房规模是很小的,导演是发不了财。

    宁浩出道之后,就赶上了商业电影市场井喷,于是,他几乎是闭着眼睛赚打钱。

    有了一些闲钱之后,宁浩正愁着钱怎么花呢。因此,有一些靠谱的项目,比如,专业以内的项目,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他还是非常乐意去投资的。

    单独投资亿元大片,也许宁浩的财力还不行。但若是投资一部千万元大片,即使亏了,也不影响他的生活质量。

    再说,宁浩也是先把剧本递给老板看,公司不同意投资之后,他才会私人投资。这也是小伙伴公司的一个流程,小伙伴旗下的员工是可以私人投资项目,但在投资之前,公司有优先投资的资格。只有把项目提交给公司,公司明确表示不投资,才可以用私人的资金进行投资。

    如果有项目不告知小伙伴公司,那就属于违反了小伙伴公司的合约。轻则扣除员工的积分,影响其升迁,严重的是会被起诉的。

    不久后,王启年在邮箱里面收到了《人在囧途之泰囧》的剧本,看到这个剧本之后,王启年一愣,但很快心中不由狂喜。

    徐峥终于要转型导演了!

    要知道,徐峥的电影未来可是非常卖座的。未来的10亿大导演,不止一部电影破10亿!

    这样的人才,即使运气不如历史上那么好,打个折扣,也可以成为非常卖座的导演。

    不久后,王启年开始通过宁浩,约见了徐峥。

    “这个电影呢,我个人觉得没问题,题材决定了,它是有市场的!”王启年笑道,“周星驰式喜剧,冯小刚式喜剧,市场上不少的导演,都是靠着喜剧发家的。当年香港电影几乎有一半,都是跟喜剧沾边的,即使非喜剧题材,也会增加一点幽默元素。喜剧,只要能把观众逗笑了,它就是一个经久不衰的题材!不需要多萨的成本,只要你能让观众捧腹大笑,电影必然亏不了!”

    “老板的意思是愿意投资?”宁浩笑道。

    “投资这部电影没问题,不过,《人在囧途》名称是不能再用了,有版权纠纷。不火就罢了,一旦火了,肯定会惹麻烦的!”王启年微笑说道,“名字就较叫做《泰囧》吧。泰囧,太囧!朗朗上口,也有利于宣传!”

    徐峥闻言之后,连连感觉说道:“谢谢宁导,谢谢王老板!这部电影,我肯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

    王启年点了点头说道:“你要多少投资呢?”

    徐峥闻言说道:“最少要1000万元吧,是个人的片酬和剧本无所谓。主要是邀请一些靠谱的演员,片酬太低了是不行的。另外,剧组的开支,太少也不行。”

    换做是几年前,500万元可以搞定。但现在演员的片酬涨价了,其他的物价都涨了。所以,电影的预算也必须要涨,否则就影响到了质量了。

    王启年说道:“3000万元吧,《泰囧》预算3000万元,怎么花是你的事情,上映后,给你10%的票房分账,你看如何?”

    徐峥连连表示说道:“10%的票房分账太多了,最多5%!能拿5%我就很满意了,电影不赚钱,我不拿分成!”

    “3000万元的预算而已,电影拍好的,宣传和场次足够,我不想信会亏本。”王启年笑道,“另外,即使电影看亏本,作为导演、编剧和演员,你也付出了不少心血,30万保底片酬。即使不赚钱,最少给你30万元!分成还是按票房的10%给!”

    宁浩见徐峥有点傻了,连连示意:“还不谢老板!我们老板不差钱,只要你拍好片子,分成他是很慷慨的!”

    徐峥闻言,一股子士为知己者死的情绪,说道:“谢谢老板,我必定不会辜负期望,《泰囧》尽最大努力拍好,让它成为大卖的电影!”(未完待续。)

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片时代(三)

    “小刚,恭喜《唐山》大火了!”即使是王启年,也对冯小刚竖起大拇指,进行恭贺。

    “王老板开玩笑,您的电影票房,比我高多了!”冯小刚话虽如此,但却是流露出一丝野心。

    是的,王启年的电影票房虽然超过冯小刚,但一部《四大名捕》居然烧钱1亿美元,投资预算是《唐山大地震》的五倍。

    如果不是王启年是小伙伴公司是老板,小伙伴是国内院线龙头,并且,在互联网售票,以及宣传方面拥有别的导演不可能拥有的优势,国内票房也根本不可能达到10亿元。

    即使是商业片的导演,也觉得王启年更多是做生意成功,而不是电影水平真的独步天下,无人可比。

    换做是其他一线导演,拥有跟王启年差不多的资源,也应该可以复制他的成功!某种意义上讲,金字塔最顶尖的导演,已经不纯粹是个人的能力比较,而是资本和资源的对垒。

    当然了,《唐山大地震》的光环,也给冯小刚今后的电影增加了不少的优势。达到了一个台阶之后,即使今后出现暂时性的起伏和倒退,票房号召力也比地震之前,要强的多。

    若是说地震之前,冯小刚一部电影保底可以做到1亿元以上。地震出炉之后,冯小刚的保底票房至少是两三亿元。即使电影让观众失望,票房也很难低于两三亿元。

    当然了,这段时间华谊兄弟公司也是乘热打铁。

    《唐山大地震》之后,《非诚勿扰2》已经杀青。《非诚勿扰》系列商业上比较成功,光靠同名电视节目植入广告,就很难亏本。

    而在《非诚勿扰》杀青,计划在年底上映时。冯小刚已经开始制作《一九四二》。显然,《唐山大地震》的成功,让他误判了观众的喜好。以为写实,模仿纪录片风格的题材,在国内会有很大的市场。

    但实际上,《一九四二》即使是冯小刚的票房号召力。最多只能做到不亏本。想要赚钱是很难的,毕竟,这类题材并不是观众喜欢的主流题材。

    随着《唐山大地震》独领,独霸大半个暑期档之后。电影市场的亢奋状态并未停歇。

    因为,大量的电影因为畏惧《地震》所以延迟了上映的时间,大家一起“避震”,震后扎堆上映,竞争之惨烈,跟《唐代大地震》同一档期的电影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震后大多数的电影,都没有取得预期中的高票房。

    一直到9月份,《盗梦空间》上映,才再度点燃了电影票房的热潮。

    《盗梦空间》这部电影无论电影的构思创意,还是拍摄手法,王启年都得竖起大拇指——完美!

    这是站在商业电影的角度来看!

    商业电影每一轮的热潮,都是由创新开始。

    创新既有技术上的创新。比如《阿凡达》大规模采用了imax 3d技术,对电影市场起到了良性的刺激。

    也有题材上的创新。比如,当年香港新浪潮武侠片出炉,一个新题材的问世,不仅仅给华语电影市场带来了一条新路线,甚至,现如今很多好莱坞的大片。也有不少借鉴香港新浪潮武侠片的地方。

    而《盗梦空间》典型就是一个电影题材的创新。

    作为重生者,王启年也确实想过自己提前拍一部《盗梦空间》。最终放弃,主要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制片成本太过于昂贵。为了表达好这个故事,需要1。6亿美元的制作成本。

    也许,王启年可以做到更省钱一点。但预计成本是不会低于1亿美元。而好莱坞的电影巨头,因为北美市场的肥沃,所以敢玩这种大手笔。再加上好莱坞的全球发行能力,超过了中国影视同行太多。

    因此,同样预算的电影,美国的电影巨头是可以投资的,但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地区的电影公司,则是不敢玩这种大手笔。

    作为国内的电影寡头,王启年可以肯定的说,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体格而言,投资超过2亿人民币的电影,都属于玩火。

    绝大多数的电影投资,投资这么大的规模,都是很难保证能够收回成本的。目前的环境下,华语电影投资1亿元人民币冒的风险,跟好莱坞巨头投资1亿美元的大片,冒的风险是差不多的。

    正是因此出于成本的考量,王启年还是放弃了自己拍《盗梦空间》。但这部电影,王启年知道它不可能亏,所以,小伙伴公司也参与了电影的投资,总共投资了2000万美元,换取了《盗梦空间》的中国地区的版权和发行权,另外,《盗梦空间》在中国地区的改编权,也被王启年拿下。

    在《盗梦空间》全球市场上,引发了一阵狂澜。虽然,票房数据上跟《阿凡达》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但口碑方面,却是出奇的好。

    在《盗梦空间》电影上映期间,全球互联网上的影迷,大多数多余这部创新的电影赞不绝口。

    票房数据上,全球累计票房已经接近7亿多美元。随着中国电影电影市场上映,再加上其他一些票房汇总,这部电影破8亿美元应该是没有悬念的。

    当然了,海外的票房跟小伙伴公司没有关系,小伙伴仅拿到了中国地区的发行权和出品分成。

    不过,中国地区的票房,也没有让小伙伴公司失望。首映日票房破3000万,首周票房1。8亿元。

    直到9月尾,《盗梦空间》中国地区的票房已经破了5亿元人民币。小伙伴公司自然是赚了一大笔,发行、院线、投资分成等等各大环境的利益都充分赚取,最后拿到手的收入高达3亿元。扣除1。3亿元的投资,以及2000万元的宣传预算之外,净赚1。5亿元。

    当然了,净赚还不止这点点利润。实际上,ip改编权也是利润的一部分。小伙伴公司已经计划投资5000万元开发《盗梦空间》的精品手机游戏。另外,投资1亿元拍摄电视剧。

    这里面,电视剧版权还未拍摄,连剧本都没有的情况下。已经有超过10家电视斥资1。8亿元采购。可以说,电视剧还未开机。已经赚了8000万元。

    更别说游戏版权的开发,按照小伙伴公司的游戏运营和发行能力,应该可以取得不亚于电视剧的利润。

    当然了,真正赚大头的还是华纳兄弟集团,作为这部电影的主要投资方。华纳拥有这部电影的全球主要的权益。不仅仅投资回本,赚了不菲的利润。另外,小伙伴公司都知道开发ip,华纳自然也不蠢。

    实际上,这几年来。华纳在游戏市场的利润,早就超过了影视业务。很多人以为华纳是一家影视公司,但实际上,华纳早就是综合的娱乐传媒巨头,业务自然是包括新兴的游戏产业。

    华纳在游戏改编业务上,虽然发力比较晚。但却是异军突起,靠着热门的影视剧改编游戏,其悄然之间。成为了不亚于任天堂、索尼的游戏巨头。

    ……

    随着《盗梦空间》即将下画,徐克也携其新作《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进行首映宣传。

    狄仁杰虽然是唐朝的一个名人。但在过去其知名度是很一般的。前几年大热的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系列,狄仁杰和李元芳等人的大名,才开始逐渐升温。

    当然,徐克是《狄仁杰》跟“元芳,你怎么看?”一点关系也没有。

    徐克拍《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虽然也带有一点悬疑和破案元素,但本质上。更是一部徐克式武侠片。早几年徐克拍了几部非武侠题材的电影,扑的一塌糊涂之后,《狄仁杰》是其重新回归武侠的号角。

    当然了,目前的武侠片确实不如以前那么火,这也是前几年徐克不断探索新的题材的原因。

    而回归武侠。也必要需要创新。

    《狄仁杰》的创新之处,在于虽然有武侠的动作和打斗,但却是没有出现武侠片里面的江湖或武林。

    虽然,《狄仁杰》距离神作还是有一段差距。但是,徐克创新和诚意,是看得见的。

    同一时期上映的两部电影《剑雨》和《狄仁杰》票房的差距,很明显说明了这个性质。

    《剑雨》虽然拍的很认真,充满了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