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初唐第一猛将 >

第168章

初唐第一猛将-第168章

小说: 初唐第一猛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李治就要大婚了,所以最近一段时间朕不想妄动刀兵。但是,四个月后朕要御驾亲征,你可有信心随朕在一年半内踏平倭国吗?”

    李恪听后不由得一愣,问道:“父皇,您这是何意?为何……”

    “朕曾经听你说过,倭国这个弹丸之地,曾在后世乱我领土,杀我百姓。朕绝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所以要将之扼杀!”

    “父皇,儿臣只要用半年时间,便可以将倭国变为焦土,何劳父皇御驾亲征!”

    “为德啊。朕乃是马上皇帝,又怎愿意在床榻之上辞世?如今只有西域和倭国两处供朕选择,可是此去西域路途遥远,只怕朕尚未到达便要离去,所以这最后一次出征也就只能是前往倭国了。”

    “……儿臣明白了,儿臣会提前做好准备的。”

    李世民为李治挑选的太子妃,乃是户部一位姓张的侍郎的女儿,据说此女虽说不是十分的漂亮,却是一位知书达理之人,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日后倒也具备母仪天下的标准。

    太子大婚对于大唐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所以早在李恪到来之前的两个月前便开始张罗。不过这些全部都由户部出钱,然后礼部按照古礼按部就班的去做,当事人李治倒是不用去管。李恪没有进京之前,他还可以整日里装出一副少年老成的样子来,然而李恪这一进京踏遍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刻一般,有事没事的就找出各种借口往辽王府跑。非只是他就连晋阳公主整日里跟在他的屁股后面,一同前往辽王府跑。

    对此李恪曾经提醒李治,朝廷律令规定太子不得结交朝中官员,更加不得和亲王来往密切。谁知李治对此毫不在意,先是说父皇不会反对他来这里,继而又说即便是不当这个太子也无所谓,正好可以跟着三哥一起做生意挣大钱,还可以落得个逍遥自在。

    李治也没来得及往辽王府跑了几趟,便由于大婚临近诸多礼仪要提前学习,而不得不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这上面,学习古礼是一件劳心劳神的事情,一天下来累的人腰酸背疼、头晕眼花的,浑身发软的他也就没有精力再往宫外跑。

    太子大婚过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李世民便要御驾亲征,这个消息当李世民一在朝堂之上宣布,便立即引来一片哗然。顷刻间朝堂之上一片反对之声,然而李世民根本就不顾及朝臣们的反对,一意孤行的要如此做,并且吩咐兵部和户部以及工部一定要做好一切准备。

    房遗爱只在京城内逗留了十天,便被李恪提前发回了沈阳,让他通知沈阳方面提前做好出征的准备。房遗爱在沈阳也不过短短的停留了一天,便起身返回北海城。出征倭国少不了战舰,如今的营州海军大部分集中在北海城,他这个北海城的主将自然要提前做好出征的准备。此番出征倭国的目的李恪早就已经告诉了他,那就是以最大限度的杀伤为目的,这就要求出征的部队在火力上的配备,要远远的高于平常的作战,这就意味着弹药的消耗量甚至于要高出他在新罗的消耗量。时间紧任务重,这就要求他麾下的军工厂要加班加点,一天十二个时辰连轴转的生产,才能勉强的达到预期的目标。

    同样的,不管是营州的军械制造局还是沈阳的军火制造局,亦或者朝廷的工部制造局,都必须要加大生产速度,以求生产出更多的军火以供李世民的此番御驾亲征。

    同时,大量的人员开始提前进行调动。李世民已经知道此番出征肯定是自己最后一次带兵,而且很有可能自己都没有机会再活着回到长安,所以此次出征除了李恪、房遗爱两个人是年轻一辈的将领外,其余随同他出征的人员,竟然全部都是当初随同他一同征战的老人。

    而这些老人到中向柴绍、李靖、萧禹都已经年过七旬,而且都已经是重病缠身,早已经不再过问朝政;高士廉、房玄龄、尉迟恭、刘弘基、唐俭五个人也已经年过六旬,其中唐俭更是过完春节就将七十岁;随同他出征的大臣当中也就是李绩和秦琼以及程咬金稍微年轻一些,也都是年过五旬之人。这些人都是李世民所建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尚存人世的将领,在听说李世民让他们随驾出征的消息后,都毫不犹豫的应了下来。

    也许正是因为提前知道了出征人员的名单,也可能是因为天气已经变得寒冷的缘故,李恪觉得李治的这个原本应该充满喜庆色彩的大婚,中间仿佛掺加了些许淡淡的哀愁。心中不免一阵叹息,只怕是此番出征过后,有超过一半的老将们都无法生还了。不过他也能够明白这些人的心里,如果拿出床榻和战场之上作为他们的归宿让他们选择,他们这些个大半辈子都是在战场之上度过的人,宁愿选择死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之上,也不愿意躺在床榻之上安静的离去,这也许就是宿命使然吧!

第五十七章 出征倭国 一

    第五十七章出征倭国一

    太子的大婚在平民百姓中看来,还是非常的热闹的,在太子大婚的当天,整个长安城都变得无比的热闹和喧哗,当然普通百姓也只能够在非主要的区域内凑到一起,相互吹嘘不知道从哪里打听来的,所谓的太子大婚的一些个细节,总之不外乎他们家不知道拐了几十道弯的亲戚,有幸参与到太子的大婚中来,而他所得到的消息自然也是从他的亲戚那里打听来的,而且无比的准确。其实太子的大婚与这些人没有任何的关系,充其量也不过是令他们有了一个吹嘘,或者了解八卦的借口,用以消磨无聊的时光罢了。

    而那些真正了解内幕的人,却从这无比热闹的背后,感觉到了一丝异样。只不过能够了解这些不寻常之处的人,通常都不是街头上的那些个平民百姓,所以他们不会将他们了解到的胡乱的说出去。

    太子的大婚是在腊月初举行的,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要过春节了,按理说京城长安内的那些个高官贵族们,早就应该开始准备年货。或者说这些个权贵们的门生故吏,也应该接着年关临近的缘由,前来拜访或者送上过年的礼物。但是和往年不一样的是,这些个原本应该是车水马龙般热闹的权贵门前,如今依然十分的平静,就和往日里没有任何的区别。如果说这是某一个权贵门前所发生的情况,那就意味着这位权贵很有可能遇到了麻烦,通常的情况就是他的仕途已经到了尽头,不再具有利用的价值。但是当这种现象出现于京城内大部分权贵的门前时,就显得异常的古怪了。

    对此,一些反应比较敏捷的人士,便不免开始琢磨这其中的奥妙,甚至开始四处探听消息,但是却没有任何有实际意义的情报流露出来,这也就令人越发的感觉到不正常。

    实际上,事情的起源便出在大唐的皇帝身上。御驾亲征对于李世民这样的马上皇帝来讲,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朝臣们之所以会选择反对意见,实在是因为在这些朝臣们看来,倭国不过是个孤悬海外的弹丸之地罢了,随便派出哪位朝中的将领率军出征,都会轻而易举的获得胜利,当今天子御驾亲征这么个小国,实在是太过抬举他们,同时也有些降低了当今天子的身份。

    如果说前些年出征,还要考虑到御驾亲征会增加巨额的费用,即便是最终战胜也难免会有些得不偿失的感觉。但是现在却没有了这方面的考虑,一个是因为如今国内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国库更加是非常的充盈,另一个原因则是辽王殿下再一次给朝廷送来了巨额的财富,总价值超过一千万贯的财物,要知道即便是朝中那些传承了数百年的家族,都没有几家能够拥有如此身后的家底,可是这位辽王殿下却说拿就拿出来了,再加上前些年送给朝廷的钱,真不知道这位殿下是如何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做到的。

    以前是为国库内的钱入不敷出发愁,可是如今却在为钱多得花不出去而发愁。国库内的钱和个人家里的钱不一样,只有花出去并且花在正确的地方,才能够有效的刺激国内经济的发展。贞观时期的朝廷官员还是非常的廉明的,基本上没有人敢于大肆的贪污,所以他们所想的就是该如何的令国库内的钱有效的运转起来。这样看来天子的御驾亲征虽然会显得铺张浪费,但是却可以令很多的行业得到实惠,从而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这样看来天子的御驾亲征也就并非是没有实际意义,于是负责掌管国库的户部首先的闭上了嘴。

    建国初期的兵部主官,都是经历过无数战争考验的武将,都是一听到战争就会热血沸腾的战争狂人,唯恐天下太平以至于下面的士卒丧失了战斗的激情,再加上战争可以促进装备的更新换代,自然不会反对天子出征。

    至于吏部和刑部,战争和他们根本就没有什么关联,所以他们也就懒得因为这种事和天子对着干,所以只是例行公事般的劝说了几句,便不再开口。工部的人比较务实,天子让如何便如何,所以他们甚至连反对都没有反对,便直接的闭口不言。

    反对声音最为强烈的只有礼部,这些个平日里无所事事的老家伙们,这个时候终于有了开口说话的机会,一个个的就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引经据典的痛陈天子出征的坏处。然而有了李恪申斥这些个呆板的老家伙们的经验,李世民很快的便让他们闭上了嘴。最终御驾亲征的提议在朝中顺利的通过。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接下来李世民选定的那些个随同他一同出征的官员人选,才真正的引起了朝中的轩然大波。李世民列出的随驾出征人员名单中,辽王李恪作为此番出征的主将这倒也没什么,他虽然年轻,但是这么多年来参战十余次,却从来没有失败过,在已经被誉为大唐新一代的领军名将。至于剩下的人,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是经历过无数风雨的人物,按说也没有人任何的问题。只不过再仔细的一想就会立即发现,这些人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了六十岁,其中的柴绍、李靖、唐俭以及高士廉等人早已经是年老体衰,不问政事已久,莫要说指望他们率队征战,恐怕是还不等到达海边,就会有一半人倒在路途之中。剩下的人当中可堪重用的也就只剩下李绩和程咬金二人,偏偏这两人在此番出征的名单中只不过是随驾副将……二十五万出征大军当中,便不再有年富力强的将领带队,在联想一番刚刚大婚的太子殿下,这其中的用意值得让人深思啊!

    李世民最初的用意其实非常的简单,自己已经没有几天活头,当初跟随自己征战天下的老臣子们,一大半已经辞官回家颐养天年,但是他真的很想在离开尘世之前,再见一见当年随同自己一同出生入死的老伙计们。他知道他们这些人和自己一样不甘心就这么躺在床上等死,所以才会将这些人重新召集起来,哪怕是倒在了出征的路途之上,这些人的脸上都会流露出满足的笑容,将军就要有个将军的死法,岂能像普通人一样死在场榻之上!再说,即便是死在了出征的路上,那也是黄泉路上好做伴,省得孤零零的一个人上路孤单。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一举动却引起了朝廷上下的慌乱,一些与此事无关或者并没有出现在出征名单上的人,但是又有资格或者资历进入出征名单的人,不免会产生怀疑,怀疑这是否会是李世民在进行清洗行动,为太子的登基做准备。这种事情古往今来比比皆是,尤其是那些个开国的皇帝,为了避免跟随他征战天下的臣子功高震主,自己的子孙登基后驾驭不了这些人,往往会想尽办法将这些跟随过自己的老臣子们处决掉。难道说当今天子也终于忍不住要拿这些老臣子们开刀了吗?一时之间朝廷上下的文武官员人人自危。

    李世民很快的便了解到了这个情况,但是他对此只能是无奈的苦苦一笑,不然的话还能怎么样,向他们解释自己知道自己活不长了,所以想再威风一次,然后和那些个曾经和自己一同出生入死的老伙计们共赴黄泉?毕竟自己只有五十岁,即便是他这么说了,别人也要肯相信才行啊!

    要说起来还是那些个跟随着自己出生入死了这么多年的老伙计们,他们在接到自己写给他们的信后,毫不犹豫的便起身赶往长安,唯一没有立即动身的李靖,也派快马送来急信说自己将跟随辽王的战船一同出海,然后赶往莱州与他汇合。

    这场风波最终还是悄无声息的暂时平息了下来,原因无他只因为临近年关,按例每年的腊月二十五开始朝廷便开始放假,直至正月初六才会恢复朝会,这期间的十天朝廷除非遇到非常紧急的情况,否则各部都只有值班人员值班,就连一向以勤政著名的李世民,也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