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603章

崇祯七年-第603章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王羽应道。

    “不赖,都很不赖!想来,你这个差事干的不坏。”董策道:“这新兵大营啊,你就别跟我说了,我自己去看。回头咱再说。”

    “是。”

    王羽没有多说,点头应是。只是神色间也是多了几分喜色,董策亲自去看,自然便代表了格外的重视。

    他这儿说完,便是说完了。

    新兵大营以及军中的事情,董策会跟石进、周仲、王羽另说。

    纪长运今日没来,本来他是应该来的,这会儿他早就不用再在他哥哥那里帮忙做事了,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将磐石堡军的后勤这块儿事务给支撑起来。不过他昨日回家了,今日还没来得及回来。

    估计他现在还不知道董策回来的消息。

    “还有一个问题,咱们不若一并讨论了。”

    “现下咱们磐石堡以南,洢水河以北,甘河以西的这片土地,容纳这三万多百姓,几乎已经是到了头儿了,再多来,就塞不下了。若是再有流民来,咱们已经是无地可分。”李贵道:“属下请您的指示,接下来再有流民来的话,该当往哪儿安置?”

    董策沉吟片刻,道:“这个且不着急,这几日,本官四处走走看看,瞧瞧哪里合适。”

    “是。”

    李贵应了一声。

    董策忽然开口道:“有个事儿,得跟大伙儿说道说道。”

    众人都把目光投向他。

    董策道:“国朝数百年,素来都是皇权不下县,朝廷法令,到县这一层,便算是到了头儿了。县下面还有官府么?没了!基本上都是靠着乡间的士绅、宗族、乡老在维持,没有官府在直接管着。这样有好处么?有!朝廷要少养许多官员胥吏,可以少发许多俸禄,节省国库开支。但是弊端呢?要我说,这弊端也是极大!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因着县下面没有官府的机构,导致咱们大明朝的动员能力,都是极大的下降!”

    “动员能力?”大伙儿听了这个词,都有些发懵,搞不懂什么意思。

    “本官知道,这个词儿你们不明白,不过没关系,待会儿咱们再说。”

    董策接着道:“本官在这儿打个比方吧,朝廷政令到了县那一级,县里要再往下传,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该怎么传呢?无非是要靠着衙役胥吏们去下面传话,或者就是把士绅乡老给召集来,告诉他们,然后再通过他们告诉所有人,多麻烦?多慢?”

    “这还只是传达政令而已,若是要打仗,要征兵,要加征赋税,加征徭役,怎么办?还是只能这么办!”

    “这么办的话,想要把事儿做成,就得给那些乡老们施加压力,或者是派衙役下乡催逼,这都不是什么好法子,速度慢,效率低,而且效果还不好。往往折腾出不少事情来,结果最后却是没把正事儿给做成。”

    “本官再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你们原先也都种地,是不是会发现,许多当年挖掘的沟渠,灌渠,后来都慢慢淤塞了?”

    “是。没错儿。”

    大伙儿纷纷应是,这个他们是有切身体会的。

    “不但你们有这体会,本官也有。”董策道:“蓑衣渡旁边有一条沟渠,是洪武年间开凿的,听老人儿们说,后来淤塞了。后来万历年间,说要重新开凿,然后光定这个事儿就定了好几个月,大伙儿吵吵嚷嚷的,谁也不听谁的。最后把事儿定下来,再各家出银子,再召集大伙儿来干活儿,到最后把沟渠重新挖通,整个过程竟是用了三年多!后来那灌渠又淤塞了,现在还淤着,现在也没人管。”

第957章 九七五 掌控所有

    “试想一下,若是在蓑衣渡有一级官府,至于如此么?至于挖个沟渠需要商议这么久么?至于到现在都没人管么?”

    “没有官府,便没有人组织,没有人动员,也就干不了什么事儿,动员不起什么人来。在县以下,官府的权力,被那些豪绅大户,宗族士绅们给窃取了。”

    董策一挥手,斩钉截铁道:“咱们磐石堡,这事儿不成!”

    “咱们磐石堡治下,要做到牢牢的掌控所有人,官府要下到乡镇那一级,甚至是村子里。”

    “现在,咱们磐石堡的规模和人口,大致可算作是一个县。而下面那些保,可算作是村子这一级别了。现下保长们,是不拿俸禄的吧?”

    董策问道。

    这话是问李贵的。

    “回大人的话,是不拿俸禄的。”李贵道。

    “给他们俸禄。”董策断然道:“你们下去议一议,看看这个俸禄给多少合适,但是有一点,俸禄给了他们,却不能给他们任何特权。他们是官儿,没错,但是,除了能管人,能做事之外,不能给他们任何特权。尤其是不能不纳粮,不纳银!”

    最后那‘不能不纳粮、不纳银’是重点,董策很清楚,若是给这些保长如同大明朝那些有功名的读书人一般的特权,会衍生出多么大的弊端。

    就会像是现在的大明朝一样,由于某些人可以不纳税,使得很多人都挂靠在他们家中,那些人会向他们挂靠的这家交纳租子,但他们就不用再交皇粮国税了。而交纳的那些租子,可是比向朝廷交纳的低多了,他们的负担轻得多了。

    这对他们来说是好事,但对朝廷来说是大坏事。大量的户口和田地消失在朝廷的鱼鳞黄册中,开国之初统计的全国耕地有九百万顷左右,到了万历年间就只剩下了四百多万顷,哪怕是张居正改革之后,也不过是只有七百多万顷而已。

    但事实又怎会是如此?国朝升平数百年,太平盛世之下,荒地不断被开垦,许多湖泊都被填上成了耕地,耕地总数只会越来越多,不可能越来越少。

    消失的那些耕地,自然都被地方上的豪族士绅们给隐瞒下来了。

    这事儿,朝野上下都知道,但谁也不敢办,谁也办不了。

    崇祯皇帝都不行。

    因为那样一弄,得罪的是整个文官士绅集团,得罪他们的后果是极其恐怖的。谁敢动,谁就会被毁灭!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唯有改朝换代,才能根治此事。

    董策继续道:“不但现在是这样,以后咱们磐石堡规模越来越大了,就更要这样。”

    “这些保长,要三年一换,定期审核,看看他们差事做的好是不好。别再把他们看作是以前的那种保长里正,要把他们看做朝廷的官员。”董策看向李贵:“这是你的差事,要好生做。”

    “是,属下明白。”李贵道:“回去之后,属下便好生琢磨琢磨,拿出个章程来。”

    “嗯。”董策点点头:“该当如此。”

    他又强调了一句:“唯有像咱们这般做,动员能力才能加强!一声令下,保长们那里立刻动作,百姓被很快的组织起来,要做什么,都是很方便。”

    “对了,还有。”董策对李贵道:“一定要定期清查隐匿的丁口,隐匿的田亩。”

    “是。”李贵应道。

    “你们自家没隐匿田地吧?”董策环视一圈儿,半开玩笑道。

    大伙儿赶紧道:“没有,绝对没有。”

    他们每个人都分了不少田地,多的二百亩,少的也有一百四五十亩,这是董策分给他们的,也是为了让他们多增加一些收入,日子过得更宽绰一些。不过,董策手下这些官员们,一个个家里人丁都不是很兴旺,而像是张寒这种,就更是孑然一身,分了田地也没法子种。

    不过董策有办法。

    他当初允许这几家,每家手下都收纳一些佃户,当然,全凭自愿,愿意来我这儿种地就来,不愿意来也不勉强。不过还有有人愿意来,因为他们身份终归不一样,给人的感觉,托庇于他们门下,会更安全,更稳当一些。

    这些流民们流离失所,历经辛苦,心里都很有些不安全感,能托庇于官人的府下,便有人觉得很是安心。

    “不隐匿就好。”董策笑了笑:“你们俸禄不低,本官也时常有赏赐,还分了田地,以后分给你们的田地也会更多,光靠着这些田,便足够养活一家老少了。”

    大伙儿都明白他说的什么意思,赶紧应诺。

    “行了,今日就到这儿,都散了吧。”董策站起身来,摆摆手道:“大伙儿回去之后,也都琢磨琢磨,动员能力这个词儿,到底是什么意思,包含什么,都好生想想。”

    “是!”众人齐声道。

    董策摆摆手,绕过屏风,出了这大厅。

    厅堂中众人也纷纷散去。

    “动员能力!”

    大伙儿今日又学到了一个词:动员能力。

    这会儿已经不用董策解释了,大伙儿都明白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了。虽然他们没法子用很概括的语句描述出来,但不影响他们的理解。

    想起董策方才的话,都是若有所思。

    董策回了内宅,已是中午,饭菜都备好了,大伙儿都瞪着他。

    董策陪着母亲和红袖吃了顿中饭,下午又是美美的睡了一觉,一觉醒来,已是日落西山,红霞漫天。

    院子的凉亭里,石桌石凳擦拭的干干净净,桌上摆放着一盏清茶,董策站在桌边,看着这初冬时分那灿烂的云霞,心中有异样的情绪在涌动。此时天地暗沉,除去红霞所在的西边儿天空外,其它地方的天空都是一片青黑,在这青黑色的天幕下,抬头一望,有大树的枝杈横生出来,光秃秃的,平白多了几分凄凉枯败。

    四周一片宁静,唯有时不时一阵乌鸦的叫声撕碎这宁静。

    董策轻轻吁了口气,有多久,自己没有这么看过天空了?

    只是此时,内宅的门被轻轻敲响了,外面响起长随白忠旗的声音:“大人,您之前吩咐我,这个点儿提醒您去签押房处理事务的。”

    董策哑然失笑。

    这俗事事务,便如一张大网,自己就像是那网里的蜘蛛一样,在里头爬来爬去,却也爬不出来,只是,这张网,却是自己织就的。

    似乎,还乐在其中。

    他微微一笑,沉声道:“本官知道了。”

    崇祯八年十一月初十这一日,一大早,董策就来到了磐石堡新兵大营。

    磐石堡新兵大营却并不在磐石堡里面,而是修建在城北,青锋山东边儿。

    本来这新兵大营是要修建在城中的,但让大伙儿都没想到的是,想要进入磐石堡的流民们来的这么多,这么快。来的流民多,可以挑选出来充当兵丁的自然也就多,没多久的功夫儿,竟然是挑出来一千多合格的预备兵员。

    本来按照董策当初的构想,这新兵大营,是一批批对新兵进行训练的,一次也就是几百人,因此不用太大,城内完全建的下。

    但现在就,一下子要作训这么多的新兵,就要更大数倍的地盘儿,城内没有这么大的地界儿了。

    只好就修在城外。

    还好,董策走之前并未对新兵大营的位置有过什么特别明确的说明,位置也未曾定下来,所以建在城外,也不算是违背命令。

    一大早吃过饭,董策便叫了王羽,在一群家丁的簇拥下,出了北城门。

第958章 九七六 新兵大营

    本来磐石堡规划的时候,自然是有四门的,但初建的时候,董策为了加强防御,也为了节省工料时间,便只开了一个南门,其它三门都没开。不过新兵大营建立之后,由于新兵大营位于磐石堡东北的位置,若是走南门的话,要在磐石堡外面绕上大半圈儿才能过去,很是麻烦,所以便开了个北门。

    不过这北门不大,比南门差远了,大约只有三尺宽,也就是能容纳两个人并肩而过而已,董策等人骑着马,一次只能过去一人。

    城墙很厚,足有六七丈的厚度,而北门很窄,也不高,因此这不像是大门,反而像是个地道。

    不过这样对防御是有很大好处的,敌人就算是打破了门,也只能一点儿一点儿的往里头添兵,不可能一次性派进来多少。

    出了北城门,董策便感觉有什么东西压在心头一般。

    抬头一看,二十丈之外,便是高耸巍然的青峰山。

    磐石堡说是背倚着青锋山,其实离着青锋山还是有一段距离的。不过这段距离,其实大致可算作是青锋山的山脚范围。

    出了北门儿,地面就是石头地面了,崎岖不平,不算多么好走。

    面前有两条明显是人为开凿的道路,一条通往正北,这是通向青锋山的,一条则是通向东北。

    董策等人策马向东北方向走去。

    青锋山占地并不是极大,也就是一盏茶的时间,他们就从山南绕了过来,而后董策便瞧见了新兵大营。

    青锋山东边儿这一块儿,本来是一片乱石岗,这里土层特别薄,大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