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思源 >

第8章

穿越之思源-第8章

小说: 穿越之思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井不难,就是累人,赵有钱和三个汉子忙了三四天才出水,又清理了一天才出清水。

    孙思媛心疼赵有钱,每天中午把几个人留在自家青砖房了,酒菜十足,绿豆汤酸梅汤管饱,就是不许出门,非得等自己觉着天没那么热了才放人出去继续忙。

    井打好后就开始盖房子了,孙思媛家供早饭,早上天没亮就开始干,土坯房最是累人,赵有钱总是干最累的活,带着一帮比他大的汉子喊着号子干的不亦乐乎。说起来,村里人并不知道赵有钱的真实年龄呢。

    中午孙思媛也是不乐意赵有钱出去的,还想管制他,可顾大娘劝她,土坯房炎季本来就不适合盖,再这么老是中断更不好,农村人谁没受过天气热的罪呢。加上盖房子的人拿这事和赵有钱开玩笑,孙思媛索性不提了,只是饭菜越发用心。

    伐木的时候从山上砍了不少竹子,孙思媛见了不禁骂自己笨,早就说要弄竹席,居然给忘了。现在晚上赵有钱睡在草席上只盖一条毯子都嫌热的慌,换了竹席会好一点的。大的地方帮不了他,只能在这些细微之处照顾他了。

    把编竹席的几个要点记下来,孙思媛拿着一筐菜二斤肉就去了祝家。祝家编惯了草席,自然有些心得,只听孙思媛指点了几句,就答应帮忙弄,还不肯收孙思媛带来的东西。

    孙思媛笑话祝家二婶,“二婶,我手里没余钱,这点东西你不要,难不成是看不起我吗,要是你在意,就多编些竹席拿去卖,发大财了能送二斤肉回来给我吃,我一定欢喜呢。”祝家收下了孙思媛带来的菜,心里有了计较。

    孙思媛只是开个玩笑,祝家是不可能依靠竹席发大财的,不过这夏天推出竹席,比草席多挣点是肯定的。

    第二天,祝家就送了两条竹席过来,说是编的好了才送过来的,家里决定攒几张竹席送去镇上合作的那家杂货店。孙思媛只笑着说几句恭喜发财,祝二婶听了也就笑。

    祝家人实在,编的两条竹席都是宽大实诚用布条锁边的,家里只有一张床,孙思媛便送了一条给顾大娘。

    顾大娘回去睡了,逢人便夸,大家都知道是祝家的竹席,反正手里不缺这一两个钱,纷纷在祝家定竹席,价格比草席略贵,可大夏天的能舒爽才是最重要的啊,也就没人在意多花几文钱了。

    盖房子花了十几天时间,最后结算完工钱,孙思媛手里就剩下五两银子了。不禁在心里感叹,钱,最难挣,最易花啊!

    家里的小鸡已经能分的出公母,孙思媛把公鸡拎了两百只出来,请人阉割了,分在独立的大房子里,只等养好了全部送到盖好的鸡舍,家里这些天味道越来越浓郁了。

    顾大娘好说歹说,孙思媛终于还是把那四亩地种上了,炎季庄稼长的快又好,不能耽误好日头,而且等八月天还要交税。

    四亩地都是种的青粟,听说那些种了青粟的人家,长势都特别好,县太爷尝了青粟稀饭,把那些种青粟的人家褒奖了一番。

    孙思媛心里暗笑,这世界的人如今还只拿青粟面弄稀饭,可真正“玉米”的吃法又何其之多呢。现在青粟面数量少,大家没法尝试,等多了之后应该会有巧妇做出更多的吃法了。

    &;lt;ahref=。。&;gt;。。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lt;/a&;gt;&;lt;a&;gt;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lt;/a&;gt;

第十四章 黄豆榨油

    孙思媛一直对这个世界的油耿耿于怀,特别是看到屋里堆的黄豆就心疼。这个世界对黄豆的利用,那真的到了极致,地球上有的豆制品这个世界都有,但没人想过用来榨油。

    这个世界只有猪油,于是猪的价格是骨头最低,内脏略高,肉的价格贵,不过瘦肉多的不招妇人待见,肥肉多的大家都争着要,猪大油是最贵最好卖的。

    肉摊上买不到猪大油的妇人,凶悍的都能当街叫骂,买了肥肉或猪大油,回去把油细细榨下来收在罐子里备用,剩下的渣滓也能炒菜吃一顿。

    村里的季家算是大户,儿孙众多,靠在镇上卖豆制品每年挣不少银子,村里主屋是青砖大瓦房,镇上也有房子,因为价格公道,村里人每年都把黄豆卖给他家。孙思媛想着,不如就找他家聊聊豆油的事情吧!

    拿出一本《明代榨油实录》让赵有钱改了一下,然后抄了一份,她拿着亲自去找了季家。

    季家虽然看上去有些风光,其实日子也不太好过,镇上又有几家做豆子生意的,他们豆子进价比自家便宜,所以卖的比自家便宜,自家也是靠老客户苦苦支撑着,但要说降价收购,这话他们又一时说不出来。长此以往,恐怕还是支撑不起的。

    孙思媛到了镇上,见了那几家铺子,心里更有把握了,直接找到季家最有话语权的二哥季四方,说明自己是八关村的,来和季家谈生意。

    季四方虽然没见过孙思媛,但是大名还是听过的,于是把她请进正屋。

    孙思媛直言不讳指出季家如今生意应该不好做,不知愿不愿意改变。季四方苦笑,“我季家靠着这豆子赚钱,安身立命也几十年了,如今要说改变,又谈何容易呢,单是地里的活,家里人都不会了。又能做什么呢?“

    “若是我能提供一个新法子呢?”孙思媛眉眼含笑,把手里的册子递给季四方。“季二哥看一下,若是这法子可行,季家的生意只会更好的!”

    季四方接过册子,越看越心惊,这是一个从未有人涉足的领域,没有什么可以参考的,但单凭猪油的价值,若是这“豆油”真能如册子上所言,怕是生意不会弱于官盐!

    “有钱娘子,你怎么能把这册子这般轻易交到我手上!”季四方觉得孙思媛实在是无一丝防人之心。

    “季二哥说笑了。”孙思媛还是轻笑,“季家做事实在,村里人无人不知的,我难道还不相信季二哥吗?何况,本就是给季二哥想的法子。你看着册子里写的,榨油需要人工,我家就我和有钱两人,我还舍不得他吃这样的苦呢!”

    仔细看了几遍册子,季四方承认,他心动了。最终和孙思媛达成协议,这法子就送给季家,但须得保密,另外,若是榨出了油,孙思媛要吃一成红利吃三年。季四方应答了还觉得孙思媛吃亏,毕竟没有这册子,季家无论如何想不出这样的法子。

    等到季家的榨出了油卖了出去,见了那红火的场面,季四方才明白孙思媛只吃一成利真的是吃了大亏的!

    孙思媛倒没想在季家争什么利益,毕竟她给的榨油法子确实是很累人的,怕是季家一家老小会比如今更加辛苦,而且她拿出这榨油法子也是为了能更健康的生活,猪油虽然好吃,但吃多了对身体并不好。

    孙思媛家的房子有十几间,除去厨房洗浴房和卧室,还有堆了大豆的一间,存放杂物的一间,剩下的都被鸡和兔子霸占了,孙思媛早就对家里半大不小的鸡不满了,房子天天冲都有味道,这大夏天的太让人烦躁了。

    终于等那群被阉了的小鸡长的差不多了,孙思媛一股脑抓了送到鸡舍了。乍然换了环境,小鸡都很乖顺,孙思媛把小鸡放在青砖屋里,但是不关门,这群小鸡里胆大的先出了门,陆陆续续的一个个都跑了出来。

    芨芨树的长势很好,但毕竟种的就稀疏,长了这些日子还不足以拦住小鸡,于是孙思媛把鸡舍外围围了一圈麻绳编的网,这网其实不耐风雨,要不了多久就会全烂了,但孙思媛主要是让小鸡记住,网里面的鸡舍才是它们的家。

    小鸡放进去的头三天,孙思媛和赵有钱两个人耐着炎热守在鸡舍外头,有鸡想往外跑就给撵回去,地上虽然全是各种菜,但孙思媛还是在青砖房里放了水槽,定时进去加些水。

    几天下来,小鸡们终于习惯了晚上回到鸡舍,有的喜欢青砖房,有的喜欢土坯房,有的歇在木屋竹亭,这些孙思媛倒是不大管的。

    被阉掉的小公鸡比其他小公鸡老实,不好动,肉长的倒是快了许多。孙思媛也没办法,公鸡好斗,寻常人家也不会养许多只公鸡的,阉掉了长的快一些,也省的烦心。至于剩下的公鸡,都是留作种鸡的,得好好养着。

    村里有一户人家姓疏,听说是先祖犯了事被革了本家姓氏,流放到这的,现在,家里只有三个光棍儿子和一个卧床的父亲,一个苦命的奶奶,大儿子都三十多了,还娶不上媳妇。

    他家重税在身,三兄弟每日辛苦劳作,除了挣些药钱,其他的都交公了,旁人家虽然心里不忍,但和平年代,家家吃穿不愁,谁愿意把自家孩子嫁过去受苦呢。

    孙思媛是和顾大娘闲聊的时候知道这家人的,心里也挺同情这家人,一直想能帮就帮着点,听说这家人被罚的重,不能读书不能做官不能经商,只能在地里刨食,皇帝几次大赦天下都没能赦到他家。

    据说这罚还有四年才能结束,要是还这样一成不变,这三兄弟恐怕只能慢慢攒钱,将来买几个女子传宗接代了。

    “有钱,我想,让疏家去鸡舍干活,你看怎么样?”孙思媛吃饭的时候提出来这件事。

    鸡舍现在只有五百多只鸡,但将来肯定是要更多的,雇人是必然的,她不愿意太过劳累,也不想把赵有钱拘在田地之间,赵有钱学习能力很强,她希望赵有钱能有更多的时间研读她拿出来的那些书。

第十五章 疏家奶奶

    雇疏家人,也是打了这个世界律法的擦边球,疏家毕竟是戴罪之身,孙思媛心里也怕,但看着疏家那几兄弟连年劳作却勉强吃饱,心里还是带着几分可怜的。

    赵有钱对这件事并不了解,不过孙思媛为了小鸡花了许多精力他是看在眼里的,他心疼自己娘子,没问什么就同意了。

    这个事孙思媛没出面,请顾大娘帮忙到顾家说的,看顾小鸡,现在是一两银子一个月,两个月后增加到三两银子一个月,鸡舍的活全包,除了鸡瘟之类的孙思媛自认倒霉,其他的疏家人都要负责。

    银子不算少,可条件也苛刻了许多,毕竟万一鸡被偷啊什么的疏家人也是要负责的,但疏家老大想都没想一口答应了。他们兄弟一年到头辛苦劳作,却留不下几文钱,旁人还能上山打猎补贴家用,他家却因为“疏忽之罪”,连山都不许上。

    村里也没有来钱的活计,毕竟家家都是地里的活,大多数是互相帮忙,极少有花钱请人的活计。他三兄弟农闲时都是在镇上卖苦力,够自家老爹熬些药罢了。前些日子他二弟也在赵有钱家挣了些辛苦钱,知道赵有钱家的情况。

    疏奶奶七十多岁了,虽然地里的活不用她干,可这么多年辛苦下来,早已是风中残烛了,她知道了孙思媛雇了自家的价码之后,特意跑来感谢孙思媛。

    孙思媛看着这个一头白发的老人就想起了顾大娘说过,老人曾经想省下自己的花销,上吊自杀,就为了能让孙子攒些银子娶媳妇。一个老人能花多少钱,可怜老人的一份心意啊!

    疏家人不许读书,因此疏家兄弟都大字不识一个,孙思媛和疏奶奶提出一起去村长家请村长写份契书。

    疏奶奶应了,没想到到了村长家,村长却恭恭敬敬研磨请疏奶奶动手,疏奶奶也不矫情,三两下把孙思媛说好的合约写了下来。孙思媛不认识这个世界的字,却能看出来疏奶奶写的比村长的字好看多了。

    村长见孙思媛表情,不禁笑道:“有钱娘子,不怕你笑话,我学的几个字还是疏娘教我的,可惜啊,我却不能回报她老人家。”

    疏奶奶倒是不在意,“君王之意,你一个小村长又能做什么呢,我教你识字,也不是图谋你什么,你教村里娃娃识字,也不枉费我辛苦一场了。”言语之间,看不出那个被生活逼迫的上吊自杀的老妇人的身影。

    孙思媛不禁猜测,疏奶奶当年恐怕也是大家小姐,毕竟就算现在,女子识文断字的也是少数。而且,疏奶奶对君王的态度也不是平民百姓的诚惶诚恐,不过,几十年前的事,孙思媛无意猜测,倒是另一件事让孙思媛更加在意。

    “疏奶奶,没想到您还识字,思媛真是十分钦佩,我和我家有钱,大字不识一个,有个不情之请,希望您答应!”

    疏奶奶看着孙思媛,笑了,“有钱娘子有心识字吗?你帮了我家,我老婆子没什么不可的,就是这条残命不知能活多久,恐怕教不了多少东西呢。”

    雇下疏家这件事就这么定下了,疏奶奶愿意教孙思媛和赵有钱识字,但不许他二人拜师。孙思媛便没有勉强,只买了四斤猪肉,拿了青粟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